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专论

东亚的国际形势和发展前景
战后,东亚的国际形势经历了长期激烈、复杂的斗争,到七十年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联霸权主义已成为本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威胁,各种反霸力量共同反霸的战略格局也初步形成。由于苏联加紧了在亚洲的扩张步伐,使东亚的形势日趋动荡不稳。展望八十年代,形势究竟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反霸力量对霸权主义的反应和斗争。
裴默农
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在西方,美国与苏联处于冷战和对峙的局面。在东方,美国站在蓬勃兴起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对立面,力图遏制这一历史潮流。这样,美国干涉与东亚国家反干涉的矛盾,就成为这一地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经过长时期的斗争,特别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并终于被迫从亚洲收缩。美国地位的下降,主要的还是由于它的经济力量的相对衰落。而苏联却乘机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到七十年代,进一步缩小了经济上对美国的差距,特别是随着军事力量的迅速膨胀,对外采取了进攻战略,不但直接威胁美国的地位和利益,也严重威胁东亚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美国,由于地位的下降,在七十年代初开始逐步调整其对东亚的政策。这样,从整体上说,美国与东亚国家处于严重对立状态的这一阶段的历史,到七十年代中期遂趋于结束。
早在六十年代苏联就已凭借其军事力量,向外扩张侵略。到七十年代,苏美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苏联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中,重点是在欧洲。它除在欧洲正面保持和加强军事压力外,还需要对欧洲进行迂回包抄,同时把东西两翼的部署联结起来,企图控制从白令海峡经西太平洋、印度洋、中近东直到欧洲大陆这个大环形圈上的关键部位,夺取争霸全球的战略优势。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它急剧向欧洲的外围地区中东、非洲等地渗透。在亚洲,它积极推行“亚洲安全体系”计划,通过同一系列亚洲国家签订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所谓“友好合作”条约,或者通过内部颠覆和培植亲苏政权等等手段,把一些亚洲国家纳入它的势力范围。它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在太平洋的舰队已占苏联舰艇总数和总吨数的25%—30%。还不断增强其远东地区包括它所强占的日本北方四岛的军事部署。它支持越南出兵占领柬埔寨,把印度支那变成为向东南亚进一步扩张的战略据点。接着,它又在西南亚公然直接出兵阿富汗,威胁海湾产油区。从东南亚、太平洋方向和西南亚、印度洋方向两路南下推进,以在东南亚的扩张积极配合在西亚的行动,是当前它完成全球战略部署的重要步骤。
苏联在东亚和西太平洋的战略目标,首先也是挤走美国,同时孤立日本,包围中国,控制东南亚。苏联加紧推行它作为全球战略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东亚战略,势必危及美国的地位,威胁东亚国家的安全。在这种形势下,苏联霸权主义的扩张侵略同中、日、东盟等东亚国家和美国反对这种扩张侵略的矛盾,就成为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虽然东亚国家与美国之间仍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从整体上看,苏联的威胁已使它们产生了共同的战略利益。
七十年代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出现了重大转折,各国开始调整政策,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首先是,中美关系打破了长期对立的局面,走向正常化,接着是中日建交和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同时中国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陆续建立了外交关系。到七十年代末,中美正式建交。在这期间,美国、日本、东盟国家和大洋洲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样,客观上就出现了以苏联为一方和以中、日、东盟、澳、新和美国为另一方相对峙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可以说,新战略格局的出现,是东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这不仅改变了本地区霸权主义与反霸力量的对比,使得苏联在东翼开始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将大大牵制它推行全球战略的行动。
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东亚国家有不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差别很大,各国内部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但是,发展国民经济却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要求。美国同亚洲国家的贸易额已经超过它同西欧的贸易额,日益需要扩大它同东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然而,要发展经济,首要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听任苏联霸权主义在本地区横行无忌,那就连国家独立和安全都没有保障,更谈不上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当前,苏联以越南为前进基地,支持越南控制老挝、侵略柬埔寨,并企图节节南下,囊括整个东南亚,控制两洋通道。同时,苏联还通过挑拨离间等政治手段以及经济利诱,力图破坏已经初步形成的联合抗霸格局,削弱美日同盟,分化瓦解东盟。现在,苏联的海空军力量实际上已进驻印支,使用着金兰湾、岘港、磅逊等基地,并在不断增强军力和扩大活动区域,苏越的加紧扩张,就使整个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威胁。为了对付这种威胁,维护并加强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
