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把卫生事业建设重点放在现有医疗机构上
本报评论员
卫生事业要在调整中加强建设,尽可能地继续发展,这是中央已经确定了的方针。如何进行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根据中央的调整方针和卫生战线当前的实际情况,在调整期间,卫生事业建设的重点应当放在调整、整顿、充实、提高现有机构上,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建立了一个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全国现有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科研机构和高、中等医学院校七万多所,有病床一百九十三万多张,专业卫生人员三百三十四万多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二百六十四万多人),赤脚医生一百五十七万多人,初步解决了全国城乡广大群众看病吃药的问题。但是,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国卫生事业既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又存在着后天失调的问题。许多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大部分公社卫生院,是在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缺少保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医疗质量不高,设备比较简陋;在十年动乱期间,又受到严重破坏,许多机构被拆散,人员被下放;有许多坚持工作的单位,长期处于管理混乱的状态。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几年的整顿,情况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内部比例失调和管理落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强整顿、建设,把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成为当前调整中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
加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纠正那种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片面强调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作法,提倡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提高现有机构的质量。过去,“左”的指导思想最突出的危害之一,就是只求发展数量不顾质量,卫生战线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就以粉碎“四人帮”以后这几年的情况来说,在恢复、整顿过程中,在基建经费不足和其他条件并无保证的情况下,平均每年发展八万多张病床,给医院带来不少新的矛盾,使医院内部本来存在的人员、技术、设备、房屋比例失调的问题更为突出了。不少医院因为缺少某些专科技术人员,当地群众迫切需要治疗的疾病得不到治疗;有的虽有技术人员,但是缺少必要的医疗器械,诊断和治疗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还有许多医院医护人员不少,因为缺少传染病房或某些业务用房,眼看着病人住不进医院来。现在对症下药,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填平补齐工作,上述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就会很快改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潜力就能大大发挥出来。
现有卫生机构的人员、技术、设备、房屋都要配套,关键是使各类技术人员能够配套。现在,我国卫生技术队伍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水平低。十多年来新增加的专业人员中,未经正规业务技术训练的占40%以上,高、中级人员中训练不足的也占60%以上。大专院校毕业的技术骨干,也有个知识老化的问题,需要再学习。要在调整时期抓紧培训在职人员。1980年全国离职进修和业余培训的专业卫生人员达11万人以上,过去未经训练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近三年中培训了40万人以上,收到了提高卫生技术水平的效果。人还是原来的那些人,技术和工作质量提高了,过去不能做的手术现在能做了,过去不会使用的治疗方法现在会使用了,过去没有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现在开展了,形成了新的防病治病能力。在职人员培训工作一定要坚持抓下去,进一步抓好。同时,要大力办好高、中等医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便能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新生技术力量,不断地充实卫生队伍。
加强管理,提高现有机构的管理水平,也是整顿、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管理就是要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组织领导,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防病治病和其他任务。我们很多单位的管理比较落后,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1979年北京市市一级医院进行了加强经济管理的试点,通过挖潜、提高病床使用率等,等于增加500张床位,相当于新建一个大医院。在调整期间,还应继续抓好整顿,不断地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适当地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的水平。对前几年引进的一些大型现代化设备要加强管理,提倡使用单位的协作,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把卫生事业建设的重点放在调整、整顿、充实、提高现有卫生机构上,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的方针。随着我国经济的好转,国家投资的增加,卫生事业也要在数量上有适当的发展,但一定要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保持内部比例协调。只要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卫生事业就能健康地发展,卫生事业的前途是大有希望的。


第3版()
专栏:

清除“左”的影响调整科技方针
江苏省科技工作着重为经济发展服务
最近,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改变科技工作中存在的盲目追求“高起点、高速度、高指标”的指导思想,把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集中技术力量和资金设备,研究解决当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
3月上旬,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对经济调整中的科技工作的方向、任务作了研究,认为,前几年,本省科技工作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左”的偏向。如有些科研项目在立题时,盲目强调“赶超”,忽视当前生产的实际需要,在技术水平和人、财、物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阵,形成了不少“胡子”项目。有的项目耗用了大量资金研究出来,但没有推广条件,只能供“陈列展出”,造成严重浪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江苏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基础研究的同时,下马一批条件不具备的“赶超”项目,把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力争做到收益大、见效快、用得上。
根据全省的实际情况,江苏省围绕农业、轻纺、能源三个方面确定了今年的重要科研项目。为了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高产再高产”和“如何降低农本”等问题,今年集中技术力量和资金设备,选育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质、高产、多抗的粮棉油新品种,研究高产栽培技术和低成本、低残毒的高效农药。正在研究之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每亩只需施用不到十克就可以达到灭虫效果,经济适用,又极少污染。省有关部门为这个项目增拨了资金,以便在年内投产供应市场。徐州煤矿是江苏重要的能源基地,省科委拨出100万元资金,研究煤矿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和安全生产问题,以加快采掘进度,提高煤炭产量。
江苏省还要求各行各业的科研工作挖掘潜力,重视研究与农业、轻纺、能源密切相关的课题,从各个方面为经济调整服务。由于轻纺部门机械方面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在提高自行车、缝纫机等产品质量、改造设备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省有关部门今年要求任务严重不足的机械行业,抽出较强的技术力量,研究解决轻纺工业生产中机械方面的一批课题,为轻纺工业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服务。化工系统也积极选择一些为轻纺工业提供原材料的项目开展研究。如江苏木材每年缺口达上百万立方米,他们便将很有希望的木材代用品“聚烯烃增强材料”列为重点项目,集中力量研究解决防老化和降低成本等问题。
为了保证科研成果能够尽快发挥经济效益,江苏省不仅在选题时就考虑是否有推广的价值和条件,而且把对推广的研究也列入科研计划。针对沼气在推广中出现的问题,设立了低温发酵、完善池型和降低建池成本等项目。还准备搞一个大队使用风力机提水灌溉的试点,研究解决在推广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以便顺利推广风力机。
本报记者 蔡名照


第3版()
专栏:

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
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世界各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天气和气候。例如1968—1973年非洲撒哈拉—苏丹地区的干旱,给某些地区带来了极大灾难;1972年热带气旋引起了恒河平原的特大洪水;七十年代中期,南美一些地区出现了连续两年的异常寒冬等等。1975年夏季我国河南出现了有名的特大暴雨,使淮河流域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去年我国南方出现了少有的雨涝,北方又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但世界各地的天气变化又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掌握了较大范围内的天气情况及其变化,就有可能在较早的时候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报。这就是世界天气监视网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主要目标。
世界天气监视网是根据1961年联合国大会“关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合作”的决议,在原来世界天气系统的基础上扩建的。其宗旨是根据联合国宪章和世界气象组织的传统合作精神,尊重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将气象科学用于和平。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计划,目前由世界气象组织153个会员(其中有五个地区会员)通过提供服务和国家设施组成的一个全球系统。其目的是保证世界各国能及时、迅速地获得日常业务和科研所需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加工情报,以提高和改进天气预报和其它有关的环境预报,特别是改进热带气旋和台风的警报。
世界天气监视网由全球观测系统,全球资料处理系统、全球电讯系统和业务监测四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既具有独立性,又互相依存、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整体。由全球观测系统得到的各种气象观测资料,经全球电讯系统传递给全球资料处理系统的各中心进行加工,各中心将加工所得的产品(分析和预报)再经电讯系统向各用户分发,以提供业务和科研所需的全球气象情报和资料。根据情报资料要求范围的不同,世界天气监视网分为全球、区域和国家三级。
1972年2月24日世界气象组织恢复了我国在世界气象组织内的合法席位,从1973年起我国开始参加了世界天气监视网的各项活动。目前我国有206个地面气象站和89个高空气象站参加了全球观测系统,每天定时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统一要求进行观测发报。我国还有12个气象卫星接收站列入了全球观测系统。
我国的北京国家气象中心已列为亚洲的区域气象中心之一,它同时又是全球电讯系统主干电路及其变线上的一个通讯枢纽,担负着气象情报资料交换和加工的双重任务。目前北京气象中心已经建成了一个实时的计算机系统(称为BQS系统,即北京气象通讯枢纽),从1980年初已投入业务使用。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历次公布的监测结果,我国提供的气象观测资料在质量和时效上都名列前茅,得到世界气象组织和各会员的好评。
从参加世界天气监视网活动以来,我国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与世界气象组织及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交往,对国际气象事业和世界天气监视网作出了贡献,得到了好评。随着世界天气监视网活动的改进和提高,我国将会对这一活动作出更大贡献。
中央气象局 王良


