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随笔

从东方的鸦片到西方的海洛因
陈有为
现在这一代中国年轻人,看到西方世界吸毒盛行的报道,恐怕不大会明白吸毒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因为,曾经在历史上长期泛滥和危害过中国的吸毒现象,解放之后早已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绝迹了。
所以他们就难以理解和想象:为什么今天在西方国家会有那么多人对大麻叶、吗啡和海洛因之类的毒品趋之若鹜,乐此不疲,不惜把自己的钱财、时间、精力甚至宝贵的生命,白白地浪费在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毒品上面?
其实,要了解西方吸毒问题的现状,倒不妨先回顾一下吸毒问题在旧中国的历史。今天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中出现的腐朽没落的现象,原先在落后的旧中国倒是非常“发达”的。
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49年解放的一个多世纪内,中国的吸毒,按其普遍性和严重性来说,曾经名列“世界第一”。当年的大英帝国,在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门户之前,就先用鸦片烟的烟枪、烟泡渗进了中国人的骨髓和灵魂。马克思在文章里写过:英国对中国的“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从清朝到民国,不但王公贵族、文臣武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甚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都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地染上毒瘾,成为“烟民”。清朝嘉庆年间有个钱塘文人范春船,写过一首鸦片诗说:“袖中管竹横三尺,一灯荧然大如粒。……可怜万钱一两土(注),令人食之如食蛊”。偌大一个中国,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就在这陶陶然、昏昏然的吞云吐雾中沉沦衰败下去。到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时期,虽然推行过所谓“新生活运动”,颁布过什么“党政军服务人员及学生限期戒烟条例”,在城乡各地遍设禁烟局、戒烟所,而且还由蒋介石本人兼任“禁烟委员会委员长”,可是“鸦片之害,流毒全国”,鸠形鹄面的烟鬼,依然到处可见。鸦片烟土不但盛行于十里洋场和穷乡僻壤,甚至还钻进了兵营。贵州军阀王家烈自己是个大烟鬼,他的部下也因为白天扛大枪,晚上握烟枪,而有“双枪兵”之称。那时候,所谓禁烟,实在是禁不胜禁,徒有虚名。只有革命和解放,才把乌烟瘴气的百年沉疴一扫而光,使神州大地为之焕然一新。
历史的确是无情的。当年曾经嘲笑过中国人是鸦片烟鬼和“东亚病夫”的西方人,大概不会料到,已经在中国一去不复返了的吸毒问题,今天竟然会象癌症一样在西方社会的机体中扩散到了难以医治的地步。贩卖海洛因和大麻叶的走私行当,已成为国际上生意兴隆、利市百倍的交易。伦敦、巴黎、汉堡、阿姆斯特丹和纽约这些西方文明的都城,如今暗藏着无数贩毒与吸毒的妖雾弥漫的魔窟和阴暗角落。那越来越庞大的吸毒者行列中,不但包括了有产者和失业者,厌倦人生的老人和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拿工资的职员和操皮肉生涯的妓女,甚至还有戎装在身的军人。
美国一位研究毒品和吸毒问题的专家麦科伊曾经写道,“在美国,海洛因已成了大灾害。没有一个城市、一个郊区不受到传染,而且在国内外的每一个美军机构中大行其道……”。按照美国官方的说法,现在美国已有4,300万人有过吸毒行为,甚至中学的高年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吸过大麻叶。尼克松总统在任时承认:严重的吸毒问题,正在从下层往“中上阶级和上层阶级”蔓延。驻西德美军部队的一次新兵调查表明,有一半的人承认在入伍前服用过海洛因、鸦片、迷幻药和烈性毒品。事情严重到了如此地步,以至美国国防部不得不专门设置处理吸毒问题的专家和人员,而在白宫之内则建立了“禁止吸毒战略委员会”。它发表过一项题为《联邦防止吸毒和贩毒的策略》的专门文件,宣布要向日益恶化的吸毒现象“开战”。
我们无意对西方的吸毒盛行感到幸灾乐祸。因为从根本上说,吸毒的最大受害者是西方的普通人民,尤其是无辜的青年人。但是不能不看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吸毒问题的产生和恶性发展,总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相联系的。这就象病态离不开病源的道理一样。尽管西方的物质文明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前所未有的生活水平,但是它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精神文明的进步。“阿波罗号”遨游太空和海洛因妖魔猖獗人间,超级市场的繁华和城市犯罪的盛行,这些同时并存的事实,正是西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割裂的矛盾的证明。在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里,有人因富足而需要刺激,有人因贫穷而潦倒绝望,有人靠犯罪来发财,有人借麻醉来解脱人世的不幸和痛苦。所有那些失意的、迷惘的、无知的、邪恶的人们,都自愿或不自愿地投向吸毒的深渊,成为那瘟神的祭台上的祭品。既然吸毒问题是从这个社会的根底中产生的,它恐怕也不是这个社会所容易解决得了的。
注:从前把鸦片叫烟土,也可简称为“土”。


