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阿尔及利亚通讯

贾扎伊尔风貌
本报记者 柯月霖
从巴黎奥利机场起飞,横越烟波浩淼的地中海,不消两个小时就看见了逶迤的海岸。苍翠的林带,起伏的山岗,白色的建筑群,在蓝天和碧波的衬托下,错落有致。这就是阿尔及利亚的首都——贾扎伊尔(原名阿尔及尔)。
贾扎伊尔依山傍海,气候温和,虽有四季之分,却无很大温差。市内有很多街心公园,终年绿草如茵花开不绝。在宽阔的大街上,一座座白色的建筑物、高耸的清真寺尖塔,掩映在挺拔的椰枣树和桔子树中。阿尔及利亚人喜欢白色,从街上匆匆路过的阿拉伯妇女,一般也穿白色长袍。
贾扎伊尔的一些主要街道都记录着阿尔及利亚的历史。卡德尔是十九世纪中叶反抗殖民主义的民族英雄。在以他命名的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铜像,反映他昔日跃马舞剑的雄姿。最能反映这个城市英雄历史的是东北角的卡斯巴。
卡斯巴具有山城的特色:街道狭窄,阶梯纵横,密密麻麻的楼房,摩肩接踵的人群。这里地形复杂,汽车无法通行,是当年打游击的重要基地。你走进一座二层楼房,狭窄的小门只能容纳一人侧身通过。进到里面,豁然开朗,原来是一个很大的天井,曲折的走廊通向四面八方。从卡斯巴的小街小巷循着台阶往下走,就到了阿尔巴吉大街,这里是有名的“阿拉伯市场”。大街上商店鳞次栉比,两侧人行道挤满摊贩。除了日常用品外,这里还出售富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如地毯、彩绸、毛毡、铜盘、首饰等。还有各种时令鲜果以及阿拉伯甜点心。摊贩们在?喝着招徕顾客。咖啡馆、饭馆以及小吃店终日烟雾腾腾,香气四溢。不论走进哪个饭馆,都可以尝到阿拉伯的名菜——烤全羊和“古斯·古斯”(一种阿拉伯人喜爱的食物)。
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贾扎伊尔陆续兴建了一批工业企业,规模较大的有炼油厂、纺织厂和汽车厂等。为了不使城市遭到污染和干扰,这些工厂一般都设置在郊区。
贾扎伊尔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交通拥挤,人口太多,住房、道路以及公共设施,很难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贾扎伊尔1962年的人口为60万,目前已达到200多万。卧车和载重卡车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以致在街上很难找到停车之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贾扎伊尔将加快住宅建设,在城市南部修建环形公路网,并拟与东部正在兴建的高速公路相衔接。从贾扎伊尔到哈密兹,还将修建地下铁路,以缓和交通堵塞,减轻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过重负担。(附图片)
图为贾扎伊尔的“11月1日”公园一角 柯月霖摄


第7版()
专栏:

一场打不赢的“战争”
美国犯罪案件日增。不久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1980年严重的犯罪案件比1979年增加了11%,比1960年增加了3倍。美国每年要花费260亿美元,用于进行一场对付谋杀、强奸、抢劫以及其它威胁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的“战争”。然而,美国当局不得不承认,它在这场“战争”中,吃了败仗。结果,每年有几十亿美元的财产遭到损失,2.3万多人被杀害,8.2万名妇女被奸污,50万人遭抢劫……
针对上述情况,美国各界人士议论纷纷。《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就此问题访问了有关专家,对犯罪状况和原因作了一些分析。
这家杂志说,目前,美国有44万人组成的一支政法队伍,包括从联邦调查局到大城市、州的地方警察局大小共1.7万个单位。然而,在严重犯罪案件中,只有19%被警察破获。据警察当局有关人士说,这是因为警察的工作负担太重了。随着市政经费的减少,警察的人数也在削减。波士顿1968年有2,500名警官,而现在只有1,620人,洛杉矶警官近年来从7,600人削减到6,9 00人。
同时,案件交到检察院,很多就不了了之。有的地方竟有50—80%警察交到检察院的案件被淘汰。结果,检察院审理的案件比警察交来的就少得多了。
案件由检察院转到法院,法院的工作效率也很成问题。法官首先考虑的是何时审讯以及是否对罪犯实行保释候审。法院只考虑嫌疑分子犯下了什么罪,而不仔细分析他在保释期间是否还可能犯下新的罪行。结果,有10%的犯人在保释期间又犯下了新的罪行。
美国的监狱被称为创造罪行的工厂。目前美国的监狱大部分十分拥挤,加上管理人员很少,犯人在这里得不到改造教养的机会。相反,犯人之间互相传授作案的“技巧”倒成了他们牢房生活的主要内容。吸毒也在这里盛行。这些经过“训练”的犯人出狱后,给社会反而带来了更大的不安因素。
针对上述情况,美国总统里根在今年9月的一次讲话中,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战争”,来制止犯罪活动。
然而,当人们看到里根推行紧缩政府财政开支的计划时,心就凉了一半。对于里根发动的这场“战争”能否打赢,人们脑海里打着一个大问号。
(世绍编译)(附图片)
