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通讯

两代人的风貌
高云涛、田继跃不仅以他们宝贵的生命救活了一个小女孩,而且以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风格教育着人们,激励着人们。
青年工人高云涛和退休老工人田继跃,为抢救一个落水的小女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高尚行为,表现了我国两代工人共同的精神面貌——为了别人的幸福而勇于牺牲自己的共产主义精神。
高云涛和田继跃都是普通工人。在下水前,高云涛忘了自己有病、气虚体弱,连衣服、鞋子都没有来得及脱;田继跃年近古稀,几乎不会游泳。然而,他们听到呼救声,却毫不考虑个人安危,先后跳入冰水中抢救女孩。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样见义勇为、自觉献身呢?
牺牲的英雄们,已经永远地安息了。但是他们一生的实践,充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北京市皮件厂,人们说:“田师傅几十年无声无息,死得却惊天动地。”大家在赞誉田继跃抢救落水女孩的事迹时,也不由得回忆起田师傅生前的许多“无声无息”的事情。
田继跃从14岁起作学徒、当工人,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解放后,翻了身的田继跃,一心扑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他认为,工作就是自己为人民、为国家作贡献。无论刮风下雨,田继跃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厂,为班里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人们从没见他早退过。在工作中,他服从分配,任劳任怨,不计报酬,主动抢重活,干难活,有时还带病坚持工作;在技术上,田继跃注意改革工艺,精益求精,并千方百计节约原料。
二十多年来,田继跃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默默无闻地贡献给了人民。
1965年进厂的青年工人高云涛,是一个继承和发扬了工人阶级优良传统的好工人。他一到首都机械厂就碰上了“十年动乱”,但是,这个善于思考,肯于学习的小伙子,从工人队伍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立志要为社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他说:“我们应该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贡献,否则,活着也是白活。”
在工种的选择上,高云涛第一次表明了他的高尚的志愿。高云涛原是十四车间X光室检验工。1974年,X光室划归厂检验科,高云涛知道,X光室的工作比较干净、有保健费,但他看到十四车间的维修组人手少,就主动申请留在那里当维修钳工。他说得很简单:“我年轻力壮,应该多干点。”
高云涛牺牲后,在他的工作桌上,还放着一本《真空技术基础》,书里夹着半支铅笔。据十四车间的工人们回忆,高云涛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学习劲头很大,除了认真看报、参加政治学习外,还研读《电工知识》、《机械原理》等书,经常学到深夜。他苦练钳工的基本功,有时练榔头把手都打肿了也不休息,这使他很快掌握了比较过硬的技术,并在生产上发挥了作用。去年,他和别的师傅一起,成功地中修了两台机床,节约维修费六千多元。一次,真空炉冷却水管破裂,如果中途停炉,价值46万元的真空炉和价值六千余元的产品就可能报废。在这紧急时刻,高云涛和几位师傅一起冒着触电的危险排除了故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高云涛的出色工作,受到师傅们的赞扬。去年,他在厂里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老工人田继跃的质朴,青年工人高云涛的奋进,虽然带有年龄、个性的差异,但他们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对待四化建设的责任感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一种革命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工人阶级两代人的时代风貌。
这两代人都具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高尚风格。
田继跃在厂里是一个助人为乐的老师傅;在家里是一个爱管闲事的好老头。田继跃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徒弟。现在他教的徒弟都已成班组、车间的技术骨干。在居民院里,冬天,田继跃每天早起拧开院里的自来水管,晚上把管子里的存水放掉,防止冻上。地沟堵了他来捅,孩子打架他去管。因为他会裁剪衣服,院子里家家都找他裁过衣服。节假日,他高高兴兴地搬着凳子到胡同里去值班。田继跃对居委会的干部说:“你们有事言语一声,我有时间。”
在高云涛身上,这种高尚的风格也随处可见。
在车间,清除真空炉废旧电阻丝的工作比较艰苦,他主动从电工那里抢过来干。
在前门大街,一个外地妇女丢了钱,他和另一个青年工人慷慨解囊相助,还坚决不说自己的姓名地址。
在东铁匠营职工医院,他把自己病重的岳父交给了弟弟,自己却去帮助一位年老体弱的老大娘给孩子挂号、交费、取药,甚至转院,一直忙到深夜。
两代工人的共同表现,清楚地回答了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奋不顾身地抢救落水女孩。前有传统、后有继承,两代人的社会主义精神面貌和共产主义风格,正是我们团结一致建设好国家的希望所在。
高云涛、田继跃同志不仅以他们的宝贵生命救活一个小女孩,而且以共有的时代风貌教育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成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新华社记者 毕靖 黄威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施工中发扬对越自卫还击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猛虎二连”冒枪弹排艰险再立新功
据新华社昆明2月16日电 两年前,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创立卓著战功的云南边防部队某部“猛虎二连”,保持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提前半年完成国防施工任务,一个排、五个班荣立集体功,35名干部战士立功受奖。
去年春天,“猛虎二连”奉命开赴滇南群山中施工。这里气候恶劣,到处是悬崖峭壁。部队一开进工地,党支部就抓了“讲战史、学英雄、创新业”活动。38名功臣英模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筑路的100米地段要通过越军潜入我境设下的地雷区。战斗英雄褚万林毅然要求排雷开路。他和两名战友进入雷区,冒着极大风险排除了近百颗地雷,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副连长李国兴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多处负伤,曾荣立二等功。他在施工中跟班作业,那里艰苦那里去,每遇险情,都挺身而出。巨大的塌方把他砸得昏迷不醒,稍事休息,又奋战在工地上。
在功臣、英模的带动下,全连人人争挑重担,大雨如注不下工,荒郊夜宿不叫苦,塌方泥流拦不住,克服了许多困难。当施工到边境地带时,越军隔界河开枪开炮,更增添了施工难度。干部战士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争先恐后到危险区作业。有一段悬崖直接暴露在越军火力之下。排长褚万林和战士陈小明、卢朝文主动承担艰险任务。他们在悬空凿眼放炮时,敌人的子弹就打在周围的山崖上。他们在我方火力掩护下连续作业二十七次,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艰难的条件锻炼着指战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随着工程的进展,二连又涌现出一大批甘愿为人民最大利益作自我牺牲的先进人物。


