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由粗到细搞好农业区划
四川大邑县采用自力更生、由粗到细的做法开展农业区划,并和农业调整结合起来,促进了生产的全面发展
在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第二次会议上,四川省大邑县开展粗线条农业区划的经验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邑县的区划工作有些什么基本经验呢?
书记动手
组织调查
大邑县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一开始就得到县委的重视,县委负责同志分工加强领导,并强调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抓这一工作。1978年秋以来,县委书记陈庆福、县委多数常委和六十多名干部、技术人员,多次翻山越岭,涉水穿林,先后跑遍了全县各社队,实地勘察资源,了解社会经济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经过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学到了不少知识。过去有的领导对山、丘、坝的农业生产搞“一刀切”,违反因地制宜原则,还认识不清。通过深入调查,心悦诚服了。县委在初步调查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将全县初步划分为平原粮油主产区、沿河粮油蔗桑区、浅丘粮桑水果区、山区林牧土特矿产区等四种类型,分别规划发展任务,分类指导,分期实施。这为建立商品粮、油、糖、蚕桑、水果、茶叶、用材林、生漆、中药材、奶山羊、生猪、渔业和煤、电等生产基地做好了基础工作。
结合调整 促进生产
大邑县把农业区划和当前农业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调查——区划——规划——实施一条龙的办法,既能促进当前生产,又可推动区划工作深入开展。
大邑县委在初步了解了自然资源,制定粗线条农业区划后,立即结合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的调整,抓紧付诸实施。如对山区确定“农林牧矿,以林牧为主”的生产方针后,就抓紧现有宜林荒山的绿化,进行林业基地建设,现已栽种小木漆和南竹苗350万株(丛)。对那些不宜种粮的陡坡地,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停耕,1980年已停耕一万五千多亩。对停耕后社员的口粮,采取粮林、粮牧、粮经挂钩的办法,两年来共供应六百万斤粮食,解决了山区一百四十多个生产队的粮食不足问题。为了解决一些社队缺钱买粮和缺生产资金的问题,他们又采取发展畜牧业、开办小煤矿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这类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全县落实农业区划和规划有了切实的保证。
大邑县从1978年秋开展农业区划以来,全县农业的结构和布局得到了初步调整,加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农业的方针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出现了农业全面发展的局面。1980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39.6%,林牧副渔在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4.4%上升到23.7%。
量力而行 不等不靠
大邑县为什么一开始不搞细线条农业区划,而要由粗到细呢?这是因为领导没有经验,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和设备也很缺乏。有的同志主张等上面布置,给钱、给物、给技术力量后再搞。县委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先搞粗线条的农业区划,然后由粗到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统一了认识之后,大邑县一不等待,二不依赖,三不伸手,坚持自力更生,由粗到细的做法。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由粗到细搞农业区划的好处很多:一是花钱很少;二是花费时间不长;三是技术力量薄弱也可以搞,全县只有八十多个大学和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通过边学边干,仍然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四是区划成果能够及时地落实到基层,为社、队所了解、掌握和运用;五是按照农业区划要求,培训了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5,000多人次,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这为1980年8月以来全县开始进行细线条的农业区划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报记者 曹光晖


第2版()
专栏:

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商业部粮食部报告指出
促进生猪生产稳步发展保证猪肉供应
本报讯 据《中国财贸报》报道:国务院最近批转农业部、商业部、粮食部关于当前生猪生产情况的紧急报告,要求各地结合当地情况,认真研究执行,以促进生猪生产的稳步发展,保持猪肉供应的好形势。
三个部的紧急报告在列举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的好形势以后指出,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地方重又出现生猪下降的趋势。生猪下降的原因各地不一,有的是受粮食减产的影响;有的是因加工条件限制,收购不及时,农民“卖猪难”的问题没有解决,影响了仔猪及时填圈;也有些地方对农业体制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抓得不力,不适当地改变了养猪政策,影响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特别是母猪下降较多,对当前生猪发展影响较大。
紧急报告指出,为了保持市场的稳定供应,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国民经济的顺利调整,必须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保持养猪生产的稳步发展。紧急报告为此提出以下六项建议:
第一,稳定发展养猪的各项政策。国家的收购政策、价格政策、奖售政策和集体的饲料分配、投肥报酬、奖励政策,以及集体养猪专业承包联产计酬政策,等等,都不要随意变动。
第二,对于一些社队因粮食减产影响饲料粮兑现的,要多方设法调剂余缺,予以解决。
第三,保护和发展母猪。对集体所有的母猪,可以实行联产计酬的办法,包养到户、到人。对社员家庭养母猪要给予鼓励和扶持。
第四,各地可根据产销情况,在保证完成猪肉外调和出口任务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城乡销售,解决“卖猪难”和“买肉难”的问题。
第五,实行合同收购制。对各级政府下达的生猪派购任务,国营基层食品经营单位可与养猪的生产队和社员签订合同,确定交售时间和规格,给养猪户吃“定心丸”,保证他们的产品有销路,安心发展养猪。
第六,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要根据农村、城市和出口的不同需要,有计划地抓紧培育瘦肉型生猪。对于危害严重的猪病,要尽快控制和扑灭。