美国警察在搜捕罪犯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西欧的和平主义运动
席林生 王士芳
从1981年秋季开始,西欧大陆上吹起了一股强劲的和平主义旋风。它遍及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挪威、瑞典等许多国家,先后有200万人参加了群众性示威游行,有100万人参加了签名运动,反对在欧洲部署核导弹,要求和平与裁军。这股旋风来势之猛,声势之大,是西欧战后历史上所少见的。
这次西欧的和平主义运动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参加运动的社会阶层极为广泛,成份十分复杂。据统计,参与这一运动的组织和团体数以千计。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和平主义集团,而且有环境保护主义者、宗教人士、科学家、工会工作者、失业工人、家庭妇女、商人、议员和无政府主义者直至强占住房者,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引人注意的是,不少国家的社会党、工党和执政党党员在运动中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一些国家,甚至许多军官和士兵也支持群众的示威游行。
二、和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在西欧部署新的核导弹。虽然示威者也喊出了“既不要潘兴Ⅱ式导弹,也不要SS—20导弹”的口号,要求苏联拆除其导弹,然而由于苏联的导弹主要部署在它的欧洲领土上,而且早已不声不响地部署了几百枚之多;而计划中的美国的572枚潘兴Ⅱ式和巡航导弹将从1983年开始部署到西欧各国的国土,因此西欧反对核导弹的矛头,更多的是针对北约和美国。
和平主义思潮在西欧的兴起,决非偶然。它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社会的渊源。欧洲由于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各国人民深受战争灾祸的荼毒,人们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是十分自然的。同时,西欧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较快,福利主义盛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普遍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一部分人中甚至滋长着一种苟且偷安的情绪,致使绥靖主义思潮有所抬头。
西欧和平主义运动在今年大规模爆发,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
人们知道,近年来西欧各国不断处于经济衰退之中,生产不景气,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猛增。西欧共同体失业人数已近1,0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使广大群众对政府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他们要求削减军费,把更多的钱用于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十分明显,西欧不少人之所以参加和平运动是为了表明他们对政府政策的不满。这是一个因素。
长期以来,西欧在防务上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然而随着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国丧失了核优势,西欧对美国的信心逐渐发生动摇。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几届政府在对付苏联军事威胁方面经常举棋不定,政策多变,更使西欧对美国能否在关键时刻保卫西欧产生了怀疑。另一方面,由于西欧经济、政治力量的加强,以及西欧和美国利害的不同,双方存在着分歧的意见。西欧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独立倾向。这次西欧和平运动具有强烈的反美情绪,不能不说同西欧人内心的这种忧虑和不信任感有一定的关系。这是又一个因素。
