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共产党员不能白当”
何北仁
5月21日的《工人日报》第一版刊登通讯,题曰:《共产党员的正气歌——记李海成告状》。李海成的告状,的确显露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告状的胜利,也表明了在我们的社会制度下,“正”终必要胜“邪”。这自然足以激人向上,但启人更深的,却是他在实践中很好地坚持了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本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光荣义务。然而,有的人却不以为然,觉得一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妨碍他那无限制的思想解放;也有的人借用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随意打人的棍子。这两种都是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歪曲。对此且不细说。这里要着重说的,是在实践中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个方面是有着不同态度的。有的人认为,什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呵,那还不是为了讲讲好听,不必认真作的,他们似乎觉得,实际上也不会有什么人肯认真去作。这种人只信奉一条原则,手里有权就好办事,怎么办对自己有利,就怎么办。因此,他们的“坚持”只是逢场随喜、合掌念诵四个坚持的偈咒,而在实际活动上,却老是破坏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被李海成检举控告的那些人中,有些就是这类人。还有一些人,倒是拥护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平时也在坚持这些基本原则,但他们易为小利所诱,小害所骇,一旦受到了阻难、压力,就不敢再坚持了,有的还回过头来劝那些坚决坚持的人打退堂鼓。那些在李海成告状受挫以后,好心劝他不要再坚持告状的人,就属于这一种。而李海成和那些坚决支持他的人,却是另一种。
李海成坚持不断地告状,坚持同那些凭恃权势为非作歹的人斗争,是因为他看穿了孟秋丰、苗庆荣这些党员而“长”的人“不象干社会主义的样子”,是因为他看着“社会主义的家业败在这伙蛀虫手里”而“心在绞痛”,是为了“只说一句话:要采取措施保护国家财产”。而这一切,不也就是在实际行动中很好地坚持了社会主义这条基本原则吗?
他坚持告状达73次之多,直到取得胜利为止,并不因为哪一级党的领导和某个党组织的作风不纯、坏人当道,就去怀疑和背离党的领导这条基本原则,而是坚决相信有党的领导在,一年不行告十年,最终是一定会胜利的。这不就是在实际行动中很好地坚持了党的领导这条基本原则吗?
他在那些“官官相护”的人的冷待、嘲讽、打击下,坚持冷静地有组织地告状,而决不去搞那种发泄愤气的所谓“鱼死网破”、“破罐子破摔”。他坚决相信,在我们这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他们这样搞下去,不能不垮台”。这不就是在实际行动中很好地坚持了无产阶级专政这条基本原则吗?
“我为什么非要告状呢?为的是我这个共产党员不能白当,共产党员得按党的原则办事。”李海成同志能够这样自觉地意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又能把党的原则同实际行动结合得这样好;他能团结那样多的群众并从他们的支持中去取得胜利;他作事是那样地注重事实,注重说理。这些不就说明了他在实际行动中很好地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条基本原则吗?
李海成告状给我们的启发是:只要具有了李海成同志那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而又能象他那样认真地去实践,那末,要在实际行动中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并不很难。每个人都是可以在这个方面作出一些不同程度的贡献来的。关键倒是在坚持还是不坚持。只有坚持了的,才算是共产党员没有白当!


第8版()
专栏:

