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从“七一”到“八一”
李欣
作为人民解放军这一革命熔炉冶炼出来的党员干部,对建军节怀有特殊的感情。如果说,我们曾把“七一”当作母亲的诞辰来纪念,那么对“八一”就是当作自己的生日来欢庆的。
今年7月1日,我正在甘肃河西走廊,从酒泉坐汽车东行,路经高台,去参拜了烈士陵园。这是中国人民和共产党人深切怀念的红军杰出将领董振堂和他的战友们为党为国壮烈牺牲的地方。叶剑英同志为悼念他写了这样一首诗:“英雄战死错路上,令我深怀董振堂。猿鹤沙虫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寓意深刻,悲愤,沉痛,中肯。陵园门口对联写着:“血溅沙场威武不屈;志光中华浩气长存”。参观之后,这一人民军队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象征,使我久久地沉浸在战争岁月英雄儿女艰苦奋斗的历史生活的回忆中。
车继续东行,天落起雨来,越来越大。我在车中开始收听北京庆祝我党六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广播。旅途雨中听胡耀邦同志的重要讲话,沿途景色迎来送往,“讲话”精神继往开来,此景此情,不仅使我对“讲话”倍感亲切,如同在首都人大会堂中亲身受教,而且联想丛生:从高台想到延安,从刚看到的烈士陵园想到不久前参观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延安岁月》文献纪录片,从国内战争想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董振堂想到八路军一二○师师长贺龙、三五八旅旅长彭绍辉、许光达和其他牺牲了的同志,从打响第一枪直到推翻三座大山的钢铁队伍想到胜利保卫祖国边疆直到粉碎“四人帮”的坚强柱石,从“七一”六十周年想到“八一”五十四周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7月1日到8月1日,时间不过一月;但从两个纪念日的历史意义来看,刚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27年,六年中间,经过胜利和失败,几乎倒在血泊中。“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了这个真理。军阀、地主、土豪劣绅、帝国主义,手里都拿着刀,要杀人。人民懂得了,就照样办理”。革命的中国人民学会了用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革命政党有了人民军队,情况就大不同了。
但是,拿起枪杆子仅是建军的开始;学会在战争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推进革命事业,通过实践锻炼出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才能真正建立起强大的战无不胜的革命军队。仅靠工农红军将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还不足以取得并坚持胜利: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方面军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转战南北;董振堂等同志壮烈牺牲,正是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恶果。只是靠着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总结胜利经验和失败教训,为革命军队制定了在敌强我弱形势下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拨乱反正,我们才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中国共产党人学会在各种形势下领导人民军队运用各种作战形式进行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战争,并取得革命的巨大胜利,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时间已经说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的军事思想和作战艺术,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多么伟大!新中国的建立并屹立于现代世界三十余年,就是铁证。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成果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继往开来,继续加以发扬光大!
最近读到一则报道:某部七连五班九名战士,机智灵活地运用我军近战夜战歼敌的传统战术,在保卫祖国边防的战斗中,连续击退六倍于己之敌的十一次进攻,以仅有一名轻伤的代价取得毙敌三十三名的战果。我深感祖国人民军队后继有人,革命先烈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后继有人!有战斗了六十年的经验丰富、生气勃勃的中国共产党,有在党的领导下久经战斗的斗志昂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深信,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前途是有保证的,我国各族亿万人民的幸福前景是有保证的。


第8版()
专栏:

