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口碑
——延安短简
雷加
延安北门还剩下一个旧城墙墩。想是那里低洼,连取土的人也舍弃了它。为数不多的老人,也象城墩一样苍老了,可贵的是他们的回忆,在传说和现实中间,架起了一座又一座桥梁。
记得四十多年前,延安城里住满国民党军队。天一黑,城墙上挂起一排排灯笼,城墙上的青草也砍光了,怕的是赤卫队爬城,也怕他们藏在草棵里。往往是夜里一片骚乱,国民党军怕得要死,夜里根本不敢出城,处在饥饿、死亡线上的居民是多么盼望红军的到来啊!1936年12月24日那天,红军进城了。那是晚上,家家户户虽然闭门锁户,但消息传得很快。每一个门扇都开了条缝,他们看见了一个个跃进的身影,也完全看清楚了帽子上的红布五星。希望开了花,多么光闪和耀眼呵!门扇大开了;国民党藏粮食的门开得更大,多少日子断粮和穷困的老百姓得到了补偿,这是有代价的补偿,而且这是多么沉重的代价呵!十二年后,胡宗南撤退时,他把家家户户的粮食搜出来,带不走就付之灰烬,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当年的工商联同志说:1937年1月7日党中央进驻延安。那一天,代表们胸前挂着白洋布条,到杨家湾去接,群众在北关列队欢迎。一个文质彬彬的人骑一匹小红马,见人招手,亲切交谈。三五分钟后,又一人骑一匹高头大马走来,一直向前走去。走到北十字街,在一棵槐树旁边停下,左右了望,身旁又有几个挎盒子枪的,大家以为这就是毛主席。第二天开大会,才知道弄错了。这才认清哪个是朱总司令,哪个是毛主席,以后永远分得清了。一个气概非凡,一个经常做动听的演说;一个扎皮带,一个不扎皮带;一文,一武。一个卖锅盔(注)的老汉,头一天就成了知名人物。因为他在北关和毛主席并排走了几步。他害关节炎,主席还扶了他一把。主席问他生意好不好?他说不好。主席又问什么原因,他说:“城里的龟孙子,不叫城外人进城……”国民党把延安城当成救命的碉堡,这就是它的原因。毛主席笑了笑,风趣地说:当然,城里没有阳光,连烧饼也烤不熟的。
当时全市1,600户,7,000人口,委任了自己的市长。工商联首先成立了俱乐部,他们用烂衣服和纸帽子作道具演出节目。烂衣服代表被困的居民,纸帽子代表欺压居民的特务军警。毛主席观看了他们的演出,并且赞助他们成立文化娱乐改进会,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延安民众剧团的前身,主持人是诗人柯仲平同志。当时几个演员全在“文协”吃饭。他们头一次看见大桶的菠菜汤,小米饭又盛在大笸箩里,管够吃呀!这比起那些年月稀溜溜的照影饭,真比大摆筵席还阔气。头一个春节,大家都到中央机关去拜年。第一队是狮子,武术;第二队旱船,花鼓,男扮女装;第三队本地人,龙灯,竹马……中央机关招待领队的人吃饭,其他人发馍,还有花生,枣子,南瓜子。从此,民办的节目和传统节目一齐上台,军民大联欢的形式,变成了中央负责同志和群众之间割不断的情谊纽带。
一位今年80几岁的老人,他是主席住过的石窑的主人,他说:1947年党中央从延安撤退,毛主席说过:撩延安有延安,保延安没延安。这是英明的预见,后来的事实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谈到当年陕北作战,他先背诵了一首民谣:“胡头在绥德,胡尾巴落蟠龙,王震将军真英勇,胡尾巴割个净。”然后他接着说:
“1947年3月土改时,我记得清楚,那年雨下得多,胡宗南也来了。胡宗南刚进绥德3天,就把他引出来。我们只四五个旅,他有3个军。专门把他引开,引到青化砭。我们个个能爬山,把他们压在青化砭前滩滩,一包围,打掉一个旅。
“第二回,又把蟠龙包围住,消灭了他一个军。
“蟠龙打开,他们跑到了安塞,保安……
“7月,雨真多,一阵阵雷吼。沙家店一打完,直把他们拖垮。只在大川里才看得见他们队伍的影子……”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成了老人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如果把他风趣、幽默的话变成文字,同样具有文史家的光彩风格。
注:一种锅盖大的烤饼。


第8版()
专栏:

“让台”精神可敬
石玉山
十月十一日《文汇报》刊登歌唱家于淑珍主动“让台”的事,读后令人肃然起敬。
报道说,天津歌舞剧院来沪演出后不久,于淑珍突然向领导提出:音乐会上她的独唱节目不再“压台”了,建议让青年演员关牧村来代替自己。难道她“压”不住台吗?不是!她是一位久负盛名、受到广大听众热烈欢迎的歌唱家。是和关牧村赌气吗?更不是!她和小关好得象姐妹。院领导劝她还是按原来安排的办,她摇摇头说:“应该首先考虑演出效果,老同志决不能倚老卖老,堵青年成长的路。小关唱得好,很受群众的欢迎,我应该实事求是地把‘压台戏’让给她唱。”领导提出是否可以和小关轮流压台?她坚持说:“不行!改,就得彻底。”
在旧社会,演员之间为争夺名利,“宁在台下让一丈,不在台上让一寸”。如今的新社会,作为一个演员,能唱“压台戏”那当然是一种难得的荣誉了。可是于淑珍为了培养新生力量,一扫旧社会的习俗,热情诚恳,实事求是,彻底改革,把荣誉让给青年演员,这种风格怎能不使人感动呢?
在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有着许许多多象于淑珍那样知名或不知名的“老将”。当年,他们或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战功累累,驰名中外;或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等战线上担任多年的领导工作,成绩显著,闻名于世。如今,虽然他们革命的精神不减当年,但是,从我们的事业的远大前程出发,需要为后继英秀的加速成长,作出苦心的安排。这些同志从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从大局着想,为了及早地亲眼看着把新秀造就起来,自己“让台”,退到第二线去,这种“让台”精神的可贵,主要还不在他们的谦逊,而在他们的远见卓识。于淑珍的“让台”,正是代表了许多老同志的这种可贵品格。
当关牧村非常诚恳地对于淑珍说“于老师,还是你来‘压台’吧,我年轻,进院没几年,还得很好地学习”的时候,于淑珍一把搂住小关,亲昵地说:“傻丫头,别再推托了。二十年前,别的老同志为我让台,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为你让台,这都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我相信,再过二十年,你同样会实事求是地为其他有才华的青年演员让台。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事业才会兴旺发达。”说得多么好,多么情真意切!这两代人的亲切话语,深刻地揭示了新老同志之间的崭新精神风貌。不是有人说现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有所谓“代沟”吗?只要有这种以革命事业为重的“让台”精神,多深的“沟”也会填平的。


