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辽宁条块结合调整重工业
领导同志带队按行业调查研究,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确定调整方案
本报讯 记者郭龙春报道:辽宁省党政领导机关积极组织力量,对全省煤炭、冶金、机械等行业一个一个地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调整方案,然后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共同确定这些行业的调整方向和重点。这种以地方为主、条块结合搞好调整的做法,推动了全省经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如何搞好重工业调整工作提供了经验。
辽宁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冶金、煤炭、机械、石油、化工等五个行业的固定资产,约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的70%左右。为了搞好这些行业的调整工作,辽宁省党政领导机关从有关部门抽调干部,由省的负责同志带队,首先用两个月时间调查了全省煤矿情况。他们从能源供需平衡、煤矿调整、煤矿基本建设等方面摆明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经省的常委讨论以后,三月间向国家计委、经委、能源委员会和煤炭部等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四五月间,辽宁省有关部门又在省的负责同志带领下,深入基层,对全省冶金工业作了调查,写出《关于辽宁省冶金工业调整问题汇报提纲》,经过省的常委讨论,已在6月份派人报告国家计委、经委、冶金部等有关部门。同时,机械行业的有关局分成八个组,调查了全省日用机电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提出调整时期的发展规划及布局定点方案,经全国日用机电产品工作会议平衡,目前正在落实中。
辽宁省的这种工作方法,对于搞好重工业的调整很有益处。
一、省的领导同志带队深入厂矿作系统调查,有利于弄清情况,吃准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调整方案。如这次对冶金行业的调查,摸清了整个行业以及鞍钢、本钢等主要企业比例失调的情况,提出了今后调整的重点及主要措施,受到冶金部的欢迎和支持。重工业企业的干部,从调整方案中看到今后大有可为,明确了努力目标,吸取了前进的力量。
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容易统一认识,做到步调一致。如这次摸清全省煤矿严重失调的情况后,取得国家计委和煤炭部的支持,把辽宁煤炭生产指标适当压缩,以便加快煤矿调整步伐,在保证完成煤炭生产任务的同时,争取用三年时间把辽宁煤矿的调整工作基本搞好。煤炭部根据辽宁能源紧张情况,决定加快辽宁省煤矿开发建设速度。这都是解决辽宁能源问题的主要决策。
三、通过条块结合共同拟定调整方案,为国家制定中期计划提供了依据,为有关企业指明了调整时期的前进方向,同时解决了当前的一些实际问题,因而促进了经济调整工作和今年的生产建设。4月份以来,辽宁省煤炭、冶金工业的调整和生产形势都很好。


第2版()
专栏:

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工交系统会议上
经济学家畅谈提高经济效果
要给企业自主权;企业内部要实行经济责任制;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加强市场预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快经济立法工作……
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工交系统会议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曾召集来自华东、华北、东北、中南、西南地区经济专家、学者座谈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果问题。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他们认为,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摆脱了长期“左”的束缚,已经呈现出新的气象。对于工业部门来说,当前主要是提高经济效果,增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在这方面,应该大胆进行改革,把企业搞活。人民大学副教授徐昶认为,这个“活”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既要搞活外部条件,又要搞活内部条件。上海财经学院副教授李儒训对这个问题作了具体阐述,他认为所谓搞活外部条件,总的讲就是要使企业获得一定的自主权,比如企业应有必需的财权,特别是挖、革、改等生产性资金的投放要有自主权,因为今年投放一元,明后年就可能带来几元、几十元的效果。而所谓搞活内部条件,总的讲就是要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承担明确的经济责任,坚决克服“吃大锅饭”的毛病,做到奖罚分明。同时还要在计划调节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补充作用,加强市场预测,以销定产,以需定产。以上条件具备了,企业就有可能搞活,就可能提高经济效果。
经济建设中长线缩不短,短线拉不长,经济效果差,怎么办?专家们普遍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价格不合理,税率未调整,产品结构长期调整不过来。李儒训着重谈了运用经济杠杆的问题。他说,我们应该很好地使用各种经济手段,不能长期处于顾此失彼的局面。比如,调整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既要注意价格的调节作用,也要重视税收的调节作用。在目前价格体系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整的情况下,应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调整税率,解决因价格不符合价值所造成的企业之间苦乐不均的状况,使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尽快实现。
目前,有些企业由于对市场需求底数不清,盲目生产,造成亏损。四川财经学院教授吴世经建议,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和各个地区的情报中心。情报中心把各部门的资料汇集起来,为企业经营提供方便。
把经济搞活,提高经济效果,怎样才能见效更快一些呢?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徐之河认为,在搞好地区或工业城市的各种专业公司的基础上,打破地区、部门的界限,成立跨行业、跨地区的专业性公司,并以公司为单位实行自负盈亏制度,有可能较快地提高经济效果。徐之河说,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把企业搞成“部门所有制”、“地方所有制”,是不可理解的。今天的改革不应该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地区愿意改就改,不愿意改就不改,在推动自愿联合的同时,对改革也要进行强有力的行政干预。
提高经济效果,从近期来看,则应进一步抓好企业整顿工作,特别要注意抓好各级干部责任制和工人劳动定额管理等工作。四川的吴世经教授强调实行劳动定额,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我们只有在企业中订出科学的劳动定额,才能使奖金真正起到鼓励先进的作用。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经济效果,专家、学者们建议经济立法工作要加紧进行。湖北财经学院副教授李贤沛讲到,如果不建立健全经济法,在市场调节过程中就会出现混乱现象。这两年我们在经济立法方面步子迈得不够快,主要是有求全的思想,其实经济立法工作可以先搞条例式单行法,然后逐步完善。
本报记者 石新华 新闻研究生 董焕亮


