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人才外流”的另一面
王涵
“人才外流”的社会现象,确是不容忽视的。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人才“流”出去后,学非所用一类的问题,难道就迎刃而解了吗?
就我看到的一些材料而言,在海外混到一个好差使,或从穷光蛋变成小富翁者,固然不乏其人;然而,对于多数人来说,消息却并不那么美妙,那样叫人乐观。《羊城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香港作家曾敏之写的通讯,题目叫《幻梦初醒》,其中写道:香港一家报纸新辟了一个《初到贵境》的专栏,执笔者多数是“最近一二年到港的大陆新移民”,谈了他们对“贵境”的感受。这篇通讯写道:有一位名叫阮恽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学有专长的人,自从来到‘天堂’以来,‘要找一个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比登天还难。怎么办呢?找个中学教师的职位总可以吧。但是港澳地区对内地的大学毕业生是采取不承认或轻视态度的。’”“‘眼前的现实迫使自己忍痛割爱,与所学的专业告别,在内地时对港澳的幻想也宣告破灭了’。”
同一报纸上又介绍了一位北京大学教师去香港“探亲”的遭遇:开始,这位教师的胞姐“盛意拳拳”邀他来港,表示生活安排等等都不成问题,可以在她家“共叙天伦之乐”,岂料不上三个月,这位姐姐一家翻了脸,下逐客令,弄得他进退维谷,只好去“地盘”(建筑工地)“揾食”(谋生),不久,妻儿也来了香港,一家三口,凭屋居住,体力渐渐不支……无情的现实教育了这位“新移民”:“至爱亲朋”也好,“共叙天伦之乐”也好,原来都要靠金钱两字维系着的。这样一类事情,在香港原是司空见惯,但换了一个地方,它就成了一则新闻,至少对那些对“探亲”怀有过多天真想法的人来说,可以起一点参考的作用。
在对“天堂”的幻梦破灭之后,这位北大教师终于写信回北大试探回归之路,“北大 复信表示欢迎,于是他又踏上归途,回到北京去了。”现在他正在北大从事着可以发挥他专长的教学工作。比较,是认识真理的一个有效方法。“人才外流”之后,发现锦城虽乐,却无我立锥之地,还是“不如归去”。
凡事预则立。为追求所谓“自由”而千方百计想流出的人,不妨想想“人才外流”的另一方面!


第8版()
专栏:

  斯诺致许广平的一封信
姚锡佩
最近出版的《鲁迅画传》第一百一十一页,有一张斯诺签署的英文打印信笺,这就是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斯诺致许广平的信。此信在过去从未发表过,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内容,现将全文翻译如下。亲爱的许女士:
给我妻子的信已收到。信上写的日期是五月四日,但不知什么原因,直到前两、三天才收到,估计是日期填错了,而不是邮局耽误的吧。
我确信斯诺夫人(她现在已离开北平,去外地旅行)一定很愿意加入鲁迅纪念委员会。我也感谢您对我的邀请,并乐意对它作出自己的贡献。
埃德加·斯诺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
这封信是斯诺夫妇应邀参加鲁迅纪念委员会的信物。一九三七年初成立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筹备会,负责邀请鲁迅生前友好及各阶层各方面人士组织 “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其中就包括美国进步记者斯诺夫妇。给他俩的邀请信由在京的许寿裳寄发。所以斯诺的复函寄至许寿裳任教的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转交许广平。
斯诺接到邀请信时,正值他的夫人尼姆·韦尔斯外出旅行——即始于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一日的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秘密采访。尽管韦尔斯不在,但斯诺深悉她是十分敬仰鲁迅的,在