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从精神创伤到丰富活泼的想象
叶君健
“救救孩子!”这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里结尾的一句话。这篇故事的内容并不是讲孩子的事情,而是描写一个“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借此以揭露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以及“仁义道德”这类的孔教伦理对中国人民精神的毒害。鲁迅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也就是未来的年轻人——身上,因此他才发出了上述的呼吁。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孩子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他们在旧社会里没有欢乐的童年,这不是仅就物质生活而言,精神生活也是如此。他们从认字的时候起——如果他们有机会受教育的话,他们就被教养成为卫道士和小老头儿。除了阐释封建伦理道德的书籍以外,别的书他们是不准看的。所以儿童文学在旧中国也不发达,虽然中国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它们都没有受到重视,当然也没有系统地被记载下来。
这个局面是在鲁迅提出上述的呼吁后才开始改变的。“儿童文学”这个名词便也在中国新文学中出现,而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鲁迅在这方面也是先驱者。他自己虽然没有写儿童文学作品,但他却翻译了不少欧洲古典和近代的儿童文学名著,作为中国新兴儿童文学作家从事创作的借鉴。他自己也发表了不少关于儿童文学理论方面的见解。在他的带动下,中国近代一些著名的作家,如茅盾和巴金等人,也都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或者翻译或者创作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由于他们的倡导,中国儿童文学很快也就发展起来了。
中国的新文学是以批判现实和改变现实为其出发点的,但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由于对象不同,表面上看却不完全是这样。它们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主义气氛。但这种想象并不是漫无边际的幻想。它们也是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国家的命运以及儿童本身的性格和品质方面的培养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与鲁迅当初所提出的“救救孩子”的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神笛及其他童话》这个集子里所收集的作品,当然不是想为这个主张作旁证,而是要说明,以这个主张为起点,中国新儿童文学走过了怎样一条道路和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这本童话选集收集了20篇故事,跨越了两个时代:约有五分之一的作品是1949年全国解放以前写的,其余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讲,它可以说是为中国新儿童文学的发展理出了一个粗略的脉络。但如果我们翻翻里面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所涉及的面是非常广,它们的写法和体裁也是丰富多采,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感到时代脉搏的跳动,中国社会的变化以及中国对于儿童教育所遵循的方针,虽然它们都以生动活泼的想象为其特点。
叶圣陶的《皇帝的新衣》是安徒生同名故事的中国版。作者在这篇故事里对于旧社会的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抨击。《野葡萄》和《孔雀的焰火》告诉小读者,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那些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的人,而这也是为自己创造幸福的途径。《森林之王》象征性地说明了,炫耀武力和称霸永远服不了人,最后总是被人民所击败。在《狐狸打猎人》的故事中,作者在讽刺了猎人的懦弱的同时,还引出一个教训,即在一个野兽面前发抖而不惜丢掉自己的武器的人,虽然活着,也等于是一个死人。《谁丢掉了尾巴》给孩子们指出了大自然界中一个很普遍、但不大为人注意的现象,即保存自己的生命是一切动物的本能,甚至小蜥蜴也不例外。这类的故事既有教育意义,也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在主题思想方面,解放前的那几篇作品集中在对当时的现实和统治者的腐败及专横的批判;社会主义时代的作品则着重于儿童性格和品质方面的培养。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积极的目的性——哪一种文学艺术作品不具有目的性呢?但它们不是说教。它们是以故事取胜,因而它们在中国都为广大的儿童们所喜爱。现在它们在英文中出现,读起来似乎更给人一种额外新鲜的感觉。作为中国新儿童文学的一部精选的集子,它可能对汉学家、对文学工作者和一般的成年人也具有吸引力。
〔编者附记〕新世界出版社最近用英文出版了一部中国童话选集《神笛及其他童话》,献给外国儿童,已开始发行。


第8版()
专栏:

老老实实地做学问
柏生 佟军
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老老实实地做学问,把最美好的工作奉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这就是科学家们神圣的职责!
老老实实做学问,这大概是获得科学成就的人的必由之路。
由此,想到了我们接触过的不少年轻同志。随着我国科学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兴趣。很多同志通过刻苦的钻研,考取了大学或研究生,获得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也有一些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四化做出了一定贡献,个别人还有所发明创造,这是非常可喜的事。但是也有一些年轻人,偶尔涉猎了一点科学知识,就急于求成,写“论文”、搞“发明”,投稿投函,请社会承认他们的“成果”。
对于这些热情的,但有些过分性急的青年朋友,我们是衷心喜欢他们的。他们没有钻营物质的享受,不去追求香港歌星的录音带和进口的太阳镜,他们有很强的求知的欲望和为祖国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的热情,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可是,我们也感到,他们把科学研究这件事看得过于简单了,这对他们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进行科学研究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牛顿曾说过,他之所以能望得远一些,是由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循序渐进地学好中学和大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再把前人在这门学科上做的工作摸清,哪些理论已被严格的实验甚至社会实践所证实?哪些还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选择适当的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向旧理论挑战。以轻蔑的态度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轻率地提出一些所谓“新理论”的作法,往往是得不到切实的结果的。
科学是十分严肃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能凑合,只能走一条老老实实做学问的路。