第2版()
专栏:短评

农业调整的重要一环
切实搞好农业区划,是实行农业合理调整的重要一环。今天本报发表的大邑县由粗到细开展农业区划的经验说明,在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和设备缺乏的情况下,从实际出发,先搞粗线条的农业区划,是切实可行的。
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在自然面前,取老老实实的态度,严格按照两个规律办事,搞好农业的合理布局,使农、林、牧、副、渔各得其所。搞好这一条,是当前农业增产上的最大潜力,也是最大的科学。”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是因地制宜规划和领导农业生产,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开展这项工作,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要全面查清自然资源,摸清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规律,为整个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提供可靠依据;又可以为搞好当前农业调整,指导和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科技人员力量不足的地区,应当根据现有条件,先搞粗线条的区划,逐步由粗到细、由浅入深,长短结合,为当前农业生产服务。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党委统一抓,组织政府和有关科技部门,进行多兵种的联合作战。大邑县的区划工作,由县委领导亲自抓,各有关部门都抽调人员参加,爬山涉水,调查研究。很多同志从大量事实中,看到了过去瞎指挥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认识到指挥农业生产一定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根据客观规律办事。事实说明,开展农业区划,不仅与搞好农业调整有直接关系,而且关系到各级领导干部增长科学知识、改进领导作风。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登记缺货办法好
刘秦川 龚述则
最近,我们在市场上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些人民常用的生活必需品缺少,甚至是奇缺。如农村常用的细铁丝、小元钉、鞋钉和妇女喜用的平绒纽扣、花样发卡,很难买到。有的人脚大些,买不到合适的鞋。在柜台前,常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唉,谁让咱长了这么双大脚!”
过去,一些商店有个便民措施——登记缺货,就是在商店显眼的地方挂上一个“缺货登记簿”。这个方法,能帮助商业部门掌握顾客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供应工作,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建议商店恢复这种有益的形式,主动把“缺货”情况及时转达给生产单位,以生产更多更好适销对路的商品。


第2版()
专栏:

天津纺织工学院棉纺实验厂,最近试制成功纯丙纶纱,并投入批量生产。用这种纱织成的绒衣,柔软耐磨,而且成本低廉。
新华社记者 宋佑民 摄


第2版()
专栏:

河南名瓷今胜昔
河南的唐三彩、钧瓷和汝瓷,早在一千多年前就闻名于世,解放前几乎濒于绝境。如今,又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驰名中外的唐三彩
记者一踏进洛阳市工艺美术公司陈列室,便被一幅仿唐三彩《丝绸之路》吸引住了。工艺大师们继承唐三彩特有的传统艺术手法,用丰满浑圆的造型,明灿华丽的釉色,朴素别致的花纹处理,生动地再现了我国二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盛况。
唐三彩陶瓷制作工艺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三彩产品种类繁多,但驰名中外,最受人们喜爱的是三彩马。记者看到的仿古唐三彩八骏,有嘶鸣马、闻风马、走形马、啃啼马、静立马,造型逼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它们或缓步徐行,萧洒自在;或竖耳静听,目视四野;或腾空跃起,昂首嘶鸣。唐三彩除了马以外,还有婀娜多姿的仕女,翩翩起舞的乐伎,形态各异的武士俑,以及古代的尊、钵、壶、洗、罐;现代的台灯、花瓶、烟缸、水盂等。洛阳市美术陶瓷厂现在生产的唐三彩新产品就有一百二十多种,远销美国、日本、法国和东南亚共24个国家。
(附图片)
河北唐山第二瓷厂地震前每年生产瓷器1,800万件,去年产品达到了2,000万件,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徐建中 摄


第2版()
专栏:

