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并肩为和平
  王卫军
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1980年有了新发展。在这一年里,泰国军民击退了越南军队的悍然入侵和频繁骚扰,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泰国这种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英勇斗争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坚决有力的声援。
在保卫和平中加强合作
中泰两国人民间的友谊,是在保卫亚洲和平与反霸的共同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和巩固的。
越南在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支持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它既部署重兵于越中边界、经常向中国挑衅,又把战争的烽火从柬埔寨烧向柬泰边境,使中泰两国都面临着越南的威胁。
去年6月23日,越南突然入侵泰国的暖马木村等地。泰国乃至东盟其他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关键时刻,中国同东盟及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坚决站在泰国一边。就在这一事件的前后,5月初和7月底,黄华外长和西提外长进行了互访。双方就双边关系、国际形势,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会谈,取得了一致的看法。7月29日,西提在黄华为他举行的宴会上,针对越南所谓“泰国与中美勾结、反对印支人民并在本地区制造动乱”的谬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顶‘桂冠’应该授予越南自己才对,因为正是它在柬埔寨的庞大的战争机器一直是由另一个大国来维持的。”西提还说,泰中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其中包括双方对东南亚和平与稳定的关心。
去年10月,在联大接连以压倒的多数票通过关于继续保持民柬席位和关于召开要求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的国际会议决议之后,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不仅顽固地对抗上述两项决议,而且在柬泰边界进行新的军事部署。
在这种形势下,炳总理应邀访华。他在同赵紫阳总理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陈述了泰国和东盟各国的立场和见解。中国对泰国和东盟为谋求解决柬埔寨问题和维护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并表示愿同它们一道执行联大决议,为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努力。
炳总理在回到曼谷后高兴地对记者说,他与中国领导人对谈到的主要问题的意见,可以说都是一致的。
他去年10月的访华和邓颖超副委员长去年2月的访泰,贯穿着同样的精神,即中泰两国在保卫世界和平、特别是东南亚和平的基础上加强友好合作。这些丰硕的政治成果已载入中泰友好的史册。
在互利基础上扩大贸易
近三年来,两国贸易的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
1979年两国的贸易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1.05倍,而1980年又比1979年约增加30%。双方贸易的范围已扩大到粮油、土产、五金、矿产、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品和工艺品等十多类、包含数百种商品。在石油贸易方面,尽管中国本身需要量甚大,但是,当泰国面临石油短缺的时候,中国还是扩大了对泰国的石油出口。这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贸易往来,为两国的经济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科技合作方面,两国去年就热带水果、珍珠饲养、药用植物、紫胶生产、养虾、野生动物管理和自然保护区以及林业、低成本建材生产工艺、针灸等方面互派过14个考察组,促进了两国的科技交流。
新开辟空中走廊
去年8月29日,中国民航飞机首次抵达曼谷。从此,两国之间不仅有了一条海上通道,而且有了一条最近最快的空中走廊。
中泰之间的交通往来可一直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到了明清时期,两国的商船往来已得到很大发展。在1975年7月两国建交之后,两国之间的货轮来往更加频繁。但是,自广州至曼谷往返一次,约需花十多天的时间。现在,飞机直航,广州至曼谷的航程缩短到两个半小时,可以做到朝去晚归。这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往来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广阔途径。不久,泰航将启航赴中国,中泰之间将有一条双轨的空中桥梁了。(新华社)(附图片)
