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抓住群众反映大的问题开展批评
  华容县委带头纠正不正之风
本报讯 据《湖南日报》报道:“纠正不正之风关键在于从领导自身做起。群众批评我们‘光打雷,不下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是很中肯的。”这是华容县委书记文启龙10月中旬在全县公社书记以上干部会上代表常委作自我批评时说的。
前段,华容县委在纠正不正之风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领导班子没有带头清理自身的问题,说话有时就不大灵。县委深切地感到,纠正不正之风如果只要求下边,自己不身体力行,那么端正党风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县委抓住农村户口非法转为城镇户口和招工走后门这两个群众反映比较大的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县委常委组织生活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检查了自己利用职务上的方便,把一名不符合招工条件的儿媳转为城镇户口,安排在县人民医院工作。县委常委、公安局长也检查了自己利用职权,将一个原住农村的姨侄转为城镇户口,并招为国家职工。还有一名常委也就农村儿媳转为城镇户口及招工的问题作了自我批评。会上,大家以《准则》为武器,对这三个同志进行了批评、帮助。他们三人都表示要将自己的亲属清退回去。县委常委同意他们坚决清退的意见,并决定由县委书记文启龙代表常委就不正之风问题,公开作自我批评。会后,常委坚决执行集体的决定。县委常委、公安局长主动通知有关单位将其姨侄的户口注销,停止工作。县委副书记也说服了亲属。他的儿媳妇主动找到县委负责同志表示态度说:“组织上决定按政策把我清退回去,这样做是对的,有利于县委同不正之风作斗争。”
县委带头纠正不正之风,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同志说:“县委以身作则,我们也坐不住了。”一些公社书记和县直机关的负责人,纷纷开展自我批评,检查自己的不正之风。县教育局负责人在会议期间,就主动找县委检查了自己利用职权,将一个不符合招工条件的“关系户”招为本局工作人员等问题。散会后,就将这个关系户清退回去了。


第4版()
专栏:

  马钢二钢厂电炉车间党支部深入开展思想工作
  关心群众 坚持“五访”
本报讯 记者许仲英报道: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钢厂电炉车间党支部,近年来,坚持对职工伤病住院必访,家庭发生纠纷必访,较长时间缺勤必访,新进厂必访,逢年过节必访,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个车间有个名叫李洪祥的配料工,因胃穿孔住医院作手术,党支部委员们都去看望他。李洪祥出院后改做看门工作,积极负责,爱厂如家。这个车间有个青年工人上班时间跑到厂外农民地里挖山芋,党支部知道此事后,即进行家访,同其父亲(退休的老工人)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帮助他树立起当一个中国工人应有的自尊心,而后他严格要求自己,被群众评为五好青年。又如有个进厂不久的青年工人,因待业期间沾染一些不良习气,曾被公安局拘留过10天。他回厂后,党支部要求大家不鄙视他,还要热情耐心地帮助他,由于思想工作细致,使他很快转变。这个车间共有职工299人,党支部通过“五访”,对其中大部分人进行过促膝谈心。对职工的家庭生活、思想问题及时了解,并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予以帮助。


第4版()
专栏:新风录

  “书记车”变成“农用车”
广东遂溪县城月公社有一部“丰田牌”面包车。前些时候,坐车的大都是领导干部或来宾,去处也净是城镇和风景区。不少群众有意见,便把这部小车叫做“书记车”、“外交车”、“旅行车”。
可是,现在群众给这部车改名为“农用车”了。原来,自从城月公社今夏普遍实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后,公社党委决定利用面包车来做传达党的政策和推行科学种田的工具。今年晚造备耕时,为了推广“杂优”稻,公社用这部车载着农艺师和“杂优”种子,跑遍全社20多个大队传播技术。由于技术和种子送上了门,结果推广了1万多斤“杂优”种子。第六代稻纵卷叶虫大面积发生,为了及时扑灭虫害,公社又用这部汽车作为除虫宣传车,载着农科人员,白天到田间,夜晚到村庄,传授除虫知识,发动群众除虫,使两万多亩田及时喷施农药防治。这就是群众称赞这部面包车为“农用车”的由来。
(据《广东农民报》)


