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把火红的青春献给党
——部分中青年座谈会
时间:6月25日
地点:本报编辑部
参加者:
马 季 中央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演员 全国青联常委
史美琴(女) 国家跳水队运动员 全国青联委员
林 雨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研究员 全国青联委员
李冬民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
李春光 中央音乐学院讲师 全国青联委员
刘纯朴 北京通县一中教师 全国青联常委
徐小涛(女) 解放军304医院军医
陈爱武 北京丰泽园饭庄厨师 全国劳动模范
罗益锋 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研究所工程师 全国青联委员
陶斯亮(女) 空军总医院主治军医 全国青联常委
黄福明 国家地震局助理研究员 全国青联委员
魏传军 北京政法学院团委书记
党的温暖照我心
黄福明 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壮族知识分子,也是我家的幸运儿。解放前,我的哥哥和姐姐,都因交不起学费退学回家。解放后,我家翻了身,自己上了大学,做了研究生,成为一名地震工作者。抚今忆昔,倍感党的阳光温暖。建国以来,党领导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由于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不良后果,给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带来不少困难。我们这些中青知识分子,要主动为党分忧,不应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牢骚满腹。
把智慧献给党
罗益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华侨来说:“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华侨的政治地位”。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海外孤儿挺起了腰杆。1953年新中国参加雅加达“世界国际经济博览会”时,各国来宾与华侨被中国琳琅满目的展品所吸引,有的老华侨从边远岛屿赶来,看了祖国的成就热泪盈眶,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在祖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感召下,1957年我高中毕业后从印度尼西亚回国,经过大学深造,分配在科研单位工作。二十四年来,在党的教育下,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掌握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粉碎“四人帮”,我又从“臭老九”和“有海外关系”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加班加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去年10月,我赴美考察,目睹了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达,更激发了我为四化献身的热情。近些年来,有人劝我出国,说我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几门外语,去国外物质生活要比现在强得多。但我想,祖国再穷也是自己的母亲,我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祖国的灿烂前途给我巨大的力量。当年,我满腔热血回到祖国的意愿决不动摇。现在,我是一名新党员,肩负的担子更重了,我决心把全部智慧和力量献给党和祖国。
决不辜负党的期望
马 季 我正在张家口深入生活,为了参加这个会,昨天晚上特意赶了回来。我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相声演员。解放前因家穷在上海当学徒,解放初在北京新华书店工作,1956年到广播艺术团说相声。我曾多次到中南海为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出。有一次,毛主席听了我们的相声《画像》后,高兴地说“还是下去的好”。周总理、陈毅同志还亲自给我们出题目、选题材。这些都成了我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相声这种形式,是让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教益,它偏重于讽刺批评,但我掌握一条,作品不论怎么批评,不能从根本上去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相声如何从正面去歌颂,过去前辈没留下多少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这一代人去闯。虽然难度大,但我有决心摸索下去。我终生遗憾的是,正当我三十岁出头该给党多做贡献时,却打了派仗,挨了整,荒废了十年。从年龄上讲,我演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为人民服务的黄金时代没有过去。现在,我除了演出外,更多的时间搞创作。打倒“四人帮”后相声繁荣了一阵子,现在有点不景气,主要原因是创作力量太弱。日本平均一个相声演员大约有三个作者供稿,随时都有新节目。我们作者太少,有时好不容易搞出个作品,评论家批评起来就上纲,搞得大家束手束脚。(李春光:5月份,邓颖超同志在一次茶话会上讲“要勇于创作”,就是在给大家鼓气。)我决不辜负党和群众的期望,说好相声,创作更多的好相声。我顺便提出一点希望,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声创作的领导工作,发现人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相声艺术搞好。
荣誉归于党和人民
史美琴 今年6月,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杯跳水赛中,我获得了女子三米跳台跳板冠军。这个成绩的取得,使我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我们先在美国训练,正赶上美国运动员集训。他们训练两周,每人都要缴钱,还得给教练送东西。相比之下,我们的教练、同志们不仅手把手地教我们练技术,而且还苦口婆心地帮我们练思想。我有个毛病,顺利时容易骄傲,困难时往往伤心,大家就耐心帮助我。在我获得冠军的背后,有许多无名英雄的作用,这荣誉是属于党和人民的。7月,我将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是为国争光的好机会,我决心以优异的成绩来回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
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
