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中纪委就信阳市有关单位倒卖木材案发出通报
坚决同经济领域的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本报讯 最近,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就河南信阳市委调查组关于该市有关单位倒卖木材案查处情况发出通报。通报指出,这是一起触目惊心的大投机倒把案件。一些社会渣滓和不法之徒,通过物质引诱、金钱收买、色情腐蚀、吃喝拉拢等种种手段,欺骗收买和利用了我们一些见利忘义、丧失原则的干部。他们勾结在一起,同流合污,无视法纪,短短一年时间,先后在湖南、广东、云南等地非法套购420个车皮的木材,共两万余立方米,转手倒卖牟取暴利110多万元。
据调查,参与这起重大投机倒把案的信阳市五星公社、双井公社、羊山办事处、南湾公社、市社队企业局等所属的2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中,19人是社会上的流窜人员,其中有的是惯偷惯盗、一贯投机倒把分子,有的是几进几出公安机关的流氓和劳改释放犯,有的还戴着坏分子的帽子,有的是“文革”期间的打砸抢分子。这些人被有关单位以解决城市就业为名拉进社队(街道)工商企业,并把持了领导权。他们打着社队(街道)工商企业的旗号,挂着所谓综合厂、综合店、农工商联合经理部的招牌,投机钻营,买空卖空,把一些社队工商企业单位变成了他们投机倒把、大发横财的“堡垒”和据点。羊山综合木材厂,就是由一个无户口、无正当职业、曾被公安机关审查多次的女流氓吴秀华当厂长,她伙同其夫、拦路抢劫的坏分子姜湘黔掌管该厂权力后,任意安插同伙,大搞自由化经营。该厂在一年时间里,套购和倒卖木材1,450立方米、桐油1吨、脱脂五合板200块,等等。这些投机倒把分子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倒卖木材的27个单位派出的采购员中,有22人是青年妇女,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其中不少人是出名的女流氓。他们还通过贪污盗窃、开假发票、造假工资表和滥发奖金等途径,将获取的暴利化为己有。吴秀华在几个月时间内,贪污侵吞集体资金10,391元,其夫姜湘黔分别在五个单位拿工资,月工资达366元。五星公社建筑木器厂规定购一车木材发奖400元,一个女流氓套购11车木材,一次得奖4,100元,另一个女流氓套购木材16车,一次得奖5,500元。与该案有关的一些行政、企业等单位的干部、工作人员,收贿赂、受腐蚀,对投机倒把分子的活动言听计从。羊山办事处一个副书记,接收了手表、水曲柳木材、元木料、棺材料等礼物,亲自到市经委为投机倒把分子转开套购木材的“满天飞”介绍信12张,造成严重恶果。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一个供销主任被“美人计”打中后,千方百计帮助批出30多个车皮的木材。
信阳市一个公安干部被拉下水后,积极为投机倒把分子的活动牵钩拉线、提供接送用车。双井公社一个党委副书记于去年底一次批准仅有19人的公社农工商经理部发奖金18,400元,每人发人造毛料“工作服”一套,这个副书记和公社其他领导也各有一份。
中纪委在通报中要求,河南省委纪委筹备组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案有关人员在核实案情基础上严加惩处。同时,希望各省、市、自治区委纪委也要深入检查,采取措施,防止类似案件发生,一经发现,立即查处。