第8版()
专栏:

《巴金评传》出版
《巴金评传》(陈丹晨著)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巴金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我国现代作家。他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本书,对巴金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活动进行了评述,对巴金的思想发展与主要作品进行了分析。这是巴金研究中一项新成果。著名文艺评论家罗荪为本书写序,著名学者钱钟书题签,并附有多幅未发表过的巴金手稿及照片。(李屏锦)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物的奴隶
公今度
在一片谴责办婚事铺张浪费声中,听到这样一件趣事:一对新婚夫妇由于置办的新被子多达十六条,白天叠放床上,夜晚却没有地方安置,由于床为被子所占,新婚的小夫妻只得睡地板了事。
床供人睡,被供人盖,可是这个新婚人家,床作被柜,被子空堆,而“嫁妆的奴隶”们却只能酣睡于卧榻之侧,岂非怪事一桩。历代的笔记小说中多有这样的记载:守财奴最后饿死在钱堆上。事虽不尽相同,却有相似的味道。
被子十六条,“脚”需几十只,酒席多少桌,迎新汽车多少辆,加上“六机部”“七机部”“八机部”……,一场婚事下来,家具塞满房间,礼物堆满春台,同时新郎新娘则两袖清风,负债累累,这新婚的蜜月难道可喜可贺?要睡破十六条被子,大概不是“金婚纪念”至少也要“银婚纪念”了。把一辈子用的物品在结婚的几天里办齐,富则富矣,然而寅吃卯粮,债台高筑,喜上眉头而愁上心头,过这种两重心情的结婚生活,应为智者所不取。而且,婚事之后,主人即役于物,役于债,为张罗钱财而作奴隶牛马。弄得不好,因经济窘迫而生龃龉,起风波,甚至弄到悲剧下场的,也并不少见,这是何苦呢!
鲁迅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生活过分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有的人认为自己条件好,办一次“象样的”婚事,不仅可以不举债,并且未必就会穷下去。即便如此,鲁迅的话还是有教育作用的。想生活得好一点,无可厚非,我们的社会就努力在满足人民在物质和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然而,把超过社会的一般生活水平、要什么“全机”“全鸭”之类,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那末人就被它所“累”了。累者,牵累、贻害之谓也。白天周旋于各“机”之间,夜晚躺卧于鸭绒之中,久而久之,就甩不开手脚走路了。这何尝不是物的奴隶,我们确实看到过“被生活所累”的各种奴隶相的。
办婚事铺张浪费,于人于己、于公于私都大不利。拥十六条被而睡地板(或不睡地板),不足为训。是不是呢?


第8版()
专栏:

妯娌俩(叙事诗)
牛雅杰大嫂慢条斯理,走路不惊蚂蚁;二嫂泼辣、麻利,说话如下猛雨。两妯娌,生起气来,自然是:二嫂落个嘴便宜,大嫂受闷气。实行了责任制,二嫂常咕唧:
“看那下雨不乱步的人,靠什么装饱肚皮?”消停买卖紧农活,种庄稼,讲究农时节气。种时,差一时半刻,收时,一穗就差几粒;种上几亩地,差别就是“贫穷”和“富裕”。真的,真的,这可不是吓你。二嫂的责任田里,地净、水足、苗肥;大嫂的责任田里,庄稼相差几级。二嫂着急,叹息,常给大嫂帮忙,还埋怨她:“你呀,你,天生的慢腾腾牛脾气!”到了收获季节,显出了高低。二嫂囤满、钱足,盖新房又买农具;大嫂收的粮少些,但缺处有补,她加工织锦、编席,——这可任她工整、精细。她的产品,总被评为一级。算上副业收入,到头来,也与二嫂相差无几。大嫂还送给二嫂一床精美的被单,一张细柔的凉席。二嫂笑嘻嘻——
“马能骑,牛拉犁,各自都有用场,天地宽着哩!”是呵,如今的农村,海阔天空——是鸟任你高空飞,是鱼任你游海底。谁愿出力,谁就有用武之地。


第8版()
专栏:

无题有感
不愿做艰苦劳作的人,往往眼热别人取得的劳绩;热衷于勤奋进击的人,又往往不满足已取得的成果。眼热别人的人,到头来只能是眼热;不满足者,成果却不断向他扑来。
因此,人们常说勤奋就是天才。事业是汗水与智慧的积累。  
  (刘长得)


第8版()
专栏:

钢城之夜〔水粉画〕 简崇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