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除旧·布新·求实
  舒恩禹
一年容易,又到春节。
记得去年庚申年伊始,报刊上
“猴年话猴”、“猴王捧仙桃”之类的吉祥图文不少。今年辛酉,又换成“鸡年话鸡”、“一唱雄鸡天下白”了。年年都在更新,象征着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步步前进,当然使人高兴。但这“新”应该是真正的新,倘只“话”几句,而不脚踏实地去除旧布新,那么转上十二年,不就又回到“鸡年话鸡”了吗?
中国的老百姓喜图吉利,每逢新年总要说几句“新”话。“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除旧布新,确是人们多年来良好的愿望。但我以为,这“新”“旧”两个字不只是表相的分界,重要的是本质。比如,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距今时隔千余载,可谓“旧”矣。就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题这四个字的时间算起,也有四十多年,不能说“新”。但多年的反复实践,证明了它的生命是永远不会旧的。我们党的许多优良传统,如艰苦奋斗等等,远在建党初期就开始了的,至今也仍闪烁着不灭的光辉。相反,有不少看来很“新”的东西,其实不过是昙花一现。这三十年来,尤其是“史无前例”的十年大动乱期间,我们不是就见识了不少吗?可见,除旧布新的良好愿望不能满足于表面的形式上,不能象孩子过年只盼件新衣衫穿穿,而是应该真正除去实践证明了是没有生命力的、与四化有弊无补的旧东西,布就实践证明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促进四化的新东西,讲求实际。
匈牙利的革命诗人尤若夫·阿蒂拉说过:“我不愿喝童话的牛奶,我吮吸的是真实的世界。”他是说诗的艺术,我看也是在谈哲学。人总是在真实世界中汲取养料和力量,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脱离现实的童话或神话,即使奇光异彩,新而又新,也终究是童话或神话而已。《封神榜》里有个“呼名落马”的张桂芳,叫一声“黄飞虎不下骑更待何时!”黄飞虎立即滚下牛背。这魔力的伟大果然可爱,但可爱而不可及。倘若我们也学着叫一声“四化马上到来”,于是就等着看“到来”,那是注定要泡汤的。海市蜃楼般的“布新”,远不如一步一个脚印的“求实”。诚然,万物总是在变化,时事总是在变新。把握住事物规律性的布新,在求实基础上的布新,方是积极而可靠。那样的新,才是有助于祖国的四化,有助于民族的振兴,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


第4版()
专栏:晨光短笛

  年三十夜
  黄岭
年三十夜,家家户户、杀鸡宰鹅,烧肉煎鱼,那烹调的香气在厨房、厅堂飘荡着……
淘气的葵葵赖在厨房里,手里拿着一双筷子和一个饭盒。妈妈每炒一个菜,他就抢着先尝尝味,然后说出“好吃”、“真好吃”、“好吃极了”等赞语。每当这时候,妈妈的脸上总是泛起一丝微笑。
等到一切菜肴都搞好,年饭也煮熟了的时候,葵葵却不见了。
妈妈发现房间里的爆竹也少了一半,这孩子准跟小朋友玩鞭炮去了。葵葵的爸爸走出大门,问一个邻居的孩子说:
“你看见葵葵吗?”
那孩子边把一个点燃的爆竹抛向空中,一边说:“他拿着一个大饭盒到学校找徐老师去了!”
提起徐老师,葵葵爸爸的眼前就浮现出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十年浩劫中,徐老师屡遭迫害,双腿得了严重的关节炎。老伴也忧郁而亡。目前他虽孤身一人,退休在家,但仍热心地帮孩子们补习数学。葵葵爸爸回家推起自行车就往学校去了。
他找到了徐老师的宿舍,还没进门,突然从房里抛出一串爆竹,噼噼啪啪地响了起来,接着就听到葵葵高兴地嚷着:“徐老师,过年喽!”
“你哪来的爆竹?”徐老师的声音。
“家里带来的!”葵葵说:“我还带来一些好吃的,你尝尝,我妈妈做的好菜!”
“我吃的东西可多呢!老校长刚送来不少菜,好几个老师也送了吃的来!”
“他们都没有我妈妈做得好吃!不信,你试试!”
爸爸进来了。孩子扑过来笑着说:“爸爸,我在这儿先陪徐老师过年!等会儿再回去。”
葵葵爸爸望望眼前这一对师生,不由得鼻子一酸,咬了咬下嘴唇,对坐在床上的老人说:“徐老师,到我们家去,我用自行车推你走!”
葵葵眼睛一亮,上前拉着徐老师的手说:“去嘛!去嘛!”
不管徐老师怎样谢绝,到底被这一对执拗的父子征服了。
他们走过大街小巷,正是千家欢笑、万家灯火,爆竹声此起彼落的时刻,空气中弥漫着生活的幽香,人世间寄托着深沉的祝福……


