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新加坡副总理呼吁加强团结
击败苏联对亚洲的扩张
新华社香港12月24日电 据新加坡《星洲日报》报道,新加坡第二副总理拉贾拉南21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讲话时说,苏联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使苏联成为支配世界的帝国主义势力。为实现这个梦想,苏联就必须有一个受它控制的亚洲,并由南亚、东南亚和东亚通向两大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他在以《苏联对亚洲的政策》为题的这篇讲话中说,面对苏联的挑战,亚洲和第三世界小国必须同心协力,在外交事务上,采取毫不含糊的态度。
他还说,要击败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扩张,主要是依靠亚洲人本身的团结和确保他们不愿再沦为臣属国的决心。


第6版()
专栏:

雅鲁泽尔斯基呼吁知识界为通向协商搭桥
华沙电台报道卡托维兹钢铁厂和两个煤矿情况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华沙消息:据华沙电台广播,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23日会见了69位波兰知识界的著名人士,呼吁他们帮助当局“搭起一座通向达成爱国主义协商的社会桥梁。”
广播说,雅鲁泽尔斯基对这些人士谈到了目前在战时状态下波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他说,这种形势需要采取严厉的措施。参加会见的知识界人士当中的教授们对雅鲁泽尔斯基说,目前特别需要的是重建信任。
这家电台23日还广播说,政府教育部发表的一项公告宣布:所有中学和小学将从1月4日起重新开学,在战时状态法令下恢复上课。但是这项公告没有提到大学和高等学校。
又据华沙电台23日晚上广播,波兰民警和部队士兵一起,冲进了卡托维兹钢铁厂,两千名工人已经离开工厂各自回家。广播说,罢工的组织者大部分已经被捕,其余的人正在被继续搜捕中。
广播说,占领卡托维兹城附近的泽莫维特和比亚斯特两个煤矿的3,000多名矿工已经有些人陆续地走出矿井。但是,仍然占领着矿井的矿工们说,只要军管当局不取消战时状态法令,不释放10天来所有被拘留的人,他们就不复工。广播还说,军管当局23日在卡托维兹拘留了350多名违反宵禁规定的人。
另据东京消息,波兰驻日本大使兹·鲁拉尔兹23日在东京“宣布辞职”,并于当天到美国驻日本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日本外相樱内义雄24日晚举行紧急记者招待会证实了这一事实。美国政府在接获驻日使馆报告后,立即同意了鲁拉尔兹的避难要求。


第6版()
专栏:

铃木首相会见我新闻代表团
据新华社东京12月23日电 日本首相铃木善幸今天在首相官邸会见以杨西光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时说,刚刚结束的第二次日中政府成员会议表明,日中两国关系进入了成熟时期,是有着坚实基础的。
铃木说,这次两国政府成员会议讨论了国际形势,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坦率地交换了意见,这有助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铃木愉快地回顾了他1979年访华时的情景。他说:“我认为中国的前景是充满了光明的。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亚洲的和平是有益的。”
铃木说,在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十周年的明年,两国政府首脑将进行互访,这是很有意义的。“我本人和全体日本国民都殷切地期待着赵紫阳总理的光临。”
在这之前,日本文部大臣小川平二曾于12月14日会见了中国新闻代表团。


第6版()
专栏:

在第五届努赛尔国际举重赛中
我选手获六枚金牌一枚银牌
新华社开罗12月24日电 第五届努赛尔国际举重锦标赛23日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结束。中国7名选手在参加的6个级别比赛中共获得6枚金牌和1枚银牌。
中国选手张跃鑫在52公斤级比赛中,以217.5公斤的总成绩(本届比赛只计算总成绩)获得冠军;赖润明和王国锋分别以242.5公斤和232.5公斤获得56公斤级的冠军和亚军;陈华生、徐克华、郭庆红、吴逸萍分别获得60公斤级、67.5公斤级、75公斤级和82.5公斤级的冠军,他们的成绩分别是:245公斤、275公斤、297.5公斤和300公斤。


第6版()
专栏:

中南两个出版社举行友好会谈
商讨合作出版《西藏》画册等问题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2月23日电 中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南斯拉夫评论出版社就合作出版《西藏》画册以及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问题,今天在友好和诚挚的气氛中在贝尔格莱德结束会谈。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槐之和南斯拉夫评论出版社社长托马舍维奇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们共同发表谈话说,中南两个出版社之间关于《西藏》画册一些事项的会谈是友好和有成果的。两个出版社曾合作出版过《中国》画册,取得了很大成功。《西藏》画册是双方合作出版的继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版《西藏》画册的出版是成功的,双方都感到满意,不久前已经举行了隆重的发行仪式。至于已经出版的其他一些文版的《西藏》画册,由于外国出版者对部分原稿作了改动,违背了作者原意,造成了若干错误,双方对此已商妥处理的办法,并且商定对尚未出版的文版进行改正。双方还讨论了其他合作项目。两个出版社的负责人表示相信,本着互相尊重、互相协商的精神,两社的合作将会继续发展,而这也一定会有利于中南两国友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