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柬埔寨人民抗越斗争形势越来越好
新华社记者综述
民主柬埔寨武装力量经过两个旱季和两个雨季的艰苦奋战,不仅保存了力量,站稳了脚跟,而且得到了发展。进入1980年11月—1981年4月的旱季以来,民柬武装的抗越游击战争又向前发展,战场形势发生了一些有利于柬埔寨人民的变化。国民军和游击队开始在一些地区有计划地主动地打击越军,在马德望、菩萨、戈公等老战区袭击并攻克了许多越军据点,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在柏威夏、暹粒等地开辟了新战区,建立了新的抗越游击根据地。现在,国民军和游击队的游击活动已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许多根据地已连成一片,主要作战地区开始从边境逐渐向内地延伸,他们的作战能力也不断提高,能够攻克越军排、连驻守的孤立据点,击溃和消灭运动中的整排、整连的越军,有时还能集中一定的兵力,袭击越军设有营、团指挥部的据点群。
目前,越南侵略军虽在数量和装备上仍占有较大优势,但在战场上越来越陷于被动。由于国民军和游击队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越军大量兵力被迫用于防守点线,机动力量减少,逐渐失去战场上的主动权。越军在战场上伤亡越来越多,士气更加低落,逃跑、哗变和火并的事件层出不穷,兵员补充和后勤供应日益困难。
随着抗越斗争形势的发展,柬埔寨各派爱国力量出现了联合抗越的新趋势。民柬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抗越斗争,对过去的一些错误公开作了自我批评,制订了新的路线和政策,提出了各派爱国力量联合抗越的建议。民柬政府代表同前首相宋双领导的高棉人民解放全国阵线就联合抗越问题进行了商讨。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也表示愿意重返政坛,领导一个抗越联合阵线和民族联合政府,并同民柬政府总理乔森潘在平壤就实现联合抗越和民族大团结问题交换了意见。这些进展,受到了柬埔寨人民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
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争,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第三十五届联大再次以绝大多数票通过决议,承认民主柬埔寨的合法席位,要求越南立即从柬埔寨撤军。2月份在新德里举行的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和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三十七届会议上都通过决议,要求外国军队或力量撤出柬埔寨。越南对抗联大决议、拒不撤军的行径,越来越遭到广泛的谴责,东盟和许多国家都坚持要求按照联大决议召开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以确定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时间。越南在世界上进一步孤立。
柬埔寨人民在抗越斗争中,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岁月,正在稳步前进。柬埔寨人民走过的道路说明,他们是不会屈服于外国的武装侵略和军事占领的。