第2版()
专栏:

北京椿树街的群众办起服装加工合作社
集中收活分散加工缓和了“做衣难”
本报讯 记者赵连宏报道:最近,北京市宣武区椿树街联社办起了一个集体所有制的服装加工合作社,同时,街道所属的三个服装厂也各自开办了零活加工门市部,使附近居民做衣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近几年,北京群众做衣难已成了老问题,尽管各方面不断呼吁,但是问题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困难。据调查,宣武区椿树街道有95条街巷,五万九千多居民,只有几个服装加工门市部。群众做衣服要跑很远的路,还要等上五六十天才能取活。今年4月份,市委领导同志亲自到椿树街道搞调查,希望街联社能为解决做衣难作出贡献,并和街联社的同志一道研究了经营形式和分配办法,帮助解决技术力量、场地、价格等问题。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组织起四十多名有一定的裁剪缝纫技术的退休职工、居民和待业青年,根据自愿结合、自负盈亏、按劳分红、民主管理的原则组成服装加工合作社。门市部实行集中收活,统一裁剪,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分散到三十多户进行加工。由于一般社员家里都有缝纫机,合作社用不着购置大量的设备,也解决了场地问题。
这个服装加工合作社,服务灵活,交活迅速,保证质量,收费合理。开业一个多月来,顾客盈门,平均每天接活五六十件。这个合作社不但能承做服装,而且还承做一些国营门市部不接收的零活。门市部开张后,有个老人一次就拿去三件衬衣修理,他们当时就动手把破旧的领子翻好,把袖口修补好,那位老人很受感动。
为了充分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街联社实行纯利九成归个人的办法。据统计,合作社社员平均每月一般能收入五六十元。有一位老太太一个月收入六十多元,每天还不耽误给家里做饭。
(附图片)
北京椿树街服装加工合作社老师傅检查成衣质量。 新华社记者
张树源 摄


第2版()
专栏:编后

坐喊千遍,不如动手一干
在北京,“做衣难”是人所共知的事。
能不能解决呢?最近,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有关同志深入宣武区街道亲自过问这个问题,“做衣难”的状况有所改变。这说明,办法在群众之中,潜力在群众之中,问题是要善于发现,善于组织领导。俗话说:“坐喊千遍,不如动手一干”,领导亲自抓了,效果就大不一样。
据了解,北京城区居民中约有八十多万台缝纫机,如果各街道普遍组织起缝纫合作社,“做衣难”的问题不是可以大大缓和吗?推而广之,如果各级领导都能象这样一件一件去抓工作,那么,解决买东西难、吃饭难、理发难、乘车难、看病难、住宿难等问题,不也是大有希望吗?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大”风殃及商业
孙星光
近日下乡,乘车挤落一个揿扣,衣领大敞,很不雅观。想去供销社买一个,以济燃眉。营业员连声说“没有”。我不死心,低头搜寻小商品柜,陈列的小东小西确实寥寥。抬眼环视其他货架,大商品却济济一堂,落地灯、电风扇、电视机应有尽有。正是此“景”,“触”我之“情”。
“大”风殃及商业,“小字辈”受冷落。比如,百货公司欢喜销百把元一块的手表,不爱卖一分钱三尺的红头绳;五金商店乐于经营上千元一台的进口电视机,不愿售几厘钱一只的木螺丝。久而久之,品种繁多的小商品越来越少,甚至经常断档缺货。重视大商品经营,本来无可非议。如果为了追求大利润,怕麻烦,而重大轻小,以大欺小,把小商品挤得“无地容身”,就很值得研究了。
依我看,愿不愿意经营小商品,是件关系到群众观点的大事,切切不可等闲视之。


第2版()
专栏:

