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
赵越
近十多年来,马来西亚政局比较稳定。在经济方面,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充分发展经济作物和初级产品加工及制造业,较有效地利用外国资金。通过这些有力措施,马来西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速度在东盟五国中居第二位。
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在东盟五国之中仅次于新加坡。从1969年到1980年的12年当中,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从36.3亿美元增长到120亿美元,增长了两倍多;每人平均国民收入已从1970年的1,093马元增至1980年的3,764马元(约合1,700美元),也增长了两倍多;本国资产已从1971年的25亿马元增至1978年113亿马元。现在本国资产已占总资产的52.4%,外国资产已退到总资产的47.5%。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增加也很快,截至1981年6月底已达91亿马元(约合39亿美元)。
马来西亚经济所以取得快速发展,除了政局比较稳定,内阁成员年富力强(40岁左右居多)外,主要由于政府在经济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一、大力发展石油业。1970年马来西亚石油产量为90万吨,到1980年增至1,370万吨,增长了14倍。1980年石油及其产品,收益达68.9亿马元,居出口收入的第一位。
二、充分发展经济作物及多种资源。多年来,马来西亚政府重视农业发展,采取“经济多元化”建设方针,使农业从1965年到1979年的15年内增长了1 .8倍,其中橡胶增长了0.8倍,棕油增长了13倍,大米增长了0.8倍。马来西亚现在不仅橡胶产量居世界第一,棕油产量也名列世界前茅。
马来西亚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宜于种热带作物。马来西亚政府把耕地和劳动力较多地用于发展出口的经济作物上,以换取更多的外汇。1957至1977年,油棕种植面积扩大了14倍,可可种植面积扩大了31倍,橡胶种植面积扩大了13倍。1979年,粮食作物仅占全国410万公顷可耕地面积的20%,而经济作物占了80%,其中橡胶、棕油两项即占70.8%。1980年橡胶出口收益45.6亿马元,棕油出口收益27亿马元。
三、发展初级产品加工业及制造业。马来西亚政府正在逐步改变单纯出口原产品的状况,扩大半制品及制成品的出口,以增加收入。1976至1978年,橡胶制品每年增加14.5%,石油产品每年增加16%。1979年加工棕油增加34%。政府对木材加工业给予种种鼓励,如综合木材加工企业可以有自己的伐木区。
发展制造业及其他新兴工业。近十年来,制造业平均增长率达12.5%,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0年的13.4%,增至1980年的20.5%。马来西亚除较快地发展了纺织、水泥、化肥等业外,还建立了钢铁厂、电子工业及汽车工业。汽车工业几年来保持25%的增长率,现在马来西亚已有汽车65万辆,平均每20人有一辆;每13人有一辆摩托车。
四、较为有效地利用外国资金(包括投资及援助贷款)。从1966年至1981年初,马来西亚政府取得的贷款及援助约33亿马元,其中53%(约17.6亿马元)来自日本,贷款期限多在20年以上,另有五至七年的宽限期,利率多在3%至5%左右,对马来西亚十分有利。政府利用这些贷款主要兴建了发电厂及其他公用事业,为发展工业提供了基础设施。
马来西亚对外国资本采取了既限制又积极利用的政策,按照马来西亚政府的新经济政策,外资持有股份不得超过30%,本国资本通过收购、合并、接管而取得企业的控制权。对新投资的外国资本,根据“新兴工业法”可在二至十年内免纳所得税,利润可自由汇出,以促进先进工业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还开辟了以面向出口、赚取外汇为目的出口加工区共14个,建立了电子工业、电器、精密机器等工业。外资在出口加工区享有更多的优惠待遇。(附图片)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内建筑物上的壁画,显示出马来族的传统文化。 新华社记者 韩晓华摄


第7版()
专栏:

今日巴格达
本报记者 安国章
灿烂的古代文化、迷人的音乐、引人入胜的传说……给两河流域的古城——巴格达罩上了一层历史的异彩。巴格达这个名字吸引着世界上众多的游客。
随着时代车轮的滚动,巴格达这座有名的古城正以迅捷的步伐向前迈进。由于石油从地下源源不断喷出和石油美元与日俱增,巴格达的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们驱车游览市容,得到的印象是巴格达正处在新旧结合、交替、变迁的过程中。城市的面积象水中激起的圆形波纹,在不断地向外扩展。街道正在原来基础上被改造,主要街道穿梭般来往着车辆。陪同我们的巴格达大学学生姆萨那说:“在300万市民中,平均每六个人有一辆小汽车,这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私人汽车和出租汽车,公共汽车并不很多。”的确,主要街道上,进口小卧车一辆接一辆,几乎成了一条不停的传送带。如若去闹市区办事,找一个停车地方都相当困难。
市区的建筑变化更大,传统的旧式房屋正在被拆除。在那还没清扫干净的旧地基上,已搭起脚手架,高大升降机的铁臂正在摄氏四、五十度的高温下紧张地转动。街道两侧的民用住宅很少装饰性的高楼大厦,几乎全是西方小别墅式的楼房。楼不高,只有二三层,但很别致,顶部是带照明设备的平台,楼下有停车场,楼内有空调设备,楼外则有一个不大的小花园,绿草铺地,小树也已成荫,几棵高大的椰枣树挺立院中。院子周围由低墙或篱笆围起,浓绿的蔓藤爬满墙头,红色、黄色的小花点缀于绿叶之中。
巴格达的物质生活在向西方迈进。只有那神圣的清真寺的尖塔仍然高耸入云,宣礼人悠长的召唤声,象以往一样,每天数次在城市上空回响。
如果你仔细观察人们的服装,也会发现明显的变化。阿拉伯人传统的宽大白色长袍在市内已不多见,而笔挺的西服却成了男人们基本的服装。阿拉伯人所特有的缠头巾在市内也难看到,只有那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对祖先传留下来的服装式样恋恋不舍。但是,流行的西服对他们也有着难于抵制的吸引力。因此,在街上常常看到一些年过半百的老人,里边穿着白色拖地长袍,外边罩着一件不太合身的西服上衣。妇女的服装也和男人一样有着同样的性质变化;鲜艳的连衣裙和时髦的高跟鞋是今天巴格达妇女、特别是中青年妇女的喜爱物,面纱早已销声匿迹了。当然,传统的服装并没完全消失。漫步街头,不时看到一些年青妇女们披着传统的黑色斗篷,从头到脚把身子遮盖得严严实实,这才使人想起,这里是阿拉伯人生活的地方。
当然,巴格达的变化速度并不那么平衡。通讯方面,似乎就慢了不少。在访问期间,我曾几次有急事打电话找驻在巴格达的同事。但每次都不顺利,没有二三十分钟一般都接不通。因为电话还没完全自动化,仍需人工交换台。此外,城市和郊区住宅的差距仍不小,这也许是一个发展中城市难以避免的现象吧。(附图片)
图为巴格达具有现代化设备的曼苏尔饭店


第7版()
专栏:

哥伦比亚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焦震衡
近年来,哥伦比亚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哥伦比亚是个发展中国家。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使哥伦比亚的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哥伦比亚政府竭力企图扭转这种局面,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全国开展扫盲运动。目前,哥伦比亚全国人口为2,600万,而文盲就达500万。在文盲中,15岁以上的成年人约占一半。尤其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文盲率竟高达68%。针对这种状况,哥伦比亚政府今年成立了全国协调委员会和地区协调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在扫盲运动中首先培训8,000名扫盲工作者,然后通过这些人再培训50万名扫盲教师,争取在不长时间内扫除全部文盲。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政府增加了对教育部门的拨款。几年来,哥伦比亚政府兴建了大批新的学校和扩建了教室。1978年,哥伦比亚学校建设委员会拨出10亿比索经费,建立起了4,000间教室。到1979年底,哥伦比亚各级和各种类型的学校已达4万所,其中国立学校31,500所,私立学校8,500所。大、中、小学在校人数有了显著增加。今年,哥伦比亚政府还决定提供13.55亿比索的教育贷款和奖学金,用于培养人材和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据估计,领取奖学金的学生将达45,000人。
同时,哥伦比亚政府坚持开办广播、电视教学。从1973年起,哥伦比亚全国广播电台和广播网开始举办中学广播教学。到1980年为止,听众约有20万人之多。经过考试,合格者可继续接受大学或其他专业教育。这个措施,满足了一部分因经济困难或别的原因不能入学的青少年的需要。
政府还注意加强对公职人员和农民的教育。去年年底,哥伦比亚政府公布了一项促进教育计划,对政府职员将进行中等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参加者为全国61.5万名政府职员,以此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培养更多的经济管理专家。为提高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1979年哥伦比亚政府建立了一所农民大学,培训农民掌握各种农业技术。


