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与妻书
林觉民
编者按:林觉民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著名革命家,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绝笔书,是他在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在黄花岗烈士殉难七十周年之际,重读此书,使人深受教益。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当时青年一代中的有识有志之士,为振兴祖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坚韧不拔。这种献身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景仰和学习。
意映卿卿①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春衫②,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③。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吾充⑤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⑥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⑦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⑧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⑨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象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⑩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勿(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注:①对妻子的爱称。②应为“青衫”。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比喻极度悲伤。③用《世说新语·伤逝》中的典故,说圣人可以不为感情所动,自己不能学。④引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话,象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尊敬别的老人,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的孩子。⑤扩充。⑥与其。⑦阴历每月十五。⑧毛笔的代称。⑨林觉民的长子。⑩林觉民字意洞。?《与妻书》是写在一块白方巾上的。?应为辛亥,即一九一一年。(附图片)
林觉民烈士像


第3版()
专栏:资料

“三·二九”广州起义
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中,“三·二九”之役是最英勇、最壮烈的一次。
为了振兴中华,将祖国从帝国主义的瓜分危机和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下解放出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发动的多次起义,都失败了。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秘密会议,黄兴、赵声和南洋同盟会员代表多人出席,筹议集中力量,再一次在广州发动起义,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清政府作最后一搏。会议决定挑选青年革命志士五百人为“选锋”(敢死队),联合倾向革命的新军和会党,共同发难。会后,南洋和美洲各地华侨积极认捐,不少人变卖财产,毁家资助,共承担起义经费达十八万余元之巨。1911年1月底,黄兴在香港成立统筹部,统一领导起义的准备活动,并派人联络广西、上海、湖北、湖南各地的革命党人。4月23日,黄兴离港赴广州。为了答谢积极认捐、支持起义的爱国华侨,黄兴写信报告说:“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信末,盖用“铲除世界一切障碍之使者”和“灭此朝食”二印,表达了誓死杀敌的战斗意志。他到达广州后,住小东营五号机关,订于4月27日(夏历3月29日)举义。