第3版()
专栏:

广东省梅县丙村公社被誉为足球之乡。全公社24所中、小学就有一百多支足球队。这是丙村五七小学的足球队在练球。
新华社记者 陆运祥 摄


第3版()
专栏:资料

世界气象日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在1950年的这一天正式生效。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以各种方式举行庆祝活动,宣传气象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并且确定每年气象日都有一个宣传主题。去年的主题是《人和气候变化》,今年是《世界天气监视网》。
世界气象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目前已有153个国家会员和地区会员。我国于1972年恢复在世界气象组织中的合法地位。
(中央气象局政策研究室供稿)


第3版()
专栏:出版消息

我国科普期刊达85种
近三年来,全国科普期刊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干部、工农兵及青少年热爱的经常读物。
据统计,中央和省一级的科普期刊已达85种,其中综合性的33种,基础科学方面的14种,工业类15种,农业类15种,医疗卫生类四种,少年儿童四种,总发行量超过1,600万份。其中《无线电》、《科学画报》、《科学与生活》等发行已超过百万。


第3版()
专栏:出版消息

《人口与经济》双月刊出版
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编辑的《人口与经济》杂志,从今年起改为双月刊出版。
《人口与经济》是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有关人口理论、人口经济、人口地理、城市人口、少数民族人口、人口统计、人口社会学、人口生态学、优生学以及世界人口等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统计资料、中外动态和译文等。 杨清涛


第3版()
专栏:出版消息

一批北京地方志书出版
去年成立的北京古籍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批有关北京历史的地方志古籍。这批古籍有《长安客话》、《帝京景物略》、《北平考》、《故宫遗录》、《明宫史》、《金鳌退食笔记》、《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宛署杂记》等。作者都是明、清时人,他们在书中具体记载、描写和考证了北京的地理历史沿革、山川景物、宫殿古迹、风土民俗、社会经济、官场生活、宫廷内幕等。这批古籍是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考古学、中国历史研究、古代经济史、民族学和旅游业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北京古籍出版社还将出版《日下旧闻考》等北京地方志书多种。这样系统地、大规模地出版北京地方志书,对有关研究者将是有益的。


第3版()
专栏:出版消息

《中国概况》和《世界概况》出版
《中国百科年鉴》编辑组从1980年《中国百科年鉴》中选编了《中国概况》和《世界概况》二书,由知识出版社出版。
《中国概况》内容有总类、政治、军事、外交、法律、经济、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卫生、出版、体育等十三大类,记载了我国各方面的情况和资料,可供教学工作的参考。
《世界概况》内容有世界各国(包括地区)的面积、人口、首都、国家元首和首脑、简史、政治、经济等新的资料,并附有“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材料。 耀庭


第3版()
专栏:出版消息

《一九八○中国出版年鉴》出版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编辑的《一九八○中国出版年鉴》,已于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部年鉴是我国建国以来出版的第一部有关全国出版工作的大型年鉴,全书共一百六十余万字,十六开精装,装帧、印制都较精致。
在年鉴的“概况”部分,反映了我国出版、印刷、发行事业,以及课本、少数民族文字、盲文、外文书刊出版、书刊进出口、对外合作出版,以及台湾图书出版业等各方面的概况。
婉菊