第4版()
专栏:

  迎春花开
  吕建中
寒冬腊月,黄土岗的迎春花开了。
北方的迎春花原本是伴随着春光开在野地里的,匠心独运的花农却叫她赶到春前开放,就更受人喜爱了。多年来人们常在立春前夕把迎春花馈亲赠友,是一份别有情意的上好礼物。上年纪的人喜欢买来一盆置于床侧,好留住早临的春光。
这天,一阵飞雪过去,风还在拚命扯着树枝儿吼叫,象是对春之将临不甘心似的。我冒着严寒爬过一个土岗,眼前闪出一排排耀眼的花幢。一位老农指给我,门楣挂个小牌牌的一幢就是花卉生产组。跨进门坎,顿觉神清气爽,温暖如春,眼前是一片绿色世界。几个花农象抚育自己的儿女,正把一棵棵幼小的花秧移入花盆。
相邻的花幢子大半是木本花卉,茶花绽出了火红的瓣儿,玉兰树有一丈多高了。紧挨着月季花的是200盆茉莉。老花农说,早年这里数茉莉花名气大,多的时候总有五万棵,一天能摘几百斤花,一色儿将开未开的花骨朵,趁时送到茶厂往茶箱里一闷,刚好张开嘴儿,一股子香气全钻进茶叶心里去了。所以人说北京不出产茶叶,可北京茉莉花茶是顶有名的。
我问:“听说你们这里培育了好多迎春花,是吗?”老花农转身指指东墙根说:“那不是!”我定睛一看,果有数百棵拖着长枝条的迎春倚墙而立,人们把她们比做披着长发的姑娘。我笑问道:“就叫她们这样披头散发的出嫁吗?”老花农风趣地说:“不,还没梳洗打扮呢,我们这里只管把她们抚养大,前面幢子里王师傅是管梳洗打扮的,你去看看就明白了。”
我绕过两座花幢,走进尽南头的一幢,真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室内格外明丽、清新,各色的盆花安排得十分整齐和谐。架子上盛开着淡红花的仙人指在向人招手,背后衬着几十盆笑容可掬的西蕃莲。远处水池边是大朵大朵的一品红,恰似一片红霞透过玻璃幢子映落在枝头。依次排下来的是天冬草,君子兰,四季海棠,水仙等等。就在这众花簇拥的花幢中央最明亮处,端放着十几盆庄重淡雅的迎春花。她们经老花农的精心打扮,挽起发髻,廓清眉宇,挂着初绽的嫩黄花朵,大大方方地迎接客人。
我轻拨花枝,缓步走到花幢尽头,一个身材魁梧目光炯炯的老人,正挽起袖口深情地端详着一株披着长发的迎春。他就是七十开外的老花农王宝仁。
王师傅自小是个苦人,十五岁到城里护国寺花厂学徒。掌柜说:你送花吧。他就成天担着两个百来斤的篮子给人家送花。送花须得识花,小宝仁一天辛苦下来,夜晚就守着花房背花名儿。有一回他给一户官家送花,官少爷怪他错报了花名,少付钱不说,还狠狠踢他两脚,回来掌柜又扣了他三天薪水。又一回给一个洋人太太送花,洋太太硬说宝仁的破衣襟把花给弄脏了,这女人用脚践踏鲜花,嘴里直骂他穷鬼,穷鬼!从此宝仁觉着这个世界不是自己的,值不得打扮它。
到了1949年,北京城解放了,紧接着乡下土改,王宝仁一下子从奴隶变成了主人。他是村里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他懂得了自己的任务是砸碎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他带头走互助合作道路。后来,党支部又叫他转到鲜花生产队,他又开始用双手培育鲜花打扮自己的世界了。他和同伴们一起培育的鲜花异木不下两千个品种,美化了千千万万个公共场所和幸福家庭,他倾注心血培育的迎春花,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可是,“文化革命”的狂风猛然袭来,硬要鲜花队破“四旧”,“砸烂花盆闹革命”。王宝仁迷惘了,鲜花怎么就成了“四旧”?婚礼上的鲜花象征着幸福,向先烈献一束鲜花是寄托革命哀思,文化少了鲜花黯然失色,世界上没有鲜花还象个什么世界!