中国主张各种政治力量联合反霸,是基于对严峻的客观现实的分析而在政策上得出的结论。因为,无论是美国一家,还是中国一家,都不可能有效地遏制苏联的扩张。日本或东亚其它国家当然更无此力量。只靠美日同盟,显然也不行。只有联合反霸才能在力量对比上形成对苏的优势,才有可能制止苏联的侵略和扩张。中国所主张的联合反霸,是指有关各国从共同的战略利益出发,根据平等的原则,在政策上加强磋商,进行协调,在行动上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由于各国所处的地位和境遇不同,不可能要求这种联合具有某种固定的形式和采取统一的行动。但是这并不排除各国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并行不悖的政策和行动。既然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是有关各国共同利益所在,各方理应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致力于维护、巩固和发展这一格局,并据此进一步调整政策,按照自己的实际可能对联合反对苏霸作出努力。
无数事实证明,苏联霸权主义的一个特点是欺软怕硬。因此对于苏联在本地区的任何侵略扩张、挑衅威胁、恫吓讹诈,采取姑息、妥协、退让的政策,除了导致苏联更加肆无忌惮,不可能得到更好的报答。只有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才有可能迫使它有所收敛,制止它的侵略扩张。事实上,如果想在柬埔寨问题上以承认越南侵略的“既成事实”来换取越南的“让步”,那就只能更加助长苏、越的气焰,使东亚面临更严重的危险。美国遏制苏联扩张的态度坚定与否,不仅关系到受威胁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危机问题,而且也关系到联合抗苏斗争的前进或后退。
另外,东亚地区国家内部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某些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还比较尖锐,往往引起社会的动荡和政局不稳。苏联和越南总是煽风点火,设法制造和利用这种局势。当然,各国内部的问题,只能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条件下,由各国自己处理,但要防止苏联的插手和渗透。至于两国或多国之间的种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纠纷等等问题,如不能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协商的原则妥善解决,还可能导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一旦出现这种局面,苏联也会乘机插手,混水摸鱼。
对前景的展望
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是当前世界上最有生气的地区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绝大多数国家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除印支三国外,也都有了一定工业,日本则早已成为经济大国。展望未来,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还会不断提高,将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地区。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经过一些曲折,但只要各国共同努力,遵守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可以预期,东亚地区内部的经济合作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同美欧各国发展经济关系也有着良好的前景。东亚以至整个太平洋地区,在人类文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点已经很少有人否认了。
但是,经济文化的发展前景,不能离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东亚地区与整个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当前总的国际形势是更加紧张和动荡,并且孕育着很大的危险。在八十年代,苏联将在巩固它已取得的阵地的基础上加强进攻性。加之,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内部及其相互间还存在各种尖锐的矛盾和不稳的因素。因此,局部地区的动乱和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东亚地区来看,苏联在这里的进攻性行动必然是要选择军事力量最薄弱、政治和地理条件对它最为有利的地点下手。
严重的问题仍然是在东南亚。苏联已经在印支取得立足点,正在支持越南进行一场侵略战争。如果让苏联在柬埔寨站稳脚跟,它们就将进一步威逼泰国以至马来西亚和两洋通道。届时,东盟国家的安全就将面对严重的挑战,在东南亚随时有可能出现一场相当规模的局部冲突,甚至把一些有关国家卷进去。预见到这种危险性,及时作出正确选择以防患于未然,就可能使形势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关键在于东亚有关国家和美国采取配合行动,在柬埔寨问题上设法顶住,使苏越陷于困境。这样,苏越要进一步南下就比较困难,战争扩大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减少。经过一定时期,再加上各种斗争,就有可能迫使苏越在柬埔寨问题上作出让步。
因此,形势究竟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霸力量同霸权主义斗争的结果。从当前形势来看,优势在反霸权主义方面。
在维护东亚以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方面,东亚国家和美国都不能不作出抉择,是加强联合挫败苏联的侵略扩张,打乱它的战略部署,争取推迟以至制止世界大战的爆发呢,还是等苏联完成了它的东亚和全球战略部署之后,被迫进行战争或者屈服妥协呢?鉴于苏联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尽管它野心很大,并将继续竭力增强军备、利用越南,但是只要东亚各国和美国能够巩固和发展联合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格局,并各自作出自己的努力,那就可以预言,对苏优势将继续掌握在反霸力量方面。对于这一前景,可以抱有充分的信心。
综上所述,战后东亚地区在经过重大历史变革之后,已进入第二个历史时期,一方面是苏联霸权主义横行霸道造成的动荡和紧张,另一方面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各种力量正在逐步走向联合,以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并且争取在经济上有较大突破。在危险与希望交织之中,最终何者将占上风,取决于有关各国的共同努力。东亚形势的发展,对世界形势有重大影响,如果东亚地区能够在世界的这一边遏制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局势,这必将对防止战争、维护全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作出重大贡献。