第3版()
专栏:献身四化的人

辛勤执教五十年
——访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校长赵宪初
一个雨后的早晨,空气清新,我们来到了坐落在上海市徐汇区、有80年历史的南洋模范中学。走进教导处的办公室,只见一位头发稀疏、精神矍铄的老教师在和几位教师热烈地讨论教学问题。党支部书记朱家泽同志向我们介绍,他就是在南模中学执教53年的老校长、特级教师赵宪初。老校长态度和蔼,步履稳健,思路清晰,谈吐有致,谁能想到他已有75岁高龄呢。他从事中学教育工作五十多年,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
我们请赵老师谈谈当中学教师的甘苦。他笑着说,只要懂得中学教育的意义,就会热爱这个工作岗位。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积累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基础的好坏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学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赵老师是在南模中学的前身——交通大学附小念小学的,1928年,从交通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南模中学任教。他教了几十年的数学,被同事誉为“三角赵”。他著有《高中三角》、《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元二次方程》和数理化自学丛书之一《代数》(第一册)等书籍。他在教学上成绩显著,解放后几次有调进大学任教的机会,他都没有动心,安心留在南模中学。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六个子女中,有四个从事教育工作,真可谓是“教师之家”呢。
赵老师教学态度认真,讲课清晰严谨,深入浅出。他主张教学上要抓好基本知识、基本训练,让学生反复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他教过的很多学生数学基础很好。现任南模中学物理教师的张茂昌说:五十年代我在校读书时,赵老师教我们三角课,总要我们和他一起诵唱三角公式歌,一开始上课就唱个三五分钟,从不间断。开始时我们学生很不习惯,往往笑出声来,赵老师从不责难,津津有味地带领大家高声吟唱。日复一日,大家吟唱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记起公式来,不感到吃力。今天,时隔二十多年,那些三角公式我仍能琅琅上口。
一位姓郑的南模毕业生,现在在美国芝加哥一个大学任教授,前几年回到母校探望,一见到赵老师,深深一鞠躬后,就背了一个三角公式。有一位后来从事新闻工作的学生,一次遇到赵老师,就亲切地说:“您以前教我的代数、三角公式,我至今还记得很牢呢!”十几个1949年毕业生,在毕业30周年于北京聚会,集体朗诵了赵老师教授的三角公式。广西大学数学系主任龙季和是南模中学1933年高中毕业生,现已年近70,白发苍苍了。去年他到上海来看望赵老师,回去后从广西寄来了一本当年赵老师教过的数学书,送给母校作纪念。每年从全国各地和国外都有校友回母校,他们看到赵老师还在校任教,倍感亲切;对赵老师辛勤劳动,为他们打好坚实的基础,表示深切的感谢。
赵老师爽朗地说,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看到一代代人才的崛起,体会到了辛勤耕耘后丰收的喜悦。人家都说中学教师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我是终年辛辛,不觉苦苦,昼夜忙忙,不甘碌碌。他翻开一本精美的照相本给我们看——这是他任教50周年时学校同事送给他的纪念品,里面贴满了赵老师和南模师生的合影以及祝贺的诗词。其中一首写道:“粉笔生涯半百秋,劲风催白少年头,冰霜砥砺著三角,桃李芬芳遍五洲。”另一首写道:“五十年心血,换来几多成就,门墙桃李遍布全球。严霜过去,时雨春风依旧,老当益壮。青山夕照,余辉尚稠。”
赵老师很注意培养青年教师。他很乐意和青年教师谈自己执教的体会,勉励他们安心于中学教育工作,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他用唐朝文学家韩愈的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求青年教师业精而行成。
去年天津市两位特级教师王福重、张庄容到上海来访问,赵老师和她们多次交谈,还冒雨挤公共汽车陪她们到格致中学听课。他知道张庄容要一本有关复习题的书,没等她回到天津,书已寄到,使张老师十分感动。副教导主任韩鸿逵老师告诉我们,赵老师对同行的要求,基本上有求必应,有信必答,还常常自己出钱买书送人。
在校党支部的办公室,朱家泽同志给我们看一份赵老师最近写的“南模1981年上半年工作补充意见”,其中第一条便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赵老师提出,任何一门课的教师,不仅要教课,还要教人,要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当前要着重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要让学生有一个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心,自豪感。我们请赵老师谈谈这方面的意见。赵老师说,中学不是培养某方面的专门人才,而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为人师表,要处处注重身教。解放前,南模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却有不少地下党员;解放初期,很多学生积极地参加抗美援朝;这都是社会进步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在那种条件下尚且可以培养优秀人才,现在更要有信心。赵老师解放前教过的学生不少在海外成名成家,对此,他既自豪,又不胜感慨。他对我们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实在是件憾事。旧中国大批学生往外走,是可以理解的,这些在海外的人,大多数都有爱国之心。赵老师对现在一些中学生存在的崇洋思想很为担忧,他感到有责任要求教师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我们和赵老师告别时,赵老师一再说,我这一生平平淡淡,没什么可以报道的。可是,在这平淡的一生中,我们却看到了不平淡的业绩。
本报记者 柏生
新闻研究生 晓霞
(附图片)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校长赵宪初在给学生讲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