明亮透彻的汝瓷
临汝瓷厂出产的汝瓷,也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具有药釉浑厚、明亮透彻、富有水色的特点。古人形容汝瓷是“汁水莹泽,堆釉如脂,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细看汝瓷的仿古产品,可见到釉下遍布斑斑小点,犹如俊梨之皮;釉面隐纹纵横,恰似蟹过留痕;有些釉面呈现出细碎而规则的冰裂纹,构成芝麻花型图案。这就是汝瓷不同于其它名瓷的特色之一。
现在汝瓷产品品种已由原来三十多种增加到一百二十多种。老艺人郭遂近来新烧制的天蓝色的汝瓷产品,是汝瓷中最美的佳品,被誉为“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然佳色,这在汝瓷中是极少的,不少国际友人赞不绝口。
本报记者 程敏 何成章


第2版()
专栏:

五光十色的钧瓷
“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是古诗人形容钧瓷色彩鲜丽美妙的佳句。在钧瓷的故乡河南禹县神垕镇,记者看到一件件造型别具一格的瓷器,不论是仿古的鼎、炉、尊、盆,还是新设计的餐具、文具、灯具,样样色彩奇丽,红的浓艳晶莹,蓝的清淡雅致,紫的光润庄严,绿的瑰丽柔和,造型和构图别致多姿,令人惊叹!
钧瓷相传创始于唐,盛名于宋,列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神垕镇有煤有釉有瓷土,更有能塑善画的巧匠。代代相传的老艺人,在不同火焰中锻烧出千姿百态的珍品,这就是钧瓷独有的特色“窑变”,真是“进窑一色,出窑五光十色”。
老艺人邢国正,二十多年来刻苦钻研钧瓷造型,他一面继承钧瓷传统技艺,一面吸收玉雕、木刻的艺术技巧,先后设计塑造了“蟠龙胆瓶”、
“蟠龙七玄瓶”、“云龙笔筒”、“五龙鼎牡丹透花盆”等七十多种精美的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远销日本、墨西哥、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十多个国家。


第2版()
专栏:

实行厂社挂钩 减少中间环节
张家口市毛纺织厂建立半细毛羊基地
张家口市毛纺织厂是一个综合性毛纺织企业,主要产品有毛线、细绒、毛毯,每年需要原料羊毛5,600吨。近年来,该厂采用工牧交接、厂社挂钩的办法建立半细毛羊基地,扩大了原料来源,改良了羊毛品种,使工农牧都获得好处,促进了生产发展。
过去,从养羊场收购羊毛,再运到工厂,中间环节的费用占收购总费用的18%。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原料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减少了牧场收入,影响了饲养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家口市毛纺织厂于去年6月起直接与察北牧场、沽源牧场、承德御道沟牧场联系,由牧场将羊毛直接运交工厂,原来18%的中间费用,牧场分成收益10%,工厂分成收益8%。工厂负责原料除杂、经管和包装。这样双方都感满意,企业降低了原料成本,牧业增加了收入。
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当地毛纺工业提供了丰富的羊毛资源。但是,这里的羊大都属于当地土种羊,而张家口市毛纺织厂需要的原料主要是半细毛。这个厂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解决本地毛不对路的问题,从1976年底开始建立了半细毛羊基地。先后在两个地区、八个县投资兴建了12个半细毛羊改良育种场,一个纯品种繁殖点,十个人工配种站。
这个厂还派出人员在羊场就地收购验质,保证了收购质量,又可为当地社队牧场增加一笔选毛费收入。由于减少了收购手续,大大缩短了原料收购周期,产区原料得到优质优价,工厂可以优毛优用。对工业和牧业生产都有好处。 李梅鸿 刘一民


