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北京大学学生继承发扬“五四”精神 刻苦攻读奋发向上
  把学习同祖国前途联系在一起
注重道德修养 尊师爱生团结友爱蔚成风气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中国现代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曾在这里学习过,工作过。“五四”前夕,我们来到绿树葱茏、满目生机的“燕园”,深为新一代北大学生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亢奋气氛所感染。
北大学生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由衷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前程,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今日的北大,同学们积极要求进步的空气十分浓厚。经济系78级有七十多名学生,入学以来已有八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班其他学生也都向党组织交了入党申请书。
今年3月20日,当我国男排为祖国争得荣誉时,北大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连夜举行游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在未名湖畔激荡回旋,表达了北大师生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心声。
今日的北大,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热爱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把自己的学习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兴亡紧紧联系在一起。
清晨,未名湖畔书声朗朗,湖边的长椅和山石上坐满了早读的学生;晚上,图书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熄灯铃响后,还可见三三两两的同学手捧着书本在灯下入神地苦读。
去年“五四”,校学生会组织了北大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五四”科学讨论会,184位同学拿出了198篇学术论文,其中二十多篇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报刊上。今年的“五四”科学讨论会,参加的人数更多。到目前为止,已有301位同学提交了292篇论文,有些论文所涉及到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尚属空白。近一年来,北大学生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八百多篇作品。老教授们看到大有希望的一代茁壮成长,无不心情激动,精神振奋,努力把教学搞好。
北大师生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民主空气比较浓厚。他们组织了各种学术团体,聘请校内外著名学者、教授开讲座,如李赋宁教授的《西方文学发展现状》、许国璋教授的《英语学习漫谈》、军事科学院的教授开讲的《系统分析论》等;有的学术团体聘请教授当顾问,课内课外,师生平等相处、共同探讨,各抒己见。为了学生的一篇论文,八十多岁的陈岱荪教授十分认真地写下六页纸的评语。学生从老教授那里提高了学术水平,学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学校还举行数学、英语、“五四”征文、体育等各种项目的比赛,同学们出版了各种刊物、黑板报,举办了读书笔记展览等,广泛地开展各种学习交流。
在浓厚的学术研究风气熏陶下,不少同学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数学系三年级学生周青是个品学兼优的共青团员。他不满足于课堂的学习,常常阅读国外数学家的原著和国内外数学学术专刊。去年9月,中美数学家在京召开“双微讨论会”,他每次都去旁听。去年美籍学者陈省生为北大教师、研究生讲课,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听课资格,并在结业考试中达到优秀水平。中文系学生陈建功、黄蓓佳,入学以来已创作出一些有积极影响的文学作品。陈建功的短篇小说《丹凤眼》,被评为今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在北大,象这样深入钻研、发奋成才的事例是很多的。他们珍惜每一分宝贵时光,刻苦攻读,努力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今日的北大,同学们十分注重道德修养、陶冶情操,积极开展“五讲”“四美”活动。
哲学系女同学耿素芬,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业余时间热心为同学服务,每个假期都主动帮助男同学拆洗被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耿大姐”。
有的老师病了,同学们买了水果,一趟一趟去探望;老师家里有了困难,总有不少同学自动去帮忙;还有一些同学,坚持每天把开水送到老师的讲台上。
经济系一位女同学,不幸把腿摔断了。她年龄小,家在外地,怕耽误功课,心里焦急不安。同学们知道后,纷纷去看望。她住在三楼,大家不厌其烦,天天背上背下送她上医院;有的同学还把家里准备过年的老母鸡杀了,熬成鸡汤送来,给她增加营养。为了让这位同学早日痊愈,女同学组成了护理小组,帮她端菜、端饭、洗衣服;男同学组成了辅导小组,为她补习功课。经过大家两个多月的精心护理,这位同学的伤治好了,并在各科考试中获得优秀成绩。
经济系有40人参加研究生考试,但录取的名额不到20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只顾自己埋头准备,而是在一起互相讨论,共同提高,表现出良好的学风和应有的治学道德。他们说,祖国的强盛不能只靠几个人的力量,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百花齐放,成长起大批人才。
五四运动先驱李大钊说过,“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北大学生没有辜负先烈的遗愿。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本报通讯员 学民 本报记者 陈袁


第3版()
专栏:

中国科技大学1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首次荣获“郭沫若奖学金”。奖学金获得者刘刚(右)、李振勤(中)、邱建伟(左),以优异成绩分别考取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新华社记者 徐光春摄