第4版()
专栏:

冲破迷雾海浪抢救国际友人
海军某部六四二艇把病情危急的新加坡一海员妻子从海上送往医院治疗
新华社上海2月16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某部六四二艇,今天在东海海面上抢救了病情危急的新加坡一海员的妻子林巧娥。这位海员连声赞扬说:“十分感谢中国海军抢救我妻子的生命。”
昨天晚上,停泊在东海海面上的巴拿马“新熊猫”号商船上的新加坡海员简开源的妻子林巧娥,流产后大量出血,病情危急。这艘商船向我有关部门发出求救电报。正在海上执行巡逻任务的六四二艇于今天凌晨0点15分接到前往抢救的紧急命令后,全速出航。这时海面上大雾弥漫,视距不到10米,还时时夹有暴雨。指战员们不顾风吹、浪打、雨淋,在艇首和驾驶台上不断地观察搜索海面,连续冲过三个暴雨区,同八级风浪搏斗了12个小时,终于把这位病重的新加坡海员妻子顺利地接送到吴淞码头。经过上海海员医院的抢救治疗,这位海员的妻子已安全脱险。


第4版()
专栏:

世界观教育带来新风尚
广西民族印刷厂青工中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越来越多
据新华社南宁2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龙光雄报道:去年以来,广西民族印刷厂在青年工人中不断开展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文明礼貌的教育活动。在这个厂的青年中,积极劳动、讲究文明、助人为乐和顾全大局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在形成。
这个厂的党委和团委针对少数青年工人中一度出现的追求享乐、不讲文明和劳动纪律松弛等不良现象,从去年开始认真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对青年工人有计划地进行遵纪守法、革命传统和文明礼貌教育,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和“为四化立功”等活动。在这些教育活动中,他们组织青年对什么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等进行专题讨论。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八条守则。现在,这个厂大部分团员和青年都能以这个守则来检查自己的言行,以遵守社会主义道德为荣,以不讲文明礼貌为耻。
经过教育,这个厂的青年批判了向“钱”看、“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了新的劳动态度。他们遵守劳动纪律和岗位责任制,为四化作贡献的劲头越来越足。去年,这个厂凡是有生产定额指标的青年工人都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许多青年工人还经常利用节假日打扫厂区清洁卫生,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现在,这个厂的青年人中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由六位青年组成的义务理发组,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职工、家属义务理发。一位老工人因病住院,这个组的共青团员陈惠荣专门到医院为他理发。青年工人黄乃改的父亲病故,经济上有困难,厂里七位青年知道后,悄悄给黄乃改家寄去18元钱。同志们的关怀使黄乃改深受感动,他也以实际行动向这些青年学习。今年1月18日晚上,有位从外地来南宁市探亲的老大娘迷了路,黄乃改二话没说,就用自行车驮着老大娘到车站附近一条一条街去询问,终于把老大娘送到了她女儿家。
在进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活动中,这个厂的青年识大体,顾大局,体谅国家困难。厂里住房本来比较紧张,可是今年又有十来个青年工人结婚,住房问题一时难于解决。厂里把这个困难跟全厂职工一说,住在单身宿舍的青年工人,很快就腾出了13间房子。他们说,党是关心我们生活的,但是,现在国家有困难,一时无法解决这么多住宅。我们就是住得拥挤一点,也要腾出房子给结婚的同志住。


