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几万吨粮食积压场院无人过问
(一)
去年,我们局所属14个农场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局粮豆总产105,800万斤。其中除856农场平均每个农工上交粮豆22,000斤以上外,还有五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工上交粮豆14,000斤以上。场场盈利,全局约可盈利8,087.7万元。然而粮食丰收却给农场和连队带来大难题,至今还有41,932吨粮豆交不出去,积压在连队的场院里。
目前正是备耕大忙季节,粮豆占满了场院,有的连队汽车进场院连掉头的地方都没有。这个问题如不解决,不仅妨碍备耕春播,而且随着气温上升,大豆出油率将下降。如果保存不当,还会霉烂,一年的辛勤劳动将付之东流。广大干部群众非常着急。
黑龙江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宣传部
李 勇
(二)
我们垦区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使得一望无边的大荒原变成良田,垦区也由亏损开始走向盈利。可是,现在又碰上了难题:去年打下的粮食至今交不出去。
目前正是春耕大忙季节,我们又要开始种地了。有的职工说,打粮犯罪了咋的,交又交不出去,地方粮库不收,外卖又不允许,大量粮食放在露天场院,风吹雨淋,我们一年的辛勤劳动就这样白白浪费掉,太可惜了。光我们农场就有六千多吨粮食交不出去,全垦区的数字就更大了。
今天写信给你们反映一下情况,希望为我们种地人说上几句公道话,指出我们应怎么办。
黑龙江云山农场
王英权


第3版()
专栏:

我们急需谷物烘干设备
宁波地区大麦、油菜籽已经到了收获季节。近来雨水很多,我们粮食部门有些职工在担心:如果阴雨天这样继续下去,又缺乏烘干设备,就会使到手的粮食、油料受损失,已经收购入库的粮油质量也会受影响。
去年早稻旺收时,连续阴雨,凡是没有烘干设备的生产队,早谷不同程度地受潮发霉,市郊区损失稻谷达一千万斤以上。农民说,这是到嘴巴旁边的粮食又逃去了。同时,粮食部门入库的早谷,芽谷多,黄变谷比例增大,影响碾出来的米的质量。直到现在,居民对粮站供应的粮食还有意见。
建议有关部门及早给我们供应粮食油料的烘干设备。
浙江宁波市粮食局
陈金棉


第3版()
专栏:调查汇报

见此情景,谁不心痛!
看了李勇等同志的信,谁不心痛!我们带着他们提出的交粮难的问题,访问粮食部、农垦部和铁道部的有关部门。访问结果证明:问题不仅存在,而且日趋严重。
交粮难是个老问题了。近几年大部分地区粮食丰收,但每到交粮季节,下边就向省和中央告急。今年三四月以来,黑龙江省首先告急:天气渐暖,堆在农场场院上的高水分玉米、大豆,随时都可能霉烂。这些粮食约有70亿斤。接着,云南、浙江等省也相继告急:粮仓已满,再不采取措施,夏粮将无法入库。
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几个部有关部门的同志分析,原因在于:
粮食含水分过高 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那里气候寒冷,秋冬季多雨多雪,加之烘干、储存设备不足,高水分粮食不能及时处理。按国家规定,东北地区收购玉米含水分为18%,安全储存水分不得超过14%,但黑龙江历年的粮食水分都在26%左右,最高达30%多。这就加大了处理高水分的工作量。黑龙江省粮食部门,现有约50亿斤的烘干能力,今年入库的高水分粮达77亿斤,烘晒工作量比历史上任务最多的年份多60%,仓库已极度饱和,省粮食部门已无力再收购粮食,解决烘干设备问题成了刻不容缓的事。
仓库容量小 我国粮食和仓库容量不成比例。这个问题在南方更突出。云南省沿铁路线只有六七个小粮库,仅供平价粮使用,接收进口粮已很勉强,再加上议价粮、兑换粮,不用说该有多紧张了。浙江贺村车站仓库是供福建省使用的中转仓库。由于铁路转运能力太小,粮食积压运不出去,眼看福建夏粮就要上场,贺村仓库却满满当当。除此之外,各铁路沿线和港口城市的仓库也处于饱和状态,经常出现压车、压船的情况,搞得交通部门狼狈不堪,十分被动。
实际上,国家每年都在不断为建设粮仓投资,只不过数目同需要相比相差太远。这几年,国家给粮食部基建粮仓投资少,只能主要用于北京、上海、天津铁路沿线接运进口粮。财政“分灶吃饭”后,有的省把分给粮食基建、简易仓设置费的钱多用于其他行业,粮仓建设更难排得上队了。
运量比例有问题 铁路部门也有难处,各种物资的运量比例不合适。煤的运量占铁路总运量的35%以上,有的区段的比例甚至更高,如德州、商丘等的煤炭,占通过区段运量的60%左右,而粮食只占6—7%。有的区段的粮食,由于煤炭运量过大而难以安排装运。现在各省又有权进出口、兑换和议价买卖粮食,这就更难保证国家正常的粮食调拨。甚至往往因而造成铁路重复运输和对流、倒流等不合理运输,既加剧了铁路运输的紧张,也增加了粮食的费用。
体制待改革 现行体制混乱,粮食部搞调运的人,掌握不了各省之间的议价粮、兑换粮的调运,更别提如何控制粮食流向了。
机构不适应 粮食部储运局调运处现有13人,比“文化大革命”前管调运的减少了一半还多。“文化大革命”前,铁道部每月要搞一次“月度汇编”,主要是调整运量和流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卡脖子”区段的压力,节省了运力。近年来由于遇到一些困难问题不好解决,这件事也停办了。
我们所到之处,看到他们都非常怀念五十年代的一些管理办法,如全国统一汇编运输计划,并期望采用华罗庚等科学家所提倡的运筹学搞一套科学管理方法。看来,这些办法应该研究总结,或适当恢复。如不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光是心痛和焦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本报记者 孙光 陈黎