春江渡
唐宽如
东边岭头刚开亮口,瑶家妹姑风风火火地赶到春江渡口,冲着对岸大声喊:“喂——老阿公,船来哟——”
“来喽——”随着应声,江雾朦胧中,一只渡船象是竹叶飘来。船还没有拢边,妹姑就飞脚往上跳。
“急什么?”老阿公眉毛鼓起了节,认真地打量眼前这个急性子的妹姑:青色的羊角头帕,绑腿,山草鞋,山泉样明亮的眼睛,青山般端丽的脸庞……多乖巧精干的一个妹姑啊!可她肩不背、手不拿,清早急着出山搞什么?于是,老阿公盯住妹姑问起来:“妹姑,鸟仔才开口,就过寨搞什么?”
“鸟仔过山是为了唱歌,妹姑过寨是为了接亲人。”
“亲人?你阿爸?阿妈?阿姐,阿哥?”
“不是!都不是!”
“那是你什么亲人?”
妹姑俏皮地反问,“老阿公,我问你,清早渡口可过了解放军?”
“解放军?”老阿公默了默神,又问:“你接解放军?”
“对呀!”一想到亲人解放军,妹姑心里就甜丝丝的。
“不对!”老阿公说,“解放军前面走,你后脚跟,好比这春江浪,前波后涌,只有追,只有赶。哪能去迎?去接?”
妹姑不由得“扑嗤”一声笑了:原来昨天日头落岭的时候,妹姑背着一大捆柴禾从后山回寨来。刚下完一段陡坡,就听到后面“咔嚓咔嚓”的一片脚步响。回来一看:好长一路解放军队伍。她放下柴捆,让到路边。冷不防后面一个挎短枪的同志走了拢来,笑了笑,抢过柴捆,甩上肩就走。妹姑追上去抢,那同志哪里肯放,一扯一拉,只听“嗤”的一声,那同志的衣服被柴节疤撕开了一大条口子。妹姑慌了手脚,愣了;那同志却笑笑,趁机背着柴禾飞一般赶队伍去了。军民联欢会上,妹姑知道这同志是连长。说也巧,连长就住在妹姑家吊脚楼里。妹姑等连长和同志们都睡熟了,才轻手轻脚地拿了衣服,坐到火塘边悄悄地补起来。补着,补着,只差几针就收边了,突然“??——”哨声响,妹姑知道同志们要走,一下跳起来,想去河边舀水给同志们洗脸,然后再补完那几针。那晓得舀了水回来,部队正要集合出寨,最糟的是部队走了好一阵了,妹姑才想起针还别在衣服上哩。
“闹了半天,是为一根针呀!”老阿公哈哈大笑说,“我讲妹姑,瑶家的心胸有大山样开阔,你的怎么这样窄小。解放军为我们瑶家做了多少好事,你呀,还舍不得一根针?”
“不是的!”妹姑急得双脚直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解放军铁的纪律。老阿公,解放军一定会把针送回来呀!我多走一步,送针的同志就少走一步呀!”
“有道理,有道理呀!”阿公这才点头赞扬道,“出山的泉水格外清,瑶家妹姑好聪明呀!”
“老爷爷,来船罗——”这时,猛听对河一声喊,妹姑和老阿公抬头望去:桃花枝下,站着一个魁梧的身影,头上那颗红星在闪闪发亮。
“啊!那不是通讯员小张吗?”妹姑喊起来。
“啊!你就是那个背柴禾的妹姑吧?”小张擦着满脸汗,没等船靠岸,“腾”地跳到船上,从挎包里掏出一根针和一封信,双手送到妹姑跟前说:“我们连长要我多多谢谢你。”
老阿公看着这情景,激动得热泪糊眼,不禁敞开浑厚的喉咙唱起来:
青山隐隐水迢迢,
迢迢江水我架桥;
迎军送民心里乐,
军民一家团结牢……


第8版()
专栏:

南昌起义散记
连载 王志之
南昌起义的余波
因为爬了一夜的山,打了一天的仗,刚从火线上退下来的时候,忘却了饥渴疲劳。到了老百姓的家,大家把粮袋里的米合在一块儿煮了一大锅粥吃了,不知道吃饱没有,也想不起我在什么时候进入了梦乡。在一阵枪声把我惊醒时,第一眼看见昨天同我一道从火线上下来的士兵同志正在我的面前跌倒下去,同时几个敌人冲了进来,缴了我们的械。当天下午,我被押送到韩江边一个小镇的一间街房里,只有一个开间的铺房,挤了二十几个被俘军官。地上铺着竹席,人们一个接一个挤坐在上面。我进了这个囚房,一眼就望见房门右侧的柜台上坐着一个满头缠着纱布的人,那对炯炯发光的深邃的眼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认识他是七十四团的营长,却记不起他的姓名。他是共产党员,黄埔第三期,北伐时在汀泗桥、贺胜桥的战役中屡立战功,从连长提升为营长,现在大约二十四五岁。我刚进屋,就听门卫叫声敬礼,一个穿着皮绑腿的军官走了进来,径直向着我们那个营长打招呼。有人告诉我,此人就是管押我们的特务营长,只见他和颜悦色地同我们的营长交谈了几句。他临走时,还意味深长地问我们的营长:“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只要我的能力办得到,是会让你认识我是讲交情的。”那个特务营长刚走出去,我们的营长就被难友们包围起来了:“你们是同学?”“我们不但是同学,而且还是同期同队的同学。”“那么,你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了。”我们的营长冷笑了一声,慢吞吞地说:“是的,很快就会解决!我了解,他是孙文主义学会的。现在既已落到了他的手头,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除了这条命,他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我对于他,还说得上什么要求?”
不一会儿,特务营一个小勤务兵来到我们那位营长的面前说:“我们营长请你。”我们的营长同志泰然自若地从柜台上慢慢地下来,站在门口回转头向我们招手,叫了一声:“同志们!”就出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次日一早,那个小勤务兵又来叫了一个人的名字,说:“我们营长请你。”就这样,过了两天,同囚的难友被“请”出了一半。难友中有一个山东佬,等得不耐烦,在那个小勤务兵把人“请”走时,就把他叫住:“怎么没俺?”小勤务兵向大家看了看,悄悄地说:“请出去的都毙在河坎上了。”这个消息,好象一颗炸弹,一下子把大家的满腔怒火炸开了:好啊!原来反动派偷偷摸摸地枪毙俘虏。他们真够歹毒呀! ?


第8版()
专栏:

他和春风一起回还
陈显荣万木吐翠,百花吐艳,他和春风一起回还——回到军营,回到车间,回到商店,回到校园……我们又看到雷锋的笑脸!你遇困难,他来相助,你遭挫折,他来交谈,你出危险,他来抢救,你有遗失,他来送还。工厂里少了一项累活,生产队少了一副重担,邻居间少了一场争吵,柜台前少了一声埋怨。军营里多了一名好战友,候车室多了一位服务员,列车上多了一个空座位,受灾户多了一张汇款单。没有亲人的遇到亲人,感到孤单的不再孤单;没有他人的想到他人,感到心寒的不再心寒……他和春风一起回还,他给社会带来温暖。回来一个精神文明的榜样,又有千千万万的榜样涌现,祖国到处看到雷锋的笑脸。


第8版()
专栏:

血染的经卷
太原市公安局 冯爱民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东北十五公里的霍山南麓,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一四七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广胜寺里有高耸入云的飞虹塔,有神态逼真的佛像雕塑,有巨大的元代戏剧壁画等,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我们久久流连在上寺“弥陀殿”两侧的枣红经橱旁。因为这里曾经存放过全国独一无二的“金板木刻藏经”,就是闻名中外的“赵城藏”。这部经卷据说刻了二十多年,共七千余卷。每卷装有一个卷轴,展开可达数米长。经卷纸质坚硬,印刷清晰。每卷的文字前面都刻有一幅佛教法图,是一部驰名中外的佛教经典巨著,是研究我国佛教和印刷术的珍贵资料。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曾想把经卷盗走,没有得逞。不久,日本侵略者又计划将经卷窃为己有。我八路军某部闻风后,立即派出基干营第一连,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三日连夜赶到广胜寺,在爱国和尚和洪洞县县大队的积极配合下,将经卷转移。翌日晨,日本侵略者得悉,派兵追劫,在山西沁源、安泽二县交界处,和八路军展开了激战。战斗中,八名八路军战士光荣牺牲。经卷染上了战士的鲜血,愈益可贵。这部经卷现珍藏在北京图书馆,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文物。


第8版()
专栏:革命文物

雷锋的布袜
军事博物馆 李宝蓉 小曲
雷锋同志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生活十分俭朴。他参军后,从每月的津贴费中,除了留下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用些钱买书,其余的钱全都存入储蓄所。但是,当抚顺市望花区成立人民公社时,他赶快寄去一百元支援建设;当他在报纸上看到辽阳地区发大水时,又寄给灾区一百元。他自己从不乱花一分钱。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不知补了多少次,几乎改变了原来的模样,还舍不得丢(见附图)。他的搪瓷脸盆和漱口缸儿,已经用了多年,上面的瓷掉了许多,还舍不得买个新的。雷锋经常对同志们说:“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毛主席号召咱们艰苦奋斗,咱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啊!”


第8版()
专栏:

起义(南昌起义组画之二) 郭达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