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专论

  从苏共二十六大看苏联对外政策的趋向
  伊皎
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六大上所作的“总结报告”中,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述苏联的对外政策。同二十五大的报告那种逼人气焰相比,这次语调显得低沉而克制,反映了苏联当前面临重重困难的被动处境。尽管勃列日涅夫竭力玩弄词藻和姿态,说了许许多多假话、大话和空话,人们还是可以从他的这个报告中看出苏联今后推行对外政策的一些趋向。
一、继续推行“缓和战略”
勃列日涅夫不得不承认缓和“受阻”,强调要“保住缓和”,使它获得“第二次呼吸”。这表明推行“缓和”仍将是苏联较长时期内的基本战略考虑。
在军事“缓和”方面作出一系列新的姿态,争取有所突破。勃列日涅夫在报告中一反过去不妥协的态度,首次接受法国的主张,有条件地同意把军事缓和的信任措施扩大到苏联欧洲部分(比欧安会规定的范围扩大了9倍),目的在于扫除障碍,促成欧洲军事“缓和”与裁军会议的召开。报告还别有用心地第一次提出把军事缓和的信任措施扩大到远东,建议苏、中、日、美等有关国家就此问题举行具体谈判,其矛头直接对准美日军事同盟和美、中、日之间的战略协调。这是苏联蓄谋已久的在远东按照“欧安会”模式促成“亚安体系”的一个重要步骤。
对美国摆出低姿态,力图使作为“缓和”基轴的苏美关系重获生机,以带动全局。苏联看到里根的对苏政策趋于强硬,因而急于打破苏美关系僵局。勃列日涅夫这次在苏共二十六大上主动提出同美国举行最高级首脑会晤,不象以往那样附加先决条件,并强调这是改善苏美关系的“决定性环节”;还建议双方立即就限制战略武器问题举行谈判,改变了过去反对重开谈判的态度,迎合了里根政府的主张,同时表示愿同美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特别是促使美国取消粮食禁运和续签粮食协定。
企图借助西欧来推动“缓和”。勃列日涅夫在报告中强调同西欧的关系是推动“缓和”的“重要因素”。二十六大刚结束,他就向西德、法、英、意、丹等北约国家以及芬、奥、瑞典等中立国家领导人发函,敦促它们支持早日举行苏美首脑会晤。外报评称,苏联正掀起一个“大规模的争取支持东西方恢复对话的运动”,旨在利用美国和西欧之间的矛盾,通过西欧“对里根政府施加最大压力”,软化美国现行对苏政策。
二、继续谋求军事优势
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六大的报告中强调苏美间已经形成了“军事战略均势”,双方都不要“谋求对另一方的军事优势”,其目的很明显是企图限制对手,发展自己。
在战略核力量方面,苏联将在加速导弹多弹头化和提高命中率与精确度等方面狠下功夫。预计到1985年前,苏联可能将目前拥有的洲际导弹全部更新为新型的重型导弹或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堪与美国三叉戟潜艇相匹敌的巨型“台风”级潜艇由目前的一艘增至十艘左右。
在战术核力量方面,预计到八十年代中期,苏联现有老式SS—4和SS—5将全部替换成SS—20,使苏中程导弹的袭击能力增加二倍以上。另据报道,苏已开始研制新式中程导弹SS—38,能携带四枚弹头,其射程和精确度均超过SS—20。
在常规力量方面,苏联海军今后主要发展先进的巡洋舰和航空母舰,提高远洋进攻的能力。预计到八十年代末,将有约二十五艘“基洛夫”级的大型核动力巡洋舰装备舰队。空军今后主要是研制新型轰炸机和提高远程空运能力。陆军将继续更新装备,提高机动性和突袭能力。
总之,苏扩军势头将继续下去,到八十年代中期,同美军事技术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并有可能在某些新的领域赶上甚至超过美国。
三、力图破坏联合反霸的格局
苏共二十五大以来,苏联在第三世界大大加快了扩张步伐,特别是直接出兵阿富汗,促使世界联合反霸的形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苏在全球战略态势上陷于不利的处境。如何对付这种局面,已成为苏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苏联最近发动和平攻势,抛出了八项建议,继而又展开了“信件外交”,蓄谋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一些分歧,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苏联千方百计使西欧与日本疏远美国,以达到孤立美国、破坏联合反霸格局的目的。
