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积极推广科研成果为经济发展服务
武衡
加强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是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当前的问题是,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成果推广较差,许多新材料、新仪器研制成功了,没有工厂接产。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为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好,要进行研究和试制的技术论证和成果鉴定,把对国民经济影响大的成果的推广列入经济计划,国家拨一定资金推广量大面广的科研成果,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资金应大部分用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一般新技术实行有偿转让,制定有利于采用新技术的政策。
加强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是依靠科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全国科学大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日益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成绩。目前,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部门建立了科技成果的管理机构。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以来,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13个部委,奖励重大科研成果13,300项,还有174项得到国家发明奖。这些受奖项目,特别是一些投资少,容易掌握,见效快的项目,很多已用于生产。例如,上海市1978年至1980年上半年,共取得科研成果1,278项,推广应用的占66%;北京市1978年至1980年共奖励重大科技成果901项,推广应用了85%;1979年江苏省奖励科研成果253项,推广应用的占83%;辽宁、四川等省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也比较好。这些都是以往少见的好成绩。
取得以上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重视。山西、浙江等省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组成以副省长为首的由各有关委、局领导同志参加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推广工作中的问题,把科研、生产、设计、基本建设衔接起来。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部委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交流、评审、奖励工作,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研成果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符合生产建设实际的需要,是科研成果迅速推广的又一个原因。一些研究单位的研究试制工作有的放矢,充分考虑推广应用的可能和条件。有的科研项目在选题时就安排了设备配套、原材料供应和接产单位,得到的成果也就能很快发挥经济效益。
此外,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发挥优势,保护竞争的推动下,克服“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试行科技成果的有偿转让,调动了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某些生产任务不足,濒临倒闭的企业,由于采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从吃不饱变为吃不了,从亏损变为盈利,从没有出路到兴旺发达,提高了工矿企业领导人运用科学技术力量的自觉性,使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获得了内在的动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科研成果的应用还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调整的要求,大大落后于生产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现在应用推广的成果大部分是地方或企业自选的小技术,而那些投资大、费时多、难度高、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项目,推广得比较差;许多新材料研究成功了,不能批量生产。许多仪器试制成功了,没有工厂接产,仍然需要进口;即使已经应用的成果,也有一个扩大使用范围的问题。
影响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科研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互不衔接,科研计划不重视经济效果,经济计划不包括科技内容,使不少已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无法推广应用。如东北工学院与沈阳轧钢厂合作研究成功的三辊楔横轧机,可轧制货车D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每年需要二、三十万根,只需投资几千万元,即可大量生产,满足国内需要和部分出口。但是由于未列入经济计划,资金无着,不能投产。国内需要的货车D轴仍不得不继续进口。又如,我国引进合成氨、化纤成套设备专用的石油产品,研究试制项目均已基本完成,如果投产,每年可节约外汇三千多万美元。但由于经济计划中没有安排,只得搁置不用。
第二,选题不适当,研究不过关,或技术不配套,不能推广应用。如杀玉米螟的新农药,白僵菌的研究,由于技术没有过关,冒然安排中间试验,最后不得不中途下马。某厂研制悬挂五铧犁,鉴定不严格,错误地作出了“定型成批生产”的决定,生产1,000台全部报废。
第三,科研成果无偿使用,妨碍了科研单位和企业创造新技术的积极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科研成果属全民所有,任何单位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都有义务提供其他单位使用,以增加社会财富,为人民服务。但是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付出了辛勤劳动,花费了相当投资,把技术转让出去,还要花费一定的劳力和资金,如提供图纸、设计,提供劳务等。如果得不到任何报酬,势必影响创造和推广成果的积极性。转让和接受单位之间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转让的单位往往不认真传授,接受单位也不加珍惜、不认真学习,这样推广技术就难免出差错或甚至失败。
第四,价格、税收等政策不合理。某些产品采用新技术后成本降低了,却不能降价,不利于扩大销售量。某些产品采用新技术后质量高了,因需要增加工序,成本高了,尽管用户愿意多花点钱购买高档产品,却不许加价,工厂企业就不愿意采用新技术。
在当前的国民经济调整中,主要应依靠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进行技术改造,挖潜,降低消耗,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来发展生产。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如果能把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技术推广到后进地区和企业,并把国内目前已有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加以推广应用,花钱少,收益多,将使国民经济的产值和财政收入较大幅度的增长。为此,当前急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认真进行研究和试制的技术论证和成果鉴定。对研究课题要进行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可行性的论证。研究试制工作要有详细的记录数据和研究试验报告。科研成果要进行严格的鉴定,在应用推广前要做好配套工作,在应用过程中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应用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更加完善,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树立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科研单位和有关领导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第二,对于那些投资较大,对国民经济影响也较大的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应列入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必要的基本建设和原材料供应。
第三,对那些量大面广的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国家应拨给一定的资金。推广一项科研成果所需的资金往往比研究创造这项成果所花的资金要大得多。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投资予以保证。特别是象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科研成果,必须由国家拨款才能推广应用。
第四,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经费,应大部分用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如果说过去我们把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扩大生产能力的话,今后应主要用于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进行扩大试验和中间试验;用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第五,对于一般的生产新技术,可以实行技术有偿转让。这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指导下,使科技成果得到迅速应用和推广,促进技术、经济发展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对那些投资少、掌握易、见效快、利润大的成果很有成效。技术转让的双方可以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兼顾国家、单位(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当然,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允许技术垄断的。如果有的产品只需要少数几家生产就可以满足全国的需要,却有过多的企业要求接产,国家可以进行行政干预,杜绝重复设厂造成浪费。在转让技术成果的估价上,不许漫天要价,不许任意撕毁合同,应由政府制定适当的法令条例,保障各方的正当权益。为使科技和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还可以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科研生产联合体。
第六,制定有利于采用新技术、发展新产品的价格、财政、税收政策。企业由于采用科技成果而增加的利润应该在一定时期内留给企业一部分,由于采用新技术而节约的原材料,应给予奖励;对新产品应实行减税、免税,在价格方面应采取灵活的做法,以利推销和扩大使用范围。