第7版()
专栏:

困难重重的美国汽车业
梁丽
美国汽车工业在困难重重中度过了1980年。按他们自己的说法,这是个“没法更坏”的年景。
仅仅在去年头九个月,三家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中,通用汽车公司亏损8.24亿美元,福特汽车公司亏损12亿美元,克莱斯勒公司亏损14.7亿美元,这都是前所未有的。自从1921年来,通用公司还是第一次亏损。去年,福特公司则靠国外市场的利润来贴补亏空。克莱斯勒公司要是没有政府的15亿美元贷款,差一点要倒闭。
1980年,美国这个历来的最大汽车生产国第一次把宝座让给了日本。和前年比,美国汽车产量和销售量下降了24%和20.3%,达到了1961年来的最低点。
美国汽车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将近五分之一,为六分之一的美国工人提供就业机会。但去年,1,600家汽车经销商被迫歇业,25万汽车工人被解雇,与汽车有关的部门失业人员达45万。汽车工业的衰退影响了全国的经济。
美国地多人少,有发达的公路网,人们又能用分期付款的办法赊购新车。因而,在二次大战后的好年景里,美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汽车购买国,四分之三的人家有汽车一辆以上。40年来,美国汽车业也一直奉行“大车赚大钱”的守则,热衷于生产豪华宽敞、耗油量大的汽车。
1973年石油危机曾一度引起抢购石油的惊慌,但是美国几大汽车公司并没有因此及时调整多产小型及超小型的省油汽车。
直到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一再提高油价,使石油价格在1979年初到1980年初提高近125%。国内消费者迫切需要型小省油的汽车,美国汽车制造商这时才为时已晚地发现供求脱节。
去年美国车在本国销量大减,但进口车量却增加,仅从日本就进口了约180万辆。日本汽车业具备强大的竞争能力。首先,汽车出口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对汽车厂的设备开支有赋税优惠,出口汽车商品税有高达20%的回扣。其次,日本汽车工厂设备新、自动化程度高、费人工少、生产费用低,加上运费每辆车仍比美国同类产品售价便宜1,000到1,500美元。为了扭转被动局面,美国汽车业目前全力以赴要尽快改变生产程序和改革设备以生产小型省油汽车,计划在五年内投资额达800亿美元。几大汽车公司纷纷改装工厂,重新训练工人,研究新车设计。克莱斯勒一家新厂98%的焊接活将用机械手进行。各公司不同型号的四汽缸、每加仑油跑25—30英里的新车相继投产;计划五年后还将生产二汽缸、每加仑跑60公里的小车。各公司还在加强技术研究,打算用份量轻、高强度的合金钢、塑料、石墨、纤维等材料制作车身。
美国汽车制造商一面要求政府通过立法给予研究和发展赋税优惠,在今后关键性的两三年内减少日本汽车进口。另方面与工会领导人商谈,要求工会在减少工人罢工、停产、缺勤以及重新训练工人方面大力协作,共度危机。
通用汽车公司的负责人隆德声称他们“已经过了沟底,正在往上爬”。这反映了部分汽车界人士对复苏的信心。对关系全国经济的汽车业能否打翻身仗,美国朝野人士也期望殷切。但偌大企业的改造并非易事。要到1983年美国才能年产700万辆小型汽车,达到日本今天的生产水平。届时在成本、价格、质量方面能否都超过日本车也很难说。美国汽车业前景困难重重,是否真已度过沟底?能否在两三年内复苏?这也是要里根政府伤脑筋的问题。


