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广开视野 发现人才
本报评论员
建国三十一年来,我们培养了几百万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和上千上万专业人才,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来,不少人忙于搞“运动”,没有认真学习经济建设的本领,因之,对组织和领导工农业生产,对经济工作的管理,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都显得跟不上;对新情况下的政治工作也还缺乏必要的新的经验。人才缺乏,是当前各条战线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对于我们干部队伍这种不适应的状况,不少地区、不少领导机关已经有所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加以解决。但是,人才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需要明确回答的问题。应当说,十亿之众的国家,人才是济济可观的。问题是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们的人才资源不仅没有广泛开发,而且大批有用之才被冷漠、压抑、埋没,有的甚至被摧残、扼杀。有些人对那些有见地、有思想,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志,往往错误地认为他们是“出风头”、“表现自己”、“自作聪明”、“个人英雄主义”,等等。事实上,是把一些同志的优点当成了缺点。有些单位的好同志,因为发表了没有经过领导同意的正确意见,就遭到种种冷遇、歧视和打击。在这方面,我们有着极为沉痛的教训。
有些同志带着“左视镜”看人,左看右看总不遂意:“某某犯过错误”,“某某的社会关系复杂”,“某某不是党员”……东挑西剔,所剩寥寥。持有这种偏见,怎能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那种在用人问题上求全责备,因瑕弃玉的做法,实际上是堵塞才路,埋没人才。在我们的国家,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爱祖国、爱人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有一技之长,都应当欢迎他们,大胆使用他们,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应当知道,四化建设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不能依靠进口,希望别部门、外单位把优秀人才送上门来,也是不现实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人才,关键是领导人要善于识别人才,看准了就要大胆提拔、使用。毛泽东同志说得好:“丢掉错误的观点,干部就站在面前了。”
在有些人看来,所谓人才仅仅是那些有过贡献的专家、学者,而看不起那些人才苗子。毫无疑问,专家、学者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但是还必须善于发现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勇于探索,掌握了实际本领和专业知识的人。要求所有的人才都是专家或学者是不现实的。应当说,凡是比较有知识、有才干,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人,都是人才。这种人才,在各行各业中是大量存在的。如果把名人看作是人才的“流”,那么后者就是人才的“源”,只要做好开“源”工作,人才就会涌流。任何人才都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都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才学疏浅,到才学并茂。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历来人才的成长,良好的社会条件,识才者的荐拔和推举,是很重要的。否则,再好的人才苗子也会被埋没,以致夭折。
有的同志在提拔、使用干部时,单纯论资历、讲学历。这又是一种习惯的偏见。资历长、学历长的人,我们应当重视他们,合理地使用他们。但是,把资历、学历作为用人的唯一标准就不对了。资历、学历并不是一个人能做出成绩的唯一条件。很多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人,资历、学历虽不一定长,同样可以成为精通业务的专家,做出重大的发明创造。看人才,用干部,固然要考虑资历和学历,但决不能论资排辈。当前,在培养、选拔、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显示了才干的年轻人的问题上,阻力还是相当大的。这种传统的习惯不改变,新生的幼芽就难以破土而出,党中央提出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也无法实现。唐代的政论家韩愈说过这样的话:“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以能者为师,视才不拘一格的态度,很值得我们效法。
也有些同志,选人才,用干部,往往从自己的好恶恩怨出发,“听话”、“顺手”的就倍加信用,“亲者”、“爱者”就委以重任。这种不讲德才,唯亲是用的现象,是一种不正之风。我们党的干部政策,历来是讲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任人唯亲,往往会使那些庸碌之辈占居要位,甚至使一些投机者得以钻营。古代有些开明的政治家,在用人问题上,不计恩怨,容纳异己,“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如其无才,虽亲不用”。唯其如此,才能广纳人才,事业兴旺。目前,有些单位在用人问题上还严重存在宗派主义、门户之见、关系学等错误的做法和不良风气,必须加以克服。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大量有实践经验、有丰富才干的人才。只要我们广开视野,深入群众,认真考察,就会发现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值得提出的是,从浩瀚的人民来信来访中发现人才,是一条重要渠道。本报3月4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清远县支行商业信贷员沈渠同志提出增收节支的七项建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就是一个例子。有些人常常忽视这一点,认为来信来访尽是一些“吵吵闹闹”的麻烦事,这显然是错误的。人民群众写信上访,是我们国家的一项民主制度,也是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一种好形式。我们党历来重视这项工作,经常注意从中听取群众的宝贵意见,发现各种优秀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信访工作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人民群众通过写信上访的形式,反映他们对四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建议的逐渐增多,这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来信来访的情况表明,人民群众的许多有分析、有见地的意见,往往是“文件报告里看不到,会议桌上听不到”的。这里面确实具有“丰富的营养”。作为一个领导者,经常听取来自群众的这方面意见,了解全面情况,这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保证。同时,通过处理人民来信来访,我们还可以从中了解、发现很多四化建设的有心人,富有才学的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应当说,社会主义为人才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四化建设为有才有识、有抱负的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人士,提供了施展宏图的广阔天地。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四化建设广泛开拓人才之路,大家都来做“伯乐”,发现、培养、选拔更多的“千里马”,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第4版()
专栏:

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商业部报告强调切实加强领导
改善大中城市和工矿区蔬菜供应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国务院最近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批转了农业部和商业部《关于加强大中城市和工矿区蔬菜生产及经营工作的报告》。
国务院在批转这个报告的通知中说,为了进一步改善蔬菜供应,城市和工矿区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知还说,城市的蔬菜工作只抓一阵子不行,松一阵紧一阵也不行。各大中城市和工矿区政府都要确定一名领导同志经常抓这项工作。农业、商业、财政、物资、供销、工交以及卫生、城建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结合,共同努力,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蔬菜工作有明显好转。
农业部、商业部在报告中分析了近一两年多数大中城市和工矿区蔬菜供应存在的问题,认为供应数量少、质量差、销价高的情况比较严重,加上商业网点不足,买菜难成了城市居民一大负担。报告说,蔬菜供应好坏,直接关系到亿万群众的日常生活,关系到政治上的安定和顺利进行国民经济调整,需要尽快改善。
为了把大中城市和工矿区蔬菜生产、供应工作做好,农业部和商业部建议,大中城市近郊区农业生产要坚决贯彻以菜为主的方针;要认真贯彻菜区的各项经济政策,帮助蔬菜社队处理好蔬菜生产与工业副业以及同粮食生产的关系;在劳动力安排和生产资料分配上,要优先保证蔬菜生产的需要。报告提出,大中城市的发展规划,要建立比较稳定的蔬菜生产基地。严禁一切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租赁菜地,严格控制基建占用菜地。蔬菜生产要坚持产大于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抗灾夺丰收。大中城市蔬菜供应主要以郊区生产为主,全国调剂为辅。
农业部和商业部的报告强调,各级供销部门要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对蔬菜供应的购销形式、淡季旺季调剂、价格政策、网点设置、贮存设备以及经营环节等等方面,都要有计划地稳步进行改革,使大中城市和工矿区的蔬菜供应工作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第4版()
专栏:

北京理发业实行基本工资加利润提成
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都增加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新华社通讯员郭仲义、记者邱永生报道:北京市理发行业纠正分配中平均主义倾向,已普遍实行基本工资加利润提成的办法。
据称,实行这一办法后,理发人员的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收入都增加了。
北京市理发业职工工资水平比较低,过去由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多劳的不能多得,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1979年8月,北京市理发业主管部门吸取以往的教训,实行了基本工资加利润提成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保障企业必须有利润的前提下,根据理发馆设备技术力量、等级价格、所处地区和历史经营情况等不同条件,确定不同的利润提成比例,每月按比例从利润中提取超额劳动报酬;理发馆按照每个职工每月的超额劳动数量,给职工分配超额劳动报酬。
实行这种办法的结果,全行业职工出勤率由过去的70%提高到95%以上,平均劳动效率去年比前年提高32%;去年全行业利润总额达114万元,较前年增加1.5倍,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职工在超额劳动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收入,去年全行业平均每人每月得超额劳动报酬25.07元,比前年增长45%。


第4版()
专栏:

越军炮火连续袭扰我广西边境
农民无法进行生产,许多农田荒芜
据新华社南宁5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姜柳初报道:目前正是我国南方农业生产大忙季节。在越军炮火的连续袭扰下,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田间生产劳动。记者目睹许多农田荒芜,成熟的玉米烂在地里,稻田弹坑累累,野草湮没了秧苗。
从5月5日至25日,越军向我宁明县夏石公社境内发射各种重型炮弹六千多发,进犯、骚扰五十多次,迫使我边民搬往内地安全地带。这个公社的1,200亩水田至今未能插秧,三千多亩已插上秧的稻田也无法进行管理,三百多亩成熟可收的玉米被越军炮弹炸得丢落在地里发霉、生芽。龙州县水口公社边境村寨的土地,有的被越军用火力封锁,有的被越军埋设了地雷。5月15日,板烟生产队的社员在地里劳动,遭到越军扫射,被迫回村躲避。
近二十多天里,越军不断向我广西凭祥市叫隘地区开枪开炮,当地的社员群众被迫离开家园,栖居山洞。 黄泽全摄
(新华社传真照片)(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在京举行首演
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一百多位朝鲜人民军协奏团的艺术家们今天晚上在天桥剧场为首都观众演出了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节目。艺术家们典雅健美的舞姿、雄浑动听的歌声,感染了首都的观众。
今晚的演出是在气势磅礴的男声合唱《金日成将军之歌》开始的。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朝鲜艺术家们表演了二十多个节目。
当演出结束时,身穿中朝军民服装的演员们在舞台上挥动中朝两国国旗,欢乐起舞,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剧场内呈现中朝友谊的热烈气氛。对外文委和人民军协奏团互赠了锦旗。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对外文委主任黄镇出席观看了演出,并在演出休息时会见了协奏团团长、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宣传鼓动部副部长朴奎得大校,副团长金东勋、金奎珍及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乌兰夫说,朝鲜艺术家们的演出非常成功,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文艺工作者要好好向他们学习。朴奎得说,我们应该互相学习。
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也出席观看了今晚的演出。
朝鲜驻中国大使全明洙、大使馆武官金炳浩大校也观看了演出。


第4版()
专栏:

方毅会见美、英学者
据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应邀来我国参加有限元法学术报告会的六名美国和英国著名有限元学者。
这六名学者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教授卡德斯顿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卞学鐄,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辛可维兹,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授奥登,美国亚利桑那工程大学学院院长盖来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威尔逊。


第4版()
专栏:

圭亚那大使举行独立节招待会
据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圭亚那驻中国大使约翰·卡特和夫人今天举行招待会,庆祝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独立15周年。对外文委主任黄镇等应邀出席。


第4版()
专栏:

对外友协举行中埃建交25周年电影招待会
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对外友协今天下午举行电影招待会,庆祝中国埃及建交二十五周年。
对外友协副会长罗士高,埃及驻中国大使易卜拉欣和在京的埃及朋友出席了招待会。


第4版()
专栏:

受比利时国王和王后之命
罗杰·德诺睦大使举行招待会
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受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和王后法比奥拉陛下之命,比利时驻中国大使罗杰·德诺睦今天下午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和夫人张洁清,副委员长彭冲,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外贸部部长李强,对外文委主任黄镇,交通部部长彭德清,外交部副部长张灿明,以及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郑为之等。在招待会上,博杜安一世和王后同彭真和夫人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第4版()
专栏:

姬鹏飞会见巴西客人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今天晚上会见了巴西民主工党领导成员若奥·维森特一行,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会见后,姬鹏飞设宴招待巴西客人。
巴西客人是应中拉友协的邀请于5月8日抵达北京的。他们在我国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和西安。


第4版()
专栏:

台湾当局背天理逆人情
黄维、李仙洲对杜聿明子女未能来大陆奔丧表示极大义愤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黄维、李仙洲今天分别对本社记者发表谈话,对台湾当局不让杜聿明在台子女来大陆奔丧,表示极大的义愤。
杜聿明先生生病住院期间,黄维对杜聿明的健康特别关切,不时去医院探望。当他得知杜聿明先生不幸病故的消息后,更是悲痛万分。在杜聿明的追悼会上,当他看到杜聿明的亲属中只有夫人曹秀清、长女杜致礼、女婿杨振宁三人在场时,心情异常悲愤。
黄维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曾经先后放行过几批原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去台湾与其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现在杜聿明逝世了,台湾当局连其子女来大陆奔丧都不准,实在令人遗憾。
黄维气愤地说,杜聿明先生前半生为国民党卖命,可是今天台湾当局这样对待他,实在是不近情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台湾当局这种做法,破坏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精神。台湾当局不准杜聿明的子女来奔丧这件事,全中国人都瞩目,原国民党军政人员都是有看法的。
李仙洲说,光亭(杜聿明号)和我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他的不幸先逝,使我视同失去了手足,无比悲痛。目前,我已给秀清嫂寄去一信,望她节哀珍重是盼。令人气愤的是,当光亭兄在弥留之际,希望能与亲生子女见最后一面,却遭到台湾当局的无理阻挠,光亭逝世,台湾当局仍不许他们回大陆奔丧,此种作法,实在背天理,逆人情,闻知深为气愤。
李仙洲说,人总要讲点道理,父辈死了,晚辈见上一面,这是最起码的人情天理。台湾当局连这一点点人情也不顾了,把事情办绝了。在蒋介石死时,蒋经国守了一个月的灵,竭尽“孝道”。人家父辈病逝,连见上一面都不行,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讲不通的。我真不知道,蒋经国这样做,该怎样向台湾老百姓交待呢?