云南歌舞团演员刁美兰在泰国曼谷艺术学校学习泰国舞蹈 王卫军摄(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西班牙首相为什么辞职
  张启华
西班牙首相阿道弗·苏亚雷斯·冈萨雷斯在1月29日举行的内阁会议上,宣布辞去首相的职务。
苏亚雷斯是1976年7月开始执政的。他在佛朗哥下台后的西班牙内阁中曾被人称为“政绩显著”者。先前政府几次改组,首相都一直连任。现在苏亚雷斯要求辞职,这不能不使西班牙政界领导人“感到意外”。
人们注意到,苏亚雷斯辞去政府首相的同时,也辞去了执政党主席职务,这就表明事情的发展有点不同寻常。西班牙执政党民主中间派联盟是于1977年6月大选前夕结成的,它包括了人民党、基督教民主人民党、民主社会党等14个从左翼到右翼的政党,还有一批无党派独立人士,真可谓政见各别,结构庞杂。据法新社报道,苏亚雷斯的辞职,是执政党中“右翼的一个胜利”,也可以说是执政党内部的一次激烈较量的结果。
苏亚雷斯的“批评者”之所以能把他推下“辞职的深渊”,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近来西方经济衰退使西班牙同样面临着社会经济的严重困难。去年,西班牙经济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特别是石油供应、通货膨胀和失业方面的困难更为突出。去年,苏亚雷斯曾两次改组政府,并提出“新经济纲领”,宣称要在三年当中实现增加生产,减少失业。但是由于在野党发起猛烈的“弹劾”攻势,要求更换首相。苏亚雷斯终于被迫宣布辞去了首相职务。
苏亚雷斯受到攻击的另一个罪名是他的政府没能控制住国内的恐怖主义。西班牙恐怖活动逐年增加,去年死于恐怖分子枪杀者有128人之多。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失去保障,在这方面,来自军界的抨击更显得猛烈。
此外,在西班牙某些省份实行自治问题上,各派之间也存在分歧。近一年来,巴斯克、加泰罗尼亚等少数民族地区相继宣布自治。这是西班牙政府为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而奉行“民族和解”政策的重大措施,但由于这些地区是在野的社会党、共产党占有优势的地区,因此执政党中有人对自治的政策持“怀疑态度”,担心执政党“失掉它对各省的控制”。军方人物则认为这种政策构成了“对国家团结的威胁”,并借此对政府施加压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近几个月,苏亚雷斯在执政党民主中间派联盟中受到的抨击越来越多,这个党原定1月29日举行全国代表大会,也因故推迟。在内外夹攻的复杂形势下,苏亚雷斯终于提出辞职,而原负责经济事务的第二副首相卡尔沃·索特洛已被推荐出任首相。


第7版()
专栏:

  前途难卜的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
  翟象乾
修建一项大规模天然气管道工程的谈判,正在苏联和西欧国家之间进行。这项工程计划从西伯利亚西部的亚马尔天然气矿铺设一条长5,000公里的管道,直通西德,然后同西欧天然气管道网联接起来。新管道在1985年建成后,每年可将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输送到西德,并可转输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奥地利等国。
这项工程计划正是在西方经济日益衰退,特别是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的时刻提出来的。西欧国家三分之二的能源需要进口,由于石油价格猛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天然气。西欧国家虽然天然气产量比石油产量要多,但仍是难以自给,例如西德,70%的天然气需要进口。法国的自给率则只达到35%左右。而有着丰富天然气资源的苏联则成了向西欧国家出口天然气的一个重要卖主。新的天然气管道建成之后,苏联在西欧的天然气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将由10%提高到30%。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济利害关系,西欧、日本以至美国一些工业公司、能源公司、信贷机构竞相插手,提供贷款,提供设备器材。这一工程引起西方国家的普遍注目,但是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西德对这项工程关系最直接,态度也最积极。但是相当一部分西德和西欧人士反对西欧国家大量进口苏联天然气,他们认为过分依赖苏联是危险的。西德反对党强烈批评过分依赖苏联的天然气,认为那样作势必会限制政治上的抉择,
“在战略上是站不住脚的”。有人担心这种贸易关系“可能进一步削弱欧洲抵制侵略的决心”,会使西欧“更容易屈服于苏联政治压力”。