第3版()
专栏:

复旦大学副校长谢希德等建议
调整高校物理学科招生人数
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谢希德教授和王迅、陆栋、贾起民副教授提出,近几年报考和选读物理的学生过多,不利于各学科之间的平衡,也不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建议进行必要的调整。
谢希德教授等指出,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除综合大学外,自1978年后许多工科大学也纷纷办起了物理专业班,招生人数之多已引起国内外物理学界同行的关注。重点中学凡是名列前茅的学生,很多都报考了重点大学的物理专业。1980年上海市高考录取的前十名学生中,进复旦物理系的就有六名之多。成绩好的学生都报考物理专业,农科、医科、工科、文科招生的质量就受到影响,而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在短时间里能奏效的,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成为出色的物理学家。优秀中学生把眼光只看到物理,很可能会埋没在其他方面有造就前途的人才,这对整个国家各类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搞四化建设,理、工、医、农、文各类专业人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结构。
谢希德教授等指出,以上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过去宣传工作上的片面性,在社会上和青年学生中形成了重理、轻工、轻文、轻医、更轻农的思想。由于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热”和“物理热”。今后要鼓励学生学农科、工科、医科、文科,在应用科学上培养一大批人才。特别是农科、医科和文科,其重要性的宣传做得太少,与过去对数学、物理学的宣传相比显得极不相称。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采取学校保送、推荐的办法。解放以来,文科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要重点培养、选拔这方面的人才。中学教师在辅导学生确定升学志愿时,既要注意照顾学生的兴趣、特长,又要引导学生适应国家的需要。那种只有成绩不够好的学生才考文科的观点,应该加以纠正。
片面理解理工结合,是造成物理学科学生过多的又一原因。谢希德教授等认为,无论是工科院校还是综合大学,都应朝理工结合方向发展,但不是以办理科班作为工科院校实行理工结合的主要手段;即使办理科班,其发展速度也应与国家需要相适应,更要根据各校的条件来决定。在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中,应当总结工科院校试行理工结合的经验,也应该提倡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发展技术性较强的学科。除了办理科班外,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使工、理科大学加强协作。因为办理科,筹建实验室困难相当大,投资比较多,发展步子不能太大。但我们也恳切地希望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又是一阵风,因调整而纷纷下马。有条件的可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尽量办好。可以根据前几年已有的经验,引导部分理科毕业生报考工科研究生,再学二三年。这样的理工结合,也许能培养出一些人才。工科院校今后可适当多配备一些理科师资,少招些理科班学生,抽出部分力量开展一些与工科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以及在工科专业的教学中增加一部分理科的内容;同样,综合性大学也可根据条件增加一些工科的内容。
谢希德教授等还认为,现在的中学教材,似乎都是为学生将来主修物理、数学等专业而编写的。建议结合中学的结构改革,对中学教材进行研究,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考虑到今后的中学毕业生升入大学念物理、数学的毕竟是少数,能成为杰出物理学家的更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应当具有一定的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即使进了大学物理系,也不是就此定了终身。要鼓励物理学科毕业生同医科、生物、农、工等科结合发展边缘和交叉学科,这是国外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趋势,有利于新兴学科的发展。物理学科毕业生也应义不容辞地到中学做教师,做一个辛勤的园丁。
本报记者 肖关根


