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非洲经济形势略谈
非洲已成为世界八大石油产区之一。十多个非洲国家的工业初具规模,许多国家重视发展农业收到实效。非洲国家的经济联合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但世界粮油价格看涨将给非洲带来不利影响
汪勤梅
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非洲的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二十年来非洲各国为建设自己的国家,维护民族的经济权益进行不懈斗争,取得了巨大成果。
二十年前,非洲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可言,而今已有十多个非洲国家的工业初具规模。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国建立起较先进的石油工业,使非洲成为世界八大石油产区之一。埃及等少数国家还建设了钢铁工业部门。采矿业的迅速发展,更使非洲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1980年,尼日利亚、安哥拉、博茨瓦纳等国财政收支逐步增加,并有节余;安哥拉去年国民收入比前年增加20%,贸易顺差从4亿美元猛增到10亿美元以上;加蓬政府削减投资,压缩支出,经过两年的努力,财政收支已扭亏为盈;扎伊尔的国民经济发展下降后又开始复升;毛里塔尼亚退出西撒战争后,节约行政经费,发展生产,使铁矿砂出口增加,财政赤字下降。
许多非洲国家强调自力更生,重视农业发展,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优先地位,有些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收到实效。近年来,尼日尔政府鼓励垦荒,建立较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国大力打井解决灌溉问题,去年粮食获得丰收,自给有余。象牙海岸、喀麦隆、津巴布韦等国增加农贷和农业投资,兴修水利,推广良种,粮食达到自给。扎伊尔在全国实行“农业最低计划”,加强玉米、木薯、水稻种植,已获增产。北非五国正在进行植树造林,固定沙丘,促进农业的发展。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在塞内加尔河出海口联合兴建的迪亚马水坝正式开工;赞比亚宣布建立18个国营农场;阿尔及利亚也调整了过去重工轻农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总之,不少非洲国家都在积极争取增产粮食,减少进口,或力争粮食逐步自给。
非洲国家经济联合的趋势进一步发展。1980年4月,南部非洲九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地区性的机构,以协调发展该地区的各国经济,减轻对外国的依赖,特别是对南非的依赖。5月间,西非经济共同体决定,逐步取消成员国之间工业品的关税壁垒,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科摩罗、毛里求斯等11国协商决定建立特惠贸易区。东非国家也在酝酿成立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实行区域性经济合作,是非洲国家团结起来进行反帝、反霸斗争的客观需要,也是它们依靠集体力量发展民族经济,抵抗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剥削、掠夺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各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方便条件。在新的一年中,这种有效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发展。
非洲经济有了显著的进步,然而非洲地区各国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与其他地区比较,发展也很缓慢。主要原因是,非洲国家还未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经济未摆脱依赖状态。目前非洲独立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7%。由于当前西方经济衰退,市场萧条,铜、铝、锌、铅、锡等矿产品及可可、咖啡等经济作物供过于求,滞货过多,商品价格趋向下跌,这些都将严重影响非洲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发展。
还有一些对非洲不利的因素。1980年世界粮食储备下降到近五年来最低的水平,今年世界谷物储备和供应更加紧张,粮价看涨。世界原油产量也在下降,去年比1979年下降5%,价格上涨20%以上。许多非洲国家缺油少粮,依靠进口。1980年非洲进口粮食和能源价值134亿美元,占总出口收入的53%,这使非洲国家的经济更加拮据。据统计,非洲国家1980年外贸赤字近百亿美元,外债近三百亿美元。
