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七一颂歌

一件难忘的往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张洪宾
夜深了,微风轻拂着窗棂,四邻已经寂然无声。我从书架上取下白天刚买来的一本书——《陶铸诗词选注》,坐在绿色的台灯下看。翻开书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陶铸同志1962年在广东从化的留影:他穿一件线衣,背着双手,洒脱自如地伫立着。看到这质朴无华的形象,一件难忘的往事又浮漾在我的心间……
那是1951年秋天,我们——北京辅仁大学经济系、社会系几个年级的同学,千里迢迢来到广西壮族地区参加土地改革。我们先在柳州市集中学习,宿地滨江。
这天休假。早饭后,下起蒙蒙小雨,大队长去团部开会了,一些同学冒雨出游,余下的就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下棋。我呢,独自站在门口屋檐下眺望。
我站了一会儿,正待转身回屋,忽见两个解放军,合打着一把雨伞,踏着泥泞的路径,从对面径直朝我走来。透过雨丝,逐渐看清楚了,擎伞的是一位年轻战士,另一位是中年人。伞梢滴下的串串雨珠,打湿了他俩一左一右的肩头,裤角也溅满了泥浆。俟走到我的跟前,那中年人和蔼地问我:
“同志,请问这里住着的是从北京来的大学生吗?”
“是的。”我回答着,“您找谁?”
“这是我们的……”年轻战士刚要介绍,却被中年人阻止了。他爽朗地笑着说:“好!找到了,我们是来看看你们的。”
进屋后,中年人仔细地观察了我们居住的环境,随后一边伸手轻轻抚摸用稻草铺垫的大通铺,一边亲切地和一些同学打着招呼,就随便坐下,和就近几个同学攀谈起来。那年轻战士倒显得有些拘谨,只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起初,他只是天南海北地和我们漫谈,使人感到他的阅历非常丰富,并且对北京,对青年人的学习、生活十分熟悉。当话题转向政治斗争时,他问道:“你们有的1948年就上大学了吧!知道当时北平是怎样赢得和平解放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有位同学顺口应了声。
“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年人接茬笑着说。
这诗句的巧妙应和,激起一阵欢笑,气氛顿时活跃了,四周的同学也都好奇地围拢过来。
同学们要求他讲讲北平解放的“内幕”。他简单地说了说情况,随后,就谈到1949年,北京的大学生满怀革命热情,踊跃参军南下的动人情景。他朗诵了毛主席的一首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最后兴奋而又深沉地说:“蒋家王朝终于被人民推翻了,新中国诞生了。可是,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啊!”
这时,一位同学感叹地说:“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参加枪林弹雨的革命战争。”
“不!”他严肃地说:“毛主席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接着他又诚挚地说,“同学们,你们能有机会参加这最后一期土地改革的伟大斗争,彻底摧毁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也是难得的啊!”
他的话说得铿锵有力,象战鼓咚咚,敲得大家心跳,浑身发热。
最后,他关切地问道:“你们来到这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么?”
“有,小事,就是……”一个同学不好意思地说:“上厕所不方便。”这个同学的话音未落,就引起大家一阵哄笑。
“噢,这可是新陈代谢的大问题喽!怎么回事?”他诙谐地问。我只好在一旁解释:我们住的这条街没有公共厕所,要到远处去上,遇上风雨之夜,就更感不便。
他听后说:“这个问题应该解决。还有呢?”
“还有,就是蚊子太多,夜里睡不好觉。”另一位同学抢着说。
“哟,飞机空袭呀!有没有坦克进攻哪?”
同学们都明白,他指的“飞机”是蚊子,“坦克”是臭虫,于是又发出一串笑声。
“好吧!你们这两个困难,一定解决。我们该走了。”他随说随站起身来。
我们使劲地鼓掌,在欢笑声中象送老朋友一样簇拥着他俩走出屋门。
下午,天放晴了,我们都从屋里跑出来,尽情地呼吸雨后清新的空气。这时,一辆军用大卡车朝我们急驶而来。车一停,跳下十几个解放军同志,有些抱着一叠叠白的什物,有些扛着铁锨、铁镐和一些草席及木料。为首一个军官问道:
“大学生同志,谁是负责人啊?”
我连忙答应着,迎了上去。
“我们奉陶书记的命令,给你们送蚊帐来,一人一顶。”他说。
“哪个陶书记?”大家异口同声地问。
“怎么,不认识?就是省委代书记陶铸同志。”
“啊,是他?!”一下子我们心头完全豁亮了。原来上午来的那位中年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陶铸同志,那位年轻战士想必是他的警卫员了。
大家正议论纷纷时,有个同学好奇地问那军官,“你们拿这些锨呀,镐呀的,干什么?”
“陶书记让我们马上来给你们修几个临时用的男女厕所。”
“这,这……”怎么说好呢。一股暖流在每个同学的心里荡漾。
“同学们,”我大声喊,“让我们自己动手干吧!”
那军官忙摆手说:“不用,不用,这是交给我们的任务。”同学们那里肯依,结果是军民合作,没用两三个小时,两个简易厕所修好了。
……
三十年过去了。记忆中的许多往事都逐渐淡薄了,唯独这件事,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第8版()
专栏:

颂歌献给党
沙洪
序曲祖国的七月,日丽风和。汗水染绿了大地,城乡一片欢乐,啊,唱吧!大家来唱一曲心中的歌,献给我们亲爱的党,大家来唱一曲心中的歌,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
颂歌历史是一条长河,奔流在千山万壑,六十年英勇奋斗,神州遍洒烈士血。人民革命的风云,解放战争的烽火,亿万群众团结紧,奋起建设新生活。只因为有您的指引,大军纵横征腐恶,奏出雄壮凯歌。只因为有您的指引,光明战胜黑夜,照红了新中国。只因为有您的指引,破险阻,除妖魔,把新长征的大路开拓。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您的旗帜永远飘扬,指引前方,一切为了振兴中华,一切为了全人类的解放。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话剧《北上》受到欢迎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在首都演出大型话剧《北上》,受到首都观众的欢迎。
《北上》是一出反映红军北上抗日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好戏。它艺术地再现了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粉碎蒋介石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实现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的团结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的光辉历史,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这出戏较好地处理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既忠实于历史事实,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又精心进行艺术构思,剧情跌宕起伏,结构谨严,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血肉丰满。剧作者李伯钊同志曾亲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早在六十年代就写出了这个剧本,最近三年里,作者又同其他同志一起,八易其稿,反复修改,使这个话剧以新的面貌出现在首都舞台,成为向广大群众和青年进行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的生动的艺术教材。(李庆宇)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邵荃麟评论选集》出版
沙均
邵荃麟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作家,多年来担负党在文艺方面的领导工作。十年浩劫期间,不幸被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邵荃麟在他的一生中写下的近百万字的文艺理论著作,是中国革命文艺理论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现代、当代文艺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料。人民文学出版社在邵荃麟同志的家属和有关方面的协助和关怀下,特邀黄秋耘和查国华两位同志编辑了《邵荃麟评论选集》。全书按文艺理论研究、作家作品评论和杂文、随笔分为三辑,共98篇、近60万字,分上、下两册出版。这些文章,写于1936年至1962年,在编纂时曾参照有关资料,对原文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校订工作。书前有茅盾写的《沉痛哀悼邵荃麟同志》一文,作为代序;书末附有查国华写的《邵荃麟传略》和《邵荃麟著译系年目录(1936—1949)》。


第8版()
专栏:

从农民拍总理的肩膀谈起
陈冠柏
今年初,赵紫阳总理到鄂、豫、鲁一些农村考察。一路看,一路听。一位农民拍着赵紫阳同志的肩膀说:要是在过去,你来了,就是向你要救济粮;现在,我们要化肥,要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三大件”。
从农民向自己的总理讲的这一番话里,可以看到农民心中的喜悦,看到农村确实在发生着变化。
农民拍着总理的肩膀提要求,其中自然包含着一种充分的信任。信任党中央的领导,信任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中央顾住农村这个大头,用正确的政策把农村稳下来,使农村形势很快就起了大变化。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不是党中央时刻想着八亿农民,这种好局面是来不了的。农民从现实生活的变化中产生喜悦,对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充满希望,化作信任,他们觉得只要把心情、要求透露给自己的总理,就一定会得到合理解决。回过头去想,如果在那种“左”的一套泛滥的时候,穷的地方糠菜相拌,等着救济粮,或者象安徽凤阳、滁县以“讨饭花子”出名的地方,农民为找生计而发愁,从心里就怵那些脱离实际,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困难的政策,哪里还会喜盈盈地拍着自己总理的肩膀提出要求呢?
是的,这是一种最可宝贵的信任感。尤其令人心动的是,农民们对党的这种信任的牢不可破的基础,是经历了生死与共的半个世纪的斗争建立起来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备受煎熬之苦的农民,只是由于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得以用自己的力量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解脱了往日的痛苦。许许多多共产党人为了农民的解放,流洒了自己的鲜血。我们党也在这种生死与共的斗争中,养成了与广大农民群众紧密联系的优良作风。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同广大农民群众之间是一种血肉相联的关系。农民深深体会到,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种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即使我们党的路线、政策在一个时期出现了偏差,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四人帮”的罪恶活动又对党同农民群众之间这种血肉联系进行戕害的时候,农民虽对这些不切实际、不符合他们本身利益的政策感到惶惑不解,但对共产党本质的信赖,始终不曾动摇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的路线、政策一旦端正,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一旦有所恢复,立即就获得农民这种由衷的拥护的原因。农民对党的深厚感情有许多同志往往是不理解的。但是,只要我们设身处地,看到我党同人民群众这种血肉联系,看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所寄予的这种深情,哪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能不为之动容呢?
农民通过拍我们总理的肩膀所表现的这种信赖,是值得我们十分珍视的。


第8版()
专栏:

天高云淡〔中国画〕 方济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