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和平解决边界问题
解成章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在陆地上与12个国家相邻。这些邻国是朝鲜、苏联、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我国和这些国家的边界长达两万多公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我国和邻国的边界遗留下不少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对邻国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十分关心与邻国妥善地解决边界问题。建国之初,周总理就与印度、缅甸等邻国的领导人共同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五项原则指导下,我国政府和缅甸政府本着友好协商和互谅互让的精神,于1960年先后签订了边界协定和边界条约,并据此具体地标定了边界线,于1961年签订了边界议定书。中缅边界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和邻国友好划定的第一条边界。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巩固和发展了中缅两个近邻的胞波情谊,并为我国与其它邻国解决边界问题创造了良好开端,树立了光辉范例。此后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我国又相继与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和边界议定书,顺利地解决了边界问题。这就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和有关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打下了有利基础。现在,友谊之花已在喀喇昆仑山和珠穆朗玛峰等地盛开,并且将越开越鲜艳。
中朝两党、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共同反帝斗争中携手并肩,用鲜血凝成了伟大的友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相互支援,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和朝鲜之间的边界是历史上形成的,是一条和平友好的边界。
中印两国有一千七百多公里的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印两国是亚洲的大国,又是近邻,两国友好相处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相信,只要双方都有诚意,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共同作出切实努力,中印边界问题是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的。
当然,在我国漫长的边界线上并不都是那么平静和安宁的。
我国和北方邻国苏联之间有长约七千多公里的边界。这段边界基本上是由沙皇俄国同旧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规定的。我国政府在指出这些条约的不平等性质的同时,并不要求收回沙皇俄国根据这些条约割去的中国领土,而是主张照顾现实情况,同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而苏联政府不仅不以此为满足,反而制造种种借口,反诬中国对苏联有“领土要求”,妄图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苏联在漫长的中苏边界线附近陈兵百万,对我国虎视眈眈,要与我兵戎相见,完全暴露出一副十足的霸权主义面孔。
与中苏边界遥遥相对的南方的中越边界,长约一千三百多公里。这段边界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法国政府在1885年至1897年签约划定并会勘立碑的已定界。总的说来,这段边界是清楚的,只有少数地段双方认识不一致,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长期以来,中越边界一直是一条和平友好的边界。但是,1974年以来越南当局在苏联的支持下,极力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和领土扩张政策,在中越边境地区不断制造事端,挑起纠纷,蚕食和侵占中国领土,并利用边界问题大肆煽动反华仇华的民族情绪。中越两国曾就边界问题和其他争端举行过谈判。我国政府在谈判中提出了八项原则建议。但是,由于越方顽固地坚持霸权主义立场,蛮横地拒绝了我方的合理建议,以致谈判毫无结果而不得不中断。
我们的党正在领导10亿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们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需要和平安宁的边界。这就决定了我们继续奉行和平友好的睦邻政策。尽管道路是曲折漫长的,但中国人民和各邻国人民的睦邻友好关系终将世世代代地发展下去。


第7版()
专栏:

埃及石油工业的今昔
王汉江
石油工业是埃及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1980年,埃及石油工业为国家提供了二十六亿多美元的外汇,仅次于侨汇,居埃及四大外汇收入的第二位。1980年,埃及新发现油田12个,其中11个在苏伊士湾,从而使埃及石油储量跃增到30亿桶。石油年产量,去年也达到3,200万吨。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是埃及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埃及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条漫长的道路。早在1908年,在苏伊士湾的胡姆赛地区就新发现了第一口油井,并在1910年投产。多年来,埃及培养了一支有一定规模的技术力量。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也具有良好的出油可能。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埃及石油工业发展却十分缓慢。1952年革命胜利后,埃及每年都需进口大量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当时只有2,500多万吨。国内市场石油销售量的97%都由外国石油公司控制。埃及报纸在回顾半个多世纪中埃及能源工业的艰难历程时指出,“这是因为,埃及的石油工业和其它经济活动,一直处于外国垄断财团的控制之下。”1952年革命胜利之后,外国石油垄断财团“拒绝按新的矿产法进行工作,并拒绝进行任何石油钻探。
1956年,埃及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成立了国家石油总局,接着又成立了全部为民族资本的石油公司,负责统筹规划埃及的石油钻探、开采、提炼和销售。这个机构的工作目标是:实现石油自给,进而使石油收入成为国民收入的新来源。石油总局在依靠本国力量发展石油工业的同时,与国外一些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在西沙漠进行勘探,从而击破了石油垄断财团对埃及的封锁和抵制。经过几年努力,探明的石油储量增加了一倍多,炼油能力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埃及继续和一些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在包括整个苏伊士湾地区和尼罗河三角洲在内的20.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进行勘查,先后发现了九个油、气田。探明的石油储量进一步提高,年产量达到650万吨。经过几年努力,石油贸易帐户赤字,由1959年的1,600万埃镑下降到1965年的350万埃镑。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使埃及石油工业遭到巨大的损失。占全国产量80%的西奈油田被以色列占领,占炼油能力80%的苏伊士炼油厂完全被炸毁。埃及石油工业面临着巨大考验。在埃及石油工人和技术人员努力下,开始在苏伊士湾西岸寻找石油,并调整炼油工业的布局,两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73年10月战争后,埃及石油工业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埃及先后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88个找油协定,全部费用达11亿美元。近年来,新发现的油田达二十多处,油、气储量都有大幅度增加。1975年11月和1979年11月,埃及先后收复了以色列占领下的10个油田,其产量相当于当时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1974年,埃及由石油进口国变为石油出口国。此后,石油出口逐年增加,终于达到现在的规模。
目前,埃及的石油生产和石油出口都存在不小的潜力。由于埃及国内市场石油价格十分便宜(不到国际市场价格的5%),本国生产的3,200万吨石油中,几乎有近一半供国内消费。国内石油消费增长率每年达12%。埃及石油部长透露,如不采取措施,到2000年,国内消费量将达6,500万吨。因此,埃及政府计划逐步提高石油价格,以控制石油消费,同时考虑开发煤炭、核能,以节约国内石油消耗。
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埃及石油工业的蓝图正在计划和实施中。埃及政府期望五年后石油年产量可跃增到5,000—7,300万吨。这个计划如果实现,埃及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将取得更大的主动!
(附图片)
埃及沙漠中兴建的新城——斋月十日城的商业中心。 新华社记者 王德铭摄
埃及新河谷省的群众在沙漠地区造起防护林带,挡住风沙,保护农作物生长。这是当地居民在椰枣林附近劳动。
伏柏林摄(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