第3版()
专栏:来信

加强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管理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中的文件、记录、调查报告、图表,设计图纸,品种选育与改良措施的文件等,都是宝贵的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数据。收集管理好这些档案资料,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现实的意义。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科技档案资料的数据凭证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例如,领导农业生产,只有摸清土壤状况,建立土壤档案,才能做到看土改壤,看土种植,看土施肥,看土管理,达到增产的目的。
加强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要建立必要的制度。档案资料的收集、积累、归档和管理应当在农业科技工作管理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当前,全国都在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不少地方发现档案丢失,没有数据可依。建议有关农业科技工作的一切记录、报告、表格等,都要分类整理和保管起来。对于重大农业科技项目,主持或牵头的单位更要切实加强档案资料工作,保证科技档案资料的完整,防止散失和损坏。
刘峰 杨少田


第3版()
专栏:

天津电器工业公司发挥现有人才作用
在两种所有制企业间调整科技人员
天津电器工业公司在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合理调整科技人员,比较充分地发挥了现有科技人员在经济调整中的作用。
这个公司共有科技人员六百多名,百分之九十二点七的科技人员分布在十五个全民所有制单位,而十五个集体企业技术人员只占百分之七点三,有十二个企业一个技术人员也没有。近两年来,各地电器行业之间开展了竞争,这些没有技术人员的工厂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生产难以维持。而一些大厂技术人员过分集中,分工过细,人才长期积压,很多人感到无用武之地。
从一九七九年开始,天津电器工业公司在技术人员自愿的原则下,从全民所有制大厂调出四十六名技术人员到集体所有制工厂工作,加强了集体企业的技术力量。开始,有些技术人员多的工厂不愿意放人,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冲破了“单位所有制”的阻力。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既为技术人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场所,又救活了一些面临停产的集体企业。一年来,调到集体厂的技术人员,普遍做出了成绩。他们当中有九人被提升为主管技术的副厂长,其他大多数都担任中层领导工作。原来没有技术人员的天津建新电器厂,是一个有三百六十人的集体企业。他们生产的三个主要产品,有的质量不合格,有的品种不对路,都不能继续生产。一九七九年九月,四十一岁的女技术员杨学敏自愿从一个全民所有制大厂调到这个厂。仅一年多时间,她和工人一起试制投产了十一个系列、二十二个品种的新产品,对三个老产品进行了改进,使这个厂的产品打开了销路。杨学敏也由技术员晋升为工程师,提拔为主管技术的副厂长。
本报记者 杨继绳


第3版()
专栏:科学知识

综合机械化采煤
我国是利用天然矿产最早的国家。两千多年以前,在春秋战国时期,煤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产品。但是,长期以来,采煤始终处于手工劳动状态。尤其在采煤工作面,用手镐刨煤和人背马拉持续了几个世纪。
自从把火药应用到煤炭工业,使采煤和掘进工具发生了一次变革。钻孔爆破技术开始广泛应用,而且不断改进,一直延续到今天。二十世纪初相继出现了刮板输送机、截煤机、装煤机,二十至三十年代煤矿井下出现了胶带输送机和电机车等。这些个别生产环节的陆续机械化又酝酿着另一个大变革。四十年代出现了联合采煤机的雏型,到五十年代就在英国、西德等采煤技术发达的国家出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从而把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顶板控制等各道工序用一组配套成龙的设备完全承担起来。
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主要包括:担负机械化采煤的采煤机、供采煤机行驶并担负工作面运煤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保护工作面安全和控制顶板并能推动输送机的自移式液压支架、在转运煤炭用的转载机、顺槽送煤用的可伸缩胶带输送机和动力、照明、信号等附属设备。
综采设备的特点是产量大、效率高和生产安全。1980年我国煤矿中一个综采工作面的月产量有的已达六万吨,甚至到九万吨以上,使得一个工作面的月产量相当于一个中型矿井的月产量。回采工人的生产效率每工每天超过20吨的已经不少,数倍于普通工作面的工人效率。综采工作面的直接人身事故几乎没有,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工人们誉之为钢铁走廊。
但是,综采设备还有它的局限性,并不是任何煤矿井下都能应用,综采工作面由于设备多和投资高,还要考虑使用上的经济合理性。然而,用机械化代替人工,用综合配套的设备代替分散的设备,应该是采矿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
高博彦