王宝仁默默地抵制着,挣扎着,他竭力想叫鲜花逃脱灾难。好容易挨到1975年冬末,正是迎春花含苞欲放的时候,突然王宝仁被叫到公社,说上面下了命令,限期解散鲜花队,鲜花统统销毁,说是要刹“右倾翻案风”,不许“资本主义回潮”。王宝仁意识到灾难临头了,他们要下毒手了。果真不到一个月,鲜花队被洗劫一空,上千种鲜花无一幸免,两丈多高的玉兰树连根刨掉。这简直是剜了王宝仁的心!他夜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这到底是一伙子什么心肠的人?过去听老人说,当年丰台十八村花神庙会上得罪了西太后的宠臣,鲜花遭了一场劫,后来日本帝国主义者又来折腾了一回,可是哪一回也不象这回毁坏得彻底。这伙魔鬼实在是太狠毒了,他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全完了!年近古稀的王宝仁暗地里流了好几回眼泪。
时转星移,又过了两年,“四人帮”垮台了,又开了三中全会。党支部告诉王宝仁说,中央有新政策了,叫他立刻和同伴们着手恢复鲜花队。王宝仁不胜惊喜,但喜中有疑。他先把暗中藏下的五个仙人球、两盆燕子掌拿到鲜花队来,这是最有生命力的根苗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支援他们,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新侨饭店,还有一些家庭养花人,陆续地送来了花根花秧,又派人到南方找来米兰、金钟、千日莲,从洛阳、山东移来牡丹和月季,从日本引进了茶花、瑞香、红杜鹃,鲜花队又一天天兴旺起来。王宝仁更没有忘记迎春花,他想方设法搜集来花根和枝条,精心地插扦,繁殖,两年的工夫,几百根插扦如今已长成“披着长发的姑娘”了。一天,支书从市里开会回来,特意找到王宝仁说:“老王呀,稳住心干吧,这回,拔了根了。”王宝仁不解地问:“拔了什么根?”支书说:“左根。”王宝仁愣了一阵,土改的时候打倒封建地主叫拔穷根,“拔左根”这词儿还是头一回听说。支书见他发愣,就叫他回想回想前些年为什么折腾得花儿无主,人心不宁!这一开导,王宝仁明白了。他想起土改时党叫拔了穷根栽富根。穷根倒是拔了,可是这些年总是批呀斗呀的,闹得人们心神不定,富根就始终没栽牢。
“四人帮”垮了,审判了,党中央又把“左根”拔掉,这回心里可就踏实了。
第二天王宝仁头一个披着晨曦来到鲜花队。他掰着指头算算,到立春只有十来天了。他想着今年的春天不比寻常,买迎春花的人是要胜过往年的。培育了两年的迎春花今年正好应时,他感到这是自己多年来最得意的一桩事了。他脱下棉衣,挽起袖口,一口气修整好十来盆迎春花,然后摆到自己认为是最适当的位置。又过一天,就是我访问的那天,他又起了个大早,继续打扮他的迎春花。(附图片)
  上:庆丰年〔剪纸〕 柯大先
  下:人欢鱼跃〔年画〕宋仁贤