美国两家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也希望向苏联出售价值400万美元的铺设管道推土机、加压站设备等,并在去年底获得了美国商务部的许可证。但是这笔生意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反对,华盛顿战略贸易研究所所长科斯蒂克博士最近说,他预料里根政府将阻止美国两大公司参加这项规模庞大的工程。他认为苏联天然气管道用的是西方的资金,不仅转让西方设备,而且还转让技术,来“帮助苏联克服经济方面的根本的战略弱点”,增加苏联的能源生产,实际上帮助了本来是低效率的经济和致力于全球霸权的政策。同时又使本国的能源需求“危险地依赖”于苏联,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还有些美国人士认为这项交易可能会使西欧更容易遭到苏联的外交压力,担心莫斯科可能在东西方之间发生危机时利用这条管道使西欧无法支持美国。
法国一向强调要奉行能源独立政策,它虽然没有公开反对这项天然气管道工程,但是在和苏联谈判中,已经决定削减1985年和以后几年向苏联购买天然气的数量,由原定的100亿立方米减为80亿立方米,减少部分从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进口来弥补,原因是避免对苏联能源过分处于依赖地位。
苏联手中的天然气尽管目前对西欧国家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苏联霸权主义者的所作所为已经使不少有识之士看到,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虽然能解渴于一时,但是把自己的经济生活拴在苏联天然气管道的龙头上,确是存在危险性。今年第一季度苏联就单方面宣布对西德和奥地利供应的天然气要减少三分之一,这件事正说明了它完全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操纵能源的供应。随着人们对这一危险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使这项天然气管道工程变得越来越难产了。正如外国通讯社所报道的那样,签订这项协定本来已是确定无疑的了,但现在却大成问题了。


第7版()
专栏:外报综述

  苏联侵阿一年来的经济代价
  张亮
苏联侵占阿富汗,不仅使莫斯科在政治上更加孤立,军事上遭到重创,而且在经济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今天遭到的困难,是苏联领导集团一年前发动入侵时没有预料到的。
一年多来,苏联侵略军虽然已增加到近十万人,但只能控制一些大城市、基地和主要交通线,而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控制在游击队手中。兵员的损失也远远超过了莫斯科所料。据西方报刊估计,苏联侵略军已伤亡大约36,000人。为了掩盖伤亡惨重的真相,苏联把阵亡士兵干脆葬在国外,或者在夜间悄悄运回莫斯科。一位阿富汗直升飞机驾驶员说,他每天从战场上平均运走十名阵亡的苏联士兵。许多重伤员用飞机送往东德进行治疗。据估计,苏联侵阿一年来在军事上的耗费已达20—40亿美元。
苏联侵占阿富汗一年来,使阿富汗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扶植摇摇欲坠的卡尔迈勒政权,苏联不得不提供大量的所谓经济“援助”。目前,阿富汗的经济已处于全部依赖苏联的境地,大约80%的需要靠苏联提供。据喀布尔电台称,苏联不得不从已经拮据的资金中拿出5.76亿美元给阿富汗作为“发展”资金,并在1980年到1984年期间,每年“无偿提供”价值1,500万美元的商品。本来,苏联的食品,特别是肉类供应已十分紧张,但为了扶持喀布尔政权,苏联只好忍痛向阿富汗提供大量食品,致使国内市场更趋紧张,使苏联人民更加怨声载道。
据报道,目前阿富汗工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二,都要靠苏联提供设备和资金。据奥地利《信使报》报道,为了维持在阿富汗的八万占领军,苏联每天要向阿富汗空运250吨汽油、弹药、给养和武器配件等物资。每天还给喀布尔政权1,000万至1,200万美元的“援助”。外国报刊认为,“阿富汗已成为消耗(苏联)人力物力的泥潭”。
去年1月以来,西方十多个国家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对苏联采取了经济措施。粮食禁运加剧了苏联食品和饲料供应形势,导致了肉类、奶制品供应的奇缺。先进技术设备和尖端技术的禁运,使苏联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不得不推迟和停顿。西方对苏实行的经济制裁,对苏联的经济不能不造成一定的影响。
苏联侵占阿富汗已深陷泥潭。但莫斯科还在兴师动兵,准备长期赖在阿富汗。可以预料,如果苏联继续无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拒不撤军,那么,它将在阿富汗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经济上也将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亚洲人迁居美洲的路线
苏联科学家最近在与北美临近的楚科奇半岛考察原始村落遗址时,发现大量石器,其中有箭头、石刀和石针等。这一发现不仅推翻了以前楚科奇半岛内陆地区无人居住的假说,而且证实了新石器时期这里有猎鹿者和捕鱼者居住,旧石器时期有猎犸猛者居住。
