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无偿地为有困难的同志服务
丹东丝绸一厂工人发扬互助精神
本报讯 在工厂住房紧张的情况下,老工人王金英把自己的住房主动挤出一间让给青年工人结婚。这类生活互助的活动在丹东丝绸一厂已是多年形成的厂风。
远在1958年,以邓玉芝为首的一批年轻工人,自动组织起来,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帮助老弱病残的阶级兄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得到当时各级领导和社会上的普遍赞扬,被誉为“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高尚行为。后来虽然受到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但这种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粉碎“四人帮”后,以王跃婕为首的一批新的青年工人,继承并发扬了老一代工人的光荣传统,把生活互助活动推向了更大更深的范围。他们在厂工会的领导下,建立了走访组、生活互助组、理发组、裁缝组、房屋修缮组、思想互助组,有600多人参加,无偿地为有困难的工人服务。从今年1月到10月,他们共走访了8,000多人次,为有困难的工人做衣服、被褥等2,100多人次,还为不少人家修建房屋,盘炕,买米买柴等。还有许多用数字统计不出来的动人事迹,如解决家庭纠纷、照顾病残职工、操办婚丧事情等等。老工人张军敏去年死后,抛下一个十六岁的孤女张春凤,工厂便把她安排到单身宿舍和女工们住在一起,由生活互助积极分子为张春凤料理一切生活,为她缝补衣服被子,并对她进行思想教育。直到今年夏季她从学校毕业入厂后,又把照料她的重任交给她所在的车间。退休老工人吕克文,今年八十多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老模范邓玉芝过去曾经常到他家帮助料理家务。后来青年工人王跃婕又接了班,也常到吕克文家为他挑水、劈柴、洗衣服,并自己花钱买吃的穿的送给老人。吕克文也把王跃婕当作自己的亲孙女,有几个鸡蛋也送给王跃婕,老少两代人相处得如同一家人。
(孔庆举 张振镛)


第4版()
专栏:

十六张苦脸换笑颜
——蔡家岗公社放映影片《喜盈门》以后
“公社党委解开了俺婆媳俩的‘死结巴’;而今媳妇待我可孝顺了。”这是湖南省常德县蔡家岗公社一位老妈妈说的一席话。据最近调查,这个公社16个原来受媳妇虐待、吃怄气饭的老人,由于公社党委的帮助,重新得到了温暖。他们哪能不感激呢!
前一段,蔡家岗公社常常出现媳妇骂公公、打婆婆的事。公社党委认为,虐待老人,是民风不正的表现,不能容许。于是,他们决定从帮助全公社16个“赫赫有名”的恶媳妇入手,在群众中进行一次尊敬老人的教育。教育中,他们一不搞批判,二没有训斥,而是请她们来公社看电影《喜盈门》。10月13日这一天,拥有1,500座位的公社影剧院座无虚席,观众的感情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而起伏,当看到大媳妇强英虐待公公时,场内有些处于同样境地的老人不禁辛酸地说:“我的媳妇也是这个样,真伤心!”当强英挨了男人的耳光时,场上许多人轻轻地说:“该打!”在这种气氛下,坐在场内的16个恶媳妇真难受啊!她们有的低下了头,不敢正视银幕;有的在悄悄擦泪;有的不禁思绪翻滚。散场后,她们才悟出这是公社党委的心机,纷纷找公社领导作检讨,表示“要学水莲,不学强英。”近两个月来,这16个媳妇对公婆的态度判若二人。巴蕉堰大队一个女社员,过去嫌婆婆年老多病爱抽烟,常常同婆婆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闹,搞得在外工作的丈夫也心神不安。她看《喜盈门》那天,心里真不是个滋味,觉得自己太对不起老人。回家时,她特地为婆婆买了烟、苹果,难过地对婆婆说:“以前我嫌弃您,做得不对,请您不要见怪,以后我一定好好孝敬您”。从此,媳妇尊重婆婆,婆婆关心媳妇,家庭和睦团结。不久前,她的爱人回家看到婆媳关系变好了,非常高兴,激动得忙给报社写了一篇稿子。五里溪大队女社员张卫萍,为家庭琐事打了婆婆一顿。受到教育后,她跪在婆婆面前道歉。媳妇的转变,也使做婆婆的受到感动。全垱大队文菊珍老妈妈说:“过去媳妇一面锣,出门讲婆婆;婆婆一面鼓,出门讲媳妇。而今这种风气不兴了。我们要象强英、水莲的婆婆一样,一片诚心待媳妇。”
16个恶媳妇变好了的消息传遍全公社,全社兴起了尊敬老人的新风。群众说,一场电影教好了16个恶媳妇,使16张苦脸换成了笑颜。(《湖南日报》供稿)