第4版()
专栏:

上海举办元宵“灯花展览”
2月6日,上海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元宵“灯花展览”,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五百多件灯彩、人造花和盆景,使人们留连忘返。
新华社记者 徐义根 摄


第4版()
专栏:

济南市中小学采取生动活泼形式
把文明礼貌教育渗透到校内外
初步形成勤学习、守纪律、讲文明、有礼貌的风气
新华社济南2月16日电 济南市237所中小学校,普遍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道德风尚。
各学校注意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开展这项活动。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为学生编写了文明礼貌“三字经”;济南第十三中学、第七十一中学等校把学生在学校、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编成几十个“怎么办”的问答;济南第五十八中学组织了“红领巾宣传队”,在公共汽车上进行文明礼貌宣传,扶老携幼、维持秩序;济南第二中学发动学生自编自演以文明礼貌为题材的文艺节目。许多小学开展了“人人争戴小红花”的活动。全市各中小学还在教师中开展了“为人师表”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文明礼貌、道德修养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在广泛开展道德风尚教育的活动中,各校普遍制定了礼貌公约、礼貌细则,从小事抓起,把文明礼貌、道德修养的教育渗透到课内外、校内外。
这些内容明确,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树新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全市中小学学生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说话客气的多了,助人为乐、待人和气的多了,服装整洁、讲究卫生的多了,尊敬老人、乘车让座的多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据全市中学半年来的统计,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有三千多人次;长期帮助烈军属和五保户做好事的学雷锋小组和个人有近千个。有的学生在路上拾到一袋工资,主动交到学校;有的学生过去对家长不尊重,通过文明礼貌教育,懂得了尊敬长辈是一个革命青年的美德。许多学生家长高兴地说:文明礼貌教育,使我们的孩子懂事多了!现在,济南市的中小学生中,已初步形成勤学习、守纪律、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风气。


第4版()
专栏:经济简讯

经济简讯
我国最大高炉煤气罐在包钢投产
包钢一座十五万立方米的煤气储罐已正式投产。这座煤气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炉煤气储存罐。它的建成投产,将把平时多余的高炉煤气储存起来,并在高炉短期休风、煤气量不足时,补充煤气管网压力,满足包钢各厂正常生产的需要。它的建成投产,可以减少高炉煤气的放散,从而节约大量的二次能源,并有利于安全生产。
远离内地的海岛建起水电站
福建省福鼎县嵛山公社建成一座水力发电站,全社于春节前用上了电灯。
嵛山公社是个远离内陆的海岛。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上级人民政府先后三次拨款帮助该岛修建水电站。现在,这座发电量一百六十千瓦的水电站已经建成,岛上三十个生产队的四千五百多户社员全都装上了电灯,并给海岛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
伊犁第一座机械化养鸡厂建成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一座机械化养鸡厂已建成。这座机械化养鸡厂位于伊宁市郊伊犁河南岸,是由自治州食品公司禽蛋场组建经营的。预计一年可提供商品蛋一百吨,活鸡一万五千只。养鸡厂喂料、供水、清粪等工序,都实现了机械化或半自动化。


第4版()
专栏:

我国第一胎小鼠嵌合体诞生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核移植组的科技人员,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用昆明种白鼠和C57黑鼠做成嵌合体,成功地培育出具有不同遗传性状毛色黑白相间的小鼠嵌合体,为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填补了一项空白。目前,这些小鼠嵌合体正在该所健康生长。
“嵌合体”一词来自希腊,是希腊神话中的怪物,具有狮头、羊身、蛇尾的喷头怪兽。哺乳动物嵌合体技术就是用人工方法把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胚胎或者把具有某种遗传特征的细胞与胚胎组合在一起,使之发育成一个正常的个体。这种个体叫嵌合体。它是由带有不同遗传信息的细胞所组成。目前,国际上正在利用这一技术研究哺乳类动物的遗传和发育及探索人类遗传疾病的防治问题。我国第一胎小鼠嵌合体的诞生,对我国遗传科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第4版()
专栏:

昆明一母狮一胎产四仔
新华社昆明2月16日电 四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吸引了昆明市圆通动物园里的许多游人。
这四只小狮子是圆通动物园一头五岁非洲母狮去年11月产下的。1979年,这头母狮第一胎曾产下三仔,这次第二胎所产四仔一雄三雌。刚出生时,每只体重不到二斤。经过饲养人员的精心养护,幼狮长得很快,现在体重已达二十来斤,体格都很健壮。


第4版()
专栏:

黄华会见非统组织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黄华今天上午会见了由非洲统一组织副秘书长彼得·奥努率领的非洲统一组织代表团。
在亲切友好的交谈中,黄华对客人说,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将于今年4月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讨论非洲难民问题的国际会议。
今天上午,外交部副部长宫达非同代表团进行了会谈,就日内瓦国际会议的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
代表团2月14日抵京,今日下午离京。


第4版()
专栏:

中加将合作拍摄一部纪录片
本报讯 中国电影合作制作公司与加拿大多伦多迪·艾弗·艾斯公司,本月7日在北京达成一项协议,决定合作拍摄一部片名为《中国向二十一世纪迈进》的大型彩色纪录片。今年春天开始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广州等地拍摄,于年内完成。影片将通过中国各条战线的代表人物的生活和活动,客观地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由目前的历史阶段向现代化目标前进的情况。


第4版()
专栏:

中国地毯交易会在北京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主办的中国地毯交易会今天在北京劳动保护馆开幕。


第4版()
专栏:实干家

自学成才的“刀具专家”熊国才
在一次铁道部举行的全国铁路机夹刀具技术交流会上,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车工熊国才,带着他新近制造的两把机夹圆盘式蜗杆车刀,以精湛的技术表演,引起了行家们的广泛兴趣,称赞他是“刀具专家”。
熊国才一心扑在改革刀具上。早在1965年,他改革的车刀就获得了同行业的好评。加工蜗杆在车工中是难度大的一种活,过去需要用四把刀加工。熊国才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制成了一把“强力蜗杆车刀”,只用一把这样的刀就能将蜗杆加工好,工效提高20倍。
熊国才看到技术先进国家都采用机械夹固式车刀,我国也在推广使用这种车刀,但远远跟不上建设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白天干活,晚上细心计算或绘图。经过三十多次的试验,去年6月革新成功了两把粗、精机夹圆盘式蜗杆车刀。据有关技术部门鉴定,这种车刀弹性好,吃力量大,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他带着这两把刀参加了湖南省在衡阳举行的全省先进刀具表演赛,以提高工效14倍的优异成绩名列前茅。
五年来,熊国才改革了刀具37把。经他改革的刀具,出屑流畅,断屑快,加工出来的工件光洁度高。全国十多个省市、一百多个单位向他索取技术资料,并经常被邀请到兄弟单位作技术指导,为外单位解决了较大的难题七十多个。
熊国才今年46岁,原来只有初小文化程度。在改革刀具中,碰到许多难题,深感自己文化水平低。因此,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有一次,熊国才到东北齐齐哈尔推广刀具先进经验,当地每晚给他们安排的文艺活动都被熊国才谢绝了。他天天晚上都在图书室读书,发现了一本《刀具角度简易计算法》,如获至宝,便把书借出,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他还自学了《刀具的原理与使用》、《金属切削原理》和《硬质合金刀的使用及冶炼》等十几种技术书籍,并作了十多本读书笔记。熊国才曾多次被评为技术革新能手和先进生产者,受到奖励。通讯员 游军雄 记者 文伯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