第4版()
专栏:

喜春来
 林林年年梦里寻春色,春带鲜花探我来,红欣绿喜实欢哉!祈春在,亿众上天台。


第4版()
专栏:

福贴爷
山东平度县 赵伟人人见过红福贴,却不知你福贴爷。你与福贴格外亲,一年四季供着,不分节不节。盼福偏偏招祸来,福贴爷被骂成“福贴鳖”。炕席下捧出一叠福贴,泪水中看清:这是火!这是血!……如今红福贴贴满了村舍,你在哪,怪癖的福贴爷?逢人夸自个的福贴俊又多,那话味比喝盅二锅头还要烈。你唤唤猪羊,你指指橱桌,你摸摸电视,你亮亮存折:你说,你还有一个最新的福贴,——党把热手掌贴在咱的心窝!


第4版()
专栏:


湖北草埠湖农场 喻选芳当你撕下八一年的第一张日历,你笑了,笑了,笑得这样惬意!是看见:那桃树漾红杨柳泛绿?是听到:那小河叮冬燕子呢喃?啊!面对祖国又一个春光万里,你的笑多象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当你撕下八一年的第一张日历,你笑了,笑了,笑得这样甜蜜!是坚信:青春的树越长越葱茏?是祝愿:生命的花愈开愈艳丽?啊!在祖国新年建设的宏图中,你的笑一定是浓浓的春色一笔……


第4版()
专栏:

春水
上海松江农校 沈晓荡一叶扁舟驶到湖心,宁静的倒影把我支撑。我轻轻搅动波纹,泛起轮轮碧绿的欢欣。哦,春水比茸茸绿草还年青,比缤纷的花朵还温馨。经过严冬残酷的冰冻,春水呵,焕发迷人的青春……


第4版()
专栏:

  洋鞭炮
——旅罗杂感
王学作
一天,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专业负责人告诉我,从1980年12月22日到1981年1月4日学校放假。这个为时两周的假期包括两个节日,一个是12月25日的圣诞节,一个是新年。在这期间,我原来门可罗雀的住处忽然热闹起来。叩访最多的是演唱圣诞颂歌的小朋友们,他们一般三五成群,来住处先按电铃,当开门问来意时,领队者有礼貌地问道:先生,允许我们给你唱个圣诞颂歌吗?经同意之后,他们即以清脆悦耳的童声引吭高歌。唱完,我鼓掌叫好并招待他们吃几块北京带来的奶糖,他们就道谢雀跃而去。在这期间,变化最大的是我楼下的信箱,平时空空如也,每次出门路过它时,我也从来不置一顾。30日那天,突然一个同学来电话问我收到她的信没有。我下楼一看,果然信箱里塞满了信件,打开拿出一看,全是学生祝贺新年的贺年片。
次晨,被窗外一片“噼噼啪啪”声惊醒。下床开窗探望,但见大街上有三个身穿彩衣的小伙子手持皮鞭猛力击地,发出“噼啪”的响声,酷似我国过春节放的鞭炮声。当天在此进修的邹大夫来访,谈到击鞭祝节一事,他也非常欣赏。与我国鞭炮对比,我们觉得似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可以避免鞭炮引起的炸伤或火灾的危险。儿时因抢拣鞭炮炸伤左目的情景,至今想起尚有余悸。邹大夫是外科医生,说在国内每年春节前后,总被一些鞭炮炸伤患者忙得焦头烂额。
第二,皮鞭击响本身就是一种体育运动,古人练武健身的十八般武艺中就有“鞭”,不管是竹节鞭,还是三棱鞭,不管是钢鞭,还是铁鞭,大概都仿形于皮鞭吧!
第三,皮鞭击响,万响不毁一鞭,又不污染环境;而鞭炮则在阵响之后,化为烟雾纸屑,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财。
翻阅辞书,始知鞭炮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古时人们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爆竹成声,以为能驱除山鬼,带来吉利。时至宋代,始有卷纸裹火药的爆竹,再将许多爆竹用药线串在一起就叫“鞭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提倡用节约、健身、卫生的皮鞭炮来代替浪费、伤身、污染的火药鞭炮呢!