种种迹象显示,苏联今后将更多施展挑拨离间、分化瓦解和区别对待等策略做法。它首先着力于破坏美欧联盟,利用西欧的一些弱点,诸如对美核保护伞产生疑虑,由于毗邻苏联而产生的苟安心理和恐苏病,对苏经济特别是能源方面有所依赖,以及对于里根政府对苏强硬政策有所不安等等,在保持强大军事压力的前提下,着重运用缓和、裁军和经济合作等手段,在美国和西欧之间制造和扩大矛盾。其次,将想方设法削弱美日联盟,主要是防止日本由经济大国变成“军事大国”,进而构成矛头直指苏联的“军事联盟”,因而对日将继续以军事高压为主,同时辅以经济谋略,软化日本对苏政策,分化美日关系,最终达到使日本“中立化”的目的。与此同时,苏联将多方阻挠美、日同我国发展双边关系,竭力破坏联合反霸的格局。
四、仍将以中东、波斯湾为主攻方向
从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六大的报告看,今后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力图利用阿拉伯国家的分歧,插手中东问题的解决。勃列日涅夫鼓吹召开专门国际会议,表示将“本着建设性精神”,同美国一起“寻求一揽子解决办法”,企图以此孤立埃及,破坏戴维营进程的推进;二是,在巩固阿富汗既得阵地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战果,伺机向伊朗、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进逼。勃列日涅夫还提出苏愿把波斯湾安全问题同阿富汗问题结合起来讨论,其主要意图显然是要进一步插手波斯湾地区的局势,排挤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
与此同时,苏将从亚太地区和非洲两翼加紧渗透扩张,以策应上述主攻方向。特别是亚太地区在苏全球战略上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重点是依仗越南等地区霸权主义者,向南亚和东盟扩展影响,企图攫取马六甲海峡的制海权,控制两洋通道,从海上完成对中东、波斯湾的战略包围。
五、力图控制波兰局势,防止连锁反应
去年7月发生波兰罢工事件以来,事态的发展有可能蔓延到东欧某些国家,构成对苏联模式的直接挑战。勃列日涅夫在二十六大报告中惊呼“波兰出现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的威胁”。苏联当前从多方面作好干涉的准备,保持引而不发的态势。军事上在波兰周围调兵遣将,进行一系列的军事部署,最近在波兰本土及其周边举行苏、波、东德、捷四国代号为“联盟—81”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据外电报道要再延长,舆论上大肆宣传波局势“严重复杂化”,叫嚷苏决不“抛弃波兰”。勃列日涅夫在二十六大报告中还强调把进一步加深一体化“作为首要任务”,并提出了新的设想,即要使“大家庭”各国整个经济政策配合起来,建立联合公司,以实现苏联早已企求的“结构一体化”,加强对“大家庭”的控制。但是,勃列日涅夫在二十六大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大家庭”的景况并非“如花似锦”。
总的看来,苏联的攻势将持续下去,并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得手。但与此同时,种种制约它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因素也将随之增大。苏联以“拯救缓和”掩护扩张,利用二十六大讲坛发动的一场“新的和平攻势”,其前景并不美妙。从最近一个时期的国际反应看,美国目前不急于同苏联举行最高级会晤,英、日则强调要看苏的“实际行动”,法、西德最初表示“赞赏”,但总的态度较为“审慎”。目前里根政府对苏政策表现强硬,西欧、日本对苏警惕也有所提高,第三世界反霸趋势也在继续发展,因而当今世界倾听苏联缓和催眠曲的人们将越来越少,苏联对外扩张的如意算盘势将遇到更多的阻力。


第7版()
专栏:

  鉴真大和尚纪念园地落成
  符浩
日本鹿儿岛县(旧称萨摩蕃)坊津町的秋目浦,是鉴真和尚东渡来日时上陆的地方。当地人民和政府为纪念和尚为中日友好及文化交流所作的不朽贡献,特建“鉴真大和尚纪念园地”,以示崇敬。三月二十七日,我应邀参加了落成仪式。
扬州柳初黄,萨摩花正香。
胜迹望秋目,春意满扶桑。
六度浮沧海,十载客他乡。
纪念辟园地,刻石为显彰。
供台如有灵,回目旧江阳。(注)
故国十万里,人民争自强。
放眼看世界,友朋五大洋。
注:鉴真和尚是扬州江阳县人。


第7版()
专栏:

  军事接管半年后的土耳其
  何立
去年9月12日,土耳其武装部队发动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接管了国家政权。以总参谋长埃夫伦为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行使立法和行政权力。军政府执政半年来,土耳其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经济情况有较大起色,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同伊斯兰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一切,使广大土耳其人民感到满意。