此外,非洲一些国家之间的冲突、战争和动乱也影响着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然而,具有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光荣传统的非洲人民,将一定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重重困难,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新的经济成就。(附图片)
刚果为减少进口大米,努力发展水稻生产。这是七个县的农民代表到农业技术推广站参观“刚果一号”水稻,学习水稻增产经验。
张桂君摄(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

列岛难见“清谈馆”
李荣标
记得有个欧洲人评论说,日本民族是个忙碌的民族。日本人连走路都是匆忙的,没有慢慢腾腾的。在车上,不少日本人也不闲着,不是看书,就是看报。
与忙碌有关的是不闲谈,特别是在工作中。日本列岛上很难见到“清谈馆”。
由于工作的关系,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日本社会的基层,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对待的精神,不尚空谈的作风,给人的印象很深。
首先在公共场所,很少听到大声喧哗或吵闹的。日本人有一句口头禅:不给别人添麻烦。也就是不打搅别人,不妨碍别人,不使别人为难的意思。大声喧哗或吵闹,在公共场合自然会干扰别人,妨碍别人,打搅别人。出于礼貌,日本人一般都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或吵闹。在公共汽车上、在电车上、在新干线快速火车上,很少见到大声喧哗的。日本人聊天谈话声音很小,笑也很少大声,特别是日本妇女在笑时,往往用手将唇掩上,轻轻微笑——听说要受一定训练,自然是礼仪教育的一部分。至于“哈哈大笑”、“声若宏钟”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在剧场或电影院里,日本人也寒暄,也谈感想,也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感情变化,但从不大声说笑,起哄吵闹的情况更少。
日本一些机关、商业公司,办公室都很大,课长、部长甚至董事、社长都有和一般职员坐在一起办公的。办公室内少的有几个人,大的有几十人或上百人。这样大的办公室,如果有些人聊聊天,说笑一下,都会影响别人工作,甚至会使办公室乱哄哄的。令人惊异的是,日本这样大的办公室,却很安静。办公室内不许聊天,办公时间不许闲谈,这是保证办公室安静的关键,办公室安静,自然工作效率就有了保证。是不是在办公室内绝对不许交谈呢?不是的。有的事情需要商量或研究,两个人或三个人围在一起小声——小到只让三个人听到——商量或研究一下,然后立即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去。这样的大办公室,电话自然不止一台,电话铃如果同时响起来恐怕声音也不小。其实不然。电话上的铃声大部分是比较沉闷而低,这是在制造时就已做好的,很少象我国电话铃那样清脆嘹亮。日本职员打电话时尽量压低声音,我们管它叫“蚊子声”。听说从打电话的用词到打电话的声音,都经过专门训练。
一般私营公司或企业要求严,因而在工作时间不许闲谈,是否政府机关就松一些呢?也不是。我去过日本的一些区役所(区领导机关)、出入国管理所、海关等,都是几十人的大办公室,但进去后很安静,每人都低头干自己的业务。东京成田机场海关是一个二层楼建筑,一楼和二楼都是大办公室,而且一天取货、送货、办海关手续的人很多,按道理是一个“乱哄哄”的地方,但实际上很安静。我特意观察过几次,是否他们都很忙?(私营公司是很忙的,晚上很多还要加班)其实不尽然,很有些人一张单子翻来复去看半天,还有的看报纸,有的抽烟或喝茶,但都不吭声。有时有什么事,走过去悄悄说两句,又回到自己办公桌上。听说日本政府机关办公效率不如私营企业,服务精神也差,但集体办公不大声喧哗确是事实,当然不乏闷头“磨洋工”的人。
日本工厂的老板为了增加利润,更是明文规定车间里不许闲谈,由于机械化、自动化、使用的工人本来很少,每个人又定产定额,很多场合是一个人看四五台机床,管五六道工序,忙已忙不过来,因而就不会有闲谈时间。日本工厂中,在劳动时间内,是几乎杜绝了闲谈。日本有句俗语叫“男的工作第一”,因而男的在工作时都拚命工作。当然,在假日玩的时候,男人们也会“拚命”玩的。
在商业服务系统,清谈同样被明文规定禁止。服务员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是要受到专门训练的,如笑脸迎送客人,应该使用的尊敬语言,待人接物的方法,当然也包括互相之间不许闲谈等。有客人来,服务人员围着客人团团转,耐心介绍商品,挑半天看半天一点不买也没关系,因为“客人是神”,万万不能得罪,得罪就有被解雇的危险。没有客人时,服务人员就会坐着或站在那里,也不闲谈嘻笑。象日本有名的超级市场大荣、三越、西武等,营业人员成千上万,在这些超级市场上是绝少看到服务员闲聊或清谈的。除去商店以外,在银行系统、旅游业,饭店和其它服务行业也是如此。统观日本列岛,虽然因为工业发达,噪音问题严重,但工作时间内不闲谈,不聊天,不浪费时间的现象,是耐人寻味的。这大概也可以算是日本今天经济上建成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因素。


第7版()
专栏:

一万亿美元的国债有多少?