第4版()
专栏:

乌鲁木齐县涌现八千个五好家庭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22日电 新疆乌鲁木齐县维吾尔、哈萨克、回、汉等民族的农牧民中涌现出了8,000个“五好家庭”。这些家庭最近受到了县领导部门的表扬。
乌鲁木齐县从去年开始在农牧区开展了创“五好家庭”的活动,大力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夫妻和睦、重视教育子女和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这一活动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许多农牧民表现出了很好的道德风尚。被评为“五好家庭”的托里牧场农业四队的哈萨克族妇女库里沙拉家,在队里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为了全队家家富裕,全家仍然积极支持35岁的库里沙拉担任生产队长。丈夫为她分担家务,并种好自留地、搞好家庭副业。库里沙拉在家里是好媳妇、好妻子,在队里是好干部。一家人受到全队的尊敬。目前,乌鲁木齐县正在把这一有益的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第4版()
专栏:

义务扫街二十年
在济南市英雄山服务大楼附近,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大娘在晨曦中挥帚扫街。她是一位儿孙满堂的家庭妇女,叫马德义,今年八十岁了。
二十年来,马大娘家附近长达1,000多米的大街上,几乎天天留下她的扫帚的印迹。人们见大娘年纪越来越大,都劝她不要再扫街了。可她总是说:“别人都在努力干四化,我干不了别的,就扫扫街。大家在干干净净的街上走路,心里会觉得舒服。”街道办事处要给她报酬,她谢绝了。
马大娘多次受到区、街的表扬、奖励,济南市人民政府还给马德义大娘颁发了“卫生标兵”奖状。(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青年主动修坡路 做了好事不留名
本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12月3日,兰州市一群青年冒着严寒,劳动一天,将西北新村幼儿园的一段石头斜坡改修为整齐的台阶。他们做了好事不留姓名,直到现在人们也不知他们是谁。
西北新村幼儿园和一所小学前面横跨铁路,行人要经过一段坡度较大的石砌斜坡,行走极为不便。12月3日一早,就有人发现10多名男女青年在这段斜坡上紧张地劳动,一边撬石头、整修路面,一边挖台阶、铺上水泥板,当幼儿园的师生向这群青年询问他们的单位时,他们回答说:“我们是共青团员。”


第4版()
专栏:

战士张有国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被评为“建设精神文明标兵”
新华社福州12月27日电 人民解放军福州部队某部二营战士张有国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被所在部队评为“建设精神文明标兵”。
1977年入伍的张有国,今年初担任营的给养员后,经常外出执行任务。他以雷锋为榜样,走到哪里就把助人为乐的好事做到哪里,经常在旅途中扶老携幼,在火车上帮助列车员送水、扫地、冲洗厕所,充当“义务服务员”。今年9月的一天,外出后回返部队的张有国,在汽车站看到一位老大娘因丢失汽车票急得团团转。当时,他正要进站上车,但他发现发急的老大娘后,便不顾及自己,急忙上前劝慰。当他得知这位因急事从千里之外赶来的大娘与自己正好同路,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汽车票送给大娘。他自己却冒着灼人的烈日在公路旁守候了两个多小时,搭乘一辆过路的运货汽车按时赶回部队。还有一次,张有国路过江西省余干县瑞洪公社,发现一个小孩掉进两米多深的池塘,他顾不上脱衣,就跃入水中把小孩救上岸。接着,他又背着小孩走街串巷,将其送回家中。
今年以来,张有国还四次挺身而出,制服坏人,解救群众。今年7月的一天深夜,他在江西鹰潭火车站转车时,发现附近有两个歹徒正在作案,企图危害一名女青年。这时,张有国不顾个人安危,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与手拿凶器的坏人搏斗。在闻声赶来的群众协助下,两个歹徒被捉拿归案,女青年得到营救。