第3版()
专栏:

纠正不正之风 搞好经济调整
——关于衡水铁厂下马遭破坏的反应
3月3日,本报发表关于河北省衡水地区铁厂草率下马遭到破坏的报道以后,收到祖国各地和海外侨胞的许多来信。这些信表达了对衡水铁厂遭到破坏,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的无比痛心和愤慨;批评和谴责了造成这次事件的各级领导者和直接责任者;对敢于坚持党性,坚持正气的李海成同志,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来信一致要求,对这次事件必须严肃认真地处理,以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
不能容忍的事件
一机部晓先、成康同志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今天是不能容忍的。只要有点爱国心、正义感的人看过这个报道,都会燃起满腔怒火。难道说,千百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辛勤劳动的成果,可以这样任意糟踏吗!?
报道反映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官僚主义在一些部门和干部中相当严重,严重到对党对人民毫无责任心的程度。作为地委一级领导,对这样重要的问题只作了几十个字的几条原则决定,就心安理得地算是尽了领导责任。这种靠原则领导来管理一个部门,指挥一项建设的作法是不行的。我们三十年来经济建设中吃这种“原则领导”的亏是够多的了。二是反映了我们党内确实有这样一些干部,他们已开始蜕化变质,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任意浪费和损害人民财产毫不痛心,甚至达到了犯罪的程度。难道说,能依靠这些人去领导四化建设吗?这种情况,很值得引起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三是它反映了纪律松弛,法制不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官僚主义、作风不正、缺乏对人民负责精神而造成大量损失、浪费的,应该严肃处理;如果处理不严正,影响所及,就会造成干部中党纪国法观念淡薄。对这类问题,如再继续姑息、宽容,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海成是一个好党员
河北省景县机井建设指挥部马连明说:报道写了广大群众对于肆意糟踏国家财产行为的不满,特别是李海成同志,为了维护国家财产,与歪风邪气作斗争,一年多的时间告了73次状。这一方面说明李海成同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刁难,不怕打击,坚决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精神十分可贵;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部分干部的不正之风已严重到何等程度!回忆建国初期,一有群众反映违法乱纪的情况,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立即派人查处,甚至领导人亲自出马。对此,人民是何等高兴和拥护啊!现在,有些干部对人民的意见听不进去了,有的对人民的意见采取上推下卸或无限期拖延的态度。他们嘴里喊搞四化,实际上并不真正关心。不然为什么会有李海成的73次告状?我看没有有力的措施,不正之风是难纠正的,经济调整是难进行的。各级领导还是到下面看一看吧,听听群众的呼声,不要只在那里空喊。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调整
中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俞绍彭说:经济调整中一些企业要关停并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井然有序。要制订详细周到的实施方案。要有一套严密的规章。要把企业的一切财产登记造册,封存保管要落实到人。财产的移交要有手续,要定期组织检查。做好这些工作,最根本的是各级领导都要有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缺乏这种态度,好事也会办坏。
湖北省咸宁军分区农场杨之平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济调整,企业关停并转,事情复杂,决不能掉以轻心,疏忽职守。要事前做好预防天灾人祸、大小事故和各种困难的准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以避免和减少不应有的损失。
报纸开展批评好
四川《支部生活》杂志周邦坤说:《人民日报》抓的这个典型太好了。对于当前执行调整方针,加强党员干部革命精神的教育,是非常生动的辅导教材。这篇报道再一次说明,报纸的批评是推动党的事业前进的有力武器。当然,毋庸多说,这种批评必须事实准确,时机得当,观点正确,态度得体,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3版()
专栏:建议之后