第3版()
专栏:科学知识

煤炭气化的由来和发展
煤炭作为主要的工业燃料,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十八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使煤炭成了当时主要的工业燃料。
但是,1920年以后,尤其是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使石油、天然气工业飞速发展,在国外燃料构成中的比重超过煤炭。例如,1970年,石油占41.7%,煤炭占35.3%,天然气占20.7%。
为什么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得这样快呢?如果单从能源利用方面比较,煤炭比石油和天然气有一些不利因素:煤的使用和运输不如石油、天然气方便;煤的发热量比石油和天然气低,热能利用效率也低;煤炭中灰分、硫分含量都比石油、天然气高,更易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就成为发展煤炭利用和提高它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煤炭气化的根本目的也就在此。
煤炭气化技术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天然气供应短缺,促使许多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是加强了能使煤炭成为干净、高效和方便的燃料的研究。煤炭气化按工艺方式不同分成四大类:1、煤炭热分解后所得的可燃气体;2、煤炭在煤气发生炉中进行气化;3、在高压气化的基础上再在催化条件下加氢甲烷化;4、将煤炭在地下直接气化。目前除了第三、四类气化法还在进行中间试验、半工业性试验或工业性试验外,都已是成熟的气化方法了。我国城市管道煤气主要来自第一种方法即干馏煤气,发热量在4,000千卡/标米3左右。
为了使气化工艺能适应不同煤种,提高煤气发热量和煤的转化率,简化工艺流程和设备,美国正在大力研究几种新的气化工艺,即第二代的气化法。目前已有四种方法进行中间试验,其中发展比较完善的是加氢气化法。这种煤气的发热量可以达到8,000千卡/标米3,相当于天然气的发热量。这类工艺可望九十年代投入工业性生产。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的利用率,综合利用热能,就又产生了称谓第三代的气化技术。它是利用原子反应堆高温氦气的热量来进行气化,预计本世纪末可能工业化生产。谢晓文


第3版()
专栏:科学知识

油页岩——不是宝石的宝石
油页岩属可燃矿物,发热量低于煤炭,能从中炼出油来。因其破碎时常分裂成一页页的薄片,因此,取名油页岩,所得的油叫页岩油。
页岩油颜色黑褐,略带绿色莹光,成分与石油相似,习惯上把它叫做人造石油。加工页岩油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脂、石蜡和油焦,也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
我国的页岩油工业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最早在抚顺建厂,解放后有过很大的发展。一九五八年,全国页岩油产量曾达七八十万吨。美中不足的是,页岩油和天然石油相比,不仅生产费用高,且质量较差。随着天然石油的大量开采,它的地位就每况愈下。
目前,对油页岩矿藏开发利用的规模仍比较小,主要的利用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把油页岩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生产页岩油。在这个干馏过程中还会得到气体燃料和硫酸等副产物。二是利用油页岩直接燃烧发电。干馏或直接燃烧后的页岩灰渣可以作为酸性土壤的肥料,或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所谓石油危机。油页岩的利用和页岩油生产又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据估计,世界油页岩可采储量折算成页岩油,大大超过天然石油的可采储量;如果今后能对油页岩综合利用,那将更有利可图。
马大谋


第3版()
专栏:

他们是学生的表率
——三明一中的几位教师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的许多教师,身教胜于言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拍摄的镜头仅是他们中的几个代表性人物。
本报记者 程曦摄影报道(附图片)
教师的模范行动,促进学生积极开展“五讲”“四美”活动。这是学生在自觉进行“行为练习”。
三明一中老校长漆竞余早起晚睡,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数学教师吕彩云,几年前因得乳腺癌动过手术,但她仍坚持在教学岗位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