第7版()
专栏:

富有特色的菲律宾民族文化
乐山
绵亘于东南亚水域、被称为“东方之珠”的菲律宾,是一个具有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的国家。
菲律宾的民族文化有着古老的传统。考古发掘证明,约在二万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菲律宾群岛活动。早在公元初,吕宋岛的伊夫高族就开始建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伊夫高梯田。象巨大的台阶一样层层上升、高耸入云的盘山灌溉水渠,总长度达19,000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半周。伊夫高梯田历时一千多年才全部建成。它是菲律宾古代文化中的一颗明星,也是菲律宾人民的骄傲。
当欧洲还处在中世纪“黑暗时期”,住在吕宋岛北部的伊戈罗人,早已学会了用烟熏保存尸体、制作木乃伊的技术。这种装在木棺内的尸体经久不腐。有些储存木乃伊的洞穴,迄今仍是旅游者参观的地方。
古代菲律宾人民掌握了一定的天文知识,能够利用星座的出没来推算日历。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菲律宾人民早已从事采矿、金属冶炼、伐木造船、酿酒、煮盐、编织、珠宝、武器制造等手工业。他们不仅会建造内河航船,而且还能够建造较大的吃水浅、载货量大的帆船作为海洋货船。
菲律宾劳动人民还创作了包括史诗、抒情诗、剧本、神话、故事在内的许多优美的古代文学作品。可惜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摧残,成文的古代文学作品没有能够保存下来,但是,许多古代的口头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在近代菲律宾作家中,影响最大的是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英雄何塞·黎刹(1861—1896)。他是医生、政论家、小说家、诗人。他在著名的两部小说《社会毒瘤》和《贪婪的统治》中,深刻地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荒淫和罪恶、殖民统治的黑暗与腐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在这两部小说里,可以听到菲律宾人民“真挚壮烈悲凉”的声音。1974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到我国进行友好访问时,曾将这两部小说的影印本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毛主席。
菲律宾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歌颂青春和美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充满了传奇色彩。现在,虽然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芭蕾舞在菲律宾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许多岛屿上都保存着具有传统风格、美妙动人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不少民间舞蹈来源于古代部落居民对飞禽走兽的动作和人们进行生产劳动时的动作的模仿。例如著名的苍鹭舞、猎人舞、战斗舞。此外还有一些宗教祭祀时和举行葬礼时的舞蹈。
菲律宾的雕刻艺术如竹雕、木雕、石雕、象牙雕和巧夺天工的银器、金饰、麻织地毡和用凤梨叶的纤维精织的纺织品等等都是令人赞叹的手工艺品。
最近几年,菲律宾的历史学家、作家加强了对菲律宾民族文化的研究。菲律宾当局也采取了一些保护民族文化的相应措施。可以预见,富有特点的菲律宾民族文化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扬。(附图片)
欢快的菲律宾民间舞蹈


第7版()
专栏:

日本的海水浴
海水浴是日本人夏季的一项户外活动。从七月一日起,各地的海水浴场都开放,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海水浴季节。许多海水浴场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遮阳伞,游泳的人多到无落脚之地。
日本海水浴如此风行,但并非自古就有,明治维新以后出于保健医疗的需要,海水浴开始普及。当时的海水浴者大都是官吏和学生,也有一些妇女。不过,日本妇女下海沐浴,是件十分新奇的事。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海水浴更为盛行。其原因首推“地利”:日本四面环海,除了四个大岛之外,还有成百个小岛,它的国土面积虽小,但是海岸线长达三万公里,仅次于苏联、澳大利亚,占世界第三。其次是“天时”,因为日本的夏天炎热,湿度又大,通常最高温度超过摄氏三十度,而且盛夏之日一年超过四十天。再加上许多工厂企业有休假制度,因此,简易、方便、省钱的海水浴在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人口稠密的三大城市为中心得到很快发展。
日本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海水浴场。陈诗信


第7版()
专栏:

法国的暑期休假
法国每年从七月底到八月底,是休假季节。高级官员、自由职业者的百分之八十九、中级官员的百分之八十三、职员的百分之六十五、工人的百分之五十一,纷纷离开城市到郊区、海滨、山区,甚至到国外去度假。每年法国有二千八百万人休假、六百万人到国外去旅行。今天在法国有一万五千家旅馆可提供三十八万个房间给旅行者、休假的人使用,由于住房紧张,休假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要投亲靠友,有六百万人携带帐篷住宿,而一九五六年时,法国野营露宿的人只有一百万。
外国旅游者到法国度假的每年有一千六百万。仅旅游一项,每年收入可达十五亿法郎。
南友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墨西哥发现一块金锭
不久前,在墨西哥城以东发现一块金锭,这块金锭原属于一位印第安酋长,金锭重1,930克,长26.5厘米、宽五厘米、厚一厘米。这块金锭与1520年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下令铸造的金锭有着同样的特征。据历史学家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说,当时西班牙征服者抢劫了印第安人的大批金器,并把它们铸成三指宽的金锭,以便于带走。金锭铸造得很粗糙,因为殖民军已被墨西哥战士包围。
从发现地点还可以证实,这块金锭是西班牙侵略者逃跑时遗漏下来的。据历史记载,1520年6月30日,西班牙侵略者在墨西哥人的抵抗下遭到惨败,他们正是从发现金锭的那个地方逃跑的。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7,500万年前的花
瑞典古植物学家安尼·斯卡贝,不久前在瑞典南部克里斯蒂安城附近地层发现了一朵被烧焦了的保存完好的花。此花长约二厘米,宽一厘米。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该花有五片花瓣,五片花萼,十根雄蕊和一条蜜腺(见上图)。
据考证,此花已有7,500万年历史,是因一场森林大火被烧焦的。考古学者认为这朵花的发现对古植物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丽常)(附图片)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一条250米长的印加人记事绳
秘鲁发现一条长达250米的印加人记事绳。这是迄今在这个国家发现的最长的记事绳。据报道,这条记事绳是在利马省的拉帕斯村中发现的。
结绳记事是古印加人用以计算和记事的一种方法。传统的记事绳是用羊和骆驼的毛织成的,最多被染成七种不同的颜色。古印加人通过记事绳上打的结的形状、大小、结与结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结在绳上所处位置,记录他们生活中的各种要事。据说,当时的执政者就是通过邮政系统传递的记事绳了解各地的收成、税收、帐目情况以及敌情的。
据认为,上述记事绳的发现,有助于揭示古印加文明的一些秘密。(本专栏除署名外为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三万五千年前的骨器化石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在日本的长野县野尻湖附近,出土了一件约三万五千年前的骨器化石。
用象骨制造的这件骨器化石呈细纺锤型,长十七厘米、宽八厘米、厚一厘米。从前端到中部的边缘呈锯齿形状。据判断,它是当时的人用来剥动物毛皮的工具。迄今,日本已发现五件旧石器时代的骨器化石,都是在野尻湖附近出土的。其中,以最近发现的这件时间为最古。日本有关人士说,这些骨器化石是研究日本骨器文化的珍贵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