1981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通讯

放开手脚向贫穷开战
江苏最穷的淮阴地区实行联产责任制后气象一新
两年前,有一位战争年代曾在江苏淮阴地区工作过的老同志,踏着当年走过的道路,重访了淮阴地区。他看到这儿的农民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心境很沉重,回去后向党中央作了汇报。中央领导同志在他的报告上作了批示,要求当地领导机关采取“特别措施”,
“在二、三年内帮助他们根本改变过来”,并且“深盼两年后听到那里的好消息”。
两年过去了,淮阴地区的情况如何?不久前,记者到这里访问。地、县的一些领导同志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治好淮阴的“特别措施”,这个“特别措施”,便是落实农业联产责任制。
洪泽湖畔的欢笑
6月中下旬,在江苏省淮阴地区,本是收打小麦、栽插水稻的农忙时节。可是今年,这里的社员把节令提前了整整半个月。记者来到这里时,小麦早已脱粒进仓,春茬水稻已是一片葱绿,麦茬稻也将栽插结束。生产队的晒场上,高高的麦秸垛堆得象一座座小山;一望无际的水稻田里,新栽的稻苗一般齐、一色绿,使人难以相信,这是联产到劳、分户栽插的。
今年淮阴地区的夏熟生产获得了丰收。三麦比去年增产了1.5亿斤左右,油菜籽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半以上。在实行联产责任制的社队,家家户户麦子装满了囤,盛油需用缸来装。收获万斤麦子和千斤油菜籽的农户到处都有。许多社员家里一季分到的粮食就够吃一年甚至两年。
这个地区实行包产到户最早的泗洪县上塘公社,今年4万亩三麦总产接近1,000万斤,比去年猛增了七成。20个大队,有8个队翻一番。垫湖大队五队会计苏道永家里10口人,包了10亩麦田,共收麦子7,400斤。他家还有去年2,000斤陈粮存放在粮管所里。记者来到他家,他指着一大囤堆得高过头顶的麦子,喜孜孜地说,前几年,他家里连山芋干、玉米饼这样的粗粮都填不饱肚子,如今向国家卖了余粮以后,一年四季吃细粮也吃不完。
“特别措施”的威力
历来多灾贫困的淮阴地区,解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的治穷措施从未间断:治理淮河,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加固洪泽湖大堤,建立“翻身样板”,种绿肥,治盐碱,改革耕作制度……。这些措施,对生产面貌的改观起了一些作用。然而,贫困依然象乌云一样笼罩在人们头上。到1980年为止,全区还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社员分配水平在40元以下。
淮阴地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什么样的措施才是这儿治穷致富的“特别措施”?
1979年,这个地区最穷的泗洪县上塘公社,在遭受了一场罕见的大旱以后,根据党中央两个农业文件,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搞起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联产责任制。这一年,全社农业获得大丰收,大部分生产队摘掉了统销帽。1980年,这种责任制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完善,农业生产再次跨出大步,《人民日报》发表了《春到上塘》的报道。
上塘的经验,震动了淮阴地区,使越来越多的人猛省了:联产责任制,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特别措施”?不久,在中央75号文件的鼓舞下,联产责任制在全区迅速推广开来。淮阴地委和各县县委先后总结了120多个生产队实行联产责任制的经验,使责任制在全区进一步得到推广。仅仅半年时间,这个地区实行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占总数的70%左右。