第3版()
专栏:新风录

小巷深处
——天津市政新村见闻
这些使人为之感动的故事,发生在天津市政新村极普通的院落里。
市政新村的街巷里有24个小院,每个院内房连着房,屋挨着屋,中间只有一个过人的小道。在这狭小拥挤的天地里,左邻右舍却相处和睦,亲如一家。
乙字4排院的姑娘张淑玲,十七岁那年父母相继病故。新村调解委员会主任孙淑珍和几位大娘凑钱买布做寿衣,帮助淑玲料理了母亲的后事。淑玲病了,街道群防站的大妈们免费给这个无依靠的姑娘打针,送药;淑玲放学回来,邻居老大娘在自家的饭桌上为她摆上了碗筷;淑玲的衣服破了,街坊张婶张罗着给她裁衣裳做裤子。姑娘每天一走进小院,耳朵里灌满了大娘大婶们蜜一样甜的问候:“玲子,吃饱了吗?不行来家喝点稀的!”“玲子,棉袄做了吗?没做拿来吧!”她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心里热呼呼、暖融融的。
在这个巷子里,不仅失去父母的孤儿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没有儿女的孤老人也能享受到晚年的欢乐。湛江楼里,六十四岁的张淑英和周金凯夫妇,十几年来同住一个单元,同用一个厨房,没有红过脸,没有拌过嘴。三年前,张淑英的老伴病故了,她脸上布满愁云,自己没有工作,又没有儿女,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周金凯夫妇看出她的心事,劝慰她:“别犯愁,我们为你养老送终!”从此,这孤独的老人有了新的“家”。周金凯夫妇上班远,中午回不来,就把两个年龄小的孩子交给张大娘。孩子放学回家,张大娘为他们熥饭热菜烧开水。一到星期天,两家在一起包饺子,老太太和面,金凯夫妇剁馅,彼此互帮互让,互谅互敬,不知底细的,还以为他们是一家哪!
不是一家,胜似一家。在市政新村这种动人的故事俯拾即是。乙字6排院退休老工人董金权的老伴,患重病十几年卧床不起,丧失了语言能力。老人女儿大了,都出嫁了,只有两个未婚的儿子在身边。心地善良的邻居孙婶,看到董家缝缝补补的事没人会做,她主动承担下来。夏天,她给董家缝门帘、补蚊帐,冬天,她把一家老小的棉活做好,送到董家,十几年如一日,这位劳动妇女用友爱和温情慰藉着一颗濒临枯竭的心。不能讲话的董大娘紧紧拉着孙婶的手,洒下滴滴热泪。每当董金权感激地说:“孙婶,太难为你了!”孙婶总是这样回答:“哪儿的话,咱两家不就是多一道墙嘛,打开这道墙咱们就是一家子!”
甲字12排院的12户人家,朝夕相处,和谐一致。肖淑琴大妈隔壁住着新搬来的马嫂一家。今年夏天一个深夜,马嫂发高烧40度,爱人上夜班,家中只有一个十三岁的闺女,女儿急得捶墙。六十三岁的肖大妈闻声披衣起床,和六十七岁的徐桂珍大娘一同扶着马嫂,冒着雨把病人送到医院,忙了一宿没合眼。事后马嫂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肖大妈说:“咱们住一个院,等于一家子,谁也不能关上门只顾自己,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谁家有红白喜事,街坊邻居都尽力帮忙。最近乙字10排院的老工人吕福祥的大儿子结婚,他家屋子窄小,亲戚和客人多,容纳不下。邻居田家、张家主动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出来迎客。他们还刷了白浆,糊了顶棚,墙上贴着大红喜字。小院里热热闹闹,家家户户的窗棂门缝中流泻出幸福的笑语声。
本报记者 孟晓云


第3版()
专栏:短评

要进行有效的整顿
在我们这个尚存在着剥削阶级思想影响的社会里,出现一些投机倒把分子,本不足怪。但是,信阳市发生的这起倒卖木材案,至少有两点,确实令人惊讶。
其一,此案涉及的27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竟有19人为屡教不改的坏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择手段地投机钻营,使企业变成了种种违法活动的“据点”。
其二,犯罪分子贿赂、腐蚀所及,竟使相当一批党员、干部或工作人员利令智昏,纷纷落水,为犯罪分子鲸吞人民血汗开了方便之门。
不知道这些单位里还有没有党的组织?如果有,上述事实至少表明:他们身上的官僚主义作风已经严重到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或者他们当中有的人本身就不干净。不然,他们为什么将企业的管理权拱手交给坏人,对眼皮底下的违法活动长期漠然视之?对这样企业里的党的组织必须进行有效的整顿,彻底清除违法乱纪分子,从而杜绝不正之风。
现在,信阳市盗窃木材案终于败露了。可以相信,违法违纪者必将受到应得的惩处。我们希望,有关单位的党政领导同志以及各地的同志都能从中汲取教训,认真想一想,怎样有效地同经济领域内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斗争,又怎样有效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反腐蚀的能力。