李冬民 我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迷信、盲从过,也苦闷、思索过,被捧过、也被打击过。十年来的曲折道路使我逐步懂得了这个道理: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我曾怀着“反修防修”的愿望起来造反,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国家越来越乱,我表示对江青和“文化大革命”的不满,结果受到打击。但是,打击没有使我趴下去,党多年的教育使我具有一种顽强向上的精神。我同许多青年一道,参加了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后,我又参加了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要求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的正义活动。然而,我却因此而于1977年2月被捕,一起所谓“李冬民反革命集团”假案被制造出来。阴谋是不能持久的。去年,党中央正式为我们平了反,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力量,体现了党对下一代的关怀。相信党,相信群众,积极进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这样,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作为一名党员,决不能丧失信心,消极沉闷。
马克思曾说过,一个最巨大的历史变革的开始,只不过是一场最渺小的玩弄所谓改革的骗局的终结。十年内乱结束了,一场真正的“最巨大历史变革”——建设繁荣富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开始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把中国引上了这场变革的正确轨道,我们应当在党的领导下,作这场巨大历史变革的生力军。
按党指引的路去走
徐小涛 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座谈会,心里很高兴。我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诞生的。党象母亲一样,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小儿科军医。我出身于一个高级干部家庭,父母常常告诫我:“自己的路靠自己走”。怎样走呢?就是要按照党所指引的路去走。党让我们做一个普通劳动者,我就不坐父母的专车,遵守纪律,不搞特殊;党让我们干一行、爱一行,当卫生员时我就扫地、刷厕所,当医生后就努力为病人解除痛苦;党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我就参加电视讲座学习,钻研本职业务。
在我们党执政以后,高干子弟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老一辈的功劳,是他们奋斗来的。作为他们的子女,只能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决不能利用他们的功劳为自己谋私利。搞四化要凭真本事,不能靠人事、权势。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的学识、业务底子都很薄,我要好好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向在座的同志们学习,搞好本职工作。
当好党的哨兵
陈爱武 参加这个会心情很激动。我也不会说,就谈谈纠正不正之风吧。听老师傅说,老八路刚进城市时,穿着粗布衣,很土气,而威信很高。那时的干部,你不干的事他干,你有困难他主动帮助,说起话来群众也爱听。我们的老前辈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在战争年代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坚持斗争;在十年动乱受到冲击后,他们毫无怨言,时刻想着党的事业,这怎能不使人感动!现在,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我们必须学习老前辈的高尚情操,同各种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斗争。
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在四化建设中,要焕发革命精神,要让群众说共产党好,非把党风搞好不可。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特别是党的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如果一个人艰苦朴素的大报告作得一套又一套,又是这么着那么着,而另一边却大吃大喝,老百姓就不服气。关键是模范行动。周总理有一次在丰泽园饭庄招待外宾,茶凉了服务员给他换一杯热的。总理付了一毛钱,服务员说这是国宴啊,总理说:“我付的是凉茶的钱。”宴会后,他又下厨房看炊事员。这件事至今大家的印象很深。对于不正之风,大家都要抵制。在这方面,我做了一点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但也有人问我,你这样干怕不怕?我认为,一个党员,去掉私心杂念,就什么都不怕。现在,有个别领导不大愿意向上级说真话,有时还要教下边说假话,以回避矛盾,这怎能把工作搞好呢?当然,对我来说,反映问题也要尽量全面、准确,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办了好事反而把关系弄僵。我是党教育培养起来的年青党员,要当好党的哨兵,继续同各种不正之风斗争。
为了祖国的繁荣
陶斯亮 我想到青年中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父辈们所走过的道路?
文革时期,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和群众备受折磨、冤屈;党的优良作风日趋下降;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受到玷污。这些,使得一些青年从反面接受了教训,认为“既知今日,何必当初?”我曾有意询问几位老前辈:“你们后悔过吗?”得到的几乎是同样坦然的回答:“革命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又没有哪个人强迫,为什么要后悔呢?”真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常想,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般坚定呢?无疑,这是信仰的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动能!为了信仰,他们反叛过旧制度,成为旧社会的逆子;他们又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为中国的半个多世纪增添了光彩;他们更是革命的赤子,忠心耿耿,至死不移。我们的父辈们,走过的是一条多么豪迈的道路啊!怎么会后悔?