联产责任制在淮阴地区一推开,许多长期“三靠”的穷队在短时期内翻过身来,过去领导上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治不好的后进队,也赶上来了。泗阳县来安公社王庄大队解放以来,整整吃了30年的统销粮。从合作化开始就在这儿当干部的大队书记丁前凤,20多年前后迎送了20批工作组。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判开路,整顿领导班子,割资本主义尾巴,刹外流风,直至给钱、给粮、给化肥……,十八般武艺几乎全用上了。然而,这个队却愈来愈穷,分配水平最低的年份只有8块钱。从去年秋季开始,这个队搞了联产到劳责任制,就顿时活了。社员们自觉自愿地大干起来。外流的劳力纷纷回来了,20年没有出工的人下田了;换良种,搞密植,化肥深施,……过去靠行政命令办不到的事,现在一一办到了。不到一年,队里的生产就变了个样。今年三麦单产比去年增了三成,油菜籽总产增了六倍,夏收的分配超过了去年全年。
去年以来,在淮阴全区实行联产责任制的2,300多个生产队,80%以上增产增收,其中1,000个穷队一举甩掉了“三靠”帽子。今年,涟水县52万亩水稻全部实行了联产到劳。开初,有些干部担心这样一来,栽插的进度和质量都保不住。然而,实践的结果,不仅进度比去年提前半月,质量也超过往年;过去干部喊破喉咙难以办到的密植,今年基本都办到了。
“迟开的花朵”在怒放
在淮阴地区,大部分生产队实行联产责任制的时间还不长,有的今年春天才开始。迟开的花朵开放得更茂盛。如今,联产责任制正越来越受到这里农民的欢迎。
涟水县大东公社小南大队6个生产队今年夏收后全部实行联产责任制的事实,在这个地区颇有代表性。这6个生产队原来3个富,3个穷。3个穷队去年就实行了联产到劳,3个富队到今年春天还在搞“大呼隆”。富队中条件最好的陈庄生产队,有手扶拖拉机两台,耕牛3头,劳力70多个,实力相当雄厚。队长陈云秀已当了二十多年干部,经验十分丰富。穷队搞起责任制后,陈庄的社员都稳不住神了,陈云秀却泰然笑道:“凭着我们队的实力,就是双手叉腰站着,也够他们赶两年呢”。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今年夏收3个穷队都大增产,他的队却减了产。在栽插水稻时,社员们再也忍不住了,纷纷劝队长赶快搞责任制。但陈云秀硬是不服气,依然按兵不动。结果,他们队的140亩水稻足足栽了20天,比条件最差、劳力最少的大庄生产队还要落后一大截。社员们憋了一股气,合伙跑到他家里去“请愿”说:“大呼隆再搞下去,我们可要不干啦!”陈云秀这才答应搞责任制。这一搞,全队140亩麦茬稻,不到五天就全部栽好。陈云秀终于开了窍,说:“看来,我这‘实力’,到底抵不过责任制的威力!”现在,这3个富队也都落实了联产到劳的责任制。
如今,在淮阴地区,责任制不仅被穷队看成了根治贫困的良方,也被富队看成了富上加富的法宝。群众要搞责任制,干部想拦也拦不住了;社员们甚至会翻出中央75号文件,邀请干部到上级领导那儿评理,直到上面答应他们的要求为止。去年,不少干部对“包”字还讳莫如深。现在,他们敢于理直气壮地向上级汇报:“我们搞的是包产到户!” 泗洪县委的同志告诉记者,在实行包产到户之初,县级机关的干部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点头,一是摇头,争论十分激烈。随着实践的深入,摇头的日见其少,点头的越来越多了。地、县的一些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原先,坐在办公室里,越想越感到包产到户搞不得,后来走出办公室,到基层一跑一看,才知道群众的实践是合情合理的,很鼓舞人心!“淮阴的潜力还大得很!只要坚持联产责任制这个‘特别措施’,要不了几年,这儿的面貌就会大变!”
本报记者 袁养和


