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越南人民在觉醒
  新华社记者综述
近期以来,越南当局大谈什么“全党必须就形势取得一致的认识”,“挫败敌人的心理战和间谍战”是当前的“重大任务”。《人民军队》杂志还说:“我国目前还有许多困难,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排除暴乱的一切萌芽和可能”,“当前,(防御暴乱)这一任务更显得重要和紧张。”越南当局的这些言论既流露了它们焦虑不安的心情,又表明了它们将对越南人民加紧镇压。
由于越南当局的严密封锁,或涂上“敌人心理战”的色彩加以歪曲,外界对于目前越南人民不满和反对越南当局的真实情况了解得不多。但是,从越南报刊和西方记者透露的一些材料中可以看到越南面临的一些问题。
民心动摇、群情不满。越南已成为“恐慌、仇恨和贫穷的土地”
越南人民通过亲身经历,深感越南当局投靠苏联、反华侵柬,给他们带来的是沉重负担和苦难,因此,许多人不再信任并且唾弃越南当局。长征曾在去年5月19日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九十周年的大会上惊呼:“目前人民生活中存在许多困难,“因而产生了悲观、消极、动摇、怀疑,如同风浪中失去了指南针的船只。”越南报刊多次透露,现在在越南社会上,有些人“以交头接耳、偷偷写信等方式”,“攻击党的路线、方针和领导人”,“既明目张胆又周密”。有些人则“利用歌谣、‘新笑话’等易于传播的东西”,或者“用书写、印刷、寄材料、散传单的方法”,“向别人散布对路线、政策、制度的悲观、怀疑和不满的心理”,“使(人民)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失去信心”。越南《人民报》在去年10月29日至30日的一篇文章中也承认,在一部分干部和党员中,“面对着经济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一些人不知所措,甚至有人表现出惊慌失措、动摇,逐渐丧失信心和战斗意志。在认识和执行路线和政策中有许多偏差。”有的“成了心理战的传声筒”,“传播敌人的谣言和论调”。
西方一些记者根据他们采访中的亲身经历报道说,越南“正成为一片恐慌、仇恨和贫穷的土地”,特别是越南南方人民“生活惨淡,有的逃跑了,有的钻进丛林进行战斗,然而大多数人已失去了希望。”“一个妇女说:‘谁也不喜欢越共。’”“另一个妇女说:‘人人都想走。’”“胡志明市当局多少已经承认,如果可以的话,该市至少有80%的人会选择流亡的道路。”
军民厌战情绪增长,征兵有困难,新兵逃亡多
目前,越南人民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不知苦难的岁月何时到头。他们普遍担心和不安的是:长期与中国为敌后果怎样?同苏联捆在一起将会丧失自主,侵略柬埔寨和控制老挝会加重越南本身的负担等。越南报刊也承认,在柬埔寨问题上,一些人“产生了怀疑、动摇和颠倒黑白的感觉和行动”。西方记者报道,“越南政府征募新兵运动无人关心,并遭到反对。”据悉,芹苴省去年征召新兵一万多人,但只有一半到达柬埔寨,其余的人都逃跑了。有一个由1,200名越南南方人组成的新兵团,逃跑了900人。面对越军人开小差日趋严重的情况,去年越共青团中央第二十九次会议专门作出决议,要求团员“积极和坚决动员、说服开小差的军人自觉自愿返回部队”。去年9月1日,即越南国庆的前一天,一个越南退伍军人在河内市大戏院广场用自己的鲜血在墙上书写:“反对派兵出国”,然后自焚。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在河内的一些墙上第一次看到了乱写反政府的字迹”。
在越南党内和干部中,许多人认为,“如果胡志明主席还活着,情况不会是这样。黎笋走的道路错了。”西方记者报道说:“驻在胡志明市的北方官员中,也有不少人强烈批评这次(对柬埔寨的)进攻。甚至有的高级官员在熟悉的外国人面前仰天长叹:‘我国政府为什么干这种蠢事?’”
反政府武装四出活动,暗杀官员,破坏工厂,甚至发动武装袭击
越南国家代主席阮友寿在回答法新社记者的问题时证实,越南有“叛乱活动”。越南通讯社在一篇文章中也承认:反政府力量“正在越南活动,暗杀官员,破坏工厂”,甚至“发动武装袭击”。
现在,从越南南部、中部到北部,从山区到一些城市,出现了武装反对越南当局的斗争。据越南报纸透露,一些“阴谋暴乱”的人,“在胡志明市和顺化市设立了聚会地点和联络点,起草了煽动暴乱的各种材料”。胡志明市出现了名叫“民族救亡阵线”的组织,这个组织“建立了储存武器的秘密据点,进行了建立战斗队的筹备工作”,以“等待时机、发动暴乱,夺取政权”。据民主柬埔寨电台报道,救亡阵线的游击队,在越柬边境地区多次袭击了越南政府军,并在迪石至河仙的河上,击沉三艘汽艇。在芽庄和大叻出现了反政府的武装集团。西原地区少数民族游击队的武装斗争,已经从西部山区一直延伸到东面沿海,遍及多乐、林同、嘉莱—昆嵩、顺海、富庄等省,他们已经控制了少数民族的许多乡村,并经常袭击政府军的驻地和交通运输线,还曾打死越南当局在这个地区的一些省长等高级官员。据越南报纸最近透露,在越南北部的山区也出现了反对越南当局的武装斗争。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些连队,同当地人民配合,反对越南当局镇压少数民族。