先驱者之歌〔连载〕
(大型文献纪录片《先驱者之歌》解说词)
赵化
逃亡,但逃到那里,那里都是地主豪绅和外国势力的天下。
地主豪绅拥有任意收租敛捐的权利,任意霸占穷人土地的权利,任意改变度量衡的权利。他们打人设牢、奸淫妇女,甚至有杀人的权利。
这个农民活活地被地主开膛剖肚。
这个姑娘被逼迫嫁给地主死去的儿子,她要守着这个木头人“丈夫”度过一生。
一代又一代贫苦人家的女儿被逼卖到烟花巷。老板们把她们的名字写在灯笼上,灯笼成了她们被出卖的幌子。妇女被任意买卖、践踏和凌辱。
有些人逃到煤矿,可是中国的矿山和工厂绝大部分都被外国资本家所占有。
他们在数百米的地下,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这样刨煤。
这一条条轮船,一列列火车上的煤,都是他们这样的一镐一镐地刨出来的。
可是,外国资本家从每个中国工人身上得到的利润占工人全部劳动所得的74.5%,而工人们所得仅占自己劳动的5.1%,再加上工头、贪官的重重盘剥,工人所剩无几。
这,怎能不使家中的亲人用这样的食品度日?
怎能不使工人,为了养家糊口而这样赤身劳动?
怎能不使孩子们,从小就得跟父辈一起下矿当童工?
怎能不出现母亲和孩子一起吊死在街头的惨景?
万里长城啊!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在你脚下,堆积着多少死难同胞的白骨,在你身边,人民世世代代在哭号。
但是,建设长城的人民的子孙决不允许任人宰割!无数先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在黑暗中奋斗,一代又一代的在探索真理,一代又一代的流血牺牲。
1840年林则徐率领兵民英勇抗敌,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为扫人间不平,
康梁变法失败,谭嗣同在就义前高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壮烈可敬,
义和团勇士吹响震撼中国大地的战斗号角,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在黑暗中摸索救国的道路。
从1885年开始,他进行了多少次英勇的斗争,经历了多少艰难岁月,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几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民国并不属于人民。国家仍被分裂,人民还在受难,使孙中山先生处于极大的苦闷彷徨之中。
什么才是真理?那里才有出路?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人们,从马克思列宁的学说里找到了真理和出路。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纪元。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灾难深重的中国上空,飘扬起了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旗帜。
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党,劳苦弟兄们就有了依靠和希望。
人们改变了多少世纪以来对天神和命运的迷信,而相信自己团结奋斗的力量,相信科学的力量。
人民把一切的希望都集中在对党的信任上。②


第8版()
专栏:

湖镇小街
宋超
车到湖镇,抛了锚。又是傍晚,又是嘈嘈的雨。只得住一宿再走。好在旅馆便依傍着车站。
湖镇是美丽的。离开长江口不远,一条三里路长的弯弯曲曲的小街,把几百户人家分成长长的两半,蔷薇、狗蒺藜、丁香、寒梅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高高低低的围墙里探出枝条来。连着大江的引河从小镇中间流过,河上是一座大桥,桥两旁则是一座座的船埠。往昔,宁北船、温州船、徽州船常从大江进入,捎来南北杂货,运走凤尾鱼、面长鱼和澄黄的珍珠米。到了傍晚时分,各种方头船、尖头船、三桅的、二桅的,都泊在河里。暮霭之中,看那一根根矗起的桅杆,象随地长出一小片森林。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湖镇的一条小街。这条小街由一色的狭长青石条铺成,下面是水道,直通引河,老人说这是“空心街”。下雨的时候,关起门能听到上镇的人穿着桐油漆布做的钉鞋走过的丁丁声。而且任凭下多大的雨,只要雨停,街道也就干了,青石条被雨洗得锃光锃亮。
然而,在我戴上红领巾的时候,小街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青石条一块块地被取走,用于造排灌站,砌公社的猪场,下水道也被改造成砖头阴沟,填了泥,最上面撒了一层煤渣。下雨,沿街的住户常常叫苦不迭……
雨,还是那么急急地敲打着窗棂,我在旅馆想着湖镇的往昔,心里却在犯愁:明日,人们又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街呢?那腰佝偻得拄两根竹竿的潘阿婆。庆哥的小姑娘也该上学了,唉!那一身花花绿绿的衣服……
翌日,当我阔别四年又重新站在湖镇的小街上时,几乎成了个陌路人。一夜秋雨,把个古镇冲洗得生气盎然。小街上是摩肩接踵的人群。新搭的凉棚下是鱼、虾、蟹的市场,叫卖声,唱称声,盈耳不绝。介福酒店是早就倒闭了。现在临街的门又开了,里边传出煎油包子的诱人香味。令人惊异的是,在我的脚下,竟是一片坚实的水泥路面,平展展,光洁洁,随着人们移动的脚步而铺展延伸。
我远望,人群中好象有头白发随着两根竹竿在晃动。这一定是潘阿婆上镇买豆腐,记得她是顶喜欢吃搅生豆腐的。我随身弯进了转弯角子的茶馆,烧灶的仍是老其,他居然还能认出我,也还是喜欢从老虎灶里夹出块烧红的石煤,给客人的香烟对火,并且在一阵咳嗽之后,嘻笑着说:“来得巧!来得巧!大喜呵,二十多年了,递了几次状子,修街的事情也没有管。现在才筑成呢!你看这路,光溜溜的”……