第2版()
专栏:短评

淮阴的喜讯
江苏淮阴地区农村的变化令人高兴,也发人思考。二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对这个地区曾经给予很大的财力、物力扶持,虽然也有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面貌。事实说明,要治穷,外来的物质支援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千百万农民的积极性。淮阴地区以及其它许多类似地区,过去所以穷,有自然条件差等原因,长期“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却是造成贫穷的重要原因。过去,往往越是穷的地方,“左”的一套折腾得越凶,弄得困难越来越大,生产一蹶不振,群众连温饱都不可得,哪里有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所以,这些地方要治穷,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解开缚在农民身上的“左”的绳索,让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责任制形式,广开生财之路,放开手脚,向贫穷开战。淮阴的变化就是由此而来的。
对那些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的地方,党中央的政策是非常明确的,为什么在有些地方至今难以落实,甚至受到重重阻挠?显然,主要是有些干部中“左”的思想影响还没有清除。淮阴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在推行联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就曾经发生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尽管群众的实践完全符合党的政策规定,效果又显著,开始却受到了一些干部的指责和阻挠。后来在实践的基础上,才逐渐统一了认识,一些同志从最初的“摇头”变为“点头”,转而支持群众搞联产责任制。这种态度是应当受到欢迎的。
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搞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基本工作方法。与广大农民紧紧团结在一起,破除“左”的框框,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一定可以使农业更快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责任承包救活了古逢柑果场
这个柑果场的二千株柑果树,长期只开花不结果,大队正要铲株改植,有八位果农要求承包,经过半年来的科学管理,果树挂果累累,一派生机
今年春初,险些被铲株改植的广西横县石塘公社古逢大队柑果场,经过八位承包果农半年科学管理,现在挂果满株,成为这一带的一大奇闻。
1973年,古逢大队办柑果场,种下温州柑苗2,000株,可是这批柑桔树八年来只开花不结果。大队曾先后三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柑果场是否再办下去?有人说,花了这么多功夫还不结果,看来这批果苗都是公株。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在完成大田春种后立即砍掉柑果树,改植甘蔗。
正当古逢柑果场面临铲株改植之际,灵山县八位果农闻讯赶来,要求向大队签约承包。保证一不要大队补贴口粮;二不借支生活费和管护费;三是在1981年到1984年的承包期内,分年度交付承包金3,300元;四是负责向跟班人员传授果树技术。大队研究了以上条件,决定收回成命,和八位果农签订了承包合同。
八位果农把场内所有果树逐株检查,淘汰一部分病弱植株,接着就进行合理疏伐,科学地调整了株行距离,选留了1,200多株强壮果树,然后中耕培土,开沟压青蓄水,除芽修枝,并根据果树抽芽、开花、坐果需要,分期施放了3吨化肥,投资2,500多元。由于科学管理,现已有800多株结果,尤其是挂牌编号作实验的100多株,预计今年可产果15,000斤。
古逢柑果场的果树挂果累累,一派生机。消息很快传遍了附近村屯,社员出工或赶集路经果场,都不免要停步参观,备加赞赏。我们走访有关人员,他们更是津津乐道:
第一,过去同样是灵山的果农当师傅,为什么前后效果不一样?主要是以前没有搞技术承包,师傅一心挂两头,经常回家料理家事,有技术也未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过去也是铲草压青和施放化肥,何故效果不一样?这是由于不掌握果树的生长特性,没按抽芽、开花、坐果各时期的需要进行施肥、杀虫和灌水。
群众的上述议论说明:古逢柑果场之所以能起死回生,全靠责任承包加科学管理。
南 果


第2版()
专栏:

落实政策 分类指导 重点扶持
西藏扎囊县社员家庭副业收入普遍增加
据新华社拉萨电 西藏扎囊县积极扶持社员开展各种家庭副业,社员收入普遍增加,生活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县社员家庭副业收入已达110多万元,平均每人40元。
扎囊县是西藏有名的穷县之一。去年贯彻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指示以来,县委认真落实政策,积极扶持社员家庭副业。他们把过去没收的2,500多架氆氇机和制作陶罐的工具,全部退还社员,并退赔了过去没收一些社员的家庭副业收入款。今年,县委对全县32个公社的社员家庭副业生产作了调查,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为了充分发挥大多数社员家庭擅长织氆氇、围裙这一优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专门从扶贫救济中拨出两万多元购买木材,分给1,400多困难户制作氆氇机。到目前为止,全县社员家庭副业生产已有织氆氇、制陶、编筐、捕鱼、铁木等十多个项目。