军政府掌权后采取严厉措施打击恐怖犯罪活动,整顿极端混乱的社会治安。“国家安全委员会”一执政就宣布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军事戒严,并多次出动治安部队,捣毁许多恐怖组织的首脑机构,逮捕恐怖主义分子,搜缴居民非法拥有的枪支弹药。据报道,至今已拘留了四万五千多人,缴获枪支近20万支,子弹一百余万发,从而使恐怖暗杀活动较半年前减少了80%。目前平均每天死于恐怖主义枪口下的人,由军方接管政权前的二十余人减为不到一人。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多年来,土耳其的恐怖活动一直是危及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而历届政府都无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在埃杰维特政府从1978年1月到1979年10月当政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土耳其共有五千多人成了恐怖行动的牺牲品,创西方国家因政治动乱而死亡人数的最高纪录。德米雷尔政府接任后,尽管为反对恐怖主义作了不少努力,但恐怖活动却愈演愈烈。到政变前的两三个月,暗杀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受害人数平均每天高达22人,暗杀对象也升级为重要的政界人物和社会名流,引起很大的震动。现在,长期为害作乱的恐怖主义受到严重打击。这对土耳其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恢复和振兴濒于崩溃边缘的经济,是军政府集中全力抓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到军方夺权之前,土耳其的经济已经恶化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工厂开工率只有一半,失业人口超过300万,通货膨胀率高达100%,外贸逆差增大,市场上许多商品奇缺,人民生活每况愈下。针对这种情况,军政府加紧推行稳定经济的政策:半年内将土耳其货币里拉连续六次贬值,以刺激出口和稳定里拉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大幅度提高银行利率,以刺激储蓄,特别是吸收在国外的土耳其工人的侨汇;政府在各方面紧缩开支。为此,前政府总理顾问、国家计划组织代主席厄扎尔被任命为军政府主管经济的副总理。这一政策已见成效。目前通货膨胀率已下降为40%,商品短缺的现象基本上消除,某些耐用品及食品价格见跌,今年1月的出口值达四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0%,侨汇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此外,军政府在接管政权后提高工人工资70%,不久前通过的税收法又对低工资者减税40%,这都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在外交方面,军政府积极开展活动,寻求支持,从而造成了对土耳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同邻国希腊的关系有所改善。由于两国停止发表互相攻击的言论,双方在互相信任方面有很大进展。两国政府都表示愿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协调努力,反对共同的威胁。军政府特别强调发展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今年2月,土耳其第一次派总理级代表出席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在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权利的斗争中,土耳其与广大伊斯兰国家协调行动,共同战斗,因而赢得了它们的信任和支持。同美国和西欧的关系也进一步密切。土耳其继续向美国提供12个重要的军事基地。里根政府很重视土耳其的战略地位和在北约中的作用。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不久前表示,“美国将向土耳其提供一切援助”。