第4版()
专栏:

纺织姑娘树新风 乐与矿工结良缘
上图:安徽省淮北市纺织局和淮北第一棉纺织厂最近举行茶话会,表彰破旧俗、树新风,与青年矿工恋爱结婚的纺织女工。
近两年来,淮北第一棉纺织厂已有700名纺织姑娘同当地煤矿的青年矿工结婚。结婚时,她们不要彩礼,不讲排场,坚持勤俭办婚事。婚后,她们鼓励丈夫努力增产煤炭,争当生产标兵。
新华社记者 徐光春摄


第4版()
专栏:

应当珍视“共同点”
宫杰 雷克
最近一个时期,中国运动员参加的国际比赛,一直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热情的电视观众和广播听众中间,有满脸稚气的年轻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有酷爱球艺的球迷,也有与球类素昧平生的老大妈。男女老少尽管习性、爱好不同,但此时此刻大家都抱有同一个心愿——盼望运动健儿们为祖国夺得荣誉,人人心中都充满同一种情感——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紧张激烈的比赛把几代人紧紧吸引在一起,比赛场外出现了如同比赛场内一样激动人心的场面!
心情稍稍平静之后,不禁自
问:这种前所少有的欢腾场面,难道仅仅是为了一球之输赢吗?不,它蕴涵的意义很深很广,其中尤为值得珍视的,是它证明我们的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宝贵的“共同点”。如果扩展一下我们的视野,就会看到,不仅在近期的一系列国际体育比赛中,而且,在热气腾腾的生产劳动和工作中,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在抗灾救灾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青老两代人之间无疑存在着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本来,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由于年龄、经历和社会实践的不同,在性格、爱好、思想和活动方式等方面,自然也不尽相同。这并不决定两代人之间关系的本质,更不能由此否认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但在有些人那里,往往是看对方与自己的不同点,或者说看对方的短处过多,而较少注意彼此的共同点。比如,有的青年人容易看到并责怪老年人过于持重,甚至对许多事情表现冷漠。其实,当中国女排经过艰苦鏖战夺得奖杯之日,许多老年人不是和青年人一样欢欣鼓舞,一样激动得热泪盈眶吗?有的老年人容易看到并责备青年人思想偏激,甚至有点崇洋,看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当我们的运动员为祖国争得荣誉之时,许多青年人不是和老年人一样,从内心中发出了“中国万岁”的最强音吗?青老之间确实有不同点,但是更有共同点,首先要看到共同点,那才是决定彼此关系基本的、最有意义的东西。把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客观存在的某些差异加以夸大和曲解,认为两代人之间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对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
古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今天,要完成四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具有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人和”,是极其重要的。道理很简单,四化是全国人民的事,唯有大家相互信任,齐心合力,才能成功。谁如果渴望四化的实现,谁就应当寻找、珍视和巩固存在于我们老少几代人中间的“共同点”,并且积极努力,消除本来就不应存在的、被一些人夸大了的、那种人为的“隔阂”。


第4版()
专栏:

中直机关举行环中南海赛跑
本报讯 昨天,晨雾还未完全消失,往日很清静的北京西华门南侧,却早已人声鼎沸、乐曲激昂了。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举行1981年环中南海赛跑,4,800米的赛程以这里为起点。
环中南海跑,是中直机关最近组织的体育活动中的一项。昨天各部门来的人中,有参加革命几十年的老同志,也有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从副部长到公务员,将近1,000人。
8时30分,男子甲组开始比赛。中央办公厅二十五岁的警卫员孟宪奎一路领先,最早跑到终点。四十六岁的团中央书记高占祥,在后面压阵。
许多年满五十五岁的司局级以上领导同志,是作为男子乙组的成员与女子组一起跑的。起先几百米,不少人还和女青年并肩前进。中办信访局顾问组组长、1925年参加革命的陈永清已七十六岁,是这次比赛中岁数最大的运动员。他和组里的另两位顾问你追我赶,用了30分多一点的时间跑完全程。在终点线旁,人们向他们鼓掌祝贺。
(曹焕荣)(附图片)
上图为中直机关环中南海赛跑的情景。本报记者 王东摄


第4版()
专栏:

全国男篮甲级队联赛结束
八一队、北京队、上海队获前三名
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 1981年全国男篮甲级队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已于26日晚在杭州结束。
这一阶段的比赛是从12日开始的,共经过了11轮77场争夺。比赛结果,八一队保持全胜,夺得冠军流动杯。北京队、上海队分别获二、三名。获得第四至十一名的是:北京部队、广东、四川、南京部队、辽宁、济南部队、黑龙江、空军。去年全国联赛亚军江苏队,因出国访问保留甲级队第十二名。第十三至十六名的沈阳部队、湖北、陕西、安徽队降为乙级队。


第4版()
专栏:

韩震宇打破一项举重全国纪录
新华社上海12月26日电 12月25日晚上,在上海市优秀运动员冬季举重比赛中,上海青年选手韩震宇以134公斤的成绩,打破了52公斤级133.5公斤的挺举全国纪录。原纪录是上海运动员田宗骏和湖南运动员王焕兵在今年6月和10月创造的。


第4版()
专栏:

广州市文化局举行庆功授奖大会
表彰在国际杂技比赛中获首奖演员
据新华社广州12月26日电 广州市文化局25日举行庆功授奖大会,给在第五届路易·曼尔兰国际杂技比赛中获得团体和个人首奖的广州杂技团演员戴文霞、蔡淑慈和饶祥生各记功一次,晋升工资一级,并发了奖金。
广州杂技团演员戴文霞、蔡淑慈和饶祥生,于今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和夏尔特尔市举行的第五届路易·曼尔兰国际杂技比赛。广州杂技团是应比赛的组织者法国拿·比斯蒂马戏杂技协会的邀请,第一次代表我国参加这项国际比赛的。今年参加比赛的有来自14个国家的85名25岁以下的青年演员。18岁的戴文霞、蔡淑慈和23岁的饶祥生三人合演的《顶碗》获得团体首奖“共和国总统奖”;戴文霞演出的《滚杯》获得个人首奖“夏尔特尔市长奖”。他们的精彩表演受到外国观众的高度赞赏。法国拿·比斯蒂马戏杂技协会主席莫克莱尔说,中国的节目难度大,表演却是那么轻松,象梦境般使人神往,令人回味无穷。
在昨天举行的庆功授奖大会上,广州市文化局长杨奎章宣读了广州市文化局对戴文霞、蔡淑慈、饶祥生等同志记功授奖的决定。对团长李甡、副团长兼教练员崔良玉、教练员冯效良也给予了奖励。
会上宣读了我国文化部的贺电,祝贺戴文霞、蔡淑慈、饶祥生为祖国争得极大荣誉。


第4版()
专栏: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首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理事名单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理事名单如下:
会长:林丽韫(女)
副会长:董克、李辰、林朝权、朱天顺、甘莹(女)、彭腾云、郑坚
秘书长:郑坚(兼)
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马青山、方木、王金龙、邓金胜、丘刚明、石光海、石静如(女)、甘莹(女)、田中山、田富达、冯炎火、叶仁寿、江水生、许春基、刘明、刘品仑(女)、朱天顺、何斌、吴愿金、李辰、陈明达、陈维新、郑坚、林云、林木、林钗(女)、林琛、林一升、林文启、林丽韫(女)、林丽芳(女)、林紫云(女)、林朝权、林相如、林盛中、胡秋金、张木瑞、张万树、张澄生、柯翘智、郭炤烈、徐进星、徐兆麟、黄植诚、黄垂柳、曾重郎、曾国贤、彭腾云、董克、韩飞凤、赖中和、赖有才、赖俊铭、蔡海金、潘启中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火花报》代表团离京回国
本报讯 由罗共中央委员、罗共中央机关报《火花报》总编辑康斯坦丁·米特亚率领的《火花报》代表团于27日离京回国。
《火花报》代表团是在访问朝鲜以后,应《人民日报》邀请在我国进行访问的。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和天津一些单位,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烈欢迎。


第4版()
专栏:

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举行年会
本报讯 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12月2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1 981年年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参加的有北京地区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在北京教学和学习的日本友好人士近百名。
会上提出书面论文30余篇。一些研究中日文化的著名人士发了言。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吉村怜应邀作有关中日佛像中“莲华化生”演变的报告。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有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中日两国友好历史。会议决定,为迎接中日关系正常化十周年,明年9月29日以前,将召开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