第7版()
专栏:时事综述

津巴布韦武装冲突前后
姜显明
最近在津巴布韦西南部的布拉瓦约郊外和中部的一些地方,接连发生了前两派游击队之间的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
这次冲突是2月8日首先在恩塔巴津杜纳新整编的国民军一个营地发生的。后来冲突扩大到奎奎与奎洛之间的科内马拉兵营及驻在格伦维尔的国民军中的另两个营,和西部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约郊区恩通巴内的集结待编的两派游击队员。联合军事最高指挥部为了制止事态扩大,不得不动用空军部队来消灭不听命令的三辆装甲运兵车和从埃塞克斯瓦莱向布拉瓦约增援津巴布韦人民革命军的两辆卡车。到2月16日,冲突已基本平息。据国家电台广播说,在这次冲突中有三百多人被打死,四百多人被打伤,其中包括不少平民。
事件发生后,穆加贝总理表示要严厉惩处搞武装冲突的人,以“保证津巴布韦国家军队高度的纪律性和忠于国家的坚定性”。津巴布韦军队负责人很快前往出事营地视察,并派出军队劝说停火和强迫隔离冲突双方。津巴布韦联合军事最高指挥部发出命令,要求冲突双方的军队解除武装和脱离接触。15日下午,冲突最激烈的恩通巴内军营的一千多名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部队首先交出武器,撤出恩通巴内,驻在那里的一千五百多名津巴布韦人民革命军部队起初拒绝执行最高指挥部和他们的司令官的命令,经过反复谈判以后,也终于在16日下午交出武器和撤离军营。在其他出事地点,津巴布韦政府分别采取了坚决的军事行动,对控制那里的局势起了积极作用。目前,津巴布韦政府已成立由国民军和两派游击队高级将领组成的四个纪律委员会来调查这一事件,并将对那些违犯军纪和为首分子采取纪律行动。
这次事件是津巴布韦自去年4月独立以来两派游击队发生的第二起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去年11月,驻扎在布拉瓦约集结点的津巴布韦人民革命军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曾发生过一起武装冲突,四十多人在冲突中被打死,400人受伤。
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和津巴布韦人民革命军分别是两个民族主义组织——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和爱国阵线(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的军队。独立之前,它们分别以莫桑比克和赞比亚为基地,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种族主义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去年2月独立大选时,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以压倒多数票获胜,“民盟”主席穆加贝出任总理,组成了包括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在内的联合政府。人盟主席恩科莫被任命为内政部长。不久前穆加贝改组政府,恩科莫改任不管部长。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这一变动在一部分支持恩科莫的人民革命军官兵中引起了不满。
和许多非洲国家一样,津巴布韦由许多部族构成,部族间的矛盾很深,历史上冲突时有发生。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要由两大部族之一的肖纳族人组成;而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则主要由另一大部族恩德贝莱族人组成。由于两派冲突具有部族和传统矛盾的根源,所以政府在采取坚决措施制止冲突的同时,避免指责对立的一派。这是穆加贝政府坚持实行“民族和解”政策的表现。
目前,津巴布韦局势基本稳定。津巴布韦总理办公室国务部长穆南加瓜表示,在“采取纠偏措施来重建纪律”之后,把同意解除武装另行整编的两派游击队合并的工作将继续进行,但他警告说:将对违反解除武装令而企图私藏武器的人采取有力的行动,其中包括把他(从整编程序中)排除出去和关押起来。(附图片)
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最近在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用细菌生产石油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一群能生产石油的细菌。据称,这种细菌能将二氧化碳气体分解为其他含碳的化学物质并排放在水中。另一种细菌吃掉这种化学物质,将它转化为油,用这种油能生产石油或植物油。2.5平方公里面积的细菌能生产1,200万桶石油。利用细菌生产石油比用页岩和含油砂生产石油的成本低廉。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具有青霉素性能的真菌
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分离出一种真菌,具有青霉素那样的抗菌性能,对防治植物病虫害特别有效。
在使用这种真菌时,先把它同麦糠混合起来,在播种前犁地时撒到地里去,它就能产生一种化合物,消灭土壤中危害作物的病菌和线虫。它还能在土壤中分泌出一种酶,使一些原来不能为作物吸收的物质转化为易于作物吸收的肥料。
巴基斯坦科学家去年用这种真菌在甘蔗田中进行试验。结果增产了90%,而成本费增加很少。这种真菌对消灭西红柿、豌豆、马铃薯等作物地里的病虫害也同样有效。


第7版()
专栏:

苏联军人在阿富汗吸毒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些驻喀布尔的外交官说,驻扎在阿富汗的苏联军人普遍在吸毒。这些人士说,苏联军人在黑市上大量购买止痛的麻醉品和其它买得到的药丸,他们还说,其中一部分正流入苏联。一位外交官说,“这种情况与越南战争期间的情况完全一样。”他指的是美国军队在越南打仗的时候出现的吸毒问题。据说,莫斯科当局推测,苏联士兵之所以要吸毒,是因为在阿富汗很难搞到伏特加酒。


第7版()
专栏:

