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保护好集体财产
本报评论员
各地农村近年来普遍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些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发生过对集体财产如何处理的争论,有的主张分到户,有的主张继续由集体保管和经营;有的经过争论妥善解决了,有的还没有解决。龙街大队九队在实行包干到户的同时,对集体原有的家当和集体工副业生产,决定继续由集体经营,并通过调整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这是个很好的经验。
中共中央1980年75号文件,在关于包产到户(包括包干到户)的部分中指出:“要保护集体财产,不可拆毁平分”;“原有为群众欢迎,经济效果好的某些集体经营的生产项目要尽可能保留”。这些规定是完全正确的。集体经济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前进的基础。实行生产责任制,根据各地情况和群众意愿,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是为了纠正多年来生产指挥上的主观主义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明确生产者的“权”、“责”、“利”,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达到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目的。集体财产,是集体经济多年积累起来的,尽管有些长期经营不善的社队,这部分财产不多,它也是继续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应当加以保护。如果拆毁平分,那就是对已形成的生产力的破坏,既造成物质上的损失,还会带来某些不良的思想影响。原来集体经营的工副业生产项目,应当根据新的情况,本着有利生产的原则,经过群众的民主讨论,宜统则统,宜包则包。各地的实践证明,大队和生产队的不少副业项目,实行专业户承包效果显著,就可以采用包的办法。有些项目不是一家一户所能承包的,只要在经济上有利,就应当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加强管理,不断发展。
少数生产队出现拆毁平分集体财产现象,这是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些社队,多年经营管理不善,少数干部多吃多占,社员的各种负担过重,群众对这样的集体经济和管理形式丧失了信赖。有些同志没有按照党中央的政策精神,积极引导群众妥善解决这些矛盾。他们不让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宜的责任制形式,先是和群众顶牛,继而撒手不管,放弃领导。这是有些生产队出现平分集体财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只要工作做好了,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发生了,也不难很快得到纠正。
龙街九队搞了包干到户,又保护了集体财产。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就是领导做了工作。群众是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的。龙街九队在群众意见分歧的情况下,领导不压不堵,更不放弃领导,采取让群众反复讨论、权衡利弊的办法,使各方面的意见取得了一致,正确地解决了矛盾。这样,集体财产得到保护,集体经营项目通过调整和加强管理得到发展,又反过来增强了群众对集体经济的信心。我们说,龙街九队的办法好,它的最可贵之点就在这里。


第2版()
专栏:

龙街九队统一经营原有集体家业效果好
这个生产队在实行包干到户时,对集体家业不拆不分,加强管理,改进经营,社员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壮大
新华社昆明电 新华社记者邱敬东报道:云南省呈贡县龙街公社龙街大队第九生产队,在农业生产上实行包干到户的同时,对集体原有的家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体经营的办法,受到社员群众欢迎,效果很好。
龙街大队第九生产队地处坝区,全队168口人,每人仅有六分二厘耕地,过去集体经济贫困,社员生活困难。直到前年,全队吃粮最高的户每人平均也才五百多斤,最低的平均只二百六十多斤;现金收入最高的每人平均七十多元,最低的平均只有13元。集体资产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两头牛以及价值4,000元的基建设备。
去年年中,这个队在农业生产上开始实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但是,对集体原有的资产和基建组等工副业是否也统统分到户呢?社员群众产生了分歧意见,大多数社员不同意把集体原有的资产和工副业也分到户,认为仍由集体经营较好。他们说,比如耕牛和手扶拖拉机,可以为各家各户犁田耙田,如果分掉,或卖掉后把钱分给社员,对社员个人的作用不大,同时还会出现人拉犁的情况,不利于农业生产;基建组已经有了一支技术队伍,分散了就不能再为农业的发展积累资金,生产队还会形成只搞粮食的单打一经济,只要队里加强管理,把多余的劳动力都吸收到基建组来,一可以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二可以增加集体和社员个人的收入。干部和社员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利弊,最后决定按大多数社员的意见办事。接着,生产队对基建组进行了调整,全队36户人家,凡是有多余劳动力、愿意参加的都吸收进基建组,根据技术高低定级拿工资,并规定了一系列按劳取酬的奖惩办法;对于耕牛和手扶拖拉机的使用和管理也作了具体的安排,农忙为社员耕地,农闲队里抽调专人搞短途运输,使耕牛和手扶拖拉机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采取了这种办法,社员们在农业生产上大显神通,调整后的集体工副业生产也发展很快,使社员们有了粮吃,也有了钱花。去年年底,全队口粮最少的户已上升到每人平均四百六十多斤,最高的平均每人达到一千多斤;现金收入最低的户每人平均也上升到47元,最高的每人平均达三百六十多元,第一次出现了八家“千元户”。集体经济也迅速壮大。从去年5月以来,生产队从集体经营的工副业中一共提留现金二万七千多元,队里先后买了两头牛、两台电动打谷机、一台扬场机、一部旋耕机、两架喷雾器,新建一个500平方米的晒场,还为基建组添置了设备。