第4版()
专栏:

杜聿明夫人曹秀清对台湾当局表示气愤
违反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行为不得人心
希望台湾当局迅速批准她的孩子回来奠祭其父亡灵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杜聿明夫人曹秀清今天向本社记者说,台湾当局不许杜聿明在台湾的子女回来奔丧,太不合情理。她仍希望台湾当局迅速批准她的孩子们回大陆,奠祭其父亡灵。
她说,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怀杜聿明的后事,丧仪安排得非常周到、十分隆重。杜聿明能得到这样哀荣,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但是,使我感到气愤的是,台湾当局不放我的子女来大陆尽人子之道,参加其父追悼会,这种违反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
曹秀清女士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杜聿明逝世后,政府和全国政协对她的生活给予了妥善的安排,使她安度晚年。
曹秀清说:杜聿明后半生能为社会主义祖国作出贡献,使他深深感到幸运。他自从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军事组工作后,除负责审核各方来稿外,并撰写、整理亲身经历的辽沈、淮海等诸大战役的资料;他还计划撰写抗日战争期间昆仑关、中缅印战区等战役的历史资料。但是近半年来,他的宿病日趋恶化,虽亟望能完成这些任务,而力不从心。他在临终之前对此还感到非常遗憾。
谈到她在台湾的四个儿女时,曹秀清说,“我在这里生活很好,但思念子女之情与日俱增。”她说,“从1949年我的儿女到台湾后,台湾当局一直不放他们出台湾。在他们的父亲逝世后,又不许他们来大陆奔丧。”但是,她仍希望台湾当局迅速批准她的儿女们回大陆一行,以祭奠其父亡灵,并使她与儿女得叙天伦之乐。


第4版()
专栏:特写

章蕴大姐走访幼儿园
来哈尔滨处理公务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章蕴,5月23日特意放下手头的工作,拄着拐杖,兴致勃勃地来到幼儿园孩子们中间。她今年76岁了,这一天一连访问了四个幼儿园。
最近一些日子,黑龙江省的一些领导同志都在走访托儿所、幼儿园,章蕴听说后很高兴。她说:“我也要去。现在党中央非常重视少年儿童工作,我们再忙也要挤时间去看看娃娃。”
从1953年春天到60年代中期,章蕴大姐一直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职务,她把很多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花朵。现在,她虽然不从事妇幼工作了,但怎么也忘不了孩子们。23日这天一早,章蕴先来到黑龙江省委机关幼儿园。这里的幼教工作者一看她来了,忙迎上前去。章蕴说:“我来这里,一是看看娃娃,二是看看你们。为培养下一代,你们辛苦了!”大家陪着她参观幼儿园。她仔细地看了娃娃们睡的床,他们的玩具和学习用品,询问了食谱,还看了娃娃们的歌舞表演,听着他们欢快地唱着“要做文明的新一辈”,“歌唱我们的心灵美”,满头银丝的章蕴非常高兴。她对幼儿园负责同志说:“一定要下功夫把孩子培养好。我们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特别关心儿童,她有远见卓识,我们每个人都要向她学习。”
章蕴又来到哈尔滨工程机械制造厂、绝缘材料厂和黑龙江大学的幼儿园。在工程机械制造厂幼儿园,她看到这里条件并不好,可是工作做得很好,教师们自己修缮房子,制作玩具,千方百计对孩子进行形象、生动的文化知识教育。她对这种勤俭办园的精神十分赞赏。她说:“现在我们各方面的条件还比较差,但是有了这种精神,事情是能够办好的。”她勉励教师们继续干下去,为国家多作贡献。
边看边问,章蕴了解到幼教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幼教工作者的待遇比较低,有些人不愿干这个职业,想改行。这使她心里很不安。她几次握着这些幼儿园负责同志的手说:“全国有三亿儿童,交给你们了,你们做的是为祖国培养人材的奠基工作,意义重大,希望你们安心工作,体谅国家眼前的暂时困难。过几年,国家逐步富起来了,大家生活就会好的。”听着章蕴大姐这一番满含感情的话,大家把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仿佛从心底涌起了一股激奋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
张持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