江苏省是怎样发挥水运优势的?
江苏省水运货运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它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主要是领导部门认识了水运的重要性,发挥了水运资源的优势。我国许多地区的水运条件很好,但水路运输不发达,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苏省的经验值得重视。 ——编者
素有“水乡”之称的江苏省,境内河川纵横、湖泊密布,京杭大运河贯串南北。全省通航里程达23,470公里,形成了支干相连、四通八达的水运网,90%以上的县、市都可通轮船,为全国通航里程最多的省份。全省拥有货运船舶96万吨,地方运输总周转量有89%是靠水运完成。水运货运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江苏省是怎样发挥水运优势的?——适当提高水运投资的比重,整治和改造主要干线航道。“文化大革命”前,国家和省在地方交通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水运投资的比重是逐年提高的。特别是1958年,曾投资2.7亿元,整治京杭运河苏北段共404公里,提高了船舶通过能力,使原来只能通过小木船的运河,能通航2,000吨级的船舶,年货运量高达1,700万吨,解决了北方煤炭水运南下的问题,减轻了津浦铁路的压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一度重陆轻水,水运投资减少,水运事业受到严重的影响。粉碎“四人帮”后,省领导部门重新认识了水运工作的重要性,投资比重又有了增加。
江苏省注意整治、改善主要干线航道,整治疏浚“卡脖子”航道地段,提高通航能力。位于苏北运河长江入口处的施桥船闸,是运河运输的咽喉,经过不断整治,年运量提高两倍多。宿迁县刘老涧船闸,被称为大运河的“食道癌”,年通过能力只有500万吨,南北往来的船队常被卡在那里。近几年来,经过改建,年通过能力已超过2,100万吨。
——加强水运资源的综合利用。许多地方进行治河工程,大部分是单项开发,忽视航运,缺乏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沿河上下乱修碍航闸坝,使不少河流断航。江苏省兴建水利工程,一般来说比较注意航运和水利,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在通航河道上修建永久性的拦河闸坝时,注意修建过船或驳运设施。近几年来,兴建了三座通航船闸,并对一些年久失修的老船闸进行了大修。至今,全省已有通航船闸37座。
在基本建设布局上,江苏省比较注意利用水运发展工业。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许多工厂都建在河边,利用苏南运河搞水运,节约了大量的商品流通费用。
——积极改革水运管理体制,改善经营方式,开展联合运输。近几年来,由于运输管理体制的限制,一些外省的物资运不进来,大量积压,而江苏省内水上运输却任务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省交通部门对水运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抽出了大型运输船队,与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组织长江干支直达联合运输。今年上半年,仅江苏就跨省运输了四十多万吨的物资,相当于去年跨省运输的运量。在省内,初步打破了行政割据的局面,在一些地区实行按水系建立航运公司,或按水系和区段组织联营。一些地区的水运部门,还和铁路、公路部门开展了联合运输,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做到物资就地托运,一次计费,代办中转,全程负责。
1979年以来,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压缩了基本建设规模,大批量的基本建设物资运输任务显著下降,而轻纺工业和社队工业却兴旺发达起来,农村集市贸易空前活跃,小批量的百杂货运输任务迅速上升。省水运部门根据这一情况的变化,及时对水运的经营方式进行了调整。他们改变了多年来大马力、大吨位、大批量的经营方法,增开定线长短途零担航班,发展定期货班、小货班和客班附货,建立水上干支线相连的小批零担百杂货运输网,做到整零结合,按期发班、班班装足、准点运行,连年超额完成了运输任务。江南航运公司调整了原锡溧定期班,新建了锡宜、锡溧两个定期,加强了至江阴、常州、沙洲等地往返的区间班,做到既为山区、区间物资交流服务,又为干线的物资集散、中转、衔接服务。
——积极扶持集体水运企业。江苏省集体水运企业拥有的运输工具和负担的运量,均占全省水运总量的70%以上,历来是一支重要的运输力量。江苏省对集体水运企业,贯彻了保护、整顿、恢复并适当发展的方针。一些地区还采取措施减轻集体企业的经济负担,严禁任意平调财物、工具和人员,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今年以来,集体水运企业学习农业实行了联产计酬的承包责任制,积极开展了县内、县与县不定期的百杂货短途运输,沟通各港站,直达社队腹地,做到了大批量能吃下,小批量能及时走,今年上半年运量大幅度增加,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
省交通局的同志对记者说,水路运输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全省水路运输的优越条件相比,潜力还很大,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对内河航道的整治以及水运资源的综合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果能认真总结经验,扬长补短,江苏省水路运输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本报记者 谢荣镇