但是,触发西欧爆发大规模和平主义运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加紧核军备竞赛和激烈争夺。西欧人民长期处于核大国的威胁之中。他们期待的“缓和”政策没有给欧洲带来安全。美苏限制核武器谈判以及中欧裁军谈判并没有使中欧地区的武器减少一件。相反,在“缓和”的幌子下,苏联毫不声张地已经部署了250多枚SS—20导弹,而且至今没有停止。这种每枚携带3个核弹头的中程导弹瞄准着整个西欧,而西欧国家却没有相对抗的武器。为了抗衡苏联,北约决定1983年起在西欧部署美国潘兴Ⅱ式和巡航导弹。里根政府上台之后竭力扭转美国的军事颓势,加紧核军备部署。在西欧,美国要求盟国增加防务开支,坚持部署美国的新导弹,并且未同盟国磋商就宣布决定生产中子弹。里根总统和美国国务卿等人不久前又发表讲话,声称“欧洲有可能在某种条件下爆发有限核战争”,并强调美国在必要时将“警告性地发射核武器”,以制止苏联用常规武器进攻西欧。这些讲话给和平主义运动火上添油。苏联则乘机利用,一方面资助一些亲苏团体搞反美示威;同时又发动了一连串“和平攻势”,挑拨西欧同美国的关系,并且大肆恫吓,叫嚷一旦发生核战争,西欧将首先成为核战场。应当指出,苏联一手挥舞核武器,一手摇晃橄榄枝,对西方联盟进行挑拨离间、分化拉拢,这种手法对西欧的和平主义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硬的一手相配合,苏联从苏共二十六大开始就抛出了一连串的“和平倡议”。今年10月26日,勃列日涅夫在同西德《明镜》周刊记者谈话时又进一步向西欧国家施放“和平”烟幕。苏联这一手在西欧一部分人中确实起了作用。他们认为,苏联的“和平愿望”是有“诚意”的。
苏联十分注意对这部分人做工作。它在大肆攻击那些主张加强防务的西方军界、政界人士的同时,接连邀请西德社民党和英国工党中对苏联的“和平诚意”抱有幻想的头面人物前往访问,煽动西欧的和平主义者反对政府加强防务的努力。亲莫斯科的西欧一些政党、团体和个人也四出活动,组织和参加各种形式的和平主义群众运动。西方报刊认为,这一切是苏联“分裂西方联盟的运动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参加者的庞杂,也出现一些复杂的问题。今天西欧面临的核威胁主要来自苏联,它的SS—20导弹和SS—4、SS—5导弹已经大量部署,美国的新导弹尚是纸上谈兵,因此,仅仅反对北约的导弹部署计划,而不反对苏联已经部署的导弹,不管如何,客观上只能有利于苏联。苏联梦寐以求的就是要打掉北约的导弹部署计划,以保住自己的战区核力量优势,进而离间欧美关系,削弱西方联盟。如果这一计谋得逞,西欧不可避免将会处于苏联威胁之下而听任摆布。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欧和平运动中,有些人包括某些有影响的政界人士提出西方国家“单方面裁军”和所谓“置身事外”的中立主义立场,认为只要西方裁了军,或者放弃结盟政策,苏联就会感到放心,从而有利于推动核大国的裁军。这完全是一厢情愿,而且是危险的幻想。西方国家一些舆论指出:参加和平运动的大多数人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要求和平的方法不对。西德、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主要西欧国家主张加强防务的基本立场,并没有因和平主义运动的兴起而有所改变。
目前,西欧和平主义思潮总的说来还未能在西欧政治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但它反映出来的倾向和意愿,以及它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重视。


第7版()
专栏:

亚太地区朋友看中国农村
吕建中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今年在我国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在山东组织举办了一个农村综合发展讲习班。参加者有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协调专员柯勒斯奈斯瓦米和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负责农村经济事务的官员。他们在济南、烟台和黄县听取了当地有关农村发展情况的介绍,又实地参观和考察,感到极大的兴趣。
客人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黄县下丁家大队的山水治理工程。他们乘车沿着盘山公路,仔细地观察了层层梯田中茁壮生长的谷子、花生和葱郁的果林。这里有三座水库,用三级提水工程取水灌溉山上的两千亩粮田和果树,使产量成倍增长。1977年社员们劈山填沟,修桥筑涵,修成全长34华里的环山公路,实现了山区耕作、运输机械化,解放出大批劳动力用于精耕细作和工副业生产,集体经济迅速壮大,社员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客人们得知这里十几年前还是土薄石厚的荒山野岭时,对现状表示惊异。印度、孟加拉等国的朋友说,在他们的国家里治理山水这类工程是国家的事,或者是大地主、资本家雇佣劳动力来进行,而在中国,农民把这种工程看做是自己的事,这是很了不起的,也是他们国家目前还难以办到的事。泰国北柳府府尹储兰南答那伸出大拇指说:“我们从下丁家看到了中国,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形象。”
在参观一个草制品厂时,客人们看到社员们用灵巧的双手把玉米皮编织成漂亮的地毯和各式各样的提篮、花盘,欣喜之余,纷纷选购产品,储兰南答那夫人精心选购了几套花篮花盘,作为回国赠送给女儿的最好礼物。