第2版()
专栏:

湖南省株洲市二轻系统的一些工厂,积极生产塑料小农具,既满足了农村的需要,又为塑料制品打开了销路。这是株洲地区的农民在购买塑料粪瓢、灰桶。 新华社记者 李修远摄


第2版()
专栏:农村来信

蚕农要求收茧退蛹
我县蚕桑生产比较发达,农民每年向国家交售的茧子都在11万担左右,缫丝后产湿蚕蛹二三百万斤。
蚕蛹营养价值很高,一公斤蚕蛹可转化的热能比一公斤稻谷高近800大卡,蛋白含量比稻谷约高九倍,制作配合饲料喂猪,经济效果很好。可是,长期以来,我们这里既没有收茧退蛹给农民,也没有将蚕蛹供给县饲料公司加工配合饲料。建议有关部门从发展养猪业的大局出发,在社员出售蚕茧时,按照一定比例将蚕蛹退还给农民,或至少将60%的蚕蛹给县饲料公司制作配合饲料,并按农民售猪数量供应农民。
浙江省德清县
陈俊杰 楼欣建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小小昆虫除杂草
余垠
草是大自然中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大地之肺”的美称,但有很多杂草却是人类难以制服的敌人。
农田杂草与农作物争地、争肥、争水、争光、争气、争温,是夺取粮、油、瓜、菜高产的重要障碍。有毒杂草危害畜牧业。萍类杂草是水生作物的大敌。茅、蒿类杂草的滋生妨碍山地药材和幼小林木成长。杂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可在短期内侵占山谷、蔓延草原、堵塞河道。
人类同有害杂草作斗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古代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化学除草,费力不少,效果却有限,所以人们一直在探讨新的除草方法。
科学工作者发现:称为暴食性的粘虫,饥饿时几乎取食所有的禾本科植物,但对具有特殊气味的唇形科和豆科中的某些品种毫无兴趣;三化蜱只危害水稻,如无水稻可食,即使饿死也不吃其他作物。那么,在150多万种昆虫中,能不能找到几种偏食有害杂草的虫子呢?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回答是肯定的。
美丽的仙人掌,在我国是一种观赏植物,而在澳大利亚却大量繁殖,侵占耕地,堵塞交通,包围住宅,成为人们的灾难。昆虫学家经过严格鉴定,从外地引进蛀叶枕蠋和食草枕粉蚧两种昆虫,没有过多久,它们就把仙人掌吃掉了许多,为那里的人们除了一害。
用昆虫消灭杂草的速度是很快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特加河,是一条交通河道,后来由于莲子草的迅速繁殖,从岸边侵入河道,充塞河区,几经消除都无济于事。1965年11月,人们在河里放养了大量的草蜱。十五个月后,杂草退缩,河面宽阔如旧。
引虫除草不受地形限制,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又不污染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保持生态平衡。因此,在北美、非洲、澳大利亚等地,人们都在认真研究用昆虫消除杂草,并取得一定成绩。我国六十年代已有人开始研究用昆虫消灭杂草,只要不懈努力,定能在不久的将来用于生产实践,为发展农、林、牧、副业作出贡献。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栽秧人到底是谁?
太阳已经转到山那边去了。江苏省金坛县罗村公社金山七队17岁的小青年金牛才,急匆匆地在路上走着。今天一大早,他去亲戚家请人来帮助栽秧,出来整整一天了。他刚刚走近自家的责任田,不觉惊呆了:秧,已经齐刷刷地栽在田里。咦,这是谁栽的呢?