第7版()
专栏:

加拿大修改宪法问题及其经济背景
殷津
加拿大议会就修改宪法问题而进行的辩论,是加拿大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加拿大的现行宪法是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不列颠北美法案》,己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现实情况。加拿大的政治家们为修改宪法进行了无数次的磋商,法律学家和社会学家著书立说,发表了各种见解,但是一直没能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主要的症结是,在联邦体制下,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中央和各省举行的修改宪法会议上,中央偏重于强调更多的集权,地方则要求享有更多的实权管理本省的事务。以修改宪法的程序为例,中央和地方的主张就有差异。联邦政府提出“宪法还家”,即把修改宪法的权力从英国议会完全移交给加拿大议会。因为加拿大的现行宪法《不列颠北美法案》自从制定以后,一直保存在英国国会手中,修改也要通过英国国会。对于“宪法还家”这一点,各省原则上都无异议,但它们担心,联邦当局在权力移交之后可能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无视地方的权益,因此,一些省特别强调,在向英国国会提出“宪法还家”的同时,中央和各省应该先就宪法的修改条款达成协议。
加拿大修改宪法遇到重重困难,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原因的。
从历史上看,位于中部的安大略省一向是加拿大金融和工业的心脏,而其他各省则多是原料产地和安大略省的商品市场,长期处于较不发达的状态。但是近些年来,随着自然资源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日趋重要,加拿大西部和其他地区出现了所谓“资源繁荣”。西部的阿尔伯塔省由于石油的大量开采,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富省。1973—1974年这个省的生产总值猛增40%,1975—1976年增长20%,此后的年份里,即使在加拿大全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仍以10—12%速度上升。有的统计表明,阿尔伯塔省政府的石油收益达到每分钟6,000加元。在魁北克省,自六十年代“静静的革命”以来,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办法实现了工业化,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仅省营“魁北克水电公司”一家资产就达七十多亿加元,成了全加拿大赢利最高的企业。位于东部沿海的纽芬兰省,近海油田的发现给它带来了“第二个阿尔伯塔”的希望。随着经济力量的膨胀,一些省在政治上的要求也提高了它们要求扩大自主权,并且向联邦政府要求在外贸、税收和省际贸易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这些变化必然给修改宪法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目前,加拿大全国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在10%以上,失业率达7.5%,生产率下降。联邦政府急于尽快完成修改宪法,以加强国家的集中统一,重振经济。不久前,联邦政府宣称,如果不可能取得各省总理的一致同意,它将采取单方面行动来修改宪法,许多省对此反应强烈,反对联邦政府仓促行事。现在双方意见继续相持不下,修改宪法问题仍然是加拿大政局中的一个难题。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疾如旋风,飘若行云
——看英国花样滑冰队的精彩表演
本报记者 成元生
北京的“冰球热”还没有结束,英国花样滑冰队的来访和演出,又带来了一股新的
“冰上热”。首都的冰上运动爱好者和广大观众,近日来怀着浓厚的兴趣,在体育馆和荧光屏上观赏了英国冰上舞蹈家们的精彩演出。
英国的花样滑冰有着悠久的历史,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最近,英国选手杰恩·托尔维尔和克里斯托弗·迪安在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和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的冰上舞蹈比赛中战胜了苏联选手,夺得桂冠,打破了苏联选手多年垄断冠军的局面,震动了国际冰坛。
这次来访的十名队员多是全国冠军,都有高超的水平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冰场上体态轻盈,驰骋自如,时而疾如旋风,时而飘若行云,时而跃起腾空,时而快速旋转,瞬息之间,变化无穷,无论跳跃、回旋或托举,也无论单人、对滑或群舞,都表现出娴熟而高超的技艺。他(她)们的轻快活泼的动作和优美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17岁的英国女子单人滑冠军卡伦·伍德,身材苗条,动作舒展自然。她在银镜般的冰面上翩翩起舞,姿态生动,她的高难度的三周跳和快速下蹲旋转令人赞叹。
男子单人滑冠军克里斯托菲·豪沃斯,今年才19岁,但功底深厚,动作刚健,富有弹性。他的特点是速度快、难度大、跳跃高。在急速滑行中连续作了三个不同的三周跳,接着又是快速的旋转和一连串大幅度的跳跃,结束时突然来了个后仰跪地滑行。他的表演博得全场观众的喝彩。
卡伦·吉尔斯和拉赛尔·格林是英国少年冰上舞蹈冠军。他们的冰上舞蹈编排新颖,步法灵活,动作轻盈优美,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罗伯特·道和苏珊·加兰是英国双人滑冠军保持者。他们配合默契,动作和谐。最吸引人的是他们的惊险巧妙的托举,罗伯特·道在飞速滑行中用手将苏珊·加兰托起,做了个优美的造型动作,接着用手轻轻往上一推,苏珊·加兰乘势轻盈地后空翻下,稳健地落在冰面,场上立刻爆发出一片掌声。
英国冰上舞蹈明星卡伦·巴伯和尼克·斯来特曾获今年欧洲冠军赛第五名,世界锦标赛第七名。这一对冰舞运动员的整套表演热情奔放,轻快活泼,造型生动优美。他们把快速的旋转,高难度的跳跃,扣人心弦的托举,巧妙地融合到舞蹈表演之中。
年轻的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也同英国冰上舞蹈家们一起作了表演,技艺比过去有提高。英国冰上舞蹈家们的来访,是他们一个学习和观摩的良好机会。