第2版()
专栏:调查报告

让赣江上下千帆竞发
——加速恢复和开发江西水运浅析
内河运输,价格低廉,运量大,消耗燃料少,历来是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江西原有河流527条,总长18,40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是我国十个优水省之一。赣江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水系的重要支流。滔滔赣江水,滚滚奔流,一泻千里。这条几千年来的水上通道,两岸腹地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一直是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它以抚河、信江、修水等水系为支干,分布两侧如扇形伸展75个县市,纵横交错,与广大农村、山区、城镇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天然的水运网,汇集鄱阳湖,注入长江。如果今后实现赣粤运河规划的开发,则可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五百至千吨级船队可从广州穿赣江沿京杭运河直达首都北京,经济价值可观,战备意义深远,是江西四化建设的潜在财富。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江西省于1950年成立了航运机构。当时对“地处深山豁谷,两岸悬壁淋漓,河床石柱四起,航道暗礁林立”,以险情著称的赣江十八滩首先进行了整治,大大地改善了通航条件。到1960年,全省通航里程由解放初期的5,398公里,延伸到11,396公里,增加一倍;载货船舶吨位曾达二十四万多吨,也增加一倍;年货运量曾达一千五百多万吨,占全省交通总运量的一半以上,并以每三年增长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比解放初期增加17倍。在那五十年代的日子里,赣江上下千帆竞发,鄱阳湖上百舸争流,好一派运输繁忙景象。人们常说:五十年代的江西水运是“黄金时代”。
但是,五十年代后的二十年来,水运建设缓慢,通航里程急剧下降,到现在已缩短一半,只有5,609公里了,基本上回到解放初期的水平。五十年代不通航的县只有两个,现增加到13个。三百多公里长的抚河,原来四季通航,洪水时期还可通过轮驳船队,年货运量曾达上百万吨。现在已被拦腰斩断。船民说:昔日抚河千帆过,如今成了“戈壁滩”。在全省货运总量比重中,1955年水运占52.7%,1979年已下降到只占20.6%,每万元工农业产值的水运量也由22.2吨下降到6.1吨。
为什么江西的水运处于停滞、萎缩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往往比较重视铁路、公路的运输作用,忽视水运的综合经济效益。人们对水运速度慢,直接提供上交利润少等弱点看得较多,对水运具有量大价廉等优点看得较少。其实,只要通过算帐,情况却不是这样。以江西水运部门三十年来完成的二亿多吨,二百七十多亿吨公里的生产量为例,如果由汽车去承担,相比之下,为国家节省汽油一百五十多万吨和节约流通费用二十七亿多元。从微观经济上看,水运部门直接提供上交利润少,但从宏观经济来看,其价值却很可观。正因为过去未看这方面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建设上存在重陆运、轻水运的倾向。以三十年来的投资为例,全省交通投资,铁路占51.8%,公路占34.2%,水路只占14%;在水路投资中,作为水运的基础——航道又只占23.5%。
江西水运由于开发建设和积极利用不够,相当于铁路4.3倍的通航线路,货运量只占铁路的69.2%,其货运密度只及铁路的十一分之一,这是对自然资源的很大浪费。水运优于其它运输业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再生产和具有综合经济效益的一种运输方式,比起发展铁路、公路运输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为此,有必要给予新的认识和估价。今后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不能只重水利水电,轻水运。江西到1979年止,全省建拦河闸坝共378处,其中直接影响通航的就有115座。应有计划地对碍航闸坝进行技术处理,恢复通航。在工业布局上,应重视近河建厂。江西建国以来新建国营工业企业约三千个,但近河建厂的不多。南昌地区,近河建厂的不到10%。尤其是一些大中型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工业几乎都未近河建厂。这种情况应引起今后建设中的重视。在投资分配上,国家应根据财力的可能,逐步弥补过去的部分欠账,当前重点应放在航道和港口上,提高通航标准和装卸能力。
加强和改善水运企业管理,是挖掘水运潜力,发挥水运优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要看到,无论是与毗邻的浙江,还是与一水相连的江苏比,江西的水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发挥得不如他们好。以1979年江西省属内河轮驳船为例,浙江和江苏,客货综合运输单位成本分别比江西低44.7%和42.1%;每千吨公里耗柴油分别比江西低36.6%和46.6%。当然,浙苏两省的现有水运条件优于江西,这是客观事实,但企业管理也是重要方面。江西应在改进消耗定额、经济核算、奖励办法、船舶运行组织等各项管理制度上下功夫,不能“只看吨公里,不问船效率”,改进只看量不抓质的管理方法。
发展水运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困难也多。但它在现代交通运输业中,对于节约能源,降低物资流通费用,承担大批量大重件的物资运输,成效显著。我们应该为发展水运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达到最佳的运输经济效果。
万里云 李红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