西方的白色“妖魔”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不久前发表一份特别报告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深受国际毒品走私犯特别是海洛因走私犯的欢迎。因为苏联士兵在阿富汗奉命不干涉毒品走私活动,甚至多次与走私犯合作并直接提供帮助,使毒品顺利运到欧洲,报告指出,由于大量毒品通过不同途径运往西欧,西欧已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毒品消费者。
25年前,吸用海洛因的“白色瘟疫”开始风靡西方。起初在美国,现在已蔓延到西欧。七十年代搞出了马赛的
“法国帮”贩毒集团,之后揭露了“荷兰帮”,现在又出现西德“毒品集团”。
十年前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还没人知道怎么在郊区和黑街暗巷搞毒品交易,现在这里已变成世界毒品交易中心。
吸毒已成为西德严重的社会问题。西德去年购买海洛因的费用达20亿马克,相当于几家大工业公司年营业额的总和。西德有六万名吸毒者,估计每年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六百多亿马克,主要损失是劳动生产率下降和丧失劳动力。据1980年西德警方统计,全国因吸毒而死亡的事件达700起。
英国吸毒的人数也在猛增,估计增长速度为17%,三分之一是女子。
毒瘾大的人往往死于吸毒。此外吸毒者要买很昂贵的毒品需要大量的钱,因而吸毒使不少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变成抢劫犯。
目前吸用海洛因现象在西欧各阶层中存在。不仅妓女和犯罪分子沉湎于吸毒,连“上流社会”的政府官员和富豪也染上了这个恶习。
毒品交易的利润是非常惊人的,贩毒网成员赚的钱是非常可观的,有时候达到几倍、几十倍。一公斤海洛因从种植者手里收购只花350到400英镑,但到伦敦时已经价值一万到四万英镑。任何一家股票交易所的利润都比不上“毒品交易所”。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严肃”的商业公司参与了毒品交易。但在这些部门,绝不会查出哪怕千分之一的海洛因。在这些部门只从事“高级的”国际性事务:资金和“货票”周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签订合同……
毒品问题是目前西欧各国警察最头疼的问题。西欧各国称海洛因的传播为“白色怪物”“妖魔”。伦敦一位警方的专家说,“假如俄国人愿意合作,进行一场国际性斗争,共同对付走私贩毒网,那我们的胜利会大得多。”俄国人是否愿意合作还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西欧各国要制服这“白色怪物”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 (辛川成)(附图片)
西方吸毒者在注射海洛因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新型保温混合剂
苏联科技人员最近利用化工生产的废物、研制出一种新型保温混合剂,把它涂在热力管表面,不仅热量消耗降低25%,而且使用寿命也延长一倍。新型保温混合剂是用碎橡胶、树脂、沥青等制成的。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玻璃纤维灭火毡
英国马屯公司制造成功用一种全玻璃纤维的灭火毡,其尺寸约为38×33英寸,卷装在一个小巧的容器中,该容器可固定在墙上,起火时,拉动备拉带,灭火毡就自动松开,将它盖在火上,即可将其闷熄,用后洗净重新装入容器中以备再用。新灭火毡特别适用于普通灭火器不易扑灭的油脂引起的火。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能听从大脑指挥的假手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理疗系科研人员最近设计并制造了一个新型的假手,它能够听从大脑的命令,并准确无误地把它付诸实施。这个假手内装有一个用电池做动力的小电动机,并有一个体积很小的计算器。在安装假手时,通过一些纤细的轴把它同断肢处的神经末端连在一起。在大脑需要假手活动时,计算器就指挥假手进行大脑所要求的动作。
这个假手也存在缺点,首先是太重,大约有七磅。其次是它每工作不超过十个小时就要取下来换一次电池。


第7版()
专栏:

太阳能海水脱盐系统
日本一公司研制成一种太阳能海水脱盐系统。效率为普通系统的十倍。在装有海水的水池上放一个玻璃盖,经太阳照射后蒸发的水份便在玻璃盖的内侧冷凝下来。这种过程可产生百分之四十的纯水,海水变为纯水时放出的热能还可重复应用。


第7版()
专栏:

用乳清生产石油
澳大利亚每年生产约二点五亿加仑乳清。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把乳清变为甲烷,然后再变成甲醇的方法,也就是说,把乳清变为原油,而后再精炼成石油。采用这种方法的工厂,每天可生产一千五百吨甲醇。这种方法成本较高,在石油未进一步提价以前,是不经济的。


第7版()
专栏:

全天候轮胎
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两种胶料制成胎面有两种花纹的轮胎,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行驶,无论是在潮湿、干燥、滑溜的地面,还是雪地都能适应。胎面花纹有两种图案,一边是适于在雪地和寒冷天气行驶,另一边有助于牵引,具有很高的耐磨性能。


第7版()
专栏:

在荷兰海牙附近举办的农业博览会上,展出供暖房用的新型塑料板,可节约燃料69%。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