小牛才边往村里走着,脑子里边在翻腾。他很快想到了社员钱小玉,因为落谷时,是他帮助平整了秧板,搞了营养肥,撒了种,汗淋淋地忙了一整天。当牛才硬要给他算上一天工钱时,老钱却瞪着眼睛大声说:“怎么,你把我当钱疯子啦!你妈体弱,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帮忙还不是应该的吗!”
“对,一定是他帮的忙!”想到这里,牛才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钱小玉的家,谁知钱小玉连声说他没有栽。
“那么,是谁栽的呢?” 他又想起了社员刘旺扣,别看旺扣平时象个闷葫芦,可是待人心眼挺好。前几天整水田时,全是他用了两个午后帮忙耕翻、修埂,水都没喝上一口就走了。牛才想:“肯定是他偷偷帮着栽的。”可是当问到旺扣时,旺扣笑笑说:
“我在自己责任田里忙了一整天,哪也没去呀!”
“奇怪,这秧到底谁栽的呢?”他又想起了生产队长李锁福,因为锁福队长不仅帮他家排好了茬口,选好了种子,还把大缸搬到自己家里帮助浸种催芽。牛才曾经激动地说:“队长,队里已经把最近、最好的田给了我们,现在又……”队长连忙说:“快别这样讲,相互帮助是应该的!”想到这里,牛才连忙向队长家奔去。没走多远,正好一头撞见了队长,队长说:“天晚了,干啥去呀?”牛才说:“队长,我田里的秧不知谁帮助栽的。”队长笑笑说:“你管他谁栽的,只要栽了就好嘛!”聪明的牛才恍然大悟了:“还是您帮助栽的哟!”“不是我栽的,是队里六、七个年轻人帮助栽的。”
月儿爬上了树梢,晚风轻轻地吹着。小牛才又来到了自家的责任田边,看着一行一行齐刷刷的秧苗,不觉鼻子一酸,亮晶的泪珠滚到了胸前。
崔龙生 潘小保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社会风气变 瓜地也安全
湖北省应城县城关镇新河大队,是镇郊的一个蔬菜大队。为了保障市场供应,每年都要安排一定面积的土地种瓜。往年,不等瓜熟,种瓜人就开始犯愁了:且不说夜晚有偷瓜的,白天也有来瓜田白吃瓜的。
今年,瓜田开园半个月了,可瓜田里风平浪静,没有偷瓜的,也不见抢瓜的。种瓜的社员孙花庭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这瓜田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往年,社会风气坏,瓜田里不是来偷的就是来抢的,成天扯皮打架。现在,社会风气好了,我这里也安定了。今年虽然订了惩罚制度,譬如摘一颗西瓜罚五元,摘一颗香瓜罚五角,但是这制度竟成了‘聋子的耳朵’。要是社会风气没有变好,莫说是一纸制度,就是拴个老虎也不行。”
应城县城关镇 尹慰慈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种瓜十二年 今年最开怀
今年的西瓜又丰收了!这可乐坏了李培章老汉。李培章老汉今年65岁,是山东省临沭县蛟龙公社东泮南大队有名的种瓜能手。他种的西瓜远近闻名,畅销到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等地。李老汉种西瓜12年,年年西瓜丰收他不乐,为什么今年这样乐?因为前几年,谁都知道东泮南的西瓜好,上级来了什么检查团、工作队,少不了要在这里落落脚;还有什么“老熟人”、“关系户”也要到这里尝尝鲜。这样“山神”一份、“土地”一份,管理又没个“笼头”,李老汉辛苦一年,结果收入了了,一亩西瓜撑死才进百十元,还要落下不少埋怨。他为这事,满肚子是气,那还乐得起来呢?
今年,李老汉还是种西瓜。他所在的第八生产队,把四亩西瓜包给了他和社员李裕龙。下瓜的时候,碧绿的瓜秧下藏着一个个篮球似的大西瓜。上边来的干部路过瓜田,谁见了谁都夸,可是夸夸就走了。这使李老汉感到:确实不是老黄历了。外地开着卡车来买李老汉的西瓜,他抱着一个个20多斤重的西瓜,总是乐得合不上嘴。
邓天宝 苗兴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