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人在政策在 困难何所惧
遭受严重水灾的四川金堂、新都、广汉三个县,人民正在满怀信心地生产自救,大片倒伏的稻禾已扶持起来,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川流不息,社会秩序安定,到处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7月中旬,一场百年未遇的暴雨袭击了位于川西平原低洼地区的金堂、新都、广汉三县。一夜之间,这里由平原变成泽国。滔滔洪流淹没了三十四万多亩庄稼,冲塌了十一万多间房屋,吞没了数以万计的牲畜,给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洪水刚退,记者到这一带灾区访问,看到的却是一幅令人振奋的景象:大片大片倒伏在泥沙里的稻禾,经过人工扶洗,又昂然挺立,生机勃勃;在一堆堆废墟上,用旧料赶修的简易住房星罗棋布地出现了;竹林院落里,传出了鸡鸣狗叫和孩子们的嘻笑声;在刚刚修复的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着粮食、种子、砖瓦、草料等救灾物资的汽车、拖拉机川流不息地奔驰着。
记者在这三个县访问了七个重灾公社,行程数百里,同干部、社员进行了广泛接触,尽管这一地区受灾群众多达21万,在吃、住和就医等各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但是记者所到之处,没有听说有逃荒的,更没有看到讨饭的。人心稳定,社会稳定,物价稳定。特别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这房倒屋塌、遍地泥泞的灾区,随处都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气氛。我们从广汉县三水公社九大队第二生产队经过时,见到一些社员冒着烈日当空,在残垣断壁间清理房基,身边还放着收音机。在曾被洪水淹没的金堂县城,逢场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赶场,站在满是淤泥的街道上进行交易,市场上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可是,几天之前,这里大街上还在撑船哩!
受灾如此严重,而人们却如此镇定自若,这不仅在解放前是不可思议的,即使是在六十年代的灾年也是很少见的。我们在金堂县栖山公社滚子大队同大队党支部书记、生产队长谈起这个问题。他们说:“洪水冲毁了我们的田土、房屋和财物,但是难把我们社员的心冲散。这里面道理很深,但主要的一条还是这几年党的政策好,人们真正感到有了奔头,集体和社员的家底子都比过去厚多了,有了灾害自然就不象过去那么心慌了。”这个大队前年每人平均分配口粮720斤,去年又提高到800多斤,洪水虽然把许多人的财产洗劫一空,但他们深信只要人在,党的政策在,今后就大有指望。新都县石板滩公社实行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的36个生产队,在抗灾保苗中,普遍比没有联产计酬的队动手早,活路质量也高,有的社员看到自己的承包田里有哪怕一窝秧苗枯萎,也要设法把它救过来。
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各级干部带头,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广汉县三水公社,我们看到温江地委书记、专员和广汉县委书记、县长冒着酷暑,指导救灾工作。在新都县的三河公社,人们谈论着五大队支部书记李元才的事迹。李元才家的七间房屋被洪水全部冲倒,他非但不抢先去修,反而把自己房子上的材料拆下来,去帮助五户倒房的社员把房子撑起来。他的行动使全队社员深受激励,他们又联合起来把他家的房子撑了起来。这个大队正是发扬了这种干部群众紧密团结的精神,在几天之内就把倒塌的48间房屋全部修复。现在,一个规模巨大的“无灾支援有灾,轻灾支援重灾,社员互相支援”的生产自救热潮正在灾区兴起。广汉县每个没有受灾的公社,都自动负责包干一个受灾的大队,每个没有受灾的大队,负责包干一个受灾的生产队。他们自带伙食、劳力、工具与材料,纷纷赶到灾区社队。全县山区社队为支援灾区人民改种、增种,及时收割了三百六十多万斤红薯藤,供受灾社队栽插使用。
过去为国家提供过大量商品粮的广汉县,决心在大灾之年作出新的贡献。县委明确提出“重灾社队少减产,轻灾社队要增产,无灾社队大增产”的奋斗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发动群众,采取措施,确保实现。
如今,灾区广大干部和社员心中都有一幅重建家园、振兴农业的蓝图。靠近成都市郊的新都县石板滩公社住地,原是一个有二千三百多人口的小集镇,这次80%以上的房屋被冲毁,正在重建的工作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在旧有基础上建一些简易住房,供居民临时遮风避雨;第二步是建造一座新型的卫星城镇。省建委专门派出设计人员协助他们进行筹划。县委书记黄义元对记者说:“天公有本事把这个城镇毁掉,我们就有本事把它建设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刘宗棠 邹文孝(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为着千家富 一心传技术
四川省纳溪县合面公社马桥四队35岁的社员刘金华,有一手种瓜的好技术。1979年,随着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放宽,人们以为刘金华要在自留地里大干一场。他却接受上马公社大槐四队、十队和团山大队果园的邀请,去指导种西瓜。有人以为他别有所图,一定会大捞一把。可是,他同社员一起,种出了重31.5斤的大西瓜,夺得亩产7,000斤的高产,为种瓜队创造了二千多元的财富,自己却只要少许报酬,受到社员夸奖。从这以后,刘金华连年都在外面帮助种西瓜。年年西瓜高产,集体收入增加,他都不要过高的报酬。
有人想跟刘金华学种瓜技术,考虑他是费了力气才学到手的,怕他不愿传,即使愿传,也担心交不起拜师钱。谁知他却走一处传一处,在马桥传给李文育,在顺河传给肖季生,在大槐四队,他常常耐心给专业组的肖仲成、王定成等人讲技术。现在,这些人有的不仅在本队种,而且还到外队去包种西瓜。刘金华今年又把技术传到上马公社太平九队。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他还把种西瓜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刻印成册,送给大家。
有些人对刘金华有技术不保守、干活出大力、不要高报酬的行动不理解,说他是“不晓得发家致富的大憨包”。刘金华说:“个人有技术,富一家;众人有技术,富千家。我把技术传出去,让大家都富不是更好吗!”
张枝俊
“个人有技术,富一家;众人有技术,富千家。”社员刘金华讲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尤其可贵的是,他不仅这样说,而且不折不扣地这样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更多的社员和集体增加了收入。刘金华这种技术上不保守,一心为集体出力的思想和风格,很值得表扬。
三中全会后,农民被束缚的手脚放开了,一些有技术专长的社员有了用武之地。但是,也有相当多的社员感到致富乏术,他们迫切要求学技术。有关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尽可能满足群众的这种正当要求。发挥农村“土专家”的作用,就是可行办法之一。
农村里有各种技术专长的人是不少的。象刘金华这样的热心人也大有人在。我们要在自愿的基础上,把这些能人用适当的形式组织起来,开展技术传授活动,让只为少数人掌握的技术专长,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


