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1-02-02

1981-02-02新闻联播 文字版

应该说清

第8版()<br/>专栏:<br/><br/>  应该说清<br/>  武峻<br/> 在鲁迅先生所写的《祝福》里,旧历年底回到故乡鲁镇的“我”,遇到了一个饱受旧世道愚弄之苦的农妇祥林嫂。祥林嫂向“我”询问魂灵、地狱的有无,而“我”却支支吾吾,最后来一句“我说不清……”<br/> 不难悟出,“我”在这里的“说不清”,无疑是对祥林嫂悲惨身世的极度哀怜,对神权泛滥成灾的黑暗社会的绝妙讽刺,是在痛苦之际的搪塞、愤怒之际的回避。然而,时隔半个世纪,我们今天一些同志,其中不少是共产党员,却在回答故乡农妇的思想疑问时,一字不差地沿用这句老话——“说不清”。这就不能不令人遗憾了。<br/> 这是家乡人告诉我的。<br/> 不久前,我回到老家——川东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在闲谈中,乡亲们送给我一大串问号。诸如世界大战究竟能不能打呀,钱多了国家的东西还涨不涨价呀,包产到户是不是搞资本主义呀,现行政策是不是保险不变了呀,等等。我反问大婶大嫂们:“你们的书记是咋说的?”她们七嘴八舌地说:山又高,路又远,书记来一趟很不易;问了些在外做事的人,他们不是“大概”,“也许”,就是“假若”,“那就”,你问急了,他们就来个“我也说不清”。由此我想,我们这些“在外做事”的人,为什么不实事求是地向家乡人做些宣传和解释工作,而偏把不少文件明文规定、党中央再三强调、完全可以说清的事,也说成“说不清”呢?这大概也与回到鲁镇的“我”相似,以为“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只要用它来作结,便好歹与己无关了。<br/> 我以为,作为一个“在外做事”的国家干部、共产党员,有义务向群众作宣传解释的工作,而且宣传范围是没有边的。那种只带眼睛耳朵回“鲁镇”,不带嘴巴,不问乡事的做法,是不对的。要知道,旧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枷锁罩在今日“鲁镇”上的阴影还未彻底消逝,愿我们那些正在“鲁镇”或正准备回“鲁镇”过年的“在外做事人”,真正负起责任来,积极主动地接近群众,变“说不清”为说得清,与之同辞旧岁,共庆新春,一起奔四化!