第7版()
专栏: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来信
对中国朋友的祝寿信表示感谢
我想借用《人民日报》的篇幅,向在去年12月我80寿辰时对我表示热烈祝贺和良好祝愿的每一位中国朋友表示我最热烈的谢忱。事实上我根本不可能对我收到的所有的祝贺信和明信片亲自一一答复。但是我又不愿意让任何中国朋友觉得我不领受他们的深情厚意,也不作答复。我愿通过贵报说一下:我对每一位中国朋友的盛意都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并希望他们能将这一声明看作是我本人对他们的逐一答复。
李约瑟
1981年1月16日


第7版()
专栏:

  是强盗还是“英雄”?
  本报记者 张彦
强盗也能被人当作“英雄”,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实事实。这个事实,就发生在今天的美国。
刚出版的美国著名《生活》杂志2月号,以八页的篇幅刊出了一篇引人注目的“专访”。访问的对象不是什么要人,也不是什么明星,而是两个月前在华盛顿因盗窃和枪杀著名医生兼作家麦科·哈尔伯斯坦而被捕在押的惯贼伯尔纳·韦尔什。
在这篇以《鬼贼与良医》为题的文章里,作者把这个惯贼凶手和被他杀死的哈尔伯斯坦医生两人相提并论,分别叙述二人的成长历史、个性特点和生活爱好。
根据作者的介绍,40岁的韦尔什已经是一个拥有几百万家产的惯贼,同时又是个警察追踪了多年的逃犯。他经常驾着一辆价值四万美元的豪华轿车进出高级住宅区作案,一星期要盗窃十处之多。他从1962年起,开始行窃,“水平”越来越高,许多警察认为抓他好比“抓鬼”一样难。直到中弹的哈尔伯斯坦医生忍痛开车把他撞倒在地,这个老牌大盗才终于在华盛顿落网就范。
警察从韦尔什那里搜出的赃物,价值四百万美元以上,花了几天时间才开出了一份清单。当这些珍贵的赃物展出时,有四千多个被盗者前来认领。
在韦尔什住宅的地下室里,还搜出了几把半自动手枪、几副手铐和两个熔化金银的熔炉。但是他却对到狱中采访他的作者说:“你们在那里看到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星半点。每个星期都有东西从那间房里运出去,不是金条,就是银条;不是银条,就是珠宝。”他说,他每个星期日的工作之一就是坐在家里熔化金银。他甚至夸耀地对作者说:“最近几年中,我是非常非常活跃的。”
现在,这个惯贼终于因为凶杀哈尔伯斯坦医生而落网了,他又是怎样看他的命运呢?
韦尔什的回答是:“过去,我一切顺利,他也一切顺利。但是,现在,他死了,我进了监狱。人们说我毁了他的生命,但他也毁了我的。”
文章的作者把这个回答用大字单独标在题目的上端,看来是颇为欣赏的。这番话似乎道出了这个社会客观存在着的某种人生哲学,谁胜利谁就有了一切,不管他是干什么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种人生哲学。这一期《生活》杂志刚一出来,华盛顿市区就有六家商店宣布拒绝出售,其中一家商店的老板说:“我们觉得这简直太不象话了,怎么能让这样一个家伙显得象个英雄似的。”哈尔伯斯坦的兄弟干脆指控《生活》杂志简直就是凶杀他哥哥的“帮凶”。
报纸上反映了这种抗议。但是,在这里,这种正义的然而是微弱的呼声,除了会在客观上起推销《生活》杂志的广告作用以外,恐怕不会有什么别的结果。相反,人们倒是有些担心,韦尔什的律师为争取判他“无罪”所作的种种努力有可能奏效。