矿工最爱“矿工牌”保温饭盒
提起“矿工牌”保温饭盒,还得从去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一个普通矿工的来信《井下工人要求生产保温饭盒》说起。
就在来信刊登后第五天下午,孩子们跑来报告喜讯:“叔叔,河北石家庄来人了!”“叔叔,上海来人了!”这些远方来客自我介绍说:
“我们是石家庄车篷座靠厂的。他姓牛,我姓刘。”
“我们是上海南汇五金一厂的。这是我厂的党支部书记黄志华,这是管技术的老陈,我是搞供销的,姓邬。”
“我们从《人民日报》上见到你们的信,特地给送保温饭包来啦!”五十出头的老牛师傅递给了我们一个大包。
多好的保温饭包!饭包外面是帆布,里面是人造革,夹层是泡沫塑料,能装15个普通铝制饭盒,背在背上,象解放军战士背上被包上战场,又轻便、又美观、又方便。
第二天,客人们背着装有盖浇饭的饭包来到千米井下,给工人们送饭,征求意见。在1735工作面,工人们边吃边说:“这饭菜真热乎,比地面吃得还香呢!”
“吃完饭,若能再喝上几口水就带劲了!”工人们提出了要求。
上井后,上海的同志不顾第一次下井的疲劳,开始了设计工作。在这期间,我们又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建议信:有福州第八塑料厂的设计图纸;有北京798厂沈利同志的设想;有天津南开大学耿锡锟同志的方案;有大连船厂工程师姚衷恺同志的建议;还有沈阳、甘肃……。上海的同志吸取了兄弟厂和同志们的建议,初步拿出了设计,赶回厂做样品。
11月25日,从石家庄快件发来的第一批保温饭包来到了我矿。
12月8日,上海南汇五金一厂的同志拿着他们设计加工的保温饭盒第二次来到了我矿。
工人们提着饭盒下井了,又提着上来了。通过试验,有新的意见,又有新的要求。客人们又带着主人的意见和要求,离开了矿山。
今年3月1日,上海南汇五金一厂的同志第三次来到我矿。他们带来了工人们心满意足的保温饭盒。这种饭盒,里面有一个饭盒、一个菜盒、一个水瓶,五小时后,饭盒食物温度还保持在37℃左右,可真算是“能装饭菜不漏汤,保温耐用又大方”,不仅满足了工人的要求,还节省了大量的送饭劳动力。上海客人征求产品商标意见时,工人们说:这保温饭盒是专为我们设计的,就取名“矿工牌”吧!
湖南涟邵矿务局桥头河 煤矿工人 梁良


第3版()
专栏:

这里大量粮食已发生霉变
紧 急 呼 吁
853农场尚有小麦4,000吨已达到标准水分,但是,粮库既不收面粉,也不收小麦。还有2,000吨大豆因粮库要求达到13个水分(即含水分13%),也不能上交。由于去冬今春雨雪较多,粮食水分较大,晾晒任务很重,当前又处于紧张的抢播时节,劳力紧张,已发生大豆霉变红眼一百余吨,有50吨已失去使用价值。经过晾晒,大豆水分已达15个左右,但粮库仍然不收。如此继续下去,不仅造成晒粮与农业生产争劳力而影响生产,而且将会造成更多的大豆霉变损失,还会给麦收带来更大困难。农场渴望尽快解决。
孙泮琪
5月7日于黑龙江垦区


第3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提倡煤矿营造坑木林
全国统配煤矿一年需要木材四百多万立方米,是林业部门的一个主要用户。
中共中央、国务院3月8日发布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第19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第16条规定,煤炭部门可以利用提取的育林费,建立坑木林基地。按照国家规定的精神,煤矿企业每产一吨煤可以提取适当的造林费,最多每吨煤可提取一角钱。这不仅有利于煤炭生产,减轻铁道部门的压力和林业部门的负担,还能安排一部分知识青年从事这项工作。
有的同志认为煤矿营造坑木林是“远水不解近渴,弄不好要白费力气”。实践证明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建国以来,煤矿营造坑木林取得了不少成绩。全国煤矿已造林450万亩,其中去年造林39万亩。抚顺矿务局二十多年来造林六十多万亩,提供了二十多万立方米坑木用材。山西潞安矿务局从1965年开始建立坑木林基地,已在矿区的五县11个公社范围内造林十三万多亩,四旁植树15万株。
建议:第一,煤炭部及省、市煤炭工业局要建立专门机构抓这项工作。第二,煤炭企业要因地制宜地制订营造坑木林和种苗规划,分期实行。第三,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营造坑木林,可以将一部分宜林荒山荒地划给煤矿,让他们建立坑木林场。煤炭企业也可在集体的荒山荒地上与社队合作造林,按比例分成。还可将现有国营林场转交给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由企业交还林场以前的投资)或合作经营。
河北开滦马家沟矿 杨绍元