海外寄情

第8版()<br/>专栏:<br/><br/>  海外寄情<br/>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 郭小聪<br/> 雪,随着暮色悄然而至,窗外的万家灯火都裹入一片黄澄澄的雾海中了。<br/> 灯下,我在沉思。<br/> 案头摊开的那封挚友来信,越过太平洋浩瀚的波涛,象一只神奇的手指,撩动了我的心弦。那是庄严激越的民族自尊感;那是惊喜交加的钦佩感,还有瞬间掠过的自责感……<br/> “学习很紧,选了四门课,直到现在考试,作业都是满分,考了一门重要的课,100分,第一名。”<br/> “一个暑假,学期又过,又拿了三个A(满分),学习照样紧张。”<br/> 我的挚友——一位留美研究生,在过去一年的学习中竟夺得全部的满分。谁能总在“满分”的顶巅上放马独行呢!为之轰动的教授们,委托他给学院再推荐“中国的好学生”去读书,甚至有一次还要他上台为全班解答考题。<br/> “我军进展神速,硕士论文完成。”他还诙谐幽默地写道:“一个多月后便是授予硕士学位的典礼,我这个土游击队,也该是硕士啦!”<br/> 读到这里,我恍惚看到,一个黄帝子孙,正迎着徐徐上升的太阳,在科学的阶梯上阔步登攀。我的心激荡着,犹如在国际比赛场上,听到清脆的庄严的国歌在奏响,怎能不为之扬眉吐气呢?<br/> 但是,从这封时断时续,写了八个月之久的信上,从他“明天又考试,且住;下回再写,学习很苦,每晚一两点睡”的简短话语中,我也明白:为了那神速的进军,他在怎样的追星赶月,日夜兼程呵!<br/> 一位华裔美国妇女曾感慨地对我谈到:中国留学生的声誉很高,学习上大多名列前茅,顽强刻苦,勤奋好学;生活上淳厚俭朴,以苦为乐,给海外人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br/> 一些留学生乍到新的生活环境,以超人的才智,拚命的精神,在短短几个月内奇迹般地掌握一门外语,而升入专科。为了体谅国家的困难,节约一些外汇,他们还得挤出时间自己操办伙食,料理生活,自己互相理发。他们的生活是清淡俭朴而充满乐趣。我联想到一次在电车上,听到两个穿着怪异、举止轻佻的年轻人艳羡出国留学生饱览异国风光,享受西方生活的“好运气”的谈话,感到他们真未免太肤浅无知了。<br/> 我不禁想起闻一多先生的《太阳吟》中的几句诗:“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可烘得干游子底热泪盈眶?”几十年前,他留学美国,痛感于国家衰败落后造成的屈辱地位,唱出了这首铿锵掷地作金石之声的著名悲歌。<br/> 几十年后,为着民族新崛起的光荣使命,又一批中华儿女攻读海外,他们再也没有了“游子”的“热泪盈眶”,而是在科学的田地里,信心百倍地为了社会主义祖国挥汗耕耘。今天,就在这封普普通通的来信里,也洋溢着对于祖国沦肌浃髓的热爱:“另一次考试还不知结果,(可你一定会知道,我应该为祖国,为你们这些同学得第几?!)”这简扼的几句话里,也蕴含着多少我们中国人励精图治的精神和气概呵!<br/> 窗外雪花正敲打窗棂,家家准备着操办春节的年事,街上依稀传来清脆的爆竹声响。“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古老而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远在异域他乡的留学生该怎样抒发对于祖国和亲人的深沉的眷恋呢?也许夜深伏案,写首小诗,或者枕上片时,梦回万里……<br/> 让我的载着故乡问候的深情的祝愿,象灿烂的星光一样撒向广袤的西欧、北美大陆……撒向你们每一个留学生的心里吧!让我变成一只衔着家信的洁白的鸽子,飞到你们因欢喜而颤抖的手上吧……

诗四首

第8版()<br/>专栏:<br/><br/>  诗四首<br/>  陈泽<br/>  观《永不消逝的电波》吊李霞艰巨斯期任务成,收场魔舞逞杀风。奈何胜利无亲睹,缱绻遗言感泣零。<br/> 冬岁晏偷闲览物华,新生旧没兴偏佳。寒松结雾增静谧,落木经霜见丫杈。卷地风来摧腐朽,漫天雪舞覆尘沙。霎时阳暖催春雨,山满新青树满花。<br/> 农村任重全凭健壮身,人居榻畔宿鸡豚。农村未改穷白貌,官府何存养处心。苗保齐全先去莠,树期成长务培根。英雄创世从实发,剔建终须步步深。<br/> 转业军人缀补衣裳面积尘,心灵未识亦常人。挖泥担草作群率,持正移风感众深。今日农耕参社队,当时战斗献躯身。南来鸿雁识春早,偕伴亲朋奏好音。

过扇子崖——泰岱抒情

第8版()<br/>专栏:<br/><br/>  过扇子崖<br/>  ——泰岱抒情<br/> 柴德森哪里刮来的刚劲大风,欲堕的扇子崖在头上斜倾,几千年来有多少次挥动?风声呼啸,隐约可见历史云影:快看,寒光闪闪的长矛利剑,快看,冲杀时掠过的箭簇镝锋,想来当年出现燃眉的急事,把人们的眉毛全都烧红。眉毛烧红了,眼睛急红了,冲出天胜寨口去抗争天命,赤眉军给后人留下一把巨扇,化做陡峭岩壁待机启用!隘口寨门前频频叩问,为什么扇子崖又急切扇动?突然我觉得同伴的眉毛变红,莫不是又有燃眉急事发生!过此的匆匆迈步,迈步匆匆,相见的心领神会,神会心领,今天这追赶先进的重任,该抛弃蹒跚踌躇变步履如风!眉毛烧红了,眼睛急红了,扇摇风动更掀起焦灼的心情,历史的教训确应记取,明天成功的信念与日俱增!