清政府早就探悉革命党人的活动,加强了戒备。一部分革命党人主张改期,一部分革命党人主张速发。四川革命党人喻培伦强烈地反对改期。他曾因试制炸药损伤一臂,激动地说:“你们四体俱全,难道还不如我这残废人吗?”福建革命党人林文也表示:“我们的目的是杀敌,革命党的鲜血,可以灌溉无穷,事情的成败,不值得多考虑。”在他们的激励下,又得到清军巡防营中一些革命同志的情报,黄兴决定按期发动。
当时,革命党人中洋溢着杀身成仁、捐躯报国的激情。方声洞在给父亲的绝笔书中说:“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只以大人爱儿者,故临死不敢不为禀告。但望大人以国事为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林觉民也给父亲和爱妻写了诀别信。这些信,表达了革命党人公而忘私,甘心为祖国牺牲一切的崇高情怀,文词也真切感人,将永远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珍贵部分。
3月29日下午,革命党人在小东营五号集合。出发前,朱执信赶到,立即剪下长衫下截加入;谭人凤年过半百,须发花白,也要求发枪参战。约五时三十分,黄兴率一部直扑清总督衙门,击溃卫队,冲入衙内,放火焚烧。两广总督张鸣歧逃到水师提督李准处,指挥反扑。黄兴等在退出总督衙门时与李准的亲兵大队遭遇,林文中弹牺牲,黄兴右手也被打断两指,他便用断指射击。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数路:一路攻督练公所,一路攻小北门,一路攻大南门,企图接应驻扎城外、支持革命的新军和巡防营。战斗中,革命党人英勇顽强。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的一筐炸弹,奋勇当先,所向披靡,后因弹尽伤重被捕。广西革命党人李德山等退入一家米店,垒起米袋,死战一日夜,击毙清军多名。张鸣歧无法,下令放火烧街。革命党人跳火突围,负伤力战,有些人就牺牲在熊熊火网中。
起义失败后,清吏大肆逮捕。在受审和被害过程中,革命党人大义凛然,表现了惊天动地的英雄气概。
林觉民被捕后,张鸣歧、李准亲自审讯。林坐地纵论时事,侃侃而谈。为了套取口供,张、李命令去掉镣铐,延坐堂上,甚至亲自捧上唾盂,献上茶烟。林洋洋洒洒写了数千言的自述,写毕,又在堂上慷慨激昂地演说。就义时,举动自如,面不改色。
庞雄,受审时,清吏问他同党多少人?庞答道:“国中人都是。”清吏假惺惺地为他惋惜,庞哈哈大笑说:“我是在履行自己救同胞的天职,人谁无死,有什么可惜的!”
陈可钧,清吏嘲笑他是白面书生,何苦为逆自戕。陈愤然斥责说:“能够唤醒同胞,继志而起,我的愿望就满足了。你们利欲熏心,哪里懂得革命党人的胸怀!”
李雁南就义时,自己走到营内空地上,对警兵说:“请弹从口下!”张口饮弹而死。
喻培伦受审时对清吏说:“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
陈更新,清吏对他说:你年纪还轻,为何倡乱,自讨苦吃?陈厉声说:“起义是为了唤醒同胞,怎能叫倡乱!杀身成仁是古来的明训,你们这些鼠辈,哪里懂得大义!”
程良夏受审时,李准诱他招供,程骂道:我与你们这帮奴才,无话可讲。问他事,不答;问他姓名、籍贯,也不答。
总计这次起义,被捕后就义者29人,其他战死者当时无法知道确数。检收遗骸,共得72具。革命党人潘达微为之营葬于广州白云山麓红花岗,并改名黄花岗。
“三·二九”之役是同盟会全力经营、寄以重大希望的一次起义。它的失败使革命党人损失了不少骨干力量,但也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
“三·二九”广州起义已经过去70年了。但是,革命党人所表现的崇高的爱国精神和革命英雄气概,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杨天石