等于十亿张一千美元的钞票,叠起来有108公里高
美国总统里根2月18日向美国国会发表的《一项经济复兴计划》里,对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美国政府面临的经济困难,作了一番描述。
他在列举的一系列经济数字中提到,美国目前的国债额已接近于一万亿美元的天文学数字。
一万亿美元的债务到底有多少呢?
里根说,“我在试图想出一个办法说明这笔数目”,而他“想到的最好的办法是”:“在你手里的一叠一千美元的钞票到了四英寸(十厘米)厚就能使你成为百万富翁了。一万亿美元是一叠高67英里(108公里)的一千美元的钞票。”
那就是说,如果把这叠钞票横过来按长度计算,每小时行驶70英里的汽车差不多要开行一个小时,才能走完用十亿张一千美元的钞票紧紧排列起来的长度。
这样巨额的国债,真是吓人啊!难怪里根总统要说:“我描绘了一幅悲惨的情景”。 ·特 安·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植物学词典
罗马尼亚不久前出版了一本“植物学词典”,并在罗“科学技术书刊周”展出。这本词典用罗马尼亚文、拉丁文、英文、德文、俄文和匈牙利文等七种文字注解植物学名词条目,达一万余条。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宇宙航空学百科全书
苏联百科全书出版社正计划出版一本《宇宙航空学百科全书》。本书包括三千余篇文章和近一千幅插图。内容广泛而丰富。书中阐述了参加宇宙研究的世界各国的飞行器械和航行计划;介绍了火箭技术和宇宙航行技术方面的专家和各国宇宙航空飞行员的生平,以及国际宇宙空间合作的情况。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席勒全集新版
西德马尔巴赫席勒博物馆和东德魏玛(注)德意志古典文学研究和纪念馆共同编辑和各自出版弗烈德里希·席勒全集。这个全集的版本共四十三卷,近三万页,迄今已出版了第二十八卷。双方计划将在八十年代内完成全集的出版工作。和过去已出版的版本比较,这个版本还包括了席勒的全部往来书信,其中许多是迄今从未发表过的。最使人感兴趣的还有“弗兰德伯爵夫人”和“警察”两部剧作的残篇以及其他未完稿的十三部剧本。
注:马尔巴赫是席勒的出生地,魏玛是席勒逝世的地方。


第7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巴基斯坦的拆船业
本报记者 钟逢准
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东南角的嘎旦尼海滨,近十年来办起了一项拆船工业,给这片原来荒凉的地方,带来了生机。
在十多公里的海滩上,停靠着六十多艘旧轮船。这些船只一般都是四十年代、五十年代下水的,多数因为机器运转不够灵便而被淘汰了,就被送到卡拉奇港卖给一些拆船公司,从卡拉奇再开到这个偏僻的海滩,好让人们安排新的用场。
这些船只大小不等,多数船已经拆得面目全非了。有的还完整无缺,要等待海关官员前来办完关税手续后才能动工。汽笛不再响了,而铁锤和钢板的撞击声,汽车的喇叭声,却震耳欲聋。岸上,沿着一条不大宽敞的土路,分门别类地堆放着一堆堆的钢板、碎钢块和木板等。据主人介绍,这里拆下的大钢板将送到轧钢厂,重新加工成小块钢条。碎钢块送到钢厂回炉,再轧制成新的钢产品。木板是家具厂的好材料。在道路的另一侧,是一长列不大整齐的简易木房,这是工人住处、商店等。也有两层木房,一般是拆船公司的办事处。
这是我们在这个拆船业基地看到的一些景象。
嘎旦尼海滩东南四十多公里,是著名的卡拉奇港。这里在五十年代后期就有了造船厂。善于开辟经营门路的一些企业界人士,发现购买旧船拆卸,获利也不少,从六十年代起就办起了拆船业。一些以废钢铁为原料的小钢厂,很欢迎从船上拆下来的钢板铁块。拆船业又不需要投资建厂房,于是从事拆船的公司越来越多。卡拉奇港附近的海滩,满足不了拆船业发展对场地的需要,从1971年起,拆船业基地便迁移到这辽阔的嘎旦尼海滩。据报道,近些年来经营拆船业的公司有一百多家,拆船工人一万多人。对拆船业的投资大约十亿卢比(一亿美元)。
据巴基斯坦朋友介绍,目前世界上办有拆船业的地方为数不多。在巴基斯坦整个国民经济中,拆船业排不上什么位置。但它的盛衰,不但影响一万多名工人的就业,而且还关系到小钢厂的原料供应。因此,有关当局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关心的。据一家拆船公司的负责人介绍,1978年是拆船业最兴旺的一年。这一年最高峰时曾同时有150艘轮船在这个海滩上拆卸,向钢厂提供了40万吨原料,使钢的产量比上一年增长20%。1979年因为船价上涨,而且不容易买到,拆船业很快萧条下来,全年只拆船二、三十艘,供应钢厂的原料不到10万吨,大批拆船工人没有工作。1980年有关当局采取一些措施鼓励拆船业的恢复和发展,如降低进口旧船的关税、提高旧钢收购价格、银行给予资助等,使拆船业从1980年下半年起逐渐恢复,预计今年会有进一步发展。