第8版()
专栏:随感录

童心
黄万啭
我已经两鬓染霜,却时常怀念两颗纯真的童心。
1949年夏,我从玉泉路来到了东单。那是久雨后一个闷热的日子,我正口渴,街旁出现了一个西瓜摊,一个被太阳晒得黝黑黑的、梳着两条辫子的小姑娘在摊前照应,摊后坐着一个象是她的家长的中年人。我指着西瓜,随便问了问小姑娘:“这瓜甜吗?”小姑娘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甜,今年雨水太多了。”不料话音刚落,那个中年人气冲冲地跑了过来,一记很重的耳光,把小姑娘打得哇哇直哭!我忙说:“别打了别打了,光是为了你这孩子的诚实,我也得买它两个!”中年人这才收起怒容,给我拿瓜。那时,古老的北京才刚解放了半年多,中年人不可能没有古老的思想和习惯。但是,我总惦念着那颗被损伤了的童心。
1964年的一个傍晚,在王府井大街旁,一个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正在协助维持交通秩序。突然,一个青年飞车横冲直撞而来,少先队员连忙喊道:“站住,站住!不准骑快车……”青年不予理会,疾驰而过。少先队员忠于职守,急追上去,扭住车后架,理直气壮地把青年教训了一顿,几个过路人也帮着说。这时,我又想起十五年前那颗被损伤了的童心。然而我终于欣慰地发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环境里,可爱的童心并没有被损伤、被扼杀,它们在成长着,成熟着,就象一朵朵美丽的春花,盛开在祖国的大地上。


第8版()
专栏:生活里的科学

习习凉意何处来
花蕾
盛夏酷暑天,喝上一瓶盐汽水甚至一杯热茶,出一身汗水,顿觉凉意习习。
这凉意来自水的蒸发。蒸发一公斤水,能从环境带走五百多大卡的热量。在三伏天气,人体每天排汗约四、五公斤,相当于散发两千余大卡热;高温作业或干重体力劳动时,排汗量倍增,这些热量倘若不能及时散逸,人就会中暑。
其实,我们喝清凉饮料,不在于有多少冷量入肚,而是及时补充出汗损耗的水分和盐分,让汗水源源不绝,帮助人体继续散发内部多余的热量。在灼热的地面上洒水,水分蒸发也同样消散热气。如果再辅以通风,加速水的蒸发,降温效果就更佳。影剧院里的“冷风”、“冷气”最简易的来源,便是透过淋水间向大厅里强力送风。如果将水改为氨(阿摩尼亚)或氟里昂,这两种化学物质的沸点在零下好几十度,蒸发速度更快,致冷量大,这就是冰箱、空调机的工作原理。
在易燃的油库或者危险品仓库顶上,安装自动“淋雨器”,绵绵细水就可以帮助汽油、化学易燃品安全度夏。现代化建筑的蓄水屋顶,利用水的蒸发吸热,能使炎热的车间变成清凉世界;冬天这层水又可保温御寒。在宇宙火箭里,利用“发汗”装置使头部外壳适当降温,免遭高温焚身,其科学道理和出汗降温一样。不过,用的是特殊的化学物质罢了。


第8版()
专栏:

绍兴书简
陶仁坤
今年是鲁迅诞生一百周年,鲁迅故乡特有的水乡风光正吸引着各地游客。今年初,上海一批著名摄影家为筹备纪念鲁迅的影展,在绍兴体察生活,进行了紧张的创作活动。不久前,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也到了绍兴,饶有兴致地拍摄了鲁迅故乡的风貌人情。
为了纪念鲁迅诞辰,鲁迅的故居和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地已经修缮更新。周家新台门内的那幢二楼二底老屋,是鲁迅童年和少年时代居住过的地方。数十年间,虽几度易主,但房屋原样基本得以保存。十年浩劫中,故居遭受破坏。从去年11月开始,政府拨出巨款,对故居进行了解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石板地面采取了防潮措施,梁柱大都作了加固,墙砖重新垒砌,使故居整饰一新。据鲁迅亲友和鲁迅纪念馆老工作人员回忆,在灶间和百草园之间原有三间小屋,这是周家堆杂物和做竹木的工场,也是少年鲁迅和章运水(《故乡》中闰土的原型)嬉耍的地方。后来新来的屋主将它拆掉,现在已按照原状重新恢复建造。百草园——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如今也作了不少复原工作。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栽上了覆盆子、何首乌和木莲子,石井栏周围还种上了桑树和皂荚树。植根于鲁迅故土的绍剧团将上演一批纪念剧目。绍兴县绍剧团演出的《阿Q正传》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浙江绍剧团经过整理和修改后演出的《无常》和《女吊》则是鲁迅少年时代爱看的社戏。现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传记片《鲁迅》中,“女吊”的形象也被摄入了镜头。漫步绍兴街头,看到新华书店设置了专门橱窗展览鲁迅作品。绍兴瓷厂新近特意制作了一批鲁迅的瓷像,其中有鲁迅的浮雕像,立体塑像等多种。
绍兴人民正筹备纪念将要到来的这个日子,也欢迎更多的外地朋友来访问。


第8版()
专栏:

球迷〔油画〕 田友庄


第8版()
专栏:

老师太累了
赵蘅老师坐在草地上,瞅瞅这边翻跟斗,望望那边捉迷藏。她笑眯眯、眯眯笑,笑着笑着睡着了。我悄悄地、悄悄地,给老师戴上小白帽;她慢慢地、慢慢地,给老师盖上花外套,老师老师您太累了!风儿啊,请小一点,别把老师吹病;太阳啊,请温柔些,别把老师晒晕;小鸟啊,请歌唱轻轻,别把老师吵醒。老师象园丁在花园里酣睡,我们象花儿在她身旁伴随。


第8版()
专栏:

红花少年之歌〔歌词〕
白曙春风吹开百花红,满园鲜花香更浓;少年儿童志气高,求上进,勤奋最用功。大兴“五讲”精神,有作为,人人树新风;这一朵朵红花,就是一桩桩闪光的行动。朝阳初升彩霞红,快乐歌声飘蓝空;少年儿童毅力大,做好事,点滴不放松。大兴“四美”精神,有理想,处处树新风;这一串串红花,就是一道道五彩的长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