我们青年一代,是在繁杂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尽管经历了十年内乱,他们还是强健可爱。他们中的一些,有时有些偏激的思想,发表些让老一代有耸听之感的“危言”,但并没有恶意,他们内心是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有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时代在前进,年青一代想走一条新路,向往新的生活,做一代新人,这完全可以理解,无可非议。老一辈的道路是光荣的,新一代的道路也将是豪迈的,无论故道还是新途,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祖国的繁荣富强。
创造无愧于先辈的业绩
李春光 现在,青年人中大批人才涌现。这是人民的哺育、党的培养的结果。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直至鲜血和生命——为之奋斗的新人。这样的新人正在向各种困难、阻力(包括自身的弱点)的斗争中锻炼成长,他们已经和将要成为四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文革中有许多红卫兵受过骗,一旦觉悟后便成了反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勇士,在座的李冬民同志就是一个。这说明,生长在新中国的青年,是勇于追求真理,是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出现各种曲折,这就需要长辈们多指点。文革中不是流行红卫兵“一年香,二年臭,三年就挨斗”的话吗?“四人帮”对待青年人,“喜则加诸膝,怒则投诸渊”。他们今天可以把你捧上九天之上(这种捧不是真爱,是利用);明天就可以置你于死地。如果不是粉碎“四人帮”,不是三中全会以极大勇气纠正极左的那一套,不知又有多少青年被毁灭。为什么我们许多青年对党的感情,对三中全会路线的感情是真挚的而不是心血来潮的呢?其中就是一种经历了切肤之痛而产生的不可移易的肺腑之情。我们现在的中央领导同志对青年人是很关心的,也很重视青年人的意见。我曾为一些问题给中央写过几封信,中央领导同志都很快地批了意见。首都青年连续三年举办了《自然·社会·人》摄影艺术展览,每次都有领导同志去看,而且还鼓励青年人要勇于探索。我感到现在有许多事需要去做。特别是当人民的事业遇到困难时,我们应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困难。我们这一代人一定会在党领导下创造出无愧于先辈的业绩。我们要有这个志气。
为党培养接班人
刘纯朴 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应从小时抓起。我是党培养起来的人民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神圣职责,感到十分光荣。我初工作时,正值十年内乱,学生不读书,有的甚至变成“小流氓”。为了下一代,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起早贪黑备课,朝夕同学生相处,帮助、挽救了一些孩子。从这里我摸索出了一个道理,孩子是可爱的,而且很聪明,关键在于教育。粉碎“四人帮”后,我一方面教课,一方面抓思想,结果从中发现了人才。有个学生过去很顽皮,经过教育后成了数学尖子,14岁被破格保送到大学学习。现在我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看到孩子们健康地成长起来,我是多么的高兴!当然,从我们通县来看,教学的师资力量、条件、设备还远远适应不了培养新一代的需要,希望各级领导对教育战线多加重视。
爱护和关心中青年
林 雨 为使各项事业后继有人,发挥中青干部、知识分子的作用十分重要。从科技战线上看,不仅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而且要发挥他们的作用。现在一些中年科研人员,因缺乏助手而发挥不了作用,一些工业部门因缺乏中年骨干技术力量而难以承担技术性强的项目。中青年知识分子,是党辛勤培养起来的,十年内乱中业务虽有些耽误,但毕竟还是有业务能力,有一定经验,而且年富力强。我们一些体育项目的成绩为什么能誉满全球,就是后备力量雄厚。现在,更需要大力培养中青年和发挥他们的作用。
生动活泼地教育青年
魏传军 1976年6月30日,我因参加四五运动被捕,恰巧第二天是七一,作为一名党员,当时很苦恼。但我亲眼看到,狱外,小学生都骂“四人帮”;狱内,公安干警对我很同情,我虽身陷囹圄,但深信党一定能战胜邪恶。粉碎“四人帮”后的大量事实说明,党有能力纠正自己的失误。相信党,就会对前途充满信心,就会增添斗争的勇气,在任何时候不会迷失方向。
我在大学搞团的工作,要把自己的体会讲给学生们听。社会上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这一代青年是“垮掉的一代”,应该讲是“有希望的一代”。他们勤于思考,刻苦学习,热爱祖国,对不正之风痛心疾首;他们吃过亏,上过当,有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但在学生中,确有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个别人还有“看破红尘”的思想,对党缺乏信心。我们做青年工作的人,就要多加引导,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有说服力的事实教育他们,但不能动不动给他们扣帽子。党相信青年,青年相信党,这是我们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附图片)
座谈会正在进行 本报记者 陈志 摄


第5版()
专栏:

老红军的本色
——记北京部队一位老同志
“今天,党让我重新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但我不能因为受过林彪、江青一伙的迫害,就觉得自己以前什么都对,而应该看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克服缺点,为党工作。”讲这番话的是北京部队的一位老干部。
是的,十年浩劫中,有哪一个正直的老同志没受到打击和迫害?他所受的打击也是严重的。然而,这位老战士不计个人恩怨,而是更加勤恳,更加忠诚地投入工作,以此来弥补已经流逝的宝贵光阴。
那是1980年的一天,他到军区开会,在楼内不慎跌倒,把原来的伤腰又扭了,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同志们连忙将他扶起来,劝他休息,他笑着说:“这点事就下火线?工作也是打仗嘛。”结果,他一边治疗,一边工作,没有休息一天。
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同志很少休息过完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那么,他的假日哪里去了呢?