第7版()
专栏:

正在引起关注的“游客侵蚀”
陈佳元
现在为数不少的国家接待的旅游人次超过本国的人口,旅游收入成了国家的主要收入。越来越多的游客的脚步、手摸,使许多旅游胜地或某些有名的历史古迹,面临被毁的境地,这种“游客侵蚀”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希腊青铜时代的古都迈西尼遗址,由于成千成万游客的双脚踩踏,把这个古堡的一部分的历史痕迹踩掉了。著名的伦敦塔,是伦敦最高的建筑物,站在其上,全市风光尽收眼底,是伦敦赚取外汇最多地点之一,但由于观光的游客达到饱和程度,怕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常常只好关闭。在闻名于世的雅典巴特农神庙,一些过分热情的游客,常在大理石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偷偷凿取神庙的大理石,当作纪念品,使神庙天天都遭受破坏。按照规定,游客是不准攀登埃及开罗吉萨大金字塔的,但守卫人员不足,游客攀登不止。
“游客侵蚀”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越来越引起有关单位的注意。希腊政府正考虑用一个巨大的圆顶气泡,把巴特农神庙整个封盖起来。在法国,正在讨论研究关于限制游客参观凡尔赛宫的问题。在英国的斯通休尔古迹,四千年来首次在其周围架起木柱,拉上绳索,把游客隔开一段距离。“游客侵蚀”对世界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的诞生地斯特拉福德,带来的影响,已写成报告呈交英国政府。埃及金字塔旁的斯芬克司狮身人面像,己作出严格规定,游客只能站在十米远处瞻望,不准靠近用手抚摸。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自然旅游区,为了避免由于游客过多而带来的“侵蚀”,已对人数进行严格的控制,旅游者必须三个月前提出申请。肯尼亚的国家自然动物园,为了减少游客的汽车声浪对动物的影响,在园内的公路上,每隔一百米就设立了一个路障(高出地面三十厘米的水泥块),逼得所有汽车只能缓缓而行。
“游客侵蚀”是人为造成的。只要人们采取适当措施,问题还是可以逐渐加以解决的。


第7版()
专栏:边载

摩沙迪谍影
四、贝鲁特夜半枪声
1973年4月初,一位名叫吉尔伯特·兰伯特的比利时商人带着他的女秘书莫尼克·布伦步出了贝鲁特机场。翌日,该机场又来了三名普通模样的实业家。这些人下榻豪华的旅馆,出入高级的市场,他们白天的行动是无懈可击的。然而,只要夜幕一降临,他们就一反常态,行动鬼祟,总是驾着车沿陡峭悬崖上的拉姆拉特—贝达公路行驶。吉尔伯特·兰伯特和他的女秘书则常常把车停在一座八层楼房的附近。女秘书紧贴着老板的耳朵,并不是谈情说爱,而是在一个窗一个窗地观察着这栋大楼的动静。
原来,这大楼是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各个组织的指挥部。
4月10日傍晚,两艘以色列导弹快艇离开了海法港。当最后一道阳光消失在地中海的水平线下后,导弹快艇上的蛙人、伞兵和特遣队员比预定时间提前三分钟到达了黎巴嫩海域。不一会,岸上的摩沙迪“实业家”们向天空发射了一个短促的信号弹。于是,蛙人们偷偷爬上了岸,和“实业家”们会合了。他们分乘汽车疾驰而去,向那座大楼发动了偷袭。
这时,一辆黎巴嫩警察的巡逻车打着探照灯开了过来,它的光束射到了探头探脑的“实业家”们身上。一阵枪响,几个黑影应声倒下。于是,被枪声惊醒了的大楼里的人们一个个跳下床来,拿起武器冲下了楼。
率先进入大楼的特遣队员嘴里一边骂“实业家”们侦察失误,一边端起冲锋枪向走廊里和楼梯上的人疯狂扫射。
枪声划破了贝鲁特市寂静的夜空。全市的爱国志士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战士闻声从四面八方向大楼赶来。他们同这伙以色列的海上入侵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不久,大门口和楼道里激战的枪声慢慢地稀落了。大部分来犯的以色列特遣队员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剩下的一些人见势不妙,在吉尔伯特·兰伯特的指挥下且撤且打,一直溃退到海边。两架在大海上等待归航信号的直升飞机把这些侥幸逃生的亡命之徒仓皇接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摩沙迪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附图片)
时波 文 徐锡林 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