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季米特洛夫与中国革命
马细谱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党”,这是1936年6月共产国际总书记格·季米特洛夫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而撰写的一篇纪念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季米特洛夫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他在文章的开头明确指出:“仅仅经过十五年的革命锻炼,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发展成为强大的革命政党,已经成为共产国际最优秀的支部之一。”
中国人民熟悉和敬仰季米特洛夫,不仅在于他在莱比锡审讯中痛斥法西斯,成了国际反法西斯战士的英勇旗手,而且在于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同情与支持,为铸造中保两国人民的友谊奠定了基础。
从1935年至1943年,季米特洛夫一直担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总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经常开会研究和讨论中国革命的问题,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季米特洛夫利用共产国际这个崇高的讲坛,经常介绍中国革命的经验,欢呼中国革命的每一个胜利,号召世界舆论声援中国革命。他称赞中国的工人和农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是坚定、骁勇和善战的模范”。他强调指出:“伟大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民族解放战争,不仅是为着保卫中国的独立与完整,而且同时也是对欧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给了一个有力的帮助”;因而,全世界的工人和革命政党只对中国革命表示同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给予“亲切的爱护和真正精神上、政治上的支持”,帮助它“谋得完全的解放”。
季米特洛夫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认为这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中国走狗”的“胜利保证”。在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上,他代表共产国际完全赞同中国共产党的倡议(见下图)。他还说:“毛泽东同志的主张是十分对的,各国的人民要向他学习!团结一切人民的力量,反对少数反动派,这个办法是非常正确的!”在借鉴中国抗日战争和西班牙内战、以及西欧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季米特洛夫制定了建立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策略,这在后来击退资本主义进攻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打败法西斯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在季米特洛夫主持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期间,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斗争情况作了全面了解,进行独立分析,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尽管当时中共驻共产国际总部代表团的主要负责人是王明等人,但是,季米特洛夫作为共产国际的最高领导人,表现了高度的原则性和思想性。他在欢送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和任弼时同志回国时说:“应该告诉全党,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的人如王明,不要再争当领导人了。”
1939年下半年,周恩来同志到莫斯科养伤,向季米特洛夫和共产国际执委会介绍了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次年2月周恩来同志回国前夕,季米特洛夫为他举行家宴送别,并请周恩来同志回国后向那些战斗在前线和后方的抗日战士问好。季米特洛夫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中国革命胜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在世界的东方,季米特洛夫的预言实现了。遗憾的是,季米特洛夫未能听到中国革命成功的喜讯,他已在那年7月2日与世长辞。季米特洛夫没有后嗣,却唯一地收养了一个中国孤儿做自己的女儿。
还在全国解放前夕,我国就编译出版了《季米特洛夫文集》和《季米特洛夫——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两书。在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我们党把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上关于干部政策的讲话列为22个学习文件之一。后来,毛泽东同志又把他规定的选拔干部四条标准(无限忠心、联系群众、有独立工作能力和遵守纪律)作为经验向全党推荐。
今天,当我们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象季米特洛夫同志那样一些曾经关怀和支持中国革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国际友人。
(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在“伟大的道路”上
——追寻朱德同志在德国的踪迹
杨成绪
本世纪二十年代,朱德同志在德国度过了四年不平凡的岁月。他在1922年10月到达柏林,不久后,经周恩来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朱德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工业发达的德国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从事进步的中国留德学生运动,直到1926年被迫离德回国。
深深的怀念驱使我去寻访这位一代伟人在德国留下的踪迹。
在哥廷根市档案馆,战后幸存的旧档案中有朱德同志填写的户籍卡,上面记载着他于1923年5月4日来到哥廷根,住在文德路88号,同年10月1日迁往马克斯·普朗克街3号,1924年12月21日离哥廷根去柏林。
文德路88号是幢普通的三层楼房。朱德同志来到哥廷根市的最初五个月,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马克思·普朗克街在市中心附近,是一条非常幽静的小街。朱德同志的旧居是一幢红砖砌的三层古老建筑,现已成为一个治疗风湿病的理疗所。他在这里居住过14个月零20天。
离开普朗克街,穿过一条条树荫掩映、用方石块铺修的街道,来到了哥廷根大学办公大楼。当年朱德同志曾经在这里办理过入学注册手续。在入学注册证(图见文末)上,朱德同志端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填的是1885年11月6日(实际应是1886年旧历11月6日,可能是当时误写了)。注册时间是1924年夏季学期,专业为哲学系社会学。
哥廷根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著名学者荟萃。但是,朱德同志来到哥廷根大学不是追求一个学位,而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中国留学生中从事政治工作。
可惜,关于中国留学生活动的报道或者有关的历史资料,迄今尚未发现。只查到,在1925年,即朱德同志离开哥廷根去柏林的次年,哥廷根市中国留学生会曾向当地警察局申请批准向哥廷根市民散发题为《中国发生了什么》的政治性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介绍了中国人民正在奋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同时还表示同情身受凡尔赛和约之害的德国人民。这件事由哥廷根市警察局向主管的希德斯海姆警察总局作了报告。
在哥廷根市旧档案中,还保存了希德斯海姆警察总局给哥廷根市警察局的批复文,内容为:
“你局今年4月23日81 3 K号文有关中国留学生与共产党人交往的报告已阅,请即将进一步调查情况上报。你局附来的中文小册子的内容系关于国民党的中国留德学生会的文章和通知。……小册子不包含有构成小册子所有者违法的内容。”这里可以看出,当年中国留学生的工作如何艰苦,他们的斗争策略又是多么机智。
在二十年代德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报》的显微胶卷上,1925年五、六月间几乎天天都有关于中国革命的报道。这一年6月19日的第三版有一条短讯,标题是《残暴的警察恐怖——四十名外国留学生被捕》。短讯称:“昨晚共产党小组在市立陶乐珊中学召开公开大会,表明对中国、南非和保加利亚的斗争、运动和恐怖政权的立场。响应这一号召的有约一千名大学生,其中有百余名外国留学生。……会后警察不问青红皂白,见人就捕。……有四十余名大学生,其中有许多中国人,至今还关在亚历山大广场的警察监狱中。”
当时的报道均未提及被捕的中国留学生姓名,其中是否确有朱德同志,现在已难证实。但据史沫特莱所著《伟大的道路》一书记载,朱德同志确实在1925年前后多次被捕,而且他有两次是因为参加声援保加利亚革命的大会而被捕的。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柏林举行了群众大会声援中国人民的斗争。朱德同志参加了这些政治活动因而被捕。《红旗报》报道6月18日举行支持中国等国的大会,很可能就是上述抗议“五卅”惨案的群众大会。朱德同志被关的地点是亚历山大广场的警察监狱,这一点也和《红旗报》的报道吻合。
1926年初夏,朱德同志离开德国回到祖国,投身于为民族生存而斗争的洪流中去。他在德国的四年生活、学习和战斗不仅使他“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增长对于西方文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寻找一条新的革命的道路”*。在半个多世纪以后,革命者的足迹虽已逐渐模糊,但它将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永放光芒。
* 引语见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一书。
(附图片)