第4版()
专栏:银幕与舞台

  首都春节舞台丰富多采
春节期间,一大批剧目在首都上演。话剧主要有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深夜静悄悄》、《威尼斯商人》,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灰色王国的黎明》、《灵与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谎祸》、《悭吝人》,中国铁路文工团话剧团演出的《血,总是热的》、《再见了,巴黎》和北京市文工团演出的《生日的礼物》。歌剧有中央歌剧院演出的歌剧《第一百个新娘》。还有中国评剧院演出的评剧《野马》、《弄假成真》,北京昆曲剧院新编历史剧《血溅美人图》,中国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演出的京剧传统戏和经过新整理的剧目《文姬归汉》、《四进士》、《打渔杀家》、《大英杰烈》、《红楼二尤》、《血泪清宫》等,以及勇进评剧团演出的评剧《清宫外史》、《戊戌喋血》和红旗越剧团创作演出的越剧《东海传奇》。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还为首都观众送来了话剧《闯江湖》。
话剧《谎祸》是根据同名豫剧改编的,它深刻反映了三年困难时期浮夸风给农民造成的严重灾害,用历史的惨痛教训说明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性。《灵与肉》是根据美国同名电影改编的,表现美国拳击运动员受资本家老板的欺压和他们的觉醒,喊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愤愤不平。《血,总是热的》塑造了善于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献身于四化的优秀厂长形象。《闯江湖》以一个小戏班子在抗战胜利前后的经历,表现了江湖艺人在旧社会的悲惨生活。评剧《野马》叙述了一个绰号叫“野马”的后进青年弃旧从新的曲折经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强烈的时代特色。歌剧《第一百个新娘》描写一个贪婪残暴的年逾七旬的国王,要强抢青年猎人的未婚妻作为他的第一百个新娘,聪明的阿凡提同群众一起用智慧捉弄、惩罚了昏庸的国王。歌剧音乐优美动听,富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及新疆地方情调。
王文章