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羊把式〔油画〕 马永清

“生意越做越活”

第8版()<br/>专栏:闻者足戒<br/><br/>  “生意越做越活”<br/>  赵根远<br/> 在供销社办公室里,王主任瞪着眼,在朝棉布柜的老赵发脾气:“干了几十年的商业工作,连个要货单都填不好,三月份是淡季,绸被面栏里,却填了二百条,二月份春节旺季,也只卖了一百条……你这是怎么搞的?卖不掉你负责?”<br/> 听了王主任的话,本来站着的老赵却坐了下来,笑嘻嘻地说:“王主任,我已在下面摸了底,情况是这样:公社刘主任家新砌三间瓦屋,是三月六日开工,十六上梁,二十六吃收工酒。我公社共十五个大队,一百五十个小队,平均两个小队送一条被面,就是七十五条,每个大队送一条,又是十五条,还有咱公社的农机厂、胶木厂、砂轮厂、绣花厂、皮鞋厂……这杂七杂八地加起来,起码也得一百条。还有我大队郭支书的老母亲,三月十六做八十大寿,我大队共十六个小队,一个小队一条,就是十六条,还有我大队办的胶木厂、砂轮厂、绣花厂、皮鞋厂……这杂七杂八地加起来,起码又得五十条。”<br/> 说到这里,老赵忽然停住,用手做了个喇叭套在王主任的耳朵上,小声说:“还有咱们社王支书的娘,都九十三了,昨天从医院抬了回来,医生说,过不了三天……”<br/> 王主任瞪着的眼早已眯了起来,望着自己的老部下,心里由衷地高兴:“好!二百条就二百条!真是仗越打越精,生意越做越活了……”

由《大学生圆舞曲》所想到的

第8版()<br/>专栏:文化生活<br/><br/>  由《大学生圆舞曲》所想到的<br/>  复旦大学中文系 叶公觉<br/> 广播电台在播放《大学生圆舞曲》,歌词是健康乐观、蓬勃向上的,曲调是节奏明快、热情洋溢的。欣赏之余,不由浮想联翩。<br/> 大约两年前,在冲决封建堤防、思想解放的热潮下,我们学校掀起过一股“跳舞热”,简直是三日一小会,七日一大会,而且不管男女老少,不管个性爱好,全都要拉去学跳舞。如果不去跳舞,就有孔夫子之嫌,这无疑是有点矫枉过正了。<br/> 在那股热潮中,我的一位同学笔底生花,写出了《大学生圆舞曲》,而且不久在市里演出获奖,并在电台播放。<br/> 《大学生圆舞曲》问世了,大学生的舞会先是每周一次,后是数周一次,再后数月一次,甚至渐渐地销声匿迹了。我问学生会文娱部的同学为何不举办舞会,他说是有人不支持。大概是“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又在起作用吧?抑或还有其它原因?<br/> 我本人并不喜爱跳舞,但我觉得大学生在周末举办一次舞会未尝不可。个个大学生必须跳舞,这固然荒谬,但所有大学生月月、年年都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地攻读,不给一点活跃文化生活的自由,这恐怕也不对。让有兴趣的大学生去跳舞,我看并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这正象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打球一样,都是健康的文化生活中的一种。<br/> 至于有些人一见到跳舞就皱眉头,总觉得“伤风败俗”,那是受封建礼教的思想影响太深,“五四”时代就已出现了。到了六十多年后,进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了,还抱着这种观念不放,实在是太落后了吧。健康的、正常的跳舞,使青年人得到娱乐,得到休息,身心愉快,是有利于明天的学习和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