第2版()
专栏:来信

不宜继续繁殖皱皮羊
皱皮羊有许多缺陷,是一种淘汰品种,现在各地还在大量繁殖,对发展毛纺织工业很不利
我国绵羊生产解放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全国绵羊头数,由五十年代初期的三千多万头增长到近年的1亿头左右。并且培育出一批毛质好、净毛率高、适合加工的良种羊,如新疆细毛羊、半细毛羊等,对发展毛纺织工业起了重要的作用。七十年代以来,国产羊毛已占毛纺织工业原料的80%。
但是,当前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有些地区近几年出现了大量繁殖皱皮羊的现象。去年,据苏、鲁、豫、皖、冀5省农村社、队的粗略调查,皱皮羊已达六十多万只,占改良羊的11%,有的地区占20%以上。并且这种大量繁殖属于淘汰品种的现象正自南向北蔓延,如不及时改正,我国绵羊改良事业将受严重损害,也将影响毛纺织工业原料的供应。
皱皮羊是细毛羊返祖现象。早在十九世纪末,国外有些国家片面追求羊毛高产,曾大量选育过皱皮羊,终因皱皮羊缺点多被淘汰。其主要缺点是:
1、毛细而短,粗细不匀,工业使用价值低。
2、油汗杂质多,洗净率低。一般细毛羊的洗净率可达45%左右,好的可达50%以上。而皱皮羊的净毛率仅有24~28%。而且,皱皮羊的油汗为黄色或橙黄色,硬脂酸多,不易洗净,影响毛织物的光泽。
3、抗病能力差,饲养条件高。
为了保护我国羊毛资源,为毛纺织工业提供质量好、产量高的原料,建议对现有的皱皮羊采取“公羊淘汰,母羊改良”的办法,不应继续繁殖。同时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羊地区干部和群众的科学知识,使大家都了解发展皱皮羊带来的危害,做到对皱皮羊不引进、不扩散、不配种。还可以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对皱皮羊的羊毛减价收购。 方彦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灭虫新法——性诱杀
丹瑾
昆虫大都要“恋爱”,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我们掌握了害虫的恋爱规律,就可以设法变它们的情场为坟场,将它们大批消灭。这个灭虫的方法,在科学上叫做性诱杀。
蚱蜢繁殖神速,又特爱吃稻叶,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害虫。每到春天叶绿花红之时,雄蚱蜢就占据一块地盘,不疲倦地摩擦它背上的短翅翼片,发出“轧轧轧”的响亮歌声,尽情地向雌蚱蜢倾诉衷肠。雌蚱蜢闻声而起,不辞辛劳地钻隙逾垣,越低攀高,欢快地跑来找它求爱。科学家发现蚱蜢的这个规律以后,试着用扬声器或笛子向雌蚱蜢发声。经过多次试验,出现一个奇迹:当人造声比雄蚱蜢的情歌高出15至25分贝的时候,雌蚱蜢便不再理睬雄蚱蜢,而径直朝发声器跳来。它们麇集在发声器上,爬来跳去地寻找最可心的“恋人”;正找得欢,死亡的阴影罩了上来,它们至死也不明白,这样一个热闹的情场,怎么会突然变成了它们葬身的坟墓。
某些蛾类“恋爱”的媒介,是雌蛾分泌的可发出奇味的性诱引物质。0.1微公分的这种物质,足以引诱十亿以上的雄蛾上钩。科技人员便将活雌蛾放在诱捕器中,或将人工提取的类似性诱引物质置于“陷阱”,让那些求偶心切的雄蛾晕晕乎乎地找上来送死。
昆虫“恋爱结婚”,纯粹是为了繁衍后代,所以它们的结合是下意识的本能行为,只要有某种一定的东西刺激它们,它们就会作出结合的举动,并不需要雌雄双方情投意合。科学研究发现,雄天蛾追逐雌天蛾,是因为雌天蛾性成熟期间发出的较高温度刺激了它。它这时追逐的其实是较高的温度,而不是貌美的雌天蛾本身,因而在追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红外线发射器,它也会落在上面做出交配的姿势。这就为人类诱杀害虫提供了方便。我们只要找到某种害虫求偶时所需要的那种刺激源,就可以用人工源将它们诱入死地。
性诱杀既可以达到杀虫保苗的目的,又可以避免因用药杀虫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实在是一种防治虫害的妙计,各地不妨一试。(附图片)
(许林插图)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利用性诱剂防治棉田虫害
南方棉区推广试用效果好
利用棉红铃虫性诱剂测报红铃虫发生期,指导棉田防治虫害的新技术,近几年来已在我国南方棉区迅速推广试用,进展很快。据统计,1980年已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上海八省、市的二百五十多个县近3,500个测报点,应用于大面积测报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棉红铃虫是棉区的主要虫害,幼虫个体小,发生期不易察觉。过去,用常规测报手段预测它的发生期,人要跪在田间,用放大镜数桃、叶上的卵,效率不高,不便于群测群防。1973年我国合成的棉红铃虫性诱剂,对雄蛾具有强烈的引诱效果。根据田间设置的诱蛾盆中诱到的蛾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棉红铃虫的实际消长情况,从而指导田间防治,做到适时用药,减少用药次数,节省农本,降低劳动强度,减轻环境污染。江苏省海门县过去用常规测报、防治方法,每年都要在棉红铃虫第一代发生期普遍治虫一次,第二代治虫二至三次,第三代治虫二次。去年,这个县的植保站与各公社的31个测报站,用性诱剂对各代棉红铃虫蛾的消长情况进行观察,按各地实际发蛾情况采取治虫措施,结果棉红铃虫第一代发生期未用药,二、三两代全县三十多万亩棉田平均只用药1.5次。全县节省敌敌畏十万多斤,计人民币二十六万多元,而且治虫效果好。棉农赞扬说:“性诱剂真正好,诱到蛾子真不少,摸清虫性下农药,打准打狠保好桃。”
孟济元 俞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