第3版()
专栏:

石窑会大队实行专业承包造林取得显著效果
专业户高庭朝一年造林三百亩
武乡县推广了这个经验,全县造林速度大为加快,成活率提高
本报讯 山西省武乡县分南公社石窑会大队采取专业户承包造林的办法发展林业,取得了显著效果。武乡县推广了这个大队的经验,全县造林速度大为加快,成活率提高。
石窑会是一个仅有72户、290人的大队,有宜林荒山五千多亩。过去,用大轰大嗡的办法搞造林,年年造林不见林。去年,这个大队发动群众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实行专业户承包,把30亩刺槐育苗和200亩荒山整地造林任务,包给社员高庭朝一户去搞。由于责任到户,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连在一起了,高庭朝全家三个全劳力、一个半劳力,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天黑才回家,早、午两顿饭都带到山上吃。高庭朝全家经过八个月的辛勤劳动,不仅按合同要求,如数完成了30亩刺槐育苗任务,而且挖了十万多个栽树坑,超额完成造林整地任务一百多亩。
通过这件事,他们总结出实行专业户承包造林有如下好处:一是加快了林业发展速度。建国以来,全大队造林成活保存面积只有一千多亩,平均每年造林只有三十多亩;去年高庭朝一家就完成整地造林三百多亩,等于全大队过去十年造林面积的总和。二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过去“春天把树栽,秋天拔干柴”。去年尽管干旱严重,实行专业承包后,造林成活率仍达80%以上。三是促进社员学习林业知识。高庭朝为了掌握油松育苗技术,除了到国营林场请教外,还买了油松育苗小册子,每天晚上一家人围在油灯下学习。四是有利于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去年,高庭朝一家利用空闲时间,采集油松子、刺槐子、杏子、药材等63斤,林粮间作收获山药一千六百多斤,油料七十多斤。家庭副业总收入254元,加上专业承包的林业收入587元,去年全家人均收入一百二十多元,比上年增加近40元。
高朝庭一户承包造林这件事传开以后,在全县社队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社队和社员普遍要求推广这种办法。今年,仅分南公社就发展起40个造林专业户。全县共组织起造林专业户和专业队、组994个,承包造林面积六万多亩,超过全县造林任务的一倍。
本报记者 金嘉声


第3版()
专栏:

辽宁省义县冷家沟公社五间房大队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为军烈属做了五件好事:一、落实优抚工分。二、扶持家庭副业。三、对老弱病残军烈属负担生活费、医疗费。四、优先安排畜力、农机、车辆等帮助军烈属种好责任田和自留地。五、大队党支部建立走访制度,随时为军烈属解决困难。图为第三生产队派人为军属责任田打药灭虫。 李铁成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发挥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
莱芜县三年造林12万多亩
本报讯 地处泰沂山区的山东省莱芜县,从1979年起,把多年未绿化的荒山划出一部分给社员作自留山,调动了集体和社员个人两个积极性,三年造林十二万六千多亩,1980年林、蚕、果总收入比1978年之前增长了1.8倍。
莱芜县境内有大小山头二千九百多个。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体制上统得过死,全县林业总收入仅占农业总收入的3.6%。
1978年末,张庄大队划出部分荒山给社员作自留山,一个雨季治山整地2,200亩,等于过去20年的总和。生动的事实使县委深受启发。
县委在调整林业体制,把以林为主的山区社队,由以大队造林为主,逐步改为以生产队营林为主的同时,适当给社员划出部分自留山。三年来,全县共划了35,000亩自留山,并发了自留山证。
由于权属明确、政策稳定,集体和社员的积极性都有很大提高。全县今春造林42,000亩,四旁植树440万株,建设农田林网85,000亩,是历史上植树最多、成活率最高的一年。
新闻研究生 李明英


第3版()
专栏:

书记帮社员解决了大问题
我县卓场公社找营大队第二生产队的土地有一半是沙碱地,土质瘠薄,加之秋季渍涝灾害严重,麦茬种旱粮,一直产量很低。近几年来,干部社员打了六眼机井,改麦茬种旱粮为麦茬种水稻,一般称为“一麦一稻”。这样,既有利于避灾保收,提高粮食产量,又有效地改良了土壤。因此,这个队近几年来每年都种麦茬稻六十亩左右,粮食亩产千斤以上,成为全县先进单位。
可是,今年实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以后,由于分户生产,一家一户使用机械抽水种稻有困难,不得不放弃了种麦茬稻这个科学的增产措施。公社党委书记张国臣知道这事后,十分着急。他想,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应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决不能把科学的增产措施丢掉。同时,如果不种麦茬稻,六眼机井也用不上,不仅白白浪费了现有水利设施,时间长了,还会造成淤塞报废。
怎样才能在包干到户以后,把麦茬稻种起来呢?张国臣到了找营二队,和干部社员一起琢磨。经过一番认真讨论,大家研究了三条措施:一是生产队成立六人管稻小组,负责抽水灌溉和秧苗管理,他们的报酬及灌溉费用由社员户合理负担,并和社员签订合同。二是统一调整土地和茬口,把包给各家各户的水稻田相对地集中起来,安排在靠近机井的大块田里,便于管理和灌溉;三是生产队举办水稻栽培技术短训班,使社员学会掌握水稻栽培技术,以便夺取高产。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找营二队不但在包干到户以后又种起了麦茬稻,面积还由过去的60亩扩大到80亩。
今年,水稻栽插及时,管理认真,长势好过往年。社员们看着一派丰收景象,心里喜,嘴上乐,齐夸公社书记又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安徽省灵璧县 朱保征 唐兆明


第3版()
专栏:

及早考虑明年生产责任制
我们这里的农民现在就非常关心明年的生产责任制。有的生产队在“双抢”大忙后,已抓紧落实,不仅推动了当前生产,而且为明春发展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上马公社双凤八队,6月中旬落实了明年包产到户的责任制以后,社员们有的打牛滚凼,有的积肥,有的准备换良种,有的物色秧田并及早把稗子扯得干干净净,真是家家户户忙个不停。但多数生产队至今还没有行动。有的生产队,今年已到春耕大忙了,还在纠缠生产责任制。至于明年怎么办,现在还没“谱”呢。有的生产队今年吃了“二锅饭”,社员希望早点落实“联心田”,干部却稳着不动。有些联产到劳、包产到户搞得好的生产队,小春已得超产奖,大春丰收在望,社员生产情绪很高,但又担心政策变,不知明年还包不包?自己包哪些田?指标定多高?总之,明年怎样搞,农民渴望早知道,早吃“定心汤圆”,早行动。
现在,“双抢”已过,秋收未到,正是落实明年生产责任制的大好时机。建议各地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宣传政策,把采取什么责任制的决定权真正交给群众;深入实际,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及早落实好明年生产责任制。
四川省纳溪县 张枝俊