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过去科学家的推断:一些亚洲原始部族曾途经堪察加和楚科奇地区,通过当时曾是陆地的白令海峡迁居美洲。
苏联科学家从堪察加半岛乌什尼科夫湖畔的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的文物也证实了上述情况。他们在两米深的地下发现项链、腰带和用串珠和小玻璃珠制做的饰物。(附图片)
这是新近出土的墨西哥印第安人部族阿兹台克人的精美石雕。雕像是阿兹台克神话中的战神之母。她有一对响尾蛇的面容,吊着一具骷髅头的颈圈。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八千年前的头盖骨
智利最近发现一个八千年前头盖骨。
这个头盖骨是在智利中部库奇普依地区发掘一座保持完好的古墓时发现的,命名为“库奇普依人”。
智利和外国科学家认为,“库奇普依人”是美洲最古老的人,其头盖骨的特征是长而窄,属于古美洲人类型。
参与发掘工作的智利人类学家胡安·穆尼萨加认为这次发现有助于了解南美洲八千年来的文化发展过程以及当时人们的健康水平。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斯里兰卡考古新发现
斯里兰卡贾夫纳大学历史系的考古小组,最近在斯里兰卡的北方城市贾夫纳发现了一些古代的器皿、人体骨骼、装饰品、陶制品、罐、磨石等。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发现对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古代刻线画石
最近,在日本静冈县沼津市的一处古代遗址发现了距今一万四千到六千年前的刻线画石。那里还残存着旧石器时代的许多遗迹。这块刻线画石长六点八厘米,宽四点五厘米,重一百二十克。石头的一部分已经风化,但仍可看出上边人工刻的二十条直线和曲线。
这块刻线画石有烧过的痕迹。当时有烧石祭祀的习惯,这块石头可能是祭祀用的。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人形奇特晶石
阿根廷考古学者马丁·华雷斯,不久前在阿根廷西部拉里奥哈省的科恪拉多山上发现一块奇特晶石。此石呈人头状,有眼眶、嘴巴、牙齿,两边耳朵部位可以看见耳朵的痕迹,右眼处还有红斑,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血。据考证,这块晶石有二亿多年历史。这块晶石到底是自然形成或是一个人的脑袋由于自然界某种原因而变成,考古学者正在研究中。


第7版()
专栏:经济札记

  巧妇难为“无米炊”
  谷津
纽约市交通管理局和普尔曼·洛克威尔国际车辆公司不久前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这家公司给纽约市地下铁路线提供了750辆新车皮。但是,运行不久,车子的底架就出现了裂缝。市交通管理局说,车辆设计本身有问题,公司却反驳说,毛病出在地下铁年久失修的铁轨和铁路设施上,这场官司最后终于以车辆制造商赔款7,200万美元而了结。
这家公司败诉了。它的车身设计可能有问题。但是它心里不服气也并非没道理,凡是坐过纽约地下铁的人,都不会忘记那震耳欲聋的嘎扎作响的车轮声,开动时会使人摔倒的剧烈摇晃,车上到处被黑色、红色油漆涂得乱七八糟的混乱情况。纽约地下铁路网的管理确是够糟糕的。它的461个车站大都阴湿、肮脏而又嘈杂。夜晚灯光昏暗,犯罪横行。有些设备、铁轨和车皮使用了30年以上还在凑合着用。车辆损坏率异常之高。这就难怪普尔曼·洛克威尔国际车辆公司要说新车辆的损坏是来自地下铁的管理和设备上。
纽约市每天单是从其他地区赶到曼哈顿区来上班的市民就超过150万。市内汽车拥塞,停车场难找。纽约地下铁的设备虽然破旧,可是每一、两分钟就驶出一趟列车;而且每天24小时都在运行,它的路线总长度超过了370公里,因此它在减轻市区内外交通压力方面起着不小的作用。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交通干线网,纽约市政当局竟听任其破败;但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有钱。
美国最有钱的大公司、大银行所在地的纽约是一个摩天高楼矗立的立体城市。但它竟穷得照顾不了它的地下铁路网。听起来奇怪,但却是事实。原来二十年来纽约市政机构年复一年地趋于庞大,人员一天天地增加,而又效率低,开支大,加上大量中产阶级外迁,市政收入锐减,终于造成严重的入不敷出。1975年市政预算亏空累积达到近十亿美元,接近破产边缘。当时,15个市立医院关掉九个,46项市政工程被迫下马,大批市政府人员、小学教师和警察被解雇。1978年虽然稍有好转,但去年在经济危机的袭击下,市政收入又告不济。
最近纽约市交通管理局的董事长理查德·拉维契终于再度告急;他指出目前该局的年收入不过10亿美元,但开支却超过21亿美元。今后十年中如果联邦、州和市政府不能每年拿出15亿美元来进行补贴,那么纽约市的地下铁、市内公共交通等就要彻底垮台。而他也并非虚声恫吓。就在新年前后的二十多天中,纽约市交通管理局就有六百三十多辆新公共汽车因车身损坏而停驶。当时恰逢冬季异常寒冷,成千上万上班的纽约人就只好在寒风中瑟缩地排长队等车。
当然,这些吃苦头的大都是美国中下层社会的黑人、波多黎各人。不过,一味埋怨市交通管理局的负责人也是不行的。因为巧妇毕竟难为“无米之炊”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