第7版()
专栏:国际副刊

它是不可战胜的
——一些外国朋友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
我希望这次北方(指延安)之行,将使我能够亲眼看看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共产主义。
毛泽东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真伟大。我爱上了你们的事业和你们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我要和你们一起,同生死、共患难地进行战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直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印度医生柯棣华于1937、1940年
在中国数万万人中间,革命的兴起是今日的世界上最有兴味的现象之一。自从中国共产主义者们使这五光十色的革命有了一定的形式和方向以来,这就变成国际上社会上和政治上最重要的斗争了。
——美国记者尼姆·韦尔斯于1938年
共产党在经受十年内战和七年日本人进攻之后依然存在。
这种非凡的生命力和力量的原因是简单而根本的,这就是群众的支持和群众的参与。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现代中国历史中第一个得到人民群众积极广泛支持的政府和军队。他们得到这些支持,因为这个政府和军队是名副其实地属于人民的。
——美国外交官约翰·戴维斯于1944年
从中国内地发出来的枪声,一定会为全世界所听见。它们不仅标志着日本侵略者的遭受挫折,也标志着一亿中国农民正在有秩序地从过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它们使中国在解放它的伟大潜力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这条道路是象孙中山那样的先驱者曾经希望过、计划过的。毫无疑问,在整个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亚洲摆脱一切束缚和封建主义的这条道路上,他们点燃了新的火炬。
——美国记者爱泼斯坦于1947年
亚洲各民族的解放运动的前卫是中国人民,胜利的人民解放军已经成为东方所有被压迫民族的光辉的火炬了。这个军队已经把他的军事的、政治的策略和战术,它的战绩和英雄主义表现给东方各民族看:即使是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反动派,也还是能够被打倒的。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于1949年
从印度、日本到印度尼西亚,亚洲人民正注视着中国。因为整个亚洲正经历着“人民革命”的阵痛,而新亚洲的初生儿已经在这里出现了。
我远隔重洋、大陆,从康涅狄格州的家乡注视着,渴望自己能在中国。我认为,这不仅是中国的大革命,这也是普通的人的世纪,它正在整个亚洲前进着,唤醒占人类总数一半、数达十亿的南亚和东亚的人民。
——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于1949年
中国经过千百年之后,终于站起来了,而且向前跃进。请看在这古老的土地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它已经粉碎了枷锁,不是靠夸口和炫耀,也不是靠捏造事实和武功,而是经过长期的忍耐、苦难和埋头苦干,通过曲折的斗争走向灿烂的天空。
——加纳学者杜波依斯于1959年
贫困和饥饿,恐怖和腐败,使得不仅是一无所有的农工大众,而且使中产阶级、特别是知识阶层,都站到了共产党一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是由于苏联的援助,而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以及决心创造的新国家基础和社会基础所致。
——西德友好人士王安娜于1964年
那是在1938年,我第一次带着摄影机来到中国,参加了你们的抗日战争。我处处都感到,在这个国度里,群众蕴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它是不可战胜的。而我在自己的影片中所表现的正是这些。正是在中国的大地上,我学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这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在各种困难处境中曾给了我帮助。
——荷兰电影艺术家尤
里斯·伊文思于1980年


第7版()
专栏:

震惊中外的英雄史诗
——法国画家笔下的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被誉为世界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道。许多国家都出版过介绍长征的书籍。最近法国达戈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题为《毛泽东领导的长征》的彩色连环画册。这本画册是由中国血统法国历史学者胡继熙编写、法国著名连环画家迪皮伊绘画的。全书共64页,包括241幅图画。这本画册尽管有某些细节不尽确切,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历尽艰险、跨越万水千山的动人情景。这里选登了书中的几张图画。左图是该书封面。
(附图片)
左上:遵义会议 左中:攻打娄山关
左下:强渡大渡河 右上:飞夺泸定桥
右中:攀越大雪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