第3版()
专栏:

黄花英烈 光照千秋
——纪念先父方声洞殉国七十周年
民革中央候补委员 方贤旭
七十年前的今天,先父方声洞参加了由黄兴直接指挥的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他和同志们奋勇当先,浴血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壮烈牺牲。广州起义虽说失败了,但我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慷慨悲歌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一首昂扬激奋,千古传诵的爱国主义诗篇。它进一步唤起了国人的觉醒,振奋了民族之魂,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条件。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广州起义前夕,先父分别给我母亲王颖和祖父写了遗书。他在信中深情地写道:“当吾由东承运军火来港时已决志捐躯于沙场,为祖国报仇,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以尽国民之责任。”“旭儿已两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其肖我”。他在给我祖父的信中说:“迄今日外患逼进,瓜分之祸已在目前。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于危亡……儿蓄此志已久,只以时未至,故隐忍未发,迩者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中国,祖国存亡在此一举”。
每当我静读这些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文字,就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起伏,不能自已。先父声洞正当青春年华,同我母亲新婚两年,同在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读书,学业优良,生活非常美满,为什么毅然离开温暖的小家庭,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呢?
十九世纪中叶,祖国沉沦在苦难之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在帝国主义侵略面前屡屡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不仅承受着封建王朝的残酷剥削,更要蒙受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
谁不珍惜美好的青春?谁不眷恋至亲的家人?但祖国濒于危亡,四万万同胞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谁来拯救国家危亡,谁来御辱抗击列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儿女从不甘心于被宰割被欺凌的屈辱生活,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斗争传统。从鸦片战争的平英团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到遍举义旗的义和团运动,都表现了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先父声洞、母亲王颖、六伯父声涛、七姑君瑛、四伯母曾醒、六伯母郑萌在日本留学时,都先后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他们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身革命。先父受命于同盟会,应急需运军火回国,诀别我母子而去,当时我刚满周岁。声洞、声涛、君瑛都积极投入广州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他们同许多青年一道,秘密把军火运进广州。在起义的前几天,他们合影留念,并写下了坚贞不屈的绝命书,向家人表明,为民族的兴亡决一死战。
从那以后,中国革命又经历了极其不平凡的艰苦曲折的道路,英雄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把革命的火炬一代代传下去,当年烈士所追求的民族解放理想,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付诸实现,有的已经超过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旧时代那种啼饥号寒,被洋人侵略、压迫的黑暗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亲身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如今,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扬眉吐气,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同胞正在为她的繁荣昌盛而奋力前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政府对革命先烈及其家属十分尊重和关怀。广州黄花岗烈士墓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千千万万的人瞻仰灵墓,缅怀先烈。我深切感到,对历史上做过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的。1961年10月,辛亥革命50周年,首都万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刘少奇主席出席了大会,周恩来总理致开幕词,董必武副主席讲话。我母亲王颖参加大会,坐在周总理和董老中间,并应周总理提议,介绍了烈士的英雄事迹,令人十分感动。1971年黄花岗烈士殉难60周年,我同母亲去广州参加纪念活动,陵园花木葱茏,修葺一新。今年是烈士殉难70周年,姑母方君璧、爱人刘淑芳和我应广东有关方面的邀请,前往广州参加隆重纪念活动。
周总理对我个人的生活也十分关心,当他知道我结婚了,虽事隔三年,而且他已重病在身,但仍嘱秘书写信给我母亲,向我家人表示祝贺。党的阳光温暖着我们一家人,激励着我们学习先烈高尚的爱国主义理想和情操,做忠于祖国的人。姑母方君璧定居美国多年,1971年中美关系发展以后,她多次回国观光、探亲,举行画展。1971年,她回国参观、探亲时周总理接见了她,鼓励她为祖国多画画。去年,82岁高龄的姑母远涉重洋又回到祖国,在家乡福建举行了画展,并献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中外图书给国家,充满了对祖国的赤诚。淑芳根据先父就义前给母亲的遗书作词并谱曲《惜别》一首,用深沉激越的旋律缅怀先烈,唤发爱国主义激情。最近,我表弟曾仲鲁从国外回国讲学,看到祖国的巨大变化,他在一次会上自豪地说,我虽在国外多年,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祖国尚未统一,台湾海峡两岸的同胞仍处在隔绝状态,台湾当局竟利用全国人民纪念黄花岗70周年之际,召开国民党十二大全会;散布“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谬论,拒和反共,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统一。这种违背中山先生遗教的行为,先烈在天之灵也要愤慨的。我们纪念黄花岗牺牲的先烈时,抚今追昔,更应该发扬烈士爱国主义的精神,把可爱的祖国努力建设好。我热诚地希望台湾当局、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同胞团结起来,为促进台湾早日回归,实现祖国统一而共同奋斗!


第3版()
专栏:

广东省、广州市政协举行报告会
纪念黄花岗烈士殉难七十周年
据新华社广州3月27日电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和政协广州市委员会今天举行报告会,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70周年。
在广州的张学良将军的弟弟、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张学铭,三·二九起义总指挥黄兴的孙子黄仪恭、孙媳黄小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方声洞的胞妹方君璧、儿子方贤旭、儿媳刘淑芳,烈士严确廷的儿子严秉钧等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政协广州市委副主席方少逸主持,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方志钦在会上作报告。


第3版()
专栏:

史坚如和邓铿烈士墓重新修复
据中国新闻社广州3月27日电 孙中山的战友、革命先烈史坚如和邓铿两烈士墓已分别于近日重新修复完好。
史坚如系兴中会会员,1900年由孙中山派到广州,筹谋策应惠州反清武装起义。10月,挖地道炸两广总督德寿未遂被俘,同年11月9日英勇就义,年仅21岁。
邓铿是广东惠阳人,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屡立战功,官至陆军上将,曾任孙中山总司令部参谋长,后遭敌人暗杀,死于民国11年3月22日。