从事拆船业的大多数都是资金少,设备简单的小公司,一般只经营小船。拆一条七、八百吨到一千多吨的小船,要四五十名到七八十名工人,四个月拆完。而一家资金雄厚的大公司,使用两台起重机,雇用250名工人,同时拆两条七千吨的大船,计划两个月拆完。据报道,有关当局在设法鼓励拆船业主搞联合,采用机械化拆船,以便为小钢厂提供更多原料。俾路支省也计划兴建拆船码头,以利机械操作。总之,人们希望拆船业有更大的发展。(附图片)
巴基斯坦重视水利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图为塔贝拉水坝工地一角。 新华社记者摄


第7版()
专栏:

西德的能源新规划
李世华
“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更节省更合理地利用能源,优先利用本国的煤,有限度地发展核能,研究和推广可替代的能源。”这是西德政府根据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再次阐明自己能源政策的一项规划,它促使西德对能源结构进行改革。
西德煤炭储量丰富,而且质地优良、品种齐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煤在德国曾长期占有“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首位。战后,西德煤产量迅速恢复,1958年硬煤产量高达14,900万吨。但是,五十年代末世界市场出现了大量廉价石油,导致世界能源消费进入了“石油时代”。西德的能源结构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也就逐步转向以石油为主。
西德石油储量极少。石油大量依赖进口。七十年代先后发生的两次能源危机,油价暴涨,使西德深受其苦。迫使西德政府寻求解决能源问题的新出路。
在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的1973年,西德政府制订了一个能源规划,经1974年第一次修订后,又在1977年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其基本内容包括节约能源、摆脱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更多使用国产煤和扩大新能源三个方面。
在节约能源方面,规定了限制建筑物取暖和空调的石油消耗量,大力促进发电站的废热利用,增加生产可节约能源的汽车、机械设备以及自行车等。西德在节能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1980年的能源消费比1979年减少了4.5%。据统计,每生产1,000美元产值的产品,西德消费的能源为821公斤煤当量,而日本则需942公斤,美国是1,573公斤,苏联是2,211公斤。
摆脱高度依赖进口石油过日子的被动状态是西德能源政策的中心。西德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实行进口多元化,即分散石油进口的来源。除了保持从传统石油输出国进口石油外,还从北海新石油区国家如英国、挪威等以及苏联和拉美国家进口石油。
但是主要的措施还是根本改变能源结构,由以石油为主重新转回到以煤炭为主,充分发挥本国煤炭储藏丰富的优势。西德政府决定每年对煤矿的投资补助由1.6亿马克增加到2.1亿马克,还进一步增加对炼焦煤生产的补贴,每年约四亿马克。1980年西德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下降到48%。根据西德政府的能源规划,预计在1985年将下降到46.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西德重新起用煤为主要能源,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利用煤块燃烧,而是向煤炭液化和气化方向发展。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在技术上初步解决了煤炭的液化和气化问题。根据西德政府最近的能源规划,煤炭液化和气化计划由14个项目组成,总投资为130亿马克。
在能源多样化方面,西德政府还提出有限制地发展核能源。迄至目前为止,西德已建成核电站14个,1979年的发电量为420亿度,占西德电力生产的14%,占西德能源消费量的3.4%。能源计划规定,核电站的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736万千瓦,提高到1985年的2,400万千瓦。
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西方经济普遍出现不景气。西德要想完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正如施密特总理所说,整个八十年代西德还将生活在能源的忧虑之中。(附图片)
为了节约石油消耗,西德正大规模地利用电厂余热为居民输送热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