第4版()
专栏:剧评

  看话剧《闯江湖》
  刘宾雁
这出戏,并没有什么离奇的情节。四十年代天津的一个评剧戏班,走南闯北,备受欺压,苦苦挣扎,终于看到了光明——进入解放区。这就是主要剧情。可见,是一个相当一般,吸引力并不很强的故事。那么,是什么魅力把年轻的和年老的观众吸引到剧院里来的呢?
还有,剧中人物很多,动用了50名演员,有人甚至扮演四个角色。然而三个小时以后走出剧场时,我们好象已经和剧中人(包括戏并不很多的角色)一起相处了很多日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作家是把人物放在多方面联系中描写的,因而使几乎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日本人、国民党和戏班主对于艺人欺压凌辱,艺人们则结成亲如手足、相依为命的关系。各人以自己的方式对外界的侵害作出反应,又以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和整个戏班的生存。剧作家吴祖光的乐观精神和幽默感,又使悲剧性场面罩上一层淡淡的喜剧色彩。这一切集中在一起,加上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时代气息,就使这出戏的艺术感染力显得分外浓烈。
人间的痛苦,莫大于人格遭到侮辱。这群善良的人给人们带来欢乐,得到的报酬却连最低限度的生存也难以维持,这已经够悲惨了。但当我们看到他们在贫困之外还要遭受种种最难堪的凌辱时,我们对那个旧社会的诅咒就加倍强烈了。很多青年观众看到第三幕张乐天“典妻”的一场,受到震撼。他们不知道中国土地上还有过这样惨绝人寰的不幸。
作家成功地塑造了四个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的不同命运,对于今天的青年也会有一些启示。艺术上已有一定成就的银灵芝,屈服于感官享乐的诱惑,甘心嫁给一个杂牌军司令当小老婆,断送了自己。小红虽然不愿出卖自己,但比较软弱,只能以一死表示对命运的抗议。唯有杨金香,由于精神境界较高,能够鄙视虚荣和享受,在重重浊浪中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彩霞也是为了戏班的生存,自愿牺牲了自己,后又毅然投身革命。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然而生活中仍然难免遇到困难、挫折和引诱,需要自己作出正确的抉择。
《闯江湖》这出戏,演出的难度很大。主要角色由年轻的演员扮演,对于40年前的旧中国,他们毫无直接感受。又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唱、做、念、打,他们都没有受过这方面训练。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和舞台工作者的认真和勤苦精神是令人敬服的。23岁的张玉玉是一位才能出众的演员,她学习评戏、大鼓的唱做能够达到职业演员都少见的水平,无疑要靠本人极大的勤奋。扮演张乐天的郝重臣,戏最重。他本来擅长演解放军战士,现在却要演一个三花脸行当,等于改行。这个角色演得朴实不“油”,需要有很好的艺术分寸感。扮演苦三的青年演员刘景范,也很出色。看到这些年轻演员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创造出优异的演出效果,我们对新一代表演艺术家的希望和期待更加增强了。


第4版()
专栏:

  夜〔水印木刻〕 杨必位


第4版()
专栏:新书架

  有助于家长 有益于孩子
——推荐《三百六十五夜》
徐林
倘若说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那末,给孩子讲故事,就是做父母的天职了。然而,年青的爸爸妈妈,白天忙于工作,无时间搜集或者收索枯肠去编制故事,而且更不可能准备得那么繁多,来满足孩子无休止的要求。最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百六十五夜》,就是一本专供年青父母给四岁到六岁孩子讲述的大型故事集。一年三百六十五夜,每夜都可以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所以不少年青父母从书店里买到这本书的时候,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三百六十五夜》编选的故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真如编者所说“凡是于孩子有益而有趣的故事,我们能找到的都尽量收了进去。”,有流传悠久的如《哪吒闹海》、《精卫填海》、《后羿射太阳》等古老神话;有历年来深得孩子喜爱的如《猪八戒吃西瓜》、《神笔马良》、《小兔乖乖》等童话和传说,还有国外的如俄国文学大师阿·托尔斯泰的《大萝卜》、《一只笨老狼》等童话以及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民间故事。而故事集里,大多还是反映当代儿童生活的新近创作,使孩子从自己同龄的人物身上学习可贵精神,效仿高贵品质。还有不少知识性故事,可以增进孩子科学知识,启开智慧窗户。无论是古老的传说,还是当今的生活,都是用美好的感情,对孩子进行美的沐浴,用纯洁的情操,熏陶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去热爱真善美,憎恨假丑恶,给他们勇气,给他们理想,健康地步入人生的道路。
《三百六十五夜》里的故事,都写得活泼清新,生动有趣,让孩子爱听易懂。你看看《狮子照哈哈镜》、《狐狸开汽车》、《苍蝇讨尾巴》、《糖果换泥巴的故事》等这些篇名,就觉得有趣逗人。有的故事后面,还撷采了一些儿歌、迷语、急口令等诗歌快板。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故事一般都小巧精悍。故事用孩子的语言,浅显明了,生动形象,而又琅琅上口,适宜家长饭后寝前对孩子娓娓动听地讲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