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实事求是地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
中共随县县委书记 常东昌
我们县委成员认真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加深对文件的指导思想和全部内容的理解,并对照文件精神,总结我们的工作,统一思想。我自己在学习六中全会文件中,联系三个实际,领会三个重点内容,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联系随县农业发展实际,重点领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这段话,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过去我们总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无非是一大二公,把革命奋斗目标当成现实,工作上是“三喜三不喜”:第一,喜大不喜小,不顾生产力状况,误认为生产规模、核算单位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反过来,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个体经济,认为挤得越小越好,甚至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砍掉,于是,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饭,核算大规模,导致“共产风”,穷过渡。第二,喜统不喜包,什么都要集体统起来,包打天下,把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各种生产责任制,说成是改变所有制,特别忌讳一个“包”字。第三,喜平不喜差,君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以为平均就是共产主义因素,要穷大家一样穷,一有差别,就提心吊胆,怕两极分化了。这样做的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受着内在的固有规律,首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个经济规律的制约和支配。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和变革,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起着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水平时,它就起着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象穿鞋子一样,大脚穿小鞋不行,小脚穿大鞋也不行。实践证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农民就有积极性,生产就上升;违背这个规律,农民没积极性,生产就下降。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这点作为一条重要经验写出来,对我们今后解决“小脚穿大鞋”,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着很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联系思想工作实际,重点领会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决议》指出,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坚定不移地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战略转移,我们也深有体会。以前,我们眼里盯着阶级斗争,脑子里绷紧阶级斗争的弦,主要精力用于大批判、政治运动,认为发展生产,就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打土围子,抓暴发户,割尾巴,七折八腾,弄得集体空、社员穷。三中全会后,实行工作重点转移,我们县委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抓了两件事:第一是农业布局调整,因地制宜地扩大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第二是推行专业承包、联产到劳等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动了两颗子,下活一盘棋,全县出现五业兴旺的新局面。一是农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了,工副业和多种经济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上升。二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三是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这两年,我们转是转了,但是认识还有差距。通过学习六中全会文件,今后我们要坚决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努力学习经济理论、经济工作和科学技术,以适应重点转移的需要,尽快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三、联系责任制发展实际,重点领会生产关系不应固定一个模式。
三中全会后,我们积极推行联产到劳等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责任制的好处,已为大多数干部社员所认识。但是,农民怕变的心理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在乡下跑,经常遇到干部社员说:“责任制好是好,只怕长不了。”群众为什么怕变,责任制将来会不会变,这个问题,要从正反两方面看。
过去,我们在生产关系和劳动管理体制上变化比较多,而且很多变化是按主观愿望和靠行政命令去进行的,这种变化脱离了实际,违背了群众意愿,行不通,群众怕变也是这个道理。但是,群众今天怕变,不是怕往实行责任制上变,而是怕责任制实行不长。那么,目前这种责任制管理形式是不是长治久安之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变是肯定的。但什么时候变,怎样变,这就要看群众的意愿,不是我们政府什么时候下道命令;而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条件的改变,生产力的提高,向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的方向变。《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就进一步打开了我们的思路,放开了我们的手脚,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那种习惯认为只有“生产队——大队——公社”才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思想,应该冲破。专业化联合公司行不行?多种经济的联合形式行不行?我看都可以试一试。
(原载7月27日《湖北日报》)


第4版()
专栏:

中央文史研究馆庆祝建馆30周年
谷牧在座谈会上强调,文史研究工作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要给予高度重视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今天上午,中央文史研究馆在北海静心斋馆内举行座谈会,庆祝建馆三十周年。谷牧同志在座谈会上说,最近几年内,党和政府决心继续拨乱反正,要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几项扎扎实实的工作,文史研究工作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要加强这一工作,把它摆到重要位置上,给予高度重视。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怀下于1951年7月29日成立的,陆定一、章士钊、杨东莼、叶圣陶先后担任馆长。三十年来,文史馆先后聘任了馆员188人,现健在的尚有13人,他们是:孙墨佛、章可、邹蕴真、钟履坚、黄君坦、沈裕君、丁佑曾、李淑一、朱海北、王益知、叶镜吾、张伯驹、盘珠祁。建馆后,馆员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创作了许多作品,留下了不少书画墨迹。他们中有的人还参加整理史书的工作,有的翻译历史专著,许多人还出版了研究祖国文化遗产的专著,不少馆员把自己收藏的珍贵文物、书画捐献给了国家。他们的工作,对保护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促进祖国的文化建设、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争取台湾归回祖国,都是十分有益的。
叶圣陶馆长在座谈会上说,在座的诸位大多是光绪、宣统年间的人,我在庆祝建馆三十周年之际写了一首诗:“盛世重耆旧,文史资研讨。年高富阅历,共遵建设道。后先三十载,论议抒怀抱。愧我才力薄,且幸接诸老。人老益弥壮,时运歌熙颢。畅叙舒长日,湖山景方好。”他希望大家在党的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继续为繁荣祖国文化做出贡献。
谷牧同志在会上说,文史研究馆的许多老先生为繁荣祖国文化做了大量工作,成绩很大,值得尊重和祝贺。今后党和政府会给大家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他说,现在许多外国朋友反映,国外文化界正在提倡对东方文化的再探讨,认为中国还有许多文化遗产未被人们认识,而这部分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文史研究工作今后也要加强。他祝馆员们健康长寿,为祖国文化的更加繁荣继续做出贡献。
座谈会会场上,悬挂着董必武同志的题字和已故馆员章士钊、柳亚子、沈尹默、陈云浩、齐白石、陈半丁、彭八百等人的书画。座谈会后,馆员们和前来祝贺的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们赋诗挥毫,抒发了伏枥老骥的情怀。年纪最大的馆员、百岁老人孙墨佛,当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辛亥革命,担任过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参军,今天他精神矍铄地手提七八斤重的铁拐杖,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座谈会。前清秀才、99岁的沈裕君挥毫写下了“团结安定”四个大字。97岁的盘珠祁写下了自己的“养生要旨”。80岁的李淑一挥笔书写了“继往开来民主文明奔四化,抚今追昔艰难创业忆毛公”,同时赋七律一首:“馆庆欣迎三十年,忝蒙礼聘识群贤。长征四化鼓余勇,继往开来共习研。华夏由来重文史,九州今更理新编。幸逢盛世身顽健,皓首怡然再着鞭。”
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方知达、负责人郭彤,出席座谈会向馆员们祝贺。


