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不做“使人变小”的艺术
——鲁迅文德谈片
范咏戈
鲁迅不仅政治节操过人,文章过人,文德也过人。他是一个伟大的具有无产阶级道德的学问家。今天,我们正在倡导“五讲四美”,文艺工作者自然也不例外。学习鲁迅的文德,也会对我们有不少帮助。
一个严肃的作家、艺术家,总是将艺术看作是一件服务于人类进步的、有理想寄寓的事业,决不为了暂时的目的去降低它的使命。鲁迅一生从不做随风转舵的文人,只遵从革命先驱者和人民的将令写作,这是体现他文德的一个方面。作为体现他文德的另一方面是,即使为大众写作,他也反对“俯就”来自少数读者的某些低级趣味。他认为,“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
鲁迅反对做那种“使人变小”的艺术。他反对在创作中表现低级下流、情趣不高的内容,如一本书或一本刊物,读下来都是当时的名人轶事:某将军每餐要吃38碗饭,某先生体重175斤半;或是奇闻怪事:某村雷劈蜈蚣精,某妇产生人面蛇……。他认为文艺作者的描绘或论述,应有一条“不使观者以为污秽”的原则,“即使有喜欢骂人的无产者,也只是一种坏脾气,作者应该由文艺加以纠正,万不可再来展开”,作者不应以“生活中有”作为这种描写的辩解。他更期待着青年作者创造出我国文学独有的“东方美”(也就是民族美),“以这东方美的力量,侵入文人的书斋里去”。
鲁迅自己的创作活动正是遵循了他所阐扬的原则的。他曾要未名社出版的《未名丛书》以宣传革命为目的,不让以赚钱为目的,亏空的钱他去补贴。1933年到1934年间,由于白色恐怖严重,鲁迅在一段时间里用任何名字都难以发表文章,一时经济相当拮据。他平生只有一支笔,为了糊口,只有写作,但迎合读者的所谓“轻松读物”他坚决不写。为此他曾动手翻译法布尔的《昆虫记》。他以为这样的科学作品对于中国人学问的增进特别是对儿童,都是很有益的。从事这种完全是志在谋求生活的写作,仍然不去降低文学的使命,它使我们想到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鲁迅当之无愧地做到了这一点。
他曾经想将平生所受的闷气,出一本《五讲三嘘》集,与《南腔北调》集凑成“一对”。但后来考虑出这么一本书在当时未必对革命、对读者有益,便自动放弃了出书的打算。1932年编选《自选集》,他“将给读者一种‘重压之感’的作品,却特地竭力抽掉了。”他在序文中说,“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这又是多么可贵的责任心!
据说今天有的作者,为了迎合某些读者的口味,在作品中总要加进一些不“卫生”的官能描写;有的出版部门为了盈利,也是意在俯就、迎合和媚悦,这是有背于鲁迅倡导的文德的。马克思说:“诗一旦变成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多少例子也都证明:谁一旦离开崇高的目的去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他就会失败。


第8版()
专栏:

以保尔精神排演保尔
岚岚
北京盛暑,骄阳似火。屋里屋外,炎热异常,人们汗流浃背。一些演员却穿着棉袄、呢大衣、皮外套,头上还戴着呢帽子。这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保尔》剧组,正在紧张地排练话剧《保尔·柯察金》。汗水把演员们的衣服全湿透了,当他们摘下帽子时,头发是湿漉漉的,就象刚用水洗过一样。为了让《保尔》这个戏早日与观众见面,儿艺的演员们,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人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剧组提出的战斗口号:演保尔学保尔!以保尔精神排练保尔!
导演周来,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但他在工作中从不知疲倦。《保尔》的演出剧本,是他根据原版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斐·班达连科的同名话剧本改编的。这次编排了保尔苦难的童年两场戏,具有儿童剧院特色,很有儿童特点。为了让演员更好地掌握时代背景,刻画好人物形象,他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还把自己多年来在苏联留学时积存的许多文字资料和图片等,拿到排练场给大家看。为了修改好剧本,他废寝忘食,经常工作到深夜。
扮演保尔的赵有亮,曾经扮演过《喝延河水长大的》一剧中的主角马战,从《保尔》建组以来,他刻苦钻研角色,为寻找角色的自我感觉,他阅读了不少十月革命时期的有关资料。他还穿着大皮靴,练习乌克兰舞蹈。从内心到形体,他都花费了不少精力。从开始排练这个戏以来,他的体重已减轻了近10斤,人们都说他瘦多了。
《保尔》剧组这个战斗集体,有一股火辣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革命干劲。排练场始终保持着认真、严肃的创作气氛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艺术探讨空气也很浓,演员无论戏多戏少,都认真地互相交换意见,切磋艺术。许多人在排练中,除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外,还要担负每一场的布景迁换工作。有的男演员一个人扮演两、三个角色。布景、灯光、化装、道具……各组的人更是忙碌,经常三班工作,连星期日也都在加班。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们这样忘我地劳动?是保尔·柯察金——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和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保尔·柯察金发自肺腑的声音。《保尔》剧组正是以保尔的崇高思想激励自己,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炎热。这个戏已经公演,它对广大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理想、人生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困难,都有很好的教育启发作用。(附图片)
儿艺导演周来,正在向《保尔》剧组的演员们说戏。
本报记者 沈进 摄


第8版()
专栏:

赠你一束雪花莲
——看儿童戏剧《十二个月》
王洪波
我以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向小朋友们,也向所有热爱孩子的父母、老师、长辈们,介绍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上演的苏联著名文学家萨·马尔夏克的儿童戏剧名著《十二个月》。
《十二个月》这个剧名,对今天的青年观众可能很陌生,感到新奇,可是一看演出,谁能不佩服作者那大胆而新颖的想象!作者把一年十二个月拟人化了,十二个月是十二个月神,十二个活生生的人物。他们分别具有与本月份自然特征相应的外形与性格。在剧情发展中,他们扶危济困、惩恶扬善,巧妙地实现着作者深刻的创作意图。
该剧情节生动曲折,扣人心弦。讲一个无知任性的小女王在大年三十让人们为她采摘四月里才开的雪花莲,财迷心窍的老太婆——大妞的后妈,和其亲生女儿二妞,贪婪、凶狠,为了得到赏钱,竟以死相逼,强令大妞进森林去采摘。十二个月神得知勤劳善良的大妞,受到这般虐待,便决定帮助她。他们共同协商,让一二三月让位给四月一个小时,使寒暑交替、冰化雪消,顿时绿波荡漾,百花绽开,大妞如愿地采到了满篮的雪花莲。
该剧色彩绚丽丰富,变幻多姿。时而皇宫,时而野外,时而白雪皑皑,时而细雨霏霏……让人目不暇给。加之有歌有舞,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气氛浓郁,极具吸引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几位著名儿童剧演员,在这个戏里分别担任了重要角色。方掬芬扮演大妞,善良,温柔,有礼貌,而在关键时刻,又放出威武不屈的异彩。连德枝扮演小女王,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把一个无知任性而时时高踞人上的小女王,表现得维妙维肖。覃昆则以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个贪婪凶狠的老太婆惯养的独生女所特有的骄横、自私、娇气和凶暴。——其他人物,如见钱眼开、手毒心狠的老太婆,爽朗热情、助人为乐的四月,幽默正直、不亢不卑的老兵,以及把真理看得比自己性命还贵重的老教授,也都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一出儿童戏里,成功地塑造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这是颇可称道的。


第8版()
专栏:

“活林冲”音容犹在
张淼 陈家让
著名昆曲、京剧表演艺术家侯永奎同志最近与世长辞了!
侯永奎是京昆剧坛的著名武生。他演出《林冲夜奔》,精彩绝伦,被观众誉为“活林冲”。这是他自幼勤学苦练,竭尽毕生精力换来的。他十岁时随父亲来到北京,由于嗓子、形象好,昆曲老前辈郝振基、陶显庭、王益友,都希望把他培养成材,并热心向他口传身授《夜奔》、《打虎》、《单刀会》等昆曲传统戏。著名武生韩子峰也教他练武功。侯永奎从十五岁开始演《林冲夜奔》,在京津剧坛崭露头角。后来又拜杨小楼的师兄、著名京剧武生尚和玉为师学京剧,技艺更加精进,戏路更为宽广。此后,他一面演《夜奔》等昆曲传统剧目,一面演出《铁笼山》、《挑滑车》等尚派京剧,成为京津一带颇具盛名的武生和尚派艺术的唯一继承人。他还同荀慧生、童芷苓等合作演出过一些京剧剧目。
1956年10月,盖叫天看了侯永奎演的《夜奔》,十分赞赏,同时给他以指导。他演《夜奔》的技艺,又有了新的提高。
昆曲《林冲夜奔》在传统表演上称为“一场干”,而且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说。这都是把《林冲夜奔》看成是一出很难演的戏。这是一场独角戏。它既要表现林冲深夜投奔梁山,思念老母妻室,愤恨高俅,悲叹个人惨痛遭遇,忧郁怒怨的复杂心情;又要表现一路奔荒山古道,听虎啸猿啼,遭风吹雨打的凄凉情景,一个人在台上边唱边舞,四十分钟毫不停歇,要使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是很不容易的。
侯永奎为了演好这出戏,一面继承传统的演出路子,以大段的唱腔和复杂的舞蹈身段,使它保持中国古典戏曲载歌载舞的风格,又在深入角色、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上下功夫,使林冲神形兼备。他曾说,扮演林冲的演员,身材、气势要轩昂,讲究风度,嗓音要高亢、洪亮,身上的功夫要精彩、干练,脸上要有复杂细腻的表情,使林冲在舞台上声容并茂。他自己正是这样表演,才成功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林冲形象。
侯永奎同志从事舞台艺术实践整整半个世纪,为继承和发展昆曲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是京昆剧坛的损失。但值得欣慰的是,这位经验丰富的表演艺术家培养了大批青年演员,为祖国造就了文艺人才。他虽然逝世,然而音容犹在!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历代论诗绝句选》
方琳
最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代论诗绝句选》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作品。本书选入了自唐代至清末民初近60位著名作家、评论家的200余首七言论诗绝句。这些作品,对诸如诗歌的特质与源泉,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诗歌的社会作用,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现技巧等的评论,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各种流派及其理论的渊源、流变的述评,以及对许多著名诗人、诗作的品评,大多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阐述和表现的。这比一般抽象说理,既言简意赅,又形象鲜明,读来趣味盎然。如杜甫评价庾信和初唐四杰的《戏为六绝句》,就含意深蕴,形象生动而鲜明。一首好的论诗绝句,既是一篇义精词简的作家论或艺术论,又是一首精练的小诗,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通俗易懂、资料丰富,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选注者在介绍作者、诂话难词疑字、解释史事典故等,以及评价各种诗歌流派、诗歌理论的历史情况时,一方面注意深入浅出、简约明了,另方面又适当地征引了一些前人的真知灼见,这就使本书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第8版()
专栏:

怀念纳木湖
〔水粉画〕
黄惟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