第7版()
专栏:专论

里根上台后的美欧关系
面对苏联的全球扩张,里根政府把美欧关系摆在重要的地位,西欧各国也希望加强同美国的团结以对抗苏联。2月中旬以来,美国与西欧举行一系列双边会谈,增进了协商与合作。苏联利用“缓和”与贸易关系挑拨美欧关系,未能如愿。美国与西欧之间虽然由于战略地位和民族利益不同而存在一些分歧,但联合抗苏的总格局不会改变。
梅鸥
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已经近三个月了。尽管当前重点主要是解决国内紧迫的经济问题,对外政策还正在逐步制定和实施之中,但同西欧的关系显然是里根政府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新总统上台以来,美国和西欧各国政府首脑人士和各级官员来往接触频繁。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人们看到美欧关系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里根政府把美欧关系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国务卿黑格曾经明确地说过:“首要的优先任务是同各盟国建立更密切的联系。”里根本人也一再强调要加强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他提出要“在影响我们相互安全的问题上进行更深入的磋商”。事实也是如此,里根上台伊始,便同英、法、西德、加拿大和意大利政府领导人直接通了电话,希望合作解决北大西洋联盟面临的问题。里根政府又派遣特使去西欧,通报美国对萨尔瓦多问题的态度,协调对苏联谈判限制欧洲核武器的政策。从2月中旬以来,英国首相、荷兰首相和法国、西德、意大利外长接踵访美,同里根政府举行双边会谈,就东西方关系及北大西洋联盟等问题交换了意见。通过这一系列的高级会谈,美国和西欧盟国进行了协调,取得了谅解,增进了合作,奠定了欧美磋商的良好开端。
里根政府加强同西欧各国磋商,也是吸取了上届政府的教训。里根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是要竭力改变美国在东西方抗衡中所处的不利地位,“迅速增强美国军事力量,执行对苏政策”,以对抗苏联的全球扩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单靠美国一国的力量是不行的,还要争取西欧盟国的支持。特别在对付苏联在中近东和波斯湾这些西方重要利益地区的军事威胁方面,更须同盟国实行“战略分工”。过去美国政府在对苏态度上有时犹豫摇摆,政策多变又缺乏同盟国商量,曾引起西欧各国不满,造成美欧之间隔阂和矛盾的表面化。因此,里根上台以后一边对苏联作出强硬姿态,一边表示尊重盟国,要在作出重大外交决策之前同盟国磋商。里根的这些做法受到了西欧各国的赞赏。
西欧各国同美国一样面临苏联扩张的威胁。特别在苏联军事占领阿富汗并且在波兰危机中准备进行武力干预形势面前,西欧盟国希望美国对苏强硬,并且需要同美国加强团结以对抗苏联的扩张。但是里根新政府对苏强硬究竟会走到什么地步,对它们来说,还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因素。西欧各国由于靠近苏联,有些与美国不同的利益,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采取同美国一样的态度。西欧国家欢迎一个坚强有力、又能同盟国保持磋商的美国政府,但又怕这个政府对苏强硬过头,不能同苏联进行必要的谈判,从而造成紧张的局势;它们希望美国在西方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又怕它发号施令,使西欧在世界上的独立作用和地位受到损害。基于上述种种情况,今年以来,为了协调对美国新政府的立场,法国分别同西德和意大利举行了首脑会晤,英、法、西德三国外长也进行了秘密会晤,最近西欧共同体首脑会议也讨论了这一问题。同时,西欧各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也先后访美,力图摸清美国新政府对外政策的动向,并且对里根政府施加影响。当然,西欧各国处境不一,态度也有别。英国强调同美国的特殊关系,坚决地支持里根的对苏强硬立场,而西德则对某些问题持保留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千方百计用“缓和”和经济合作做诱饵挑拨美欧关系。最近,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六大会议上,更是发动一个新的“和平攻势”,抛出了“美苏首脑级会晤”、欧洲核裁军谈判以及“冻结欧洲中程核武器”等等的所谓“和平建议”,其目的无非是利用西欧某些人急于同苏联谈判的心情分化西方团结,促使西欧国家对美国施加压力,牵制其扩军备战的步伐,最后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与苏谈判。
勃列日涅夫的“和平攻势”看来没有取得多大成功。经过美国和西欧各国的一系列磋商,西方各国一致指出,要真正缓和国际局势,苏联必须从阿富汗撤军,必须停止对波兰的军事威胁。美国和西欧国家特别发出警告:如果苏联进军波兰,将会造成“严重的国际后果”,意味着缓和的彻底垮台。至于勃列日涅夫的关于“冻结”欧洲中程核武器建议,最近美国和西欧代表组成的北约核小组会议已予以拒绝。苏联前几天还特地邀请西德外长根舍访苏,以兜售它的这一建议,根舍仍表示了否定的态度。当然,在同苏联进行谈判的问题上,西欧一些国家要比美国积极,勃列日涅夫提出的举行美苏首脑会晤建议,美国表示不感兴趣并提出一系列先决条件,后来在西欧国家特别在西德的强烈要求下,同意不拒绝同苏联谈判,但强调要谨慎从事和认真准备。至于在西欧部署中子弹以及里根政府对萨尔瓦多的政策,由于西欧盟国的劝说,里根政府也听取了西欧国家意见,作了改变。在一系列磋商中,里根政府重申对西欧承担保卫义务,英、意、法、西德也表示忠于北大西洋联盟。这一切使大西洋两岸的气氛有了改善。
美国西欧联合倾向的加强,并不等于说它们之间的看法完全一致了。由于战略地位不同,民族利益各异,不可避免存在各种分歧和矛盾。这些分歧过去就已发生过。从一系列会谈来看,美欧之间在某些问题上的态度仍然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是在对苏的策略方面。里根新政府虽然认为谋求同苏联的和解和谈判是可取的,但更侧重于加强实力,作为对苏强硬政策的基础。美国不仅自己大幅度增加军费,还要求西欧各国也相应增加防务负担。西欧国家则认为里根不应过分依靠运用军事力量来同苏联对抗,还应该进行东西方对话,主张更多地用缓和、贸易、经济、文化、人员交往等办法来促进西方的利益。西欧各国对于美国要求的北约会议早已通过的各国增加军费3%的决定始终犹豫不定。同时西欧国家同苏联的经济贸易关系要比美国大得多,它们希望保持这种经济上的好处,但美国认为西欧过多同苏联发生贸易联系会造成依赖和受制于苏联的危险局面。其次,美国为了抗衡苏联,希望通过同西欧磋商来恢复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而西欧各国由于共同体力量的加强要求在世界上发挥更重大的作用,要求欧美磋商平等地进行,拒绝接受命令和既成事实。另外在中东问题、萨尔瓦多局势以及对第三世界的政策方面,欧美也有分歧。里根强调要服从于美国反苏战略的需要,而西欧则主张以政治经济手段支持第三世界国家,防止苏联渗透。
里根上台以来,美欧关系总的来说是有发展的。但是它的发展还受到美苏关系的制约和欧美政局的影响。而当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严重时,切身的经济利益也会对美欧关系产生影响。但是在苏联咄咄逼人的全球扩张威胁面前,美欧之间联合抗苏是战略的需要,看来这个总的格局是不会改变的。