客人们对我国农村社队用集体积累办文教卫生事业倍加赞赏。他们走进农村小学和幼儿园,看到儿童们衣着整洁,礼貌迎客,幼儿们拍着小胖手向叔叔阿姨问好,大家兴奋极了,情不自禁地吻孩子们的脸蛋。在黄县、掖县参观公社卫生院和大队卫生室时,看到医务人员和农民亲如家人,赤脚医生用针灸、中药给社员医治多种疾病,社员有病一般不出村就可治好,称赞不已。印度农村建设部副专员巴拉哥帕莱姆说:印度要学习这个经验。他认为中印两国都存在着解决贫困和人口过剩的问题,中国解决得好,是由于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组织起来,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是个很好的制度。他说印度也在参照中国的做法解决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问题,并组织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客人们深入参观了一些社员家庭。在黄县冶基大队,他们看到家家粮食满仓,丰衣足食。他们走进一户社员大门,穿过水泥过道,看到宽敞的院落里,鸡、猪、兔、羊分养,社员卧室、厨房、厕所、沼气池井井有条,并知道这一家人分工合作,各尽所能,和睦相处。巴基斯坦农村发展部联合秘书阿布杜尔·莱赫曼说:“我看到中国了。中国有一套完整的基层组织机构,能充分挖掘物质资源和劳力资源,为国家也为农民自己创造财富。我们要效仿中国,改变农村面貌。”泰国客人则表示回去要向本国政府建议,在中央一级成立一个农村发展工作委员会,在基层建立起一套类似中国这样的组织机构,上下通力合作推动农村的发展。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东德发现马克思获哲学博士学位的新证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耶拿的弗里德里希·希勒大学最近发现了关于授予卡尔·马克思哲学博士学位的新的文件证据。该大学的一位档案管理员在1841年的哲学系档案中偶然发现了有关马克思学位的一条记载,这条记载显然为马克思的所有传记作者和整理者所忽略。在1983年为庆祝建校425周年而出版的校史上将公布该条记载的复制品。
(柯谦)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被埋没了的珍品
这幅妇人画像(见右图)在纽伦堡日耳曼博物馆挂了几十年之久,它一直被当作是无名氏的作品,真正价值没有人知道。不久前,一位美国女艺术史家经过多年研究后,鉴定它是十五世纪德国伟大的油画家和版画家阿尔勃莱希特·丢勒所作。被埋没了几个世纪的这幅绘画,现在成了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
(叶仙)(附图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伊拉克将全部扫除文盲
1983年底,伊拉克将有100多万年龄15岁至45岁的男女公民从“人民学校”(扫盲学校)毕业。那时伊拉克将全部完成扫盲工作,成为无文盲的国家。这是伊拉克全国扫盲运动最高委员会新闻和公共关系司主任纳兹姆·西亚利最近宣布的。1978年扫盲开始时,伊拉克10个省共有文盲221万多人,其中妇女占150多万。伊拉克在扫盲工作中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将伊拉克扫盲运动拍成纪录片。1979年,该组织还向伊拉克颁发了“克鲁比斯卡亚”奖。
据伊拉克扫盲最高委员会的统计,伊拉克为完成全国扫盲工作将花费6,500多万伊拉克第纳尔。(贵发)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西德总统徒步长征1,129公里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卡尔·卡斯滕斯为了激励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促使青年人更好地欣赏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以及更多地了解国家的文物古迹,从1979年10月11日开始进行徒步长征。他先从西德北部的弗伦斯堡起步,沿波罗的海海岸往东南方向行进,然后沿着东西德的国界线南行数百公里,接着先后穿越238个城市和州府,最后在今年10月4日到达西德最南端的巴伐利亚州州府慕尼黑城。全程历时两年差7天,总行程为1,1 29公里。卡斯滕斯的妻子、女医生维罗尼卡·卡斯坦一直陪着他进行这次长途跋涉。(见左图)
卡斯滕斯总统在旅途中总共经历了45个停留站,他和夫人每步行一段路程都由2万人陪同步行,简直成了从西德的北方到南方的一场长距离的步行接力赛,其声势之浩大是世界上空前的。(鸿)(附图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世界新闻纸消费量
全世界每年的新闻纸消费量约二千五百万吨。据今年年初统计,美国是世界上新闻纸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年平均为一千万吨。日本居第二位,约二百五十万吨。英国居第三位,为一百四十万吨。苏联、西德和加拿大消费量也较大,每年共需用三百五十万吨。(敢)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古书售价纪录
最近,在美国的书市上,拍卖出一批稀世古书,其中,一部十五世纪出版的关于健身之道的意大利文秘籍,以二十二万五千美元的高价,卖给一位美国书商,创造了古书售价世界纪录。与此书同时出售的还有一部十五世纪的法文小说《玫瑰花的故事》书稿。法国国立图书馆以十四万五千美元的价格将其买走。(海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