第3版()
专栏: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包了产不用管”对吗?
现在农村不少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联产到劳、大包干等责任制,社员从下种到施肥,从田间管理到收割,都搞得十分细致。县、社干部下乡感到自己的工作负担轻了,无事可干了。真的无事可干了吗?不,事情多着呢。
现在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多数是根据群众的要求搞起来的,有的按人口包田,有的按劳力包田,到底哪种办法适合哪种条件?实行责任制以后,群众考虑自己承包的那部分多了,大队、生产队集体经营的林场、牧场、水库、藕塘等,如何进一步发展?生产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债权债务等,如何处理?一些公益事业如民办小学、合作医疗、兽医站等,有关人员的报酬怎样解决?大队干部如何定工补贴;四属户如何照顾?等等。这些都需要领导干部去深入了解,跟群众一道找出解决的办法。因此,不是“包了产,不用管”,而是可管应管的事情还很多,迫切需要加强领导。
广西来宾县良江公社 张月宽


第3版()
专栏:农业知识

复合肥料与混合肥料
化肥可分为单一肥料和多元肥料。单一肥料只含有氮、磷、钾三要素的一种,如硫酸铵、尿素只含氮;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只含磷;氯化钾、硫酸钾只含钾。多元肥料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的二种或三种,如磷酸铵含磷和氮,磷酸氨钾含氮、磷、钾。
多元肥料按生产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复合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在一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制得的。这种肥料的分子组成中含有两种以上有效成分,如硝酸钾、磷酸铵等。复合肥料有效成分含量高、养分齐全,可以节省运费,减少施用次数。但是,由于复合肥料所含养分的比例是固定的,在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和不同时期施用时,有些养分可能不足,而有些养分可能过剩,在施用上有局限性。
混合肥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化肥或二元化肥混合制成的。将硫酸钾和硫酸铵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制成钾、氮混合肥,氯化钾和磷酸铵可以混合制成氮磷钾三元混合肥。由于混合肥料的组成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因此更能发挥化肥的效力。有些发达国家制造的混合肥料不仅含有氮、磷、钾,还含有微量元素和除草剂、增效剂等。
化肥品种的发展趋势一般是由单一化肥发展到多元化肥,有效成分由低含量到高含量。以美国为例,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化肥平均有效成分从20%提高到40%;混合肥料的加工厂已有近九千家,含有不同比例各种养分的混合肥料已多达五百多种。
我国化肥的产量增加较快,但品种多为单元化肥。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生产刚刚开始,只有少量的磷铵和三元复肥。今后要大力发展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


第3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常中书深山育林十三年
在河南省林县横水公社下台大队,传颂着常中书深山育林十三年的事迹。
1968年4月,大队决定让常中书去?后沟营造林业基地。这个曾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残废军人二话没说,就挑起了这副担子。他把铺盖扛上山住下来以后,就翻山越岭,跑遍沟沟岗岗,制订林业基地的建设规划。
当时,没钱买炸药,老常就领着大家一镐一镐,硬是在山上挖出了几千个鱼鳞坑。树坑挖成后,他们就从石缝里一把一把往外抠土。十三年来,他们从石缝里挖出了一万多车土,挪动了六千立方土石。树木在干旱山区更需要水。要在山上植成千上万棵树,凭着每天跑七八十里路下山挑水怎能行呢?老常看着干渴的小树万分心急,多次跑到几里外的矿区求助。在矿区勘测队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山坳里测出了地下水。但要打七八十米才能打出水来。老常又领着大伙一锤一钎地打井。放炮时,他让人用绳把他系到井下,点上导火线,再让人把他拽上来。终于,一口深水井打成了。清清的井水,被人们一桶一桶打上来浇在树坑里,使一棵棵树苗展现生机。为了防止山洪,保持水土,他还带领大家在山顶上种了草和荆棘,在树周围垒了蓄水坑。
绿化荒山,靠买树苗成本太高。老常带领大伙付了很大代价,在山上垫了三分苗圃地,自养自育树苗。收摘山杏后,他领着大伙带上干粮,跑好几里路去拾杏核。榆树、椿树、刺槐打籽了,他爬上去采摘。十三年来,共采集各种树种一百多斤,为队里节省了不少资金。为了掌握各种树木的生长规律、管理方法和各种树苗育种的时间、要求,常中书到处向人请教。他不识字,就买来技术资料让人念给他听。十三年来,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不仅掌握了一整套育苗、嫁接技术,而且懂得各种树木如何修剪和科学施肥、浇水、除虫等等。
常中书一心扑在绿化荒山上,使昔日荒山秃岭的?后沟变得一片郁郁葱葱,苹果、山楂、杏、梨、红枣都已成树挂果,每年为队里增加收入五千多元。 冯六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