第3版()
专栏:大家谈

这个建议有功
看了3月14日四版刊登的《滦县县城何必搬迁》一信,深被尤国同志为国家算大账的精神所感动。
本来,上级已经批准滦县县城搬迁,建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城市。但身居滦县县城的尤国同志,不为己乐,而为国忧,建议停止搬迁。他的建议被唐山地委、河北省委接受,仅今年一年就可减少投资1,500万元。
尤国同志这种主人翁的精神何其可贵!假使我们每个公民都能这样为国分忧,献计献策,尽“匹夫之责”,何愁困难不能克服?何愁国家不能兴盛?
湖北天门县小板公社
李更生


第3版()
专栏:大家谈

读《群众热情支持凤凰车增产》想到的
读了4月5日第三版《群众热情支持凤凰车增产》的报道,实在感动。群众那么热切地盼望名牌货,甚至愿意集资帮助,精神实在可嘉,也可见有些名牌货实在太少。凭证供应,一般群众恐怕盼上十年也未必会盼到一张证。这证如何发,很值得研究。
我想,能否实行凭证供应紧俏货,由银行统一管理,工厂和商业部门无权发证。群众想买的话,可去银行办专项储蓄。储满数目,视票证的多少顺序领取购货券,并由银行付给一定利息。如买一辆“永久”车,可以在专项储蓄项下储一年,甚至五年,然后由银行发证。此举既杜绝“后门”,又可以加快货币回笼,满足群众的心愿。
苏州纺织瓷件厂 侯柏青


第3版()
专栏:大家谈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看了4月19日登载的几封有关火柴的来信后,我想说几句。
前一时期,不知从哪里刮来一股风,说火柴要定量供应。一时,我县人人抢购火柴。我家6口人,就抢购了20包。按一盒用十天计算,大约可用五年。经商业部门积极调济,现在市场上火柴一点也不紧张。我们只好叹气地说:“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陕西府谷县王继明 甄 云


第3版()
专栏:新风集

局长家也是每人三平方米
辽宁北票县原城建局长孙玉峰同志当局长八年,寸房不多占。房产管理所的干部称赞说:“局长家也是每人平均三平方米!”
从孙玉峰1972年当城建局长以来,北票县先后盖了不少住宅,仅粉碎“四人帮”后四年时间,就建筑了三万二千多平方米。但孙玉峰想,北票是个老城,破漏房子多,人口增长快,住房很拥挤,自己是共产党员,在物质享受上决不能超出群众。
他家一直住着二十年前的老房子,一大一小两间屋,二十平方米多一点。两个女儿出嫁后,还有六口人,最小的儿子也已经20岁了。老头、老婆、儿子、姑娘,挤在两间小屋子里,确实不方便。1979年房管所考虑他家人口多,大儿子快要结婚了,打算给他调剂一下。但他说,许多同志才落实政策回城,应当尽量先安排他们。
为了住房,家里也时常闹意见。老伴和孩子都埋怨他:“有些居住条件比我们好的都调了房子,……你又是局长。”他总是讲:“房子是国家的,我们家虽然挤一点,但还比有的人家强。”至今他一家六口仍挤在二十平方米多一点的两间屋里。
辽宁朝阳地委
梁海暄


第3版()
专栏:答读者

世纪与年代怎样划分
问:关于“世纪”与“年代”的提法,我们这里有两种见解:一种把现在叫做“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种认为现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哪种提法正确?请解释。
西藏阿里军分区司令部
王 正 张 敬
答:世纪是历史上纪年的单位,习惯上以传说耶稣基督降生那年为公元元年。以后每一百年为一世纪。今年是公元1981年,从元年算起已经过去十九个一百年,现在是处于第二十个一百年中,所以是二十世纪。
世纪中又以每十年为一年代。通常是以年份最末数字从0—9为一年代。年份倒数第二位数字是几,就是几十年代。如末二位数字80为八十年代开始,以此类推,40、30、20各为四十年代、三十年代、二十年代的开始。但没有“一十”年代,所以1900—1909年通常叫作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1910—1919叫作第二个十年。现在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编 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