第3版()
专栏:

黄花岗先烈精神不死
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 黄乃
《蝶恋花》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这是先父黄兴(字克强)于辛亥(1911年)年秋天,为纪念广州起义英勇牺牲的同志们写下的一首词,表达了沉痛的思念之情。上阕哀婉清新;下阕寥寥数行,却是当时激烈战斗的再现,也是这次义举的概括小结。
“三·二九”广州之役,是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前所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牺牲了八十几位革命同志,包括各省调集的精英和才识卓越的留日学生。先父事后十分沉痛,在致孙中山先生的报告中说:“以前屡次革命,伤吾党人才,未若如是之众。今若聚闽蜀之精华而歼之,弟之躬虽万剑不足以蔽其罪矣。”这次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它唤醒了全国民众,震撼了封建专制的统治,激励了海外华侨对革命的继续积极支援,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声。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见《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1910年,根据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同盟会争取新军工作的成效,克强公认为,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5月13日向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详细的计划。他认为革命如在一省爆发,各省将闻风而动,“必有谷中一鸣,众山皆应之象。”同年11月,孙中山先生在槟榔屿为组织这次广州起义召开了会议,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会后,革命党人分头从经济上、组织上和军事上积极地进行了准备。他们从已往的经验中感到,起义一旦爆发,特别需要资金。一定要为这次起义筹集一笔巨款。到1911年初,从海外侨胞中已经募集到港币十八万七千余元,其中主要是南洋各地侨胞捐助的。由于克强公参加,使当时比较困难的募捐工作,有了显著的收获。
1911年1月18日,克强公到了香港,月底成立了统筹部作为领导起义的指挥机关。他们在广州建立了不发生横的联系的四十多个秘密机关。在新军、巡防营(省后备力量)和巡警教练所中都做了起义的准备,估计可以发动的武装力量达三千人或四千人,起义的突击力量是数百人的敢死队,拟分十路进攻。枪械和弹药是陆续自日本、西贡和暹罗秘密运进来的,炸弹是革命党人在香港制造的。
起义原订农历3月15日举行,因为温生才刺毙副都督孚琦后,官方加强了戒备;加上枪械、汇款未能按时到达等原因,起义日期一再推迟。又因有新军二标将于4月初遣散的消息,且官方将严密清查户口,搜捕革命党人,如再推迟,势必不可为。3月28日克强公获悉:最近调来广州的巡防营的十名军官中,有八人是革命的同情者,一人保持中立,仅一人反对革命。这个情报使他认为革命成功仍有可能。乃决定于29日下午5时许举行起义。当时的形势恰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订十路进攻的计划改为四路:克强公自领一路进攻总督署;另一路进攻广州小北门,让已站到革命方面来的新军进城;第三路守大南门;第四路袭取巡警教练所,里应外合以便该所二百名学生投入起义行列。可是事与愿违,革命队伍里出了奸细。储存的弹药未能全部取出,致使一路人马有枪无弹,未敢发动。另两路的指挥者也临阵畏惧,没有发动。唯有先父率领的一百数十名敢死队,按照原订计划,直扑总督衙门。经过短暂的战斗后攻入。衙门内空无一人,总督张鸣歧已不知去向。再返出衙门恰遇敌人的大队人马,发生了激烈的巷战。众寡悬殊,革命党人多有牺牲。克强公也伤右手而断两指。但仍奋勇杀敌,且战且走,直到最后剩下他一个人,才避入一店,换了衣服,逃出城外。
参加这次起义的壮士,多抱有“不计成败利钝”必死之决心。写有绝命书的人很多。先父在给同志的信中说:“事冗无暇通候,罪过罪过!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林觉民烈士在起义的前三天夜里给他妻子写了一封信,信里充满了牺牲自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信中说:“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这种感人的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这些革命志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就是经过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也还没有实现。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