第3版()
专栏:

切实解决受灾烈军属的实际困难
潼南县受灾烈军属有吃、有穿、有住,生活安定
本报讯 四川省潼南县在抗洪救灾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受灾烈军属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有吃、有穿、有住,生活安定。
今年7月中旬,潼南县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全县有265户烈军属受灾,生产和生活发生困难。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决定:发给受灾烈军属的救济粮(每人每天1斤),每斤补助粮款0.15元(比其他受灾社员高30—60%);在分配协作支援的物资和劳力上,要优先照顾烈军属。房屋损坏了的,要优先修建,建房费可以略高于一般受灾户;对缺乏劳力的烈军属,除兑现优待工分外,要组织代耕队,帮助他们种好责任田和自留地。
根据县里的决定,全县各受灾社队认真地做好对受灾烈军属的优待救济工作。新林公社沿涪江的两个大队遭受洪灾以后,在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地处丘陵的几个大队的2,250多名干部群众带着工具和木料、竹子等材料,为受灾的两个大队的40户烈军属清除污泥,洗晒家具,修建住房,使他们很快就搬进了新房。桂林公社二大队军属奚良成受灾后,他在西藏部队当兵的儿子很担心家里的生活。奚良成马上给儿子回信说:“仁平,我们家乡虽然受了水灾,但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烈军属优先照顾。我和你妈两个人分了6 00斤细粮,还有救济款和衣物等。现在,我们家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你就放心吧!”
冯苹 何维藩


第3版()
专栏: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金沙滩公社兴办文化中心
本报讯 山西省怀仁县金沙滩公社近两年来,按照当地社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积极兴办文化中心,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金沙滩公社的文化中心现已拥有藏书近两千册的图书室、60个座位的阅览室、同时进行五项活动的游艺室、容纳近600人的影剧院,4部16毫米的电影机,6个设计整齐美观的橱窗和一个继承了民间传统艺术的“耍孩”剧团。
金沙滩公社党组织把文化中心当成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形式。第三作大队女社员王大白,参加文化活动后,她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她自由恋爱找了对象。今年办婚事时,冲破家庭和社会的阻力,带头新事新办,没摆酒席,没请客,没收财礼,为青年们树立了移风易俗的榜样。入冬以来,这个公社有不少男女青年学习王大白,结婚时主动破旧风俗,立新风,不铺张,不浪费,从简办婚事。刘志杰


第3版()
专栏:

广东省人民边防武装警察支队为深圳特区建设作出贡献
本报讯 今年以来,驻深圳特区的广东省人民边防武装警察支队,在深圳市委和上级公安机关领导下,先后8次派出5,700多名干警,参加整顿深圳特区社会治安,维护边防治安,支援特区建设31,200多个劳动日,抢收抢插水稻5,300多亩,挖沟填土11,000多方,搬运物资530多吨,还帮助农户盖房420多座,受到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热情称赞。王国才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佤族约有26万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等自治县。过去不同地区的佤族有着不同的自称。镇康、永德一带佤族自称“佤”,耿马、双江、沧源和澜沧的佤族自称“巴饶”或“布饶”,西盟、孟连佤族自称“阿佤”、“勒佤”。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与佤族三种主要自称相应,有三种方言。
佤族和阿佤山
云南的西盟、沧源、孟连和澜沧等县处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这里重峦叠嶂,峻岭逶迤,海拔一千到两千米。因佤族聚居于此,故人们称这里为“阿佤山”。
阿佤山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但是由于地域偏远、交通闭塞,加之反动统治阶级长期的残酷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这里社会生产和文化发展比较缓慢,直至解放时,阿佤山中心地区还保留着原始农村公社的残余,沿用着“刀耕火种”的耕作制度。佤族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木刻一般用半寸至一寸宽的竹片,长度不等,一边或两边刻口,以示意或记事。实物则表达特定的意思,如甘蔗、芭蕉、盐巴表示友好,辣椒表示气愤,鸡毛表示紧急,火药、子弹表示要械斗等等。
解放以后,党领导佤族人民进行社会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国家在物力、财力诸方面给以大力扶持。人们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破除迷信,革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陋俗,逐步改变了原始的耕作方法,粮食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等事业的蓬勃发展,使阿佤山区面貌不断更新,人民生活迅速改善。更可喜的是一代佤族新人茁壮成长起来。
李道勇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仇家变为一家人
在阿佤山,到处都可以听到关于“团结坝”、“团结沟”、“团结田”和“团结树”的故事。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西盟佤族自治县的曼恨寨和马散寨,过去分属两个部落。一次,两寨的头人为买一把银壳的长刀发生了争吵。马散寨的头人就哄骗、煽动本寨群众去袭击曼恨寨,砍了对方23个人的头。从此两寨结下了深仇,经常互相寻机血洗对方。解放后,这两个寨子的佤族群众才了解到,过去厮杀械斗,是受了头人的欺骗和挑动,曼恨寨和马散寨的佤族群众都是一家人。于是,他们在过去械斗过的曼恨丫口栽了一棵大青树,并命名为“团结树”,用以铭记过去的惨痛教训,激励今后并肩前进。
这类化干戈为玉帛的事,在阿佤山数不胜数。随着“团结树”的成长,“团结田”的耕耘,阿佤人民团结得越来越紧密。
(转载《民族团结》杂志)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无字之乡”换新颜
从前,阿佤山区被称为“刻木记事的无字之乡”。如今,这里几乎所有村寨都办起了学校,
“刻木记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仅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佤族聚居地区,就有中、小学一百四十多所。一九五三年,在解放军帮助下建立的大力梭小学,是佤山的第一所小学,二十多年来已有大批学生毕业。现在,佤族人民不仅有本民族的小学生、中学生,而且有了本民族的大学生。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王志耘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永然处处闻笑声
深秋时节,我们访问了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勐省公社永然大寨。随意登上一户社员的竹楼,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酒香。
主人老大妈一面笑盈盈地让坐,一面捧上了喷香的水酒。我们问大妈:“今年的日子好过吗?”她没吭声,连连指着墙边排着的五六个酒坛,里面全是满登登的。这时,大妈的儿子钟达者回来了,他一落座就满脸堆笑地讲开了:“前些年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可好罗!不但粮够吃,有酒喝,还有钱花。”说着,他扳起指头算起来:“去年队里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我家9口人、5个劳力分得粮食6,100多斤。今年仅卖猪、葵花子和辣椒3项,就已收入200多元。全家每人做了两套新衣,家里添了两床棉毯、一支打猎用的铜炮枪。前几天商店卖花头巾,我一次就买了12条!”
刚从钟达者家出来,社员陈尼者又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我们一连串了好几家,在哪儿都看到:满满的粮囤、新添置的生活用品和香甜的水酒,还有那孩子们欢乐的笑脸、大人们喜悦的神情,……
眼前的一切,使我们不禁思绪万千。几年前,我们初次到这阿佤山区腹地的永然大寨时,看到的是另一番情景。在从公社到寨子的四五十里小道上,遇到的都是去粮店买返销粮的社员。与他们搭话,难得看到笑容。寨子里,猪、鸡寥寥,田地里杂草丛生。社员家的铁锅里煮的是野菜稀饭。有的社员对我们说:永然,穷啊!就象它的名字那样(永然,佤语意为石头底下的寨子),搞不得吃,做不得穿。而今,永然大变了。这正象社员们说的“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福哟!”
我们离开永然的时候,社员们让我们带上满葫芦水酒,又砍来了一大串芭蕉,抬来了大箩的葵花子,高兴地说:“带着佤家的情意上路吧,把阿佤人的好日子告诉给大家!”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党的十一大代表、中共沧源县委书记李启德(佤族、左二)经常深入群众,参加生产劳动。
《民族画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