第8版()
专栏:七一颂歌

脚步
上海工交公司 季振华来往匆匆,匆匆来往,热烈与紧张在这里交响——钟一样梳理彩色的晨光,进入所有涨满生机的心房!我不知道它们都走向何方,但知道它们的路很多很广——哪里有期待,有不安,有忧愁,它们就会悄悄地出现在身旁。也许走向正在灌浆的稻麦的憧憬,也许走向呼唤开发的芦荡的梦乡,也许走向简陋狭小的民房,也许走向泥泞难走的小巷。也许呵,其中有一双脚板,正走向我埋隐在心中的热望;也许啊,其中有一双脚步,正走向人们还没有说出的向往……它们稳健,沉着,把笑声和阳光载向四方;它们坚实,有力,要把人们的想象编织到原野上……呵,每株青草在竖起耳朵倾听,倾听着这从田野上传来的声响——呵,党委会门前的脚步,还象先烈当年步出兴业路那样……


第8版()
专栏:

日本诗简
杜宣
一九八一年五月六日,应日本《文艺春秋》社邀请赴日访问。其间,与两京旧好,畅叙离衷,尤令人难忘者,《文艺春秋》社全体同人的隆情厚谊也。得纪游四首。
岚山即兴
五月九日晨,由东京乘新干线列车赴京都,住都城饭店。下午赴岚山向周恩来同志诗碑献花。
据半藤一利先生谈,日本著名的八十四岁老画家里贝米庵曾著文说,一九一九年时,他来岚山写生,在山下渡月桥边一座名为“枫琴亭”日本式小旅店住宿,主人将他引进二楼一间面对岚山的六叠席的房间,并对他说:“你来得正巧,这间房间,本来是一个中国留学生住的,他昨天才搬走。”里贝米庵住下来后,每天傍晚时常看到一位长得十分英俊的中国学生在渡月桥边散步。前年看到日本报纸宣传在岚山立周恩来诗碑的报道,他看到诗是周恩来于一九一九年在岚山写的,因此他就回忆起这段往事。他仔细端详了周恩来的照片,认为当年看到那位留学生就是周恩来。
听了半藤先生的介绍,我爰笔记之。
苍松翠竹绿荫荫,雨后岚山看晚晴,
最是多情桥渡月,一川澄澈照生平。
唐招提寺
五月十日赴奈良,参观鉴真法师建造的招提寺。
五度招提寺,沧桑四十年,
不堪怀旧迹,放眼看前川。
二条城
五月十一日参观京都二条城。这本是日本天皇的离宫,德川幕府时代,成为末代将军统治日本的所在。
此番又到二条城,几度东来看古今,
往事依稀浑似梦,诗情偏向梦中寻。
夜宿箱根
一九七九年四月曾游箱根,宿于温泉旅馆。夜雨,闻箫声。今年五月十三日又到箱根,再逢夜雨,但没有洞箫之声了。
两度箱根雨,平生未了情,
湖山依旧好,何处觅箫声?
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七日于东京


第8版()
专栏:

七月情思
 江西南昌 左一兵 
一我的爱,化作一群洁白的鸽子,衔着放浪的音符,飞向蔚蓝色的海洋和苍穹,从蓝天撒下一串音韵,在大地留下彩色的投影。
二党呵,我是你的儿子,我扑进你的怀抱,带来江南五谷的芬芳,捎来北国秋菊的香馨。我的爱情只属于你,暴风雪无法使她枯萎、凋零。
三当我在迷惘中徘徊,你给了我黄金般的火种;当我在泥泞里跋涉,你给了我力量和信心。我在思考中成熟,我在探索中前进,终于穿过历史漫长的峡谷,走向新世纪的黎明。
四有过迷雾,有过雪崩,我决不动摇对你的爱情。黑暗歪曲过你的形象,但,作为儿子,你的形象在我心中无比神圣。因为,你就是希望、真理,因为,你就是朝霞、光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