第4版()
专栏:新风录

  廉洁奉公的好党员
  ——记沈阳高压开关厂人事科长崔文国
  沈阳高压开关厂人事科科长崔文国,做人事工作时间不到2年,给他送礼的人却不少,但他一件也没收。
一次,一个因两地生活从四川对调回沈阳的人,为了感谢他在对调过程中的帮助,给他送来了两瓶名酒、烧鸡和桔子等东西。崔文国坚决不收,并解释说:“给你们调换工作,是按党的政策办事,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你不应当感谢我个人,而应当感谢党组织,好好为党工作。”但来人说这是自己的一点心意,非让他收下礼物不可,说完扔下东西就走。崔文国打听到这个人的住址,连去了几次才找到她,将礼物退了回去。
还有一次,一个人拿着介绍信,在上级一位负责同志的介绍下,找到崔文国,要求在高压开关厂安排个好工作。崔文国发现介绍信是涂改过的,不符合手续,就给顶了回去。来人仍不甘心,又找到了认识崔文国的熟人,还给送去了许多礼物。崔文国坚持原则,不给面子,并找到那个人的家,把东西送了回去。
崔文国一次又一次地在贿赂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大家赞扬他是廉洁奉公的好党员。
(据《沈阳日报》)


第4版()
专栏:新风录

  她象李双双
  ——记迁西县物资局会计刘凤英
河北迁西县物资局有个李双双式的人物,她就是局里的会计、共产党员刘凤英同志。
一次,局长的侄子来给局长报药费:“这是你们局长的药条子,给报!”刘凤英看了看药款金额,问:“吃的什么药?”那人回答:“管拉肚子的。”付完了款,刘凤英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头。局长在班上好好的,没听说拉肚子呀!她骑上车子来到了医院,让大夫查处方,原来患者是局长的爱人。不是本局职工怎能报销药费?她拿着药条子找到局长,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这样做不合适吧!”局长急忙掏出两元四角钱,解释道:“这事我不知道,快给公家补上。”刘凤英挡住局长的钱,说:“不!把钱给你侄子,让他亲自给我送去。”
刘凤英不怕得罪“顶头上司”,敢于坚持财务制度,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
一天,她正在算帐,食堂大师傅跑进来说:“凤英,有人偷油毡!”“谁?”“你看哪,油毡都摞到车子上了。”刘凤英一看,是个仓库保管员。局长们都不在,她向一名党支部委员汇报了情况,然后到警卫室的炕上一坐,打定主意不放行。那人装好车,看到刘凤英坐在警卫室门口,没敢把油毡偷出去。
还有一次,她在核对传票时,发现有一张户头开的是物资局,上边记着从西庄大队买了两吨二石灰,款80元,已由出纳员付出。她愣住了,局里没有买石灰,这张发票哪来的?出纳员告诉她,发票是药库报过来的。“那就更不对了,药库没有基建项目,买石灰干什么?”她拿起电话问药库,原来石灰是一位姓刘的职工买的,拉回家里建房去了。个人买了石灰让公家出钱,天下哪有这样的事,她找那位姓刘的职工查问此事。在事实面前,姓刘的只得点头承认。刘凤英把石灰钱从那人的工资中全部扣了回来。
刘凤英坚持原则,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同志们为此拍手称快,“好!就得这样干。”刘凤英说:“别看歪风邪气盛,实际上还是邪不压正。只要大家都起来制止,它也就成不了气候了。”(据《河北日报》)


第4版()
专栏:

  谈谈“反骨”
  白隼
三国时蜀国将领魏延脑后有“反骨”,诸葛亮知他日后“必有异志”,给马岱授了“锦囊妙计”,杀了魏延,这个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前些时候有人写文章,公然号召作家长几块“反骨”,这是什么意思呢?
是要反对共产党内的不正之风和社会上的种种弊病吗?谁都知道,我们党正在进行巨大努力,争取党风和整个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一个作家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同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作斗争,这是和党的立场一致的,何需什么“反骨”?!
“愤怒出诗人”。不错,作诗是需要激情的。对人民事业负责任的作者,一定会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丑恶的旧事物进行愤怒的鞭挞,同时也会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光明的新事物进行热情的歌颂。他们决不会因此而“骂倒一切”,连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也“横眉冷对”。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他们的立场也是和党的立场一致的,哪里说得上是什么“反骨”?
十年内乱中,“造反”一词大大流行,好象凡是“造反”都是有理的,都是革命的,后来,又兴起了“反潮流”的说法,好象只要“反潮流”就一定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教训,我们已经受够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经验,对待“反骨”这个词,总应该加以分析吧。


第4版()
专栏:

  医用硅胶膜用于防治膝关节粘连成功
在治疗的40位伤病员中,全部效果良好
本报讯 记者何黄彪报道:北京橡胶制品研究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合作,把医用硅胶膜用于防治膝关节粘连取得成功。在治疗的40位伤病员中,全部效果良好,膝关节动了手术的舞蹈演员重返了文艺舞台。最近,经国内著名教授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一个发明创造,具有国际水平”。
在人类生活中,经常有人发生骨折、膝关节损伤或感染,用石膏固定后,肌体组织很易发生粘连,即使手术把粘连部分切断分离,但等到伤口愈合,骨关节内的剥离创面仍会发生再粘连,使得伤病员骨关节发生僵直,不能伸曲,造成终身的残废。把硅胶膜置入骨关节剥离的创面之中,能够防止粘连;等到伤愈合后,骨关节伸曲自如,恢复到健康时的功能。医用硅胶膜是北京橡胶制品研究所女工程师宗连坚在该所副所长林燕清热情指导下,与实验小组和其它科室同志一起研制成功的。
在这个研制过程中,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世壁等同志热情支持,紧密协作。


第4版()
专栏:

中国美术家协会举行招待会
  欢迎来自法国香港和台湾的画家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中国美术家协会今天下午在北京饭店举行招待会,欢迎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赵无极,来自香港的画家杨善深、美术评论家黄茅和来自台湾的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丰高兴地说,我们有机会团聚一堂,可以说是美术同行团结的象征。他表示欢迎有更多的台湾美术家,回大陆探亲访友,写生作画,举行画展,交流美术书籍。大陆的美术家们,也早已向往去台湾进行美术活动。
赵无极、杨善深、黄茅和台湾画家,都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谈话。
台湾籍女雕塑家杨淑卿说,她十分怀念故乡台湾和在那里的亲人。她期望能早日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和美术家吴作人、华君武、蔡若虹、李可染以及陆石等100多人,出席了招待会。


第4版()
专栏:

  北方地区近期气温将下降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目前,东西伯利亚地区有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我国东北、华北和黄河下游地区受冷空气影响,近两三天内气温将逐渐下降,但降温幅度不大,一般在2—4℃左右。7日后,可能还有一次冷空气影响这一地区。有关部门提出,最近要抓紧做好冬菜储存工作。


第4版()
专栏:

  刘荫武长期致力奶山羊研究
为发展我国奶品业作出重要贡献
本报讯 据《光明日报》报道:西北农学院西农莎能奶山羊的纯种选育和推广,使8年前一两奶粉不产、奶制品全靠外地调进的陕西省,如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乳制品工业基地。去年全省生产奶粉4,700多吨,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调出3,100多吨远销北京、上海等20个省、市。今年9月,这一科研项目荣获全国农牧科研成果一等奖。
西农莎能奶山羊纯种选育的主持人是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刘荫武教授。在纯种选育过程中,他多少年如一日,亲自同几位助手一丝不苟地观察羊群各种性状,经常参加喂羊、挤奶及清理羊圈的工作,记录了数以万计的科研数据,摸索总结出一整套科学选育措施,终于使一群已经退化了的莎能奶山羊的品质又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体格高大、胸腔丰满、乳房庞大柔软、遗传性能稳定的西农莎能奶山羊。与选育前相比,成年母羊的体重由40多公斤增加到60多公斤,一个泌乳期(约300天)的产奶量由400多公斤增加到800多公斤,饲料稳定年份超过1,000公斤,个体羊创造了2,194公斤的高产纪录。
近十年来,刘荫武教授又在推广西农莎能奶山羊工作上倾注了心血。到今年上半年,西北农学院已向28个省、区推广西农莎能奶山羊3, 000多只。


第4版()
专栏:

  台湾同学会在北京成立
据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台湾同学会今天在北京成立。林盛中被选为台湾同学会理事会会长,廖秋忠被选为副会长。
成立大会通过的《台湾同学会会章》规定,台湾同学会是曾在台湾就学并曾旅居国外的归国留学生的群众组织。台湾同学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促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加速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会章规定,台湾同学会的任务是加强会员间的联系,增进友谊;协助归国同学熟悉环境,克服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困难;根据会员的专业特长,在各专业、学科领域内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大陆与台湾、港澳和国外的学术交流。
近年从海外回国在北京工作的台湾科技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成立大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周培源、茅以升、苏子蘅、张执一、林一心、林丽韫、童大林、杜质彬等到会表示祝贺。
成立大会通过了给台湾及海外台湾同学的一封信。


第4版()
专栏:

  耿飚会见国际民航理事会主席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今天会见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阿萨德·柯台特博士和该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主任帕拉塔,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第4版()
专栏:

  韦国清会见印度西孟加拉邦议长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韦国清今天会见印度西孟加拉邦议会议长哈比布拉,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第4版()
专栏:

  中共中央党校代表团赴南访问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应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铁托政治学校的邀请,以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荒为团长的中共中央党校代表团一行四人,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南斯拉夫进行友好访问。南斯拉夫驻中国大使奥斯托依奇到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朝鲜科技合作代表团抵京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昨天由中朝科技合作委员会朝鲜组主席、朝鲜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委员长金应浩率领的朝鲜科学技术合作代表团乘飞机到达北京。代表团是前来参加中朝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一届会议的。


第4版()
专栏:

  南青年联盟代表团离京回国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青年联盟主席团成员、国际委员会主席戈兰·拉德曼为团长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青年联盟代表团结束了对我国的友好访问,今天离开北京回国。


第4版()
专栏:

隈元保雄上校举行招待会
 庆祝日本国自卫队纪念日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日本驻华大使馆防卫驻在官隈元保雄上校和夫人,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招待会,庆祝日本国自卫队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总后勤部副部长张汝光,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邱巍高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出席了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还有各国驻华大使馆武官。


第4版()
专栏:

  林乎加赴罗马出席粮农组织大会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农业部部长林乎加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意大利罗马出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第二十一届大会。意大利驻中国大使塔马尼尼前往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我代表团赴日内瓦参加国际大会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以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高沂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6人,今天离京去日内瓦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八届国际教育大会。


第4版()
专栏:通讯

  安居乐业度晚年
——访归国定居的藏族老手工艺人达娃拉姆
“社会主义祖国真是好!我的亲人都办不到的事,党和政府都给我办到了,我的晚年真幸福!”归国定居的藏族老手工艺人达娃拉姆常这样对人说。
在高原古城拉萨,我们访问了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她今年63岁,虽然银发缕缕,满额皱纹,但精神健旺,手脚灵便。她的住室收拾得干干净净,崭新的棉被、毛毯和卡垫摆得整整齐齐,柜子、桌子、铝锅、热水瓶、酥油桶、水缸等日用器具一应俱全,旁边还放着一架织卡垫的木机。人们一看她的家,就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印象。
1978年底前,达娃拉姆还流落在国外。在她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祖国帮助了她。
达娃拉姆是一位织卡垫的能工巧匠。她从12岁起就在西藏著名的卡垫之乡——江孜学手艺。她心灵手巧,织出的卡垫图案优美,色泽鲜明很受人们欢迎。但是,在三大领主统治下的旧西藏,她空有这样好的手艺,一家3口却仍吃不饱,穿不暖。28岁那年(1946年),达娃拉姆将8岁的儿子留给丈夫,孑身一人到国外谋生,想凭自己的一手高超技艺,挣些钱回来养家,摆脱贫困。在国外,她全靠卖手艺过活。有了病或找不到活干,就没有收入,只得靠借债度日。她原想积些钱再回来,可是不仅积不下钱,连糊口也日渐困难了。后来,听说丈夫死了,儿子跟了姨妈,不久姨妈也死了,从此再也没有得到儿子的消息。她老了,又累了一身病,欠下了一身债,更是无力回国。正当她感到绝望的时候,得到了政府帮助她找到了儿子的消息。在我国驻外使馆的帮助下,1978年底她终于回到了离别三十二年的祖国,同儿子团聚了。
达娃拉姆的儿子是日喀则卡垫厂工人,早已结婚成家,生活过得很幸福。达娃拉姆本想同儿孙们住在一起度晚年,但由于她上了年纪,不能适应日喀则的气候。在她的要求下,政府安排她在拉萨市定居,每月供给她口粮、酥油、茶叶、盐巴、烧柴、肥皂、蜡烛等生活必需品,还免费给她看病。
访问中,我们看到有一个十四五岁的藏族姑娘,一会儿来给她端茶送水,一会儿帮她织卡垫,和她关系十分亲密。起初我们还以为这姑娘是她的孙女儿,后来才知道,原来达娃拉姆在拉萨定居后,街道办事处就派这位名叫米玛的姑娘来陪伴她,使她的晚年过得更美满了。
新华社通讯员 许融成
新华社记者 黄建国


第4版()
专栏:

11月4日,工程兵机关抽出部分干部到永定路菜场参加义务劳动,帮助做好居民过冬白菜的分级和销售。这是部队干部和菜场同志正在抓紧卸车,认真分级。何祖才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