第2版()
专栏:

依据灾情放宽政策 相互支援生产自救
新都县加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本报讯 新闻研究生之叶报道:今年7月四川省新都县遭受特大洪水。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共新都县委在组织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中,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依据受灾的实际情况,放宽政策,继续完善各种形式生产责任制,用党的政策去调动群众的生产救灾积极性。新民公社二大队第一生产队党支部,在洪水过后立即组织社员讨论调整包产指标,除一些受灾不重的土地仍由原承包户负责改种红苕外,其它严重受灾的土地降低包产指标,一部分无收土地划给社员耕种,实行谁种谁收,不抵口粮,不计产量,从而加快了这个队抗灾自救措施的落实。
由于党的政策的威力,新都县干部群众精神振奋,相互支援,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的进度加快。
目前,全县37万亩受淹的水稻全部进行了洗苗、扶苗和追肥,二万亩土地的改种任务已完成。四万多户无房社员已全部住进了简易住房。受灾工厂已在7月27日全部恢复生产。


第2版()
专栏:

妇女队长黄秀容、复员战士黄阳清、共产党员赖久联等人
在洪水中抢救出五百多群众
据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金堂县赵渡公社永利大队第三生产队妇女队长黄秀容和她的丈夫、省水泥制品厂工人、共产党员赖久联,哥哥黄阳清(赵镇屠宰场工人、退伍海军战士)在洪水袭来的时候,不顾个人损失,用木船一连抢救出了五百多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7月12日,汹涌的洪水把黄秀容和黄阳清两家九口人,全部逼上了屋顶。突然,他们发现上游冲来的一只木船被一棵大树挡住了。黄阳清立即跳下水把木船划过来。两家人顾不得把已经带上屋顶的衣物用品等搬到船上,就顶着狂风暴雨,毅然把船划向一个个屋脊、一棵棵树木,经过五个小时的搏斗,才把七十多位被困社员送到安全地带。然后,黄秀容、赖久联留下来安顿群众,黄阳清带着几个自愿报名的青壮年又划船去救人了。从12日下午三时起,到13日早晨八时止,黄秀容、黄阳清、赖久联等奋战17个小时,共救出五百多人。
赖久联和黄阳清看到被救的群众一天一夜未进茶饭,又饥又渴,就不顾疲劳和危险,又划船去为群众寻找食物。他们把从解放军那里得到的一百多个馒头和从一位居民那里得到的半脸盆水,全部分给了老人、孕妇和小孩,而他们自己两家人的五个孩子却什么也没有分到。后来,赖久联、黄秀容又把省水泥制品厂送来的四百斤救济粮食一碗一碗舀给周围的社员,还煮好稀饭给那些一时不能开伙的受灾群众吃。


第2版()
专栏:

组织千家万户发展多种经营
婺源县大部分社员今年上半年家庭副业收入超过去年全年
本报讯 通讯员程关森、汪中汉,记者刘光辉报道:江西省婺源县去年粮食和茶叶增产,其他多种经营的发展也比较快,全县集体分配的收入人均达到115元。今年的形势又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全县三分之一左右的社员家庭挖了池塘养鱼;自留山出现了,自留地增加了,自留茶已经发展到近千亩。社员家庭饲养家畜家禽、采集野生资源、加工山货土产,从平原到山区都普遍开展起来了。据调查,大部分社员今年上半年家庭副业的收入超过去年全年。
婺源县组织千家万户发展多种经营,首先是从宅山生产队实行“借山还林”的办法中打开眼界的。这个生产队平均每人不到五分田,但有二十亩山,过去山林总是管不好。后来,他们把集体采伐之后的光山和荒山,分户借给社员,第一年种玉米、芝麻等,第二年除种玉米或芝麻之外,抚育自然生长的山苍子树,并栽植油桐树和杉树苗,三年后收获油桐、山苍子,再过三年之后,玉米、芝麻等全部归借山的社员,油桐、山苍子等产品归队,收入也归社员自己,最后把杉树交给集体,队里按亩给社员以工分报酬。这样,家家管山,社员增加收益,集体也增加财富,队里一千七百多亩光山和荒山全部种上了杉树,有一千三百多亩已经郁闭成林。
婺源县委从宅山生产队看到各家各户的巨大潜力,把介绍宅山生产队“借山还林”办法的材料,印发给全县各个社队学习。去冬以来又提倡各家各户挖塘养鱼和种植一分至五分地的自留茶。县里还免费供给一部分鱼苗、茶种或茶苗。结果,许多社员家庭几个月之内就都种植了自留茶,挖了六千多口池塘,放养了几百万尾鱼。出现了“过去吃鱼百里买,如今吃鱼门前捞”的喜人景象。
在婺源县,过去产茶主要靠小块的园茶和田埂茶,亩产高达几百斤;以后办“万亩茶场”、“千亩茶山”,小块的顾不上了,大块的普遍低产。现在,低产茶地已经或正在分户包给社员管理,那些荒芜了的高产茶地划给社员个人经营。全县茶叶产量去年比前年增加12%,今年春茶又比去年的春茶增产。


第2版()
专栏:

湖南临武县武水公社车头大队,办起了“青年之家”,成立了通讯组、美术组、电视组、体育队和业余文艺宣传队,把山村搞得热气腾腾。这是团支部副书记廖汉国,正在“青年之家”作画。
杨吴黎摄影


第2版()
专栏:

大荔县农村建起“青年之家”
据新华社西安电 陕西省大荔县90%的大队因陋就简地建立起“青年之家”。
各大队的“青年之家”有固定用房、有书报、有文体活动用品、有好人好事登记簿,有的还有收音机、电唱机、电视机等。每逢“青年之家”活动日,处处灯火通明,一片欢歌笑语,大批群众和青少年纷纷前来看书、读报、下棋、打扑克、看电视,以及参加其他各种有益的活动。“青年之家”已成为活跃农村青年业余文化生活的坚强阵地。
大荔县农村“青年之家”,是1979年初开始建立的,两年间已在全县普及。它在当前青年活动中发挥了三个作用:
一是思想教育的好阵地。不少共青团支部利用“青年之家”给青年上团课,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影评、书评和“农村青年前途何在”等专题讨论,使青年从中受到教育。
二是学习科技的好课堂。“青年之家”的图书中有相当数量的农业科技书刊。有的“青年之家”还整理、印发农业科技学习资料,指导青年科学种田。
三是文化娱乐的好场所。最近,“青年之家”还结合当前形势在青年中开展“五讲四美”活动。


第2版()
专栏:

玉林地区办起四百多所农民业余学校
据新华社南宁电 深受农村社员欢迎的农民业余学校,在广西玉林地区已发展到四百多所。
实行联产责任制后,玉林地区农民学科学的积极性更高了。为适应这一形势,今年3月,地委总结推广了高浪、雅松等七个大队办农民业余学校的经验,使全地区四分之一的大队都办起这种学校。
各地农民业余学校普遍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愿意比较系统的学习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就读长期班,一二年后结业,按规定标准考核合格的,由县、社授予“农民技术员”职称。要求学习一些单项专业技术,如蘑菇栽培等,就进短训班,只用一两个月或十天半月甚至几个小时,就学完一门知识,掌握了技术要领,回家就能用于生产。学习内容有水稻和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植保知识、果树栽培和管理技术、农机使用和维修、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等各种农业科学技术。
目前,这些农民业余学校已经为农村培训了一批技术人才,促进了生产发展。过去有些人不管水稻有无病虫害都喷洒农药,有的不论是什么虫,也不分是虫害还是病害,都喷同一种农药,结果花了钱却达不到除虫灭病的目的。农民业余学校开办植保班,普及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知识,推行了农药与生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避免了病虫为害。