他为了搞好部队建设,熟悉干部、战士,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深入基层。1979年的某一个月,他利用四个星期日,访问了二十七个家属点。他所在部队的干部住地非常分散,有的地方偏僻难行,然而,他却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今年春节前的一个星期,他又连续走访了三百二十多户干部的家,使指战员们很受感动。
这位老干部以深厚的感情,关怀部队的战士,每逢节日,他总是尽可能去看望他们。1981年元旦前夕,他不顾年迈体衰,连续下了两个连队,问伙食办得如何,看营房住得怎样。他语重心长地向战士们讲做一个人民战士的光荣,保卫首都的重要意义。他与战士笑语欢言,融洽无间。
人们常说,言教不如身教。这位老同志正是用“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的。他下连队,最怕别人远迎近送,更忌讳别人问他喜欢吃些啥。1980年7月份,他来到某连检查工作,连队干部看快到中午了,便问要不要在连队吃饭,他笑着摇了摇头。然而,吃中饭时,他又“突然”提出在连队吃饭,一下子把连队干部搞了个措手不及,只得临时安排伙房炒了盘鸡蛋。谁知他却坐在战士当中,香甜大口地吃着集体伙食。当他看到连队干部端来炒蛋后,不高兴地批评他们说:“战士们是不是也有个炒蛋呀!”当他看到连队领导很尴尬时,便笑笑说“下次可不许这样了,好了,菜既然做了,我们就改善改善吧。”他把这盘炒蛋,一块一块地分给桌上的每个战士。
思想政治工作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渗透在他与干部、战士的相处之中。他要求别人应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中午休息,他坚持在自己办公室的一张硬板床上躺躺。一些同志考虑他年纪大,身体不好,劝他回家休息,他却说,别人都在办公室能休息,我为什么就不行呢?他要求部队机关做好保密工作,自己带头做好。他不把文件往家带,不该家属、子女知道的事,决不让他们知道,真是做到了守口如瓶。
这位从鄂豫皖老根据地出来的老同志,与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他没有因为自己在京城当“大官”而忘掉乡亲们。他热情招待乡亲,关心家乡的生产、生活。然而有一点,他是极其严格的,那就是公私分明,不许花公家一分钱。到京看望他的乡亲,他管吃、管住,有的还接济零用钱。但凡是利用乡亲关系托他走后门的,他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不仅严词拒绝,还要批评教育一番。他有一个侄子,部队复员后,不安心农业生产,想凭借叔叔的职权在北京找个工作,满怀希望乘兴而来,谁知不但工作没找到,还挨了叔叔一顿严厉批评。
这位老同志处处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来要求自己,党费亲手交,在党小组会上,他主动汇报自己的思想,征求别人的意见,从没有把自己置于普通党员之上。
这位老同志就是这样工作、生活的,他不爱讲自己的历史和工作,他觉得自己是位老战士,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然而,殊不知,他认为是很平常的一言一行,却在深深影响、激发着干部、战士们。在新的长征路上,老红军又率领他们前进了。
窦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