马尔代夫的重要战略地位
正学
在浩瀚的印度洋上,有一个如一串串美丽花环的千岛之国——马尔代夫共和国。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少,面积又最小的国家之一,人口仅十四万三千多人,分别散居在二百多个直径在300米以上的珊瑚岛上。
由于几个世纪一直遭受殖民主义的统治,马尔代夫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很贫困落后。1968年国家独立后,马尔代夫政府作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原来基础差,人民的主食大米还需进口,因此,外汇十分紧缺。趁马尔代夫困难之际,苏联出于争霸印度洋的侵略野心,企图以收买利诱的手段,把马尔代夫拉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原来,马尔代夫最南端有一个岛叫做甘岛,位于赤道线以南,是印度洋航线的要冲,原为英国的海空军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强迫当地居民迁移他岛,并在上面建了许多军事设施。现在,岛上尚有一个可以停泊50艘船只的港口,并有一个2,900米长的可供大型飞机起降的机场,机场上有一套设备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装置。另外,岛上还有油库、医院以及可供15,000人驻扎的兵营和各种现代化服务的设施。更具有战略价值的是,甘岛与美国在印度洋上唯一的军事基地迪戈加西亚岛遥遥相对,仅隔400海里。这些条件,对于正在推行南下战略的苏联来说,当然是垂涎三尺了。
因此,当1976年3月29日英军从甘岛全部撤离后,苏联立即四出活动,千方百计想获得甘岛的使用权。1977年6月,它以所谓“维修他们在印度洋的渔船”为借口,向马尔代夫政府表示愿以每年100万美元的高价来租借甘岛。后来,马尔代夫政府为了整个印度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不被任何一个超级大国所利用,断然拒绝了苏联这一要求。
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和不结盟国家的一个成员,马尔代夫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和反帝、反殖、反霸的外交政策。近几年来,它特别对两个超级大国保持高度的警惕。迄今,马尔代夫仍没有让苏联和美国在其首都马累开设大使馆。在甘岛问题上,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和外长贾米勒一再重申:“苏美哪一方也休想把它弄到手”。马尔代夫还同苏联的渗透扩张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前不久,马尔代夫在200海里捕鱼区内扣押了一艘苏联拖网船,对船长罚款25,000美元,然后把他驱逐出境。
马尔代夫虽是一个小国,但是,它表现出来的藐视超级大国,不受利诱不怕威胁的高贵品质与斗争精神,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南亚邻近各国的一致钦佩和赞赏。


第7版()
专栏:

植树造林改变沙漠
刘爱成
位于波斯湾沿岸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漠覆盖着大部分国土。每逢夏季,灼热的骄阳烘烤着无垠的沙漠,整个大地象是一个巨大的火盆,气温最高达摄氏50度以上。每年除初冬下一点雨外,其它三季几乎无雨。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使各种植物难以生存。除一些零星的绿洲外,找不到一处自然森林。
1971年阿联酋独立以后,巨大的石油收入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政府决定在沙漠中植树造林,以人造森林来改变气候、环境,防止沙漠蔓延,计划绿化面积达到整个国土的25%以上。然而要完成这项宏伟的计划是不容易的。有些地区盐碱程度十分严重。每栽一棵树都要在树根周围埋上进口的非盐碱性河沙。为了得到沙漠中最宝贵的水,人们在沙层下铺设了“管道系统”,通过几英里长的塑料管把污水净化、碱水淡化,然后浇灌树苗。
在植树造林中,政府还大量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与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意大利等国签定了植树合同。这些国家的专家都参与了阿联酋政府的造林计划。并在亚利桑那大学的帮助下建立了如何在沙漠中栽种植物的技术研究机构。为了提高成活率,政府还从外国进口了一些适应沙漠生长的树苗。
两年前日本关西园艺公司第一次在这里种下了四万株树苗,但由于气候酷热及地下水盐分过多,结果全部枯死。后来他们采用了自动化技术装备,把树与树之间的间隔距离拉大到七米,每株幼苗周围有防沙网,外加牢固的支柱支撑,每日用橡胶水管至少浇灌三次。为了避免盐分过多的碱水,抽水深度在50米以下。终于使幼苗在50度的高温下长势良好。去年9月份种下的洋槐树苗现在已有三、四米高;已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目前在阿联酋已有好几个大苗圃,如中部地区的宰德苗圃、卡勒巴苗圃和富查伊拉苗圃;北部地区的赫特苗圃和达哥达哥苗圃。这些苗圃每年都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大量的树苗。有果树、装饰树、防风树及长青树等。1979年在阿布扎比和艾因之间、艾因至迪拜公路一带以及在塔里夫和达纳山两个石油中心等大片土地上种植了大量树苗。去年艾因市和赞纳山区植树面积已达15,000公顷。此外,在首都阿布扎比市内和郊区还兴建了一些公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气候和环境开始有了可喜的变化。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长久的能源
——水力发电
地球是一个富水的天体,71%的表面是海洋和湖泊,水力资源非常丰富。据有关科研机构估计,地球上的河流可以解决世界的电力需要。
去年,全世界用水力发电3.63亿千瓦,占世界总耗电量的23%,等于总能源消耗量的5%。目前,有36个国家的水力发电已占全国所需电力的三分之二。但是,第三世界国家仅仅利用了它们水力发电资源的10%。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最近提出的报告指出,如果水力资源进一步开发,水力发电可能比现有发电量增加6倍。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开发这种对生态没有多大影响的能源的潜力很大。利用河流发电除不会造成污染外,还有增加养鱼和灌溉的水源的好处。报告还认为,原油抽掉一桶少一桶,而水电站则是多建一座就多一个长久的能源。 ·陈·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追踪人造卫星的移动观察站
左图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装设在澳大利亚地区,用以追踪人造卫星的移动观察站。这座移动观察站,是利用激光的发射对无人的航天器和人造卫星进行追踪的巨大观察设备。前不久,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飞行的时候,就利用了这座追踪、观察设备。经过改装之后的观察设备,不单能观察航天飞机的踪迹,同时也能同航天飞机驾驶员通话和接收从航天飞机发出的任何信息。 ·瑚·
(附图片)
追踪人造卫星的移动观察站。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交通警察巡逻车的新“武器”
一眼看右下这幅照片,很难使人理解它到底是什么。原来这是瑞士交通警察巡逻用的汽车,车头上横写的是“警察”英文字样。车头的最前端、犹如蘑菇形状的物体,是巡逻车的高感度雷达。
这架高感度雷达,能够测定出警车前后所行驶的汽车速度。如果巡逻车发现有违章疾驶的汽车时,车上的雷达,立即可以测定这些汽车的速度,并立即自动作出记录,交通警察便可根据记录进行制止或处理。它成了整顿交通的自动化新“武器”。 ·银·
(附图片)
瑞士交通警察巡逻车上测定车速的雷达。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虎口拔牙
美国丹佛市动物园一只孟加拉虎突然牙痛难耐,动物园的兽医便用麻醉枪向它开了一枪,使它失去知觉,然后把它用车送到牙科医院,拔出病牙并对牙根进行治疗。(见左图) ·雄·
(附图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重22公斤的海椰果
塞舌尔共和国的普拉斯兰岛上生长着一种树,它的果实状似椰子,但又比椰子重,每一个重达22公斤。果实成熟需时约八年,它由两大瓣组成,故俗称为“双瓣椰子”,也称“海椰树”。
这种树木的生长速度很慢,需时七十年才长成,约有24米高。树木长到约三十岁时才开花结果。这种树木也仅仅在普拉斯兰这个岛上生长,这里是世界上这种树木的唯一产地。
关于这种树木有种种趣闻。例如,有人说它是一种智慧树,谁吃了这树上的果实,就能产生一种智慧的力量。因此,在普拉斯兰岛上,这种果实被大量采摘和食用。
·锦梁·


第7版()
专栏:

泰国象节
泰国首都曼谷市每年一度的象节十分热闹,人们把自己训练或使用的大象带来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外国观光者。
大象踢足球,姿势真够优美。人们宁愿冒着烈日,也要观看这场别具一格的足球赛。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