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在新长征路上冲锋陷阵
中文系学生、共产党员 刘宏彬
文献纪录片《先驱者之歌》,用一组组珍贵的历史镜头,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我们听到了苦难的同胞在水深火热中的悲惨呻吟,看到了帝国主义强盗、国民党反动派犯下的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雄狮般的怒吼,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
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整整战斗了六十个春秋。六十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先驱者梦寐以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但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并没有完成。
我们北京大学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伟大领袖毛主席,革命先烈李大钊、邓中夏,无产阶级的文化战士鲁迅、茅盾,都曾经在我校工作、学习、战斗过。北大也是“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这些,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都留下了光荣的一页,使每个北大的学生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经常对照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想想自己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应该拿出革命战争年代那种英勇的精神,来完成党交给我们的艰巨的学习任务。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思己过”与“论人非”
赵学征
古往今来,不少志士仁人把“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奉为座右铭。为人常思己过,检点言行,严于律己,不失为进步之阶梯。同时,对“人非”并不漠然置之,仅仅“闲谈莫论”,而在适当的场合,或会上,或当面提出善意的批评,这种宽于待人的风格更为可贵。
与此相悖,“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鲁迅语)不必讳言,确有这种人,对别人的优点与成功,颇怀妒心,不屑一听,或横加挑剔;对别人的缺点与失败,听得入神,津津乐道,甚至幸灾乐祸,四处张扬。对“己过”,非但不“常思”,一经别人指出,还要强词夺理,文过饰非,甚至反唇相讥,倒打一耙。这种小市民式的狭隘与阴暗心理,不仅有害于同志间的团结,也有损于人类的道德文明。
建成四化的宏伟大厦,我们必须清除这种有碍于团结的作风,更加对己躬身自省,从谏如流;与人开诚相待,合力同心。让我们以臻于完美的身心,去实践那无限美妙的理想吧!


第8版()
专栏:

维护党员称号的尊严
学生会主席 潘维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一个刚刚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学生,被文献纪录影片《先驱者之歌》深深地激动了。这是一堂多么及时、多么动人心魄的党课啊!它使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要真正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我就应该以先驱者为榜样,为振兴中华而忘我地奋斗。
《先驱者之歌》中一位烈士在就义前自豪地说:“值得自慰的是:我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的尊严”。在敌人屠刀面前,先烈们为了保持共产党员称号的尊严,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正因为如此,这一称号才在后来者的心目中,成了追求的崇高目标。
我们的先驱者没有能看到革命的胜利,也许,他们不曾想到,解放了的祖国大地上还会出现十年内乱这样的悲剧;不曾想到,在新中国的青年一代中间,共产主义的理想曾经经受过这样严峻而痛苦的考验。然而,可以告慰先烈的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毕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后来者的队伍在扩大着,不断地扩大着。看看今天的北大吧,多少同学在严肃地思考新时期中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多少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的申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正在变成同学们的实际行动。在党的领导下,后来者的脚步一定会迈得敏捷、坚实!


第8版()
专栏:

留给后人的思考
中文系学生 赵宝奇
文献纪录片《先驱者之歌》,以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真实地再现了革命先驱者们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为振兴我中华而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英雄业绩。他们那种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真理、对理想的不断求索,对革命、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贞不渝,深深地教育和感动了我。
看完影片,我反复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先驱者们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献出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现在,当我们——先驱者的儿孙一辈已经生活在无数先烈用鲜血创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时候,当我们的头上已经飘起了独立自主的旗帜的时候,还要不要继承和发扬先驱者的精神?当我们的国家还处于一种暂时贫穷困难的境地的时候,我们应负起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尤其是我们的国家经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十年破坏,现在还问题成山、困难成山,正需要我们这一代后来人继承和发扬先驱者的精神,为振兴我中华大干一场。可是,我们有一些人(包括我)并没有时常这样想,而是有些灰心和消沉埋怨的情绪。甚至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记在社会主义身上,从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信心不足。总之,只是想着祖国应该是什么样,却从没认真想过我们对祖国应负什么责任。看着《先驱者之歌》,我感到脸红!我感到自己的卑琐!面对先烈们期待的目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了:我们为祖国都做了些什么?我们的行为是否对得起先驱者们为我们流下的热血和付出的生命?我们还要不要发扬光大先驱者的革命精神?我们对祖国应负起什么样的历史责任?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想一想,并作出明确的回答!