第2版()
专栏:农村来信

“看去一大片,实际分着线”
“包产到户以后,大片耕地被划成一条条一块块的,机耕、浇水都受影响”。各地实行责任制后,这种反映不少。反对“包产到户”的,以这作一条重要理由;拥护“包产到户”的,有些人也为此担心。我就属于后一种。
前些时候有机会去河南农村,我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我们去时临近麦收季节,到处麦浪滚滚,如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棉田也是整齐连片,很少有条条块块、七零八落之感。我惊奇地问当地干部,你们没有“包”吗?他们说,你再仔细看看。他领我走了几块地,只见地头地边,隔不远就插着一根小木牌,上边写着名字。他们说,这里早实行了联产到劳责任制,既然联了产,就得分地块,开始没经验,分的七零八落。很快总结了经验,划分地块时好坏搭配,机耕浇水,照样进行,只是在划分的地头插上牌牌,一点不乱。“看去一大片,实际分着线”,一个队干部笑着说,你们看不清,社员可分得清。他们整天在地里转,熟悉地块就象妈妈熟悉孩子身体的每一部分那样,一点差不了。
当然,也有些承包之后,经营不好,作物生长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但一般都是比着赛着干,有些队机器水利条件较好,小麦多是统一耕种,分户管理,看去更是整齐茁壮。南阳县三八大队的老模范陈文清说,只要社员们认定那种责任制形式好,他们就会千方百计解决前进中的困难。看去挺复杂的事,社员们一讨论,就会找出办法来。确实如此,原来有些队划分地块时,因好坏远近不同,发生争吵,大家想法把好坏地搭配好,由社员抓阄,就好办多了。
沿途我访问过几个社队,他们大都经过一段摸索,很快找到了合理分配的办法,既便于机耕浇水,又便于分户经营。每到一队,仔细看看,都能看到一些作为分户标记的小木牌牌。社员们高兴地说:“地头插了棍,干劲增几倍”。
在农村实地看了之后,我自然地由担心而放心了。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又积极引导,问题会一个一个得到解决的。至今仍是忧心忡忡的同志,不妨多到农村去看看。
河南 方云


第2版()
专栏:

责任田怎么划分好?
我们这里在推行生产责任制中,有的大队、生产队不分男女老幼和体力强弱,不管是病灾户还是烈军属户,统统按照人口平均分配责任田。结果,一些劳力多的户不够干的,劳力少的户又忙不过来,病灾户更是困难重重。我认为,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是不对的。现在建立生产责任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有利于生产的办法。平均分配责任田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应当在完善责任制中予以解决。
山东省胶南县灵山卫公社
侯方友


第2版()
专栏:

对机器也应实行责任制
前不久,我回家乡探亲,看到农村实行责任制以后,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看到一些问题,如有个别生产队把集体的抽水机、柴油机等“化整为零”分到了户。有的几户合分一台柴油机,没人会修理会使用,只好在房角里“休息”。结果老天大旱,麦子需要灌溉,柴油机却锈得开不动。我想:田地能实行责任制,机器为何不能实行责任制呢?让懂技术的人负责保管、保养,谁用谁付报酬,这对大家不是都有利吗?
解放军某部 左文恕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庄稼的“医生”何福建
在福建晋江县张前大队田间,经常看到一位青年在地里转来转去,一会儿站起来观察苗情,一会儿又蹲下去检查病株。“诊断”以后,他就掏出笔来,在“处方笺”上写明:这些庄稼得了什么病,应“吃”什么药,如何服用法……等等。他是谁?他就是被社员誉为庄稼的“医生”的大队农技员何福建。
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农技工作如何适应这种新情况呢?小何可真犯愁了。他决定在自己所在的生产队搞试点。这个生产队50亩早稻,其中20亩集体耕种,30亩包产到户,他就向生产队承包集体20亩水稻田的植保工作,并订下合同,收成后如达到计划指标,每亩他可分得稻谷十至二十斤。但是,这样问题也只解决了一半,还有另外30亩社员责任田怎么办呢?
小何开动脑筋,突然想到了大队的合作医疗站和农村医生。“我不是同样可以仿照这种办法,创办一个‘庄稼诊所’,当一名‘田头医生’吗?”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大队党支部,得到大队党支部的热情支持。大队借给他30元钱买农药,一个新型的“庄稼诊所”就这样开张了。社员们闻讯后纷纷请他“出诊”。何福建服务态度好,总是有叫必到,诊断准确,治愈率高,很受群众欢迎。
小何考虑到包产到户以后,庄稼面积小,用药量少,购买不方便。于是他便决定扩大服务范围,既“行医”,又“卖药”,他准备了一批农药,社员们可以按照他开的“处方”向他购买。代售零星农药既脏又麻烦,但是何福建从不叫苦,按价出售,不收手续费。
最近,小何还在供销社的门口,设立一块黑板报,编写刊登有关的农业技术知识,及时预报病虫害,介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同时还自己编写农业科技讲座材料,向社员广播宣传,帮助社员学习科学种田。 李建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