第7版()
专栏:

  新加坡——东南亚的炼油和探油服务中心
  郭敏功
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小的国家,地少人多,基本上没有自然资源,连淡水也要靠马来西亚提供。然而,在近十多年中它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不仅成为东南亚的海运、贸易、金融和旅游中心,而且成了这个地区的炼油及海洋勘探服务中心。
新加坡的传统经济以转口贸易为主。1959年起,它致力于发展工业,目前工业已超过海运与贸易、旅游业,而居国民经济三大支柱的首位。石油化工已成为新加坡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工业门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0%以上,占出口总额约23%。新加坡从1961年才建立第一家炼油厂,初期日产量仅二万桶,到1974年底日产量突破100万桶的大关。目前新加坡仅次于美国的休斯敦和荷兰的鹿特丹,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新加坡炼油所需的原油全靠进口,主要来自中东,一部分来自东南亚的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是印尼原油的主要进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油产品出口国。新加坡加工的石油产品,主要供应东南亚邻国以及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等地。东盟国家中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加坡炼油厂出口的产品。
新加坡还是东南亚海洋石油勘探和采油的后勤基地,在全世界九个海上探油基地中,条件比较优越。近十年来,由于东南亚海域进行的探油活动大增,新加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流的地球物理电脑中心站,也涌现出一批与探油工程与技术有关的公司和部门。据1978年底的统计,在这个面积仅仅616平方公里的小小岛国上,从事于勘探和采油业务有关的公司多达202家。它们提供从勘探到采油所需的各种技术咨询服务,接受有关石油钻探、生产、加工各个工程阶段的技术咨询,承揽海底焊接、海底工程、油井建造、钻探设备维修的任务,帮助开展石油化工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训练石油工业技术人员,供应与勘探和采油有关的物资和设备等等。
新加坡的钻油台建造业,颇负盛名。近年来,东南亚及亚太地区海上钻油活动日益开展。海上钻油台体大而笨重,如在欧洲和美国建造,用船只拖曳到东南亚不仅花费大,而且需时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在此情况下,新加坡不失时机地发展钻油台建造业。到1975年,新加坡的钻油台业便在世界上显示出重要地位。当时世界上使用的350座钻油台中,就有近四分之一即84座是新加坡制造的。这些钻油台绝大多数在东南亚及亚太地区的各个海域钻探作业,也可见于西亚、非洲和墨西哥湾等地。现在,新加坡每年能建造12座钻油台,能满足全世界对钻油台需求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被认为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钻油台建造国。新加坡发展探油服务业,既可以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又可为新加坡的炼油业扩大油源,同时还可训练一大批技术人材,为更多的劳动力谋得出路。
新加坡本身不出产一滴石油,能成为东南亚的炼油及探油服务中心,主要是善于运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发挥自己一定的经济优势,政府实施鼓励和支持政策也起了推动作用。新加坡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为东南亚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轮船、飞机所需大量燃料的补给基地。这里地处原油产区和炼油消费区之间,是理想的石油产品的集散地。这里位置适中,航运便捷,供应及时,加上有先进的通讯设备、繁荣的商业、金融业和悠久历史的造船业,便于发展炼油和探油服务业。新加坡为鼓励炼油业的发展,规定石油工业可获得免税五年的待遇,进口原油提炼后再出口也实施免税。它还把钻油台建造业列为新兴工业,享受长达十年的免税优待。另外,政府与工厂合办培养技术人员的训练学校,大部分费用由政府负担。重视人才的培养,也是发展经济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加坡的炼油及探油服务业在发展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国际上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这两个行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中东局势的动荡,使新加坡炼油业所需的原油供应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新加坡正在考虑增辟油源,以减少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以外资为主的新加坡探油服务业,一直是以外国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前几年西方经济衰退,石油消费减少,使新加坡的探油服务业呈现十分不景气的状态,整个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附图片)
  新加坡新建的公共住宅区
新华社记者 韩力摄