第8版()
专栏:

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
柳玉昌治印


第8版()
专栏:

一个文工团员的回忆
周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参加了由文化部组织在京的延安、八路军、新四军的文工团员和地下党大学生一支共400人左右的合唱队,同台演唱战争年代流行的六首革命歌曲。这些曾在四十年代唱过《黄河颂》,演过《雷雨》,跳过《小放牛》的文工团员又战斗在一起了。
歌声唤回了当年火热的斗争场景。在抗日的烽火中,这些同志最小的十一、二岁,最大的不过三十。
1942年我在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火光剧社工作。文工团员既是艺术工作者又是革命战士:打仗时配合部队向敌人喊话;战斗胜利了接俘虏,向他们宣传党的俘虏政策;慰问和护理伤员……。演出时,平地垫高一个土台当舞台,拉上幕布,吊起汽灯,一排铁锅装上油和棉花芯点燃当脚灯,经常演出配合当时形势的文艺节目,深受军民的欢迎。情况稍好时,师、旅各文工团在一个山上组织文艺汇演,交流经验,互相学习。行军到驻地时,大家放下背包先分头到村里做群众工作,了解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并向各部队介绍,以免违犯群众纪律。每到一村要刷标语、画墙头画,没有墨汁就到老乡家搜集锅底灰,用水调匀当墨,用刷锅把子当排笔。行军时年龄大的男同志背着大步枪、手榴弹、干粮带、三弦、胡琴、锣鼓等;年纪小的背小马枪、手提标语桶,有时因山坡陡上不去,连人带桶从石头上咯当咯当地滚下山,引起全团同志哈哈大笑。在冲过敌人封锁线时需要急行军,个儿大的男同志轮流背起小同志。休息时女同志帮男同志补袜子、缝衣裳,男同志帮女同志打草鞋,老团员教新团员识谱背台词……。你帮我,我帮你,同志们象亲兄弟姐妹。四十年过去了,如今这些霜染双鬓的老战士又并肩演唱,放声高歌。环境是变了,但是老文工团员的这种革命传统我们千万不能丢掉呀!


第8版()
专栏:

宣誓
江西拖拉机厂 徐真柏面对党旗,我庄严地宣誓,眸子里涌出激动的泪滴;镰刀呵,又丰收了一束金色的信念,铁锤呵,又锻打出一副开天的剑戟!此刻,我的血管里淌着先辈的叮咛,此刻,我的手掌上攥紧阶级的希冀;我从生命的茧子里抽出绵绵情丝,在党旗的经线纬线中有机地交织。党呵,一株幼苗在绿色的原野里挺立,从幼稚走向了成熟的秋季;征途上留下了我寻求真理的脚印,一步步,理想扶着我坚实地走下去!今天,面对党旗,扑进母亲的怀里,我的心跳动在翻飞的旗褶;我宣誓,用儿子赤诚的心,滚烫的血,让誓言在党旗上闪耀着光际——我愿做一台高频淬火机,把铁锤淬火加钢,要坚硬无比;我愿做一块小小磨刀石,将镰刀千百次地磨砺。我还愿做那早晨的风,抚摩着旗面,拂去袭来的尘粒;我多么愿变成阳光中的一缕,溶进鲜红的党旗,世代相依……


第8版()
专栏:

泰山秦松〔中国画〕
解维础


第8版()
专栏:温故知新录

为官景德镇 不买名瓷器
王其书
宋朝洪迈的《容斋随笔·浮梁陶器》中谈到:彭器资尚书文集有《送许屯田诗》,曰:“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众喜君独不。父老争叹息,此事古未有。”注云:“浮梁父老言,自来作知县不买瓷器者一人,君是也。作饶州不买者一人,今程少卿嗣宗是也。”
封建社会的知县和州官,虽供职名窑产地浮梁,即今之瓷都景德镇,居然不买瓷器,的确稀罕。其实,只要不是去搜刮、掠夺,用钱买点瓷器也未尝不可;但“君独不”,他们的行为使当地“父老争叹息”,认为“此事古未有”,是理所当然的。联想到我们现在,一尘不染的为群众所称道的同志当然有不少,但也有的
“官”,身居这种地方,可能不只是“买”的问题了。录此一节,是热切希望“众喜”的人更多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