第3版()
专栏:特写

  关怀和希望
  ——党中央领导同志和青年代表亲切座谈
5月3日上午,北京风沙扑面,气温下降,中南海怀仁堂却笑语盈盈,热气腾腾,朝气勃勃。
来自祖国各个角落的112名优秀青年,受全国青年的委托,向祖国、向党汇报成绩,反映青年的呼声,聆听中央领导同志的教诲,心情多么不平静!
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亲眼看到一代风华正茂的新人茁壮成长,又多么高兴!
九点整,当代表们和领导同志就座后,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向大家介绍了22名学雷锋先进青年和先进青年集体的事迹。
介绍“活地图”——徐州站售票员陈国琪在40分钟内能够画出全国铁路示意图时,全场都很惊奇,在座的铁道部团委书记毕思云自豪地说:“象这样的同志在我们铁路系统还很多哩!”
福建省厦门市清洁工人杨希聪,在香港的叔叔劝她去港,她的同学要给她在国外找个对象,小杨都拒绝了。彭冲同志对这位“小老乡”热爱祖国的行动很赞赏,风趣地对小杨说:“我到厦门时,还不知道你,不然就去看你了。”
介绍商务印书馆朱泱同志时,大家看到27岁的小朱想站又站不起来,才发现他双腿瘫痪了。他刻苦自学,熟练地掌握了英语、法语和日语,成为一名有相当水平的译者和编辑。
郎平一站起来,李先念同志表扬了她:“你扣球扣得不错呀!”介绍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郭跃华和女子单打冠军童玲时,掌声四起。万里同志说:“如果把足球冠军拿过来,我们国家就强大了。”宋任穷同志鼓励说:“就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接着,生动活泼的座谈会开始了。彭冲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热烈的祝贺,希望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社会主义新人。上海、北京、山东、河北、清华大学、解放军的代表,谈了他们在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体会。
生产“凤凰”的上海自行车三厂团委书记金镇林说:“我们厂今年在上海首先开展‘为您服务青年队’的活动,到目前为止为群众做好事七千八百多件,办好事不收费、不受礼,把温暖送到千万人的心上。”
北京市崇文区前门茶点综合服务社女经理张占英说:“我们服务社是靠卖大碗茶起家的,经营项目深受顾客欢迎。但是,我们的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万里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商业部门、工业部门、包括各个方面不是积极支持的态度。有的地方对新生事物不是采取公开打击,就是阻拦。”李先念同志感慨地说:“这些同志宁可看到国家财产受损失,他也不管。”张占英又说:“我们在建营业场所的用地上遇到困难。”万里同志对北京市委第一书记说:“你们解决不解决,不解决就该批评。”这时,掌声、笑声一片。段君毅同志立即高声回答:“我们北京是个‘联合国’,许多问题不好解决,今天下午就开会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吃饭难、做衣难,统统要解决!”
代表们还反映了青年工作存在的问题:有的青年兼职过多;先进青年受到讽刺、打击;文艺作品反映农村题材太少;有的地方买卖婚姻把青年搞得很苦;战士在服役期间军事、政治和文化的提高也有问题……
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代表们提出的问题,指出要研究、解决。座谈会将结束时,李先念同志说:“我们年纪大了,总是要‘报销’的。看到你们的成长,非常高兴。”万里同志提出,继承五四传统,学习雷锋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赋予新的内容。五四时期,振兴中华唤起民族觉醒;建设四个现代化,也要唤起民族的觉醒。我们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本报记者
王永安 张燕


第3版()
专栏:

《中国青年》杂志
  举办五四青年文学奖短篇小说征文
本报讯 为了促进青年题材短篇小说的创作,给广大青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并扶植青年业余作者,《中国青年》杂志特举办“‘五四’青年文学奖”短篇小说征文。
征文小说以反映当代各条战线青年的生活和精神风貌为主,兼及其他;提倡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征文时间从1981年5月起至1982年9月止。应征小说将择优陆续在《中国青年》杂志发表,在此基础上进行评选。“‘五四’青年文学奖”设: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二篇;三等奖五篇。获奖作品将发荣誉奖状和物质奖。评选结果于1982年10月公布。
评奖采用青年推荐与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法。评选委员会由丁玲、冯牧、韦君宜、王蒙、王愿坚、刘宾雁、朱寨、刘心武、雷达和高占祥、关志豪等11位同志组成。
5月11日出版的第九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了应征小说:《因为我爱你》。


第3版()
专栏:

  知识青年徐培培裘志新被评为助理农艺师
据新华社银川5月3日电 记者马玉琦报道:知识青年徐培培和裘志新,培育成功“永良四号”春小麦新品种。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部门鉴定,认为有较显著的增产效果。
“永良四号”新品种具有中熟、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近三年来,这一新品种在宁夏的永宁、平罗、中卫、青铜峡等县进行试种,平均亩产都达七八百斤,比当地的品种高15%左右。今年,“永良四号”在引黄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达六万多亩。
徐培培和裘志新是1965年中学毕业后,从浙江杭州来到宁夏永宁县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最近,经永宁县科委等部门联合考核,他们都被评定为助理农艺师。徐培培还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劳动模范。


第3版()
专栏:

  为了人民的利益
——记北京市公安局某部治安科青年侦察员刘瑞宾
今年初春的一天下午,在首都北京的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个身穿蓝色制服,中等身材的年轻人机智地把一个大个子的手腕铐在了车扶手上。接着,这个年轻人迅速地挤过人群,配合自己的战友挽住了另一个人的手腕。两个扒手就擒了,当场交出了赃物。车上的人们投来敬佩的目光。
这个年轻人叫刘瑞宾,是北京市公安局某部治安科的侦察员。小刘1976年底从北京第一轧钢厂调到公安局以后,决心以雷锋为榜样,虚心地向老同志学习,为首都的社会治安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细心观察、分析、琢磨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把科里一些同志的好作法、好经验认真地记在本上,摸索坏人犯罪的规律,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小刘下班乘公共汽车回家,半路上发现车上有两个行迹可疑的人。小刘盯住了他们。可是当汽车中途到站时,两人突然一拥而下。小刘想,他们很可能到别的车上作案。他赶紧下了车,悄悄地跟在两个人的后面。当这两个人在车上作案时,他当机立断抓住了首犯。另一犯罪分子也在群众的支持下就擒了。
与犯罪分子作斗争,要担一些风险。有一次,他和另外两个侦察员在车上发现了三个犯罪分子作了案,想趁停车的机会逃跑,其中一个罪犯已下了车,小刘和他的战友紧追下去。这时,一伙流氓一拥而上,企图抢走主犯。小刘与这伙流氓搏斗,头上、身上多处受伤。最后在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公安民警及时赶来,抓获了这伙流氓。
可是,这件事使小刘的父母为他担起心来。有的同学甚至劝他不要干这行了。这时科里的老同志去看望他,鼓励他。他又想到了马克思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想到这些,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决心继续努力工作。去年小刘在同志们的配合下,抓住了136个扒手,受到群众的赞扬。去年10月,他光荣地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从此,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的利益。
初冬的一天下午,小刘和两个同志在汽车上发现扒手偷了一个外地老太太钱包后,下了车,他们紧跟着也下了车。扒手溜进了一家商店,小刘一个箭步追上前去,抓住了扒手。打开钱包里面有两张七点零七分的火车票和一些钱。他看看表已经快六点了,心想大娘丢了钱包和车票还不知有多着急呢!于是,他赶到了北京站,焦急地在车站大厅里转来转去,终于看到那个大娘正在一个中年男人的搀扶下向售票处走去。小刘赶上前去,把车票和钱包递给了老人,老人惊喜地抬起头望着小刘,嘴角颤动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傅强年


第3版()
专栏:

  北京部队某部四连团支部经常派出团员给驻地学校讲精神文明教育课。贾和平摄


第3版()
专栏:

  自筹资金开办青年之家
辽宁省辽阳县小北河公社龙湾大队团总支去年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团员青年给水泥厂加工水泥袋,盈利一万元。大队团总支用这笔钱为青年谋利益,开辟青年之家,活跃文化生活。他们建了8间房子,作为青年之家场所,还购置了电视机、照相机、录音机和近千册图书。龙青


第3版()
专栏:

  莱芜县农村青年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山东省莱芜县的农村,每当夜幕降临,689个青年之家充满欢乐,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这些青年之家是全县各团支部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承包”、“小采集”、“小服务”等活动筹集资金后建立的。青年之家有8部电影机,220台电视机,18万册书籍,二万七千二百多件文体用品。青年们说:有了青年之家,我们结束了干活、吃饭、睡觉的“三部曲”生活。
常赋


第3版()
专栏:

  三个女青年自荐当队长
  两年改变了生产队的落后面貌
本报讯 山东省冠县斜店公社十里铺大队第一生产队青年女社员周秀芳、常秀莲、杨兰芹自荐当队长,两年改变了生产队的贫穷落后面貌。
这个生产队从1963年到1979年间,换了八次队长,粮棉产量低,社员情绪低落。在1979年春耕大忙即将来临的关键时刻,生产队干部撂挑子不干了。周秀芳、常秀莲、杨兰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们想,如今党中央为农村制订了发展农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为我们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增添了信心。周秀芳决心挺身而出,自荐当队长,常秀莲、杨兰芹志愿相助,自荐担任副队长。她们的想法得到了大队党支部的支持和社员群众的拥护。
三个女队长上任后,根据群众要求,首先制定了搞好春耕的几项措施:以积土杂肥料为主,干部带头多积肥,积好肥;加强作物田间管理,爱护庄稼,保证社员劳动成果不受损失。为了保证棉田施足肥,她们带领全队社员干了三天,清出土杂肥二百多立方。4月间麦田急需浇水,队上男劳力都外出挖河去了,她们带领十几个姑娘,昼夜奋战在田间,给麦田浇水,夺得了小麦丰收,每亩增产一百二十多斤。农作物成熟季节,她们分工协作,夜间还在地里看守。1979年社员口粮分配,比上年增加了110斤,棉花每亩增产23斤,结束了二十年吃返销粮的历史。
去年,这个生产队棉花又夺得了大丰收,平均单产皮棉130斤。全年仅棉花收入一项,除扣留生产基金,归还国家贷款外,人均分配现金七十多元。社员称赞女队长领我们打了翻身仗!廖城


第3版()
专栏:

  台湾青年学生对反共宣传不满
三十多年来,台湾当局极力宣传反共、恐共思想。台湾青年对这种宣传越来越反感,越来越不相信。
一位医学院院长说:学生们在上反共政治课时,“不是打瞌睡,就是看别的书。”一些青年学生认为台湾当局的反共口号和他们无关。台湾《大学》杂志载文说:“所谓救国复国的大使命,口号再响亮,目标再崇高,在青少年们的心目中,全是马耳东风,无关痛痒!”至于“如何反共”的谬论,根本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共鸣”。台湾当局诬蔑社会主义制度是“人间地狱”,分散家庭。青年们提出反问说:“如果真的这样,中国人口怎么增长这么快?”据台湾一家杂志报道,有位青年听了蒋经国去年双十节的讲话后,私下议论、嘲笑说:“你讲的好是好,就是狗屁不通!”
台湾青年认为“反攻大陆”,既没条件,也无力量,更无道理。他们说,台湾当局“反共反得没原则,反得没立场”,实际上是“反人民、反民族。”
台湾青年要求了解大陆真实情况,不满当局的欺骗宣传。据台湾报纸透露,台湾青年根本不相信台湾报纸上的反共宣传。青年们说,长期欺骗的结果,使青年读者发现了一条秘密:看台湾报纸,“肯定的否定,否定的肯定,才是事实的真相”。
据台湾有关人士透露,中美复交以后,许多青年纷纷向当局提出质问。他们说:“我们反共反了30年,反到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了中共,现在我们多年的友邦美国也承认了中共,是他们错,只有我们对吗?”他们又问:我们“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否定了,我们的国家在哪里,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青年人还责问台湾当局说:“现在证明你们平日在报上说的一些话自己未必相信,我们的父兄、师长们,不应该对子弟们说真心话吗?”有的甚至气愤地说:为什么不让我们看到大陆上社会主义的真相,然后让我们自由选择呢?
王捷


第3版()
专栏:

  台湾青年在觉醒
本报讯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在台湾青年中激起强烈反响,许多青年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渴望祖国和平统一。
他们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向祖国“回归”、“认同”没有错。他们说:“台湾要有前途,必须中国统一,大陆有资源,也有市场,同民族相互提携,这是整个中国民族的利益所在”。
今年年初,台湾《时报周刊》举办一次座谈会,出席的全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他们说:“中国的统一问题是大家关心的事。”“对于这一代生活在台湾的年轻人而言,‘中国’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或名词,不管是地理环境的隔阂或生活模式相异,都无法改变历史与血缘的关系”。
一些台湾青年,已为祖国统一作了牺牲和贡献。
一九七三年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学生游行示威,呼吁祖国统一,当游行队伍被武装宪兵镇压时,一位学生当场割破腕动脉,以自杀表示抗议。事后,一些学生被捕或失踪。近年来,因表示赞同和平统一祖国,而被捕或判刑者屡见不鲜。今年三月,台湾三名归侨学生,因组织“神州社”,收藏祖国大陆风光图片、播放《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而被台湾军事法庭判处“感化教育三年”。
台湾青年在觉醒,台报称,这些青年把全部埋怨都归到国民党这条“树根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