第4版()
专栏:

总政举行茶话会招待在京军队离休老干部。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左二)同与会的老干部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 段文华摄


第4版()
专栏:

哈菲兹议长赴乌鲁木齐访问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孟加拉国国民议会议长米尔扎·古拉姆·哈菲兹和夫人一行结束了在北京的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去乌鲁木齐等地访问。
客人们离京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到钓鱼台国宾馆同哈菲兹议长话别。


第4版()
专栏:

李先念同利铭泽先生亲切握手。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职工教育不能脱离实际
现在很多单位搞的文化补习,大多是通过半年、三个月的脱产轮训或长达五年的业余教育,使职工重复中学学过的课程,花了不少财力人力,结果是事倍功半。
需要补习中等教育课程的职工,大部分受过中等教育。有的底子可能差一些;有些基础较好的,所学的许多知识,也多半因为工作中用不上,生疏了或淡忘了。补习后,再次完成所修的课程,如果今后工作中仍派不上用场,还会被遗忘。
职工不再象学生那样单纯,有了家庭或其他个人生活的牵累,学习时间更加宝贵。对于和工作结合不紧的教育课程,就是让他们脱产学习,给他们提供书籍,甚至发给补助费,他们的积极性也不高。一些人宁可自己出钱,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与自己工作联系密切的知识。
要把职工教育搞好,首先应该使学和用密切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要给企事业单位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选择教材,制定教学内容和方式。还可办一些专业职工业余学校,使各单位从事相同工种的职工入校学习,使一个单位不同工作的职工能够各得其所,避免行政管理人员、政工人员和工人同学一种教材,学非所用。
这样,把时间、人力、物力用在学习、提高和职工职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上,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也省得用行政命令和停发奖金的办法强制职工学习了。李春生 刁铁军


第4版()
专栏:

用农业税奖励干部是错误的
前些时,我们公社派人去上海买回几十台收音机,同志们以为是公社为表彰劳模大会准备的。谁知两天的时间收音机就被抱光了,公社上至书记,下至临时工,人手一台。他们说是卖给社内干部的,但从内部透露出:这批收音机是用1980年上交的农业税款买的。群众很有意见。当问起时,他们说:“县里有规定,有意见给县里提吧!”其他公社也有这样的事。
原来实行责任制后,县里怕农业税难收,就规定凡农业税收清的公社可从中抽10%或更多一点归公社干部所有,名曰奖金。
我认为用农业税奖励干部是错误的。
山东单县黄岗公社赵楼大队 韩德芹
答复
(一)
我们两次派人去调查,表明来信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单县黄岗公社除按菏泽地区规定发出的经费包干节约奖外,其余奖励都是不符合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文件精神的。用社有资金抵交农业税,冒领分成和购买收音机分给个人是错误的。我们已提请菏泽地区行署检查纠正。山东省财政厅
(二)
我们同意公开发表这封读者来信。这种做法不仅违反财经纪律,而且影响农业税政策的贯彻落实。财政部
(三)
寄来的读者来信已阅。如果信中所述事实是真实的,我们的意见,可以公开登报。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第4版()
专栏:

这种交易不能做
去年10月,我们收到株洲市某单位拍来的“汽车已到站,请即派人来看货”的电报,即派人赴株洲洽谈。这个单位有四辆解放牌卡车调出,每辆价17,500元。供方提出的附加条件是,每辆追加3,000元手续费。手续费不开发票,要求付现金,或是另寄某厂;此事如按要求办妥,供方愿付800元给我们的购销员。由于这些不能接受的附加条件,这笔生意没有做成。
去年12月底,我们的购销员在北京与某单位洽谈八辆解放牌汽车生意,每辆价14,500元,每辆另加手续费1,500元,手续费不开发票。这些汽车是国家拨给该单位的,而这手续费,因不开发票,很可能被私分。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只好又放弃了这笔不小的生意。
最近,我公司接受几个单位求进锦纶丝的委托,派人四处联系,好不容易在岳阳某单位找到两吨锦纶丝。提货时,供方提出每吨要索取1,500元作为私人手续费,我们拒绝了这个附加条件。后来,供方又同意供我们一吨锦纶丝,不收手续费。4月份我公司去提货,才知道这个单位还在基建阶段,根本不生产锦纶丝,是将国家分配给他们的指标让给我们,手续费归经办人及单位头头。
将国家分配的紧俏物资,变成私人赚钱谋利的法宝,这不是侵吞社会主义财产,挖社会主义墙脚吗?
湖南涟源地区生产服务公司
袁亲善 杨梅生


第4版()
专栏:

还是以多种形式办职工教育为好
最近,我们到一些省、市、地、县了解职工教育的情况,发现不少单位采取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培训的方式对青年职工补习初中或高中的文化课。由于学习的内容未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收效甚微,有的办了一段时间便垮了下来。有个单位,利用业余时间办了一个初中班,开学时有一百多人,办到最后,只剩了两个人。有的地方规定办初中要保证在2,500学时以上,有的甚至要求3,560学时。高等函授,则规定要5,500学时,学制由五年改成了六年,否则便不予承认。
当前,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无疑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这就要把文化学习同业务技术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企业办学,目的并不是为高等院校招考服务,它的培训原则应当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就是学习基础课,也应以实际为出发点和归宿。应承认地区和行业差别,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宜整齐划一。
职工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种形式办学,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搞脱产培训,但更应当重视业余办学或自学的方式。我们很难规定一个具体的学时,只能从实际出发,根据考核的结果,够什么水平就发给相应的文凭。只有广开学路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不宜拘于一种形式,统一到一种格式里去。当前那些片面追求学时的倾向,不符合中央关于要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适当精简课程内容与学时的指示精神。北京 武山


第4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莫让金钱堵学路
在开展职工教育中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教室租金太贵,兼课酬金太高,代培费用太多,并且“行情”不稳,有哄抬之势。一些小厂的办学人员忧心忡忡。长此以往,已经打开的学路将要被金钱堵塞!
本来租借教室、聘请教师、接收代培生,费用都有明文规定。但有少数单位和个人,利用职工渴望学习的心理和国家大办职工教育的机会,狠要钱。去年,借一间教室业余时间使用,每月付租金15元,今年年初增加到20元,现在涨到了30元。一个脱产班整天使用教室,每周要支付租金180元。请初中文化课教师的讲课费由每节一元,一元二角,涨到一元五角。聘请大学教授、讲师,兼课费就更高了。办学单位除了付给教师讲课费之外,还要给教师所在的学校付出比讲课费多二至四倍的“管理费”。有个高等学校办的水电班接收代培学员,业余学习四个月,每个学员要交付代培费160元。为了使职工教育健康发展,应该煞住这股风。
哈尔滨市教育局工农教育处 刘泽源


第4版()
专栏:

不宜用公费组织离休干部旅游
最近,我在昆明遇见一个来自哈尔滨的二十多名离休干部“参观团”,它配有数名工作人员、医生。他们经北京到西南,再赴中南、华东等地,按出公差待遇。我大概估算一下,每人最少要耗费一千元以上。
当然,有些离休干部经济比较富裕,身体条件又允许,希望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关部门可以负责组织,但应该自费。
林业部规划局 李兰田


第4版()
专栏:

会议太多,浪费汽油
现在,大家都讲能源紧张,可是在开会这个问题上却不注意节约。仅6月9日这一天,天津市就开了五个全市性的会议,其中有四个要求区、县领导同志参加。驻塘沽的五个区、局单位,一天内参加五个会议,要用多少辆汽车,消耗多少汽油?
上级分配我公司的用油指标有限。会议多,车管部门解决汽油难。再说,会议多,各级领导干部把很多时间消耗在会议上,也妨碍他们进行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市委带头,对召开全市性的会议严格把关。
天津远洋运输公司政治部
曹守志


第4版()
专栏:毖后录

“公差”出到何时休?
我县共有18个农机队,除了帮助农民耕耙土地、收割打场外,还要搞一些非支农运输,如干部调动工作、开会参观、剧团演出接送戏箱、领导私人建房等等。不论支农工作多忙,只要命令一下就得出车,运费却一字不提。大伙气愤地叫作出“公差”。有的农机队每年出“公差”少的几十次,多者上百次,几百元、上千元的运费化成泡影。不少同志说:“这样下去,农机队何时才能扭亏增盈?”
山东成武县 持正义王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