第7版()
专栏:

贪婪的掠夺者
张亮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推行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其目标是要把阿富汗变成它南下印度洋的前进基地。一年多来的事实说明,苏联侵占阿富汗后,不仅军队赖在那里不走,而且还用它那血腥的双手疯狂掠夺阿富汗的自然资源。
1978年3月,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关于阿富汗自然资源的报告说,阿富汗的煤藏量估计约五亿吨;哈吉加克铁矿储量为17亿吨;艾纳克铜矿藏量约4.8亿吨;靠近苏联的北部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为1,20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重要的战略资源。值得指出的是,其中大部分数据都是苏联在阿富汗进行实地考察和探查的地质专家提供的。由此可见,苏联对阿富汗的自然资源早就垂涎三尺。
天然气是苏联掠夺的主要资源之一。阿富汗天然气的年产量约23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都输入苏联中亚地区。而每1,000立方米苏联只付给82美元,仅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一半。即使如此,阿富汗也得不到现款,因为阿富汗欠苏联的大笔债务是靠出售天然气和其它资源来偿还的。实际上,苏联究竟搞走了多少天然气,阿富汗人是无法弄清楚确切数字的,因为计量表安在苏阿边界的苏联一侧。更为苛刻的是,苏联还要求阿富汗偿还铺设阿富汗到苏联中亚地区天然气管道的全部费用。目前,在苏军入侵之后,苏联已经完全控制了阿富汗天然气的生产。据报道,苏联的坦克包围了靠近苏联边境的两个大气田,天然气的产量记录当然更不准阿富汗人查看了。
除天然气之外,苏联还大肆搜刮阿富汗的其它矿藏。据阿富汗的一位工程师说,到去年年中,苏联已把坎大哈省的哈克雷兹铀矿洗劫一空。目前,苏联正在开发最近在赫尔曼德发现的铀矿,并把开采出来的铀矿砂秘密地运回国内。在阿富汗的坎大哈金矿、巴达赫尚天青石矿、哈吉加克铁矿、艾纳克铜矿,开采也都是由苏联人控制的。
苏联掠夺阿富汗资源的手段之狡诈,令人吃惊。它以赊购和易货的方式低价买进阿富汗的水泥、化肥、水果、皮毛等,但苏联卖给阿富汗的一些商品却价格昂贵。比如,苏联用糖换取阿富汗的水泥,每吨糖的价格要比国际市场高97美元,而当阿富汗需要水泥时,苏联又以原来买价的三倍把水泥再卖回给阿富汗。此外,苏联还盗窃阿富汗的文物珍宝。
前不久,苏联《共青团真理报》发表一篇报道说,今后五年,苏联将“帮助”阿富汗建设采矿和冶炼厂,并于1985年正式投产。这显然是苏联进一步加紧掠夺阿富汗资源的自供。
(附图片)
苏联直升飞机在喀布尔上空盘旋


第7版()
专栏:

兴建中的非洲公路网
元济
沿着古代西非盐丝之路修建的一条全天候现代化公路,正在穿越撒哈拉沙漠向南延伸。这就是兴建中的总长为3,500公里的“纵贯撒哈拉沙漠公路”。它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经南部重要城市塔曼拉塞特,分别至马里的加奥和尼日尔的阿尔利特。从阿尔及尔至塔曼拉塞特一段已全部竣工。估计一年后建路工程就要进入尼日尔境内。
“纵贯撒哈拉沙漠公路”将成为北非同西非之间的纽带。建成后,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就再不是阻挡人们南来北往的障碍了。牲畜驮运、头顶背负的传统运输方式也将成为过去。这条路将把北非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同西非几内亚湾的港口连接起来,使沿线广大地区的矿产工业、农业以及贸易得到迅速发展。运输时间将缩短,运费将降低。
非洲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是非洲的公路状况很不适合它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速投资少、收效快的公路建设,在非洲各国,特别是在一些内陆国家,已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当务之急。1976年召开的第三次非洲公路会议,不仅总结了公路建设方面的成就,而且制定了到本世纪末非洲公路事业发展的远景规划。
除了上述“纵贯撒哈拉沙漠公路”外,计划修建的另外几条大型公路干线是:
一、从拉各斯穿过中非到蒙巴萨的横贯非洲公路;
二、从努瓦克肖特到拉各斯的西非公路;
三、从开罗至哈博罗内的东非公路;
四、从达喀尔至恩贾梅纳的穿越萨赫勒地区的公路。
这些纵横非洲大陆的公路干线,同原有的和将要修建的小型公路衔接起来,形成的非洲公路网将对整个非洲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美国宇航事业的发展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标志着美国宇航事业的一项重要突破。自1957年苏联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后,刺激了美国加快宇航科研的发展。
据统计,1958年美国开始把一颗重30磅的人造卫星送上绕地球运行轨道,到1979年底,它总共向宇宙空间发射了890个人造天体。这些天体中,主要的可分为载人航天飞船、行星探测飞船以及应用卫星等。其中有些具有双重或多种功能。
载人航天
过去,美国的载人航天是通过“水星”、“双子星座”、“阿波罗”和“天空实验室”计划进行的。这些计划的完成,促进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水星”计划(1958年10月—1963年5月)是美国发展载人航天的第一步。1962年2月载人绕地球轨道飞行成功,“水星”计划共进行了25次飞行试验。
“双子星座”计划(1961年10月—1966年11月)是美国第二个载人航天计划,共进行了12次飞行。其中有10次是载人飞行。
“阿波罗”计划(1961年5月—1972年12月)是美国六十年代规模最大、花费最多的一项载人航天计划。它动员了数十万人,花费了约240亿美元,终于在1969年7月由“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把人送上月球而震动全世界。在这个计划期间,载人登月发射七次,成功六次,总共有12名宇航员在月球上登陆。对月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带回了843磅月球岩石和尘土样品。从样品的分析中得知,月球具有地球上的全部元素,在月球上发现了55种矿石中,有六种在地球上还没有发现过。从月球岩石的分析中,还确定了月球的年龄为46亿年。
“天空实验室”计划(1973年5月—1974年2月),共进行了四次发射。1973年5月14日把“天空实验室”送上绕地球轨道后,有九名宇航员分三批先后乘“阿波罗”飞船进入实验室工作。最长一批工作了84天,是当时的世界纪录。它第一次证明了人在宇宙长期航行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航天飞机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后的又一大规模的空间活动。它将给空间技术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行星际探测
美国的空间科学活动六十年代主要是在近地空间进行,七十年代开始转向太阳、太阳系行星和宇宙空间的探测。美国为“阿波罗”载人登月作准备时,曾发射过“徘徊者”、“观察者”和“月球轨道器”等类型的宇宙飞船。后来为探测金星、火星、水星、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等其他行星,先后发射过“先驱者”、“水手”、“海盗”和“旅行者”等类型的宇宙飞船。这些宇宙飞船在行星和行星际空间的科学探测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就。如“水手十号”于1974年成为第一个飞至水星的人造天体。“先驱者十号”和“先驱者十一号”则分别于1973年12月和1974年12月飞越木星,这标志着人类对外行星探测的开始。“先驱者十一号”在1979年到达土星。这是第一个探测土星的人造天体。1975年发射的“海盗一号”、“海盗二号”分别在火星上软着陆,发回了几万张火星表面照片,几乎拍下了火星的整个表面。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二号”和“旅行者一号”在1979年分别探测了木星周围空间,接着又飞往土星。“旅行者一号”已于去年11月掠过土星,“旅行者二号”目前还在飞往土星途中,预计今年8月接近土星,并将于1986年飞近天王星,进行人类有史以来最遥远的宇宙探险。
通过这些宇宙飞船对行星的探测,大大地开扩了人们的视野,揭示了宇宙中的一系列的奥秘,纠正了过去对宇宙的一些错误认识。
应用卫星
美国在研制应用卫星方面,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已从试验探索到广泛发射,这给美国的经济、科学、军事等方面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它先后发射过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测地卫星、导航卫星以及军事侦察卫星等。单是通讯卫星就已发射了一百多颗,占世界首位。美国宇航局的戈达德空间中心现在每天可收集到来自三十多颗卫星发回的各种资料。美国有四十多个部门在使用这些资料并获得了相当大的经济利益。例如,美国利用卫星拍摄的照片来估计国外小麦的产量一项,就使美国每年能获得二亿美元的收益。据报道,1977年美国卫星估计苏联小麦的产量同后来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误差只有1%,而这一情报的获得,比苏联官方公布的时间提早了将近半年。1960年4月,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上天,揭开了人类由外层空间观测地球大气的序幕。它先后发射的各种类型的气象卫星一天24小时不停地为天气预报提供精确的资料,从而提高了天气预报的精确度。在美国大力研制各种卫星中,军事间谍卫星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1959年2月就发射了第一颗军事侦察卫星“发现者一号”。据统计,美国发射的军事间谍卫星约占其卫星总发射量的50%,并且这一比例还有增长的趋势。美国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已引起了苏联的不安,苏联宣传机构说这是美国想用“超级武器”讹诈全世界的一种新的“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行动”。看来苏美在宇宙空间的竞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

南斯拉夫马其顿的一个农村自由集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