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土耳其军政府在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它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首先,恐怖活动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以及国际背景,难以根除,因而同恐怖活动作斗争仍是很艰巨的任务。其次,土耳其经济问题根深蒂固,一时难以取得根本好转。同时,紧缩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不少副作用,如造成货币短缺、投资中断、商品滞销、生产萧条等。此外,党派矛盾,教派纷争依然存在。要解决上述问题,军政府尚需克服不少困难和阻力。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在“欧洲核武器”问题上的一次交锋
  方敏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特别协商小组3月3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讨论关于欧洲战区核武器的政策问题。会议重申北约1979年底作出的决定,一方面拒绝勃列日涅夫最近提出的在数量和质量上把欧洲中程导弹冻结起来的要求,另方面也不关死谈判的大门。据透露,北约可能在晚些时候讨论与苏联进行谈判的问题。这是西方国家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进行磋商的一次努力,也是对苏联最近提出的新建议共同决定的一项对策。
2月23日,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出过一项建议,要求北约国家和苏联暂停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核武器,把这种武器冻结在现有的水平上,并要求就这一问题开始谈判。苏联的建议,曾在西方引起众多的议论。总的说,西欧国家对举行欧洲核武器的谈判表示欢迎,但对“冻结部署”这一点表示不能接受。因为目前欧洲地区的中程核武器的力量对比不平衡,正如西欧国家的一些领导人指出的,“在中程武器方面,目前苏联拥有正在增加的巨大优势”,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冻结”建议,“只会对拥有比较多的武器的苏联有利”。美国认为,“这样一种‘冻结’只是使苏联在不断部署SS—20导弹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优势具体化”。
欧洲核武器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问题。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苏联不断部署它的新式中程导弹SS—20,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尖锐了。原先,苏联拥有的SS—4和SS—5老式中程导弹,精确度差,而西欧国家有美国的“核保护伞”可以依赖,情况不象现在这么严重。但是,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发展了新式中程导弹,并进行了实战部署,欧洲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不仅在常规力量方面拥有优势,而且在核力量方面也占了上风。与此同时,苏联在战略武器(即洲际核武器)方面也赶了上来,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在质量上同美国平分秋色,美国的战略“核保伞”对西欧已不再牢靠。现实形势对西欧变得十分严峻。为了对付这种局面,美国和西欧盟国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1979年12月在北约冬季理事会上作出一项西方所说的“双重决定”,即从1983年起在西欧国家部署美国制造的潘兴Ⅱ式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以抗衡苏联的SS—20导弹,同时决定同苏联就限制中程导弹问题举行谈判。北约的这项决定就成了西方目前对待欧洲核武器问题的基本政策立场。
苏联一方面在欧洲地区继续发展它的核优势,另一方面则利用“裁军”、“谈判”的幌子,千方百计地想牵制和约束西方的行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苏联在谈判问题上作了不少文章,在1979年北约作出“双重决定”之前,它一再向西方提出举行谈判的建议,甚至说,如果西欧不部署美国的新导弹,苏联准备减少其中程核武器的数量,试图动摇西欧国家加强防务的决心,阻止北约作出决定。在北约作出“双重决定”之后,它又翻过来,以拒绝谈判要挟西方,并把北约撤销这一决定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去年7月,苏联为了摆脱它入侵阿富汗后在国防上所处的困境,同时达到分化西方的目的,突然表示愿意谈判。表面上,它放弃了原先强调的先决条件,实际上在它建议里又附加了新的条件,即要把美国原来存放在欧洲的核武器统统包括在内,并把美国批准第二阶段战略武器条约作为谈判达成协议的前提。这一次,勃列日涅夫提出的所谓“新建议”,从形式上看,对双方都是“平等”的,实际上,正如西方的外交官所说的,这个建议丝毫不触及“目前东西方在欧洲地区的力量的不平衡对苏联有利”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可以看出,不管苏联提出什么样的谈判方案,其中心目的都是为了在军事上保持自己的有利地位,同时又利用西方有些人急于同苏谈判的心理,竭力分裂美国和西欧盟国的联合,削弱西欧的防务。
最近一个时间里,莫斯科的宣传机器拚命鼓吹它的“新建议”,它的要员也到西欧国家游说。他们解释说,这个建议已考虑到“同等安全”的原则,佯称现在欧洲核武器双方处于“均势”。但是,人们一眼便可看穿,这无非是苏联为蒙骗西方唱了多年的老调。而且经过1980年一年,苏联至少比过去多部署了50枚SS—20导弹,因此,苏联所谓的“均势”,也就是要发展苏联的优势而使西方永远处于劣势。这种“均势”西方当然不会接受。
欧洲绝大部分核武器主要掌握在苏美两家手中。北约部署美国的新导弹既关系到美国对西欧的政策,也涉及西欧的防务,因而也是美欧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方面,美国和西欧由于处境不同,对待问题有时也会有不同意见。同时,在西欧国家内部,它们也面临着经济和政治上的困难,有一些人从和平主义的愿望出发,对在西欧部署美国新导弹有所犹豫,常常把希望寄托在同苏联谈判上。正因为这样,苏联就竭力利用这一点进行挑拨离间,它一再向西方发动“和平攻势”,同时一再吓唬西欧各国,如果让美国在它们领土上部署核导弹那就会使西欧当作“核人质”,将会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等等。目前,苏联在兜售它的新建议时又在重演这种故伎。然而这次北约会议经过磋商,明确地拒绝了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冻结欧洲核武器的建议,使苏联发动的“和平攻势”受到挫折。但是,看来苏联是不会就此罢休的。


第7版()
专栏:

  九岁的孩子居然抢银行!
二月二十五日上午,一个长着一对棕色大眼睛,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挥舞着一把银色手枪,闯进大通银行纽约储蓄银行,抢劫了一百一十八美元,混入中午下班的人群逃走了。
抢劫银行在美国是司空见惯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这次发生的抢劫银行案件,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个作案人只有九岁,是纽约市今年已发生的一百多起抢劫案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抢劫犯。经调查,这一起抢劫案详细经过如下:
当天上午十一点二十分,一个男孩进入银行保险部。他手握着一支自动手枪对着银行营业员,要他们拿出钱来。女营业员对他说:“这不是银行。”这个小孩迅速离开,去储蓄银行作案。
大通银行纽约储蓄银行女出纳员在讲述行劫经过时说,作案人非常镇静,她开始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呢!那个孩子挥舞着手枪说:这是抢劫,不许按任何电钮,把抽屉里的钱给我。出纳员将一包作有记号的一百一十八元钞票交给了他。抢劫犯高兴地挥动着手中的钞票,连蹦带跳地逃跑了。
这起抢劫案于二月二十七日“破案”。抢劫犯的家长委托一位律师把孩子带到联邦调查局总部自首,因为不到法定年龄又转到市警察局家庭法庭解决,现在正等候于四月七日审理。
这个抢劫犯名叫罗伯特,身高一米三七,体重四十公斤,银行的电视监视摄影机还照不到他。他在抢劫的头天晚上看了侦察电视片和关于警察与小偷的戏。
看来年幼的罗伯特受到这些影片的“刺激”,产生抢劫的念头。他用抢来的钱买了法国油炸点心和汉堡包饱餐了一顿,又买了只音乐手表和一张电影票,回家后把剩下的二十块钱给了他的父亲。
看上去这起案件近乎荒唐可笑,但是它反映了美国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美国的离婚率较高,大量的美国少年儿童只能跟随离婚的父母一方生活,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专用名词:“次等家庭”。这个纽约市“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银行抢劫犯”罗伯特,就是生活在一个只有父亲没有母亲的家庭。他走上犯罪道路,可能是这种“次等家庭”的牺牲品。
陈诗信 方勋(附图片)
  律师带着罗伯特到联邦调查局总部自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