第7版()
专栏:

  “津巴布韦鸟”回到了老家
象征着津巴布韦民族文化的五个“津巴布韦鸟”在南非开普敦博物馆陈列了90年之后,已被运回它们的老家——津巴布韦,于1月31日安放在索尔兹伯里博物馆里。
“津巴布韦鸟”是津巴布韦的珍贵文物,用皂石(即软质绿灰色的滑石)雕刻而成。这些鸟身高约20至30厘米不等,站在一二米长的皂石柱上,各具不同的神态,反映了当时非洲人的宗教信仰。
“津巴布韦鸟”是津巴布韦的国宝,也是它的象征。它的国旗和货币上都有这种鸟的标记。
“津巴布韦鸟”最早发掘于十九世纪末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据考古学家说,“大津巴布韦”是十三世纪的非洲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国家,四周筑有围墙,这些鸟的石雕就埋在城墙的废墟里。
南非开普敦博物馆陈列的五个“津巴布韦鸟”是一个考古学家带到南非的。津巴布韦独立后,经过多次交涉,最近才把这些鸟从南非运回到它们的老家。(据新华社)(附图片)
原来陈列在南非开普敦博物馆的四个“津巴布韦鸟”
  “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城墙西端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日本研制出处理用水的综合装置
日本住友商事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处理用水的综合装置。
这种新型装置可以处理废水、饮用水、公共设施用水等。一个装置可以发挥水的凝聚、沉淀分离、澄清过滤三项作用。它的耐久性能好,便于维修管理,占地面积小,仅为以前装置的五分之一。设备费和运转费都较少,比较经济。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英国发明电子计算机导航装置
英国一个公司最近发明了一种可以为巨型油船和货船导航的电子计算机导航装置。
这种装置包括一座安装在海岸上的三色光束灯。在油船或货船进港前,先把它们的大小、吃水深度,和当时当地的天气、潮汐流动情况,以及它们驶往锚泊地的路线等数据,编制成程序,馈入这个装置。当轮船进港时,装置中的电子计算机即开始工作,根据各种数据发出指令。如果轮船航行的速度正常,三色光束灯就发出白色的光束,如果它们的航行速度超过了要求的速度,光束就会变成红色,以指示它们减速,如果速度太慢,光束就变成绿色,要求加速。
巨型油船和货船进港时,必须根据各种因素,掌握合适的航速,以免发生碰撞事故。如单纯依靠驾驶人员的目测等手段来判断掌握,比较困难,现在利用这种电子计算机导航装置,就可以克服这种困难,避免事故。 (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瑞士制成一种消除汽车污染的装置
瑞士一家公司最近制成一种新的消除汽车污染的装置。
据这台装置的制造者介绍,这种装置能改进内燃机的碳化作用。它通过一个电子控制泵把水箱中的水引到一个固定在排气收集器的热空气循环对流加热器内,进行蒸发。然后,再通过插入消音器内部的一根由铈合金制成的蛇形管将蒸气输送入消音器内。
这种装置由于改进了内燃机的碳化作用,就不再排出一氧化碳,从而消除了汽车污染。同时,还可以使汽油消耗量减少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苏根据汞含量变化预报地震
苏联科学家根据井水和地表气流中汞含量的变化,在最近两年中预报了中亚细亚地震活动区发生的一系列二、三级地震,准确率达百分之六十至七十。
科学家不久前发现一种引人注意的自然现象:从地表散发到大气中的汞汽浓度和井水中的汞含量的变化,与地壳深处应力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地震发生前,地壳应力不断积累,导致大气中的汞汽量和井水中的汞含量发生变化。一般在地震前四天,用原子吸咐光度计可测量到汞汽浓度和井水中的汞含量先是下降,然后又上升的细微变化。这便是地震前的预兆。
据科学家估计,如果把这种预测方法同地球物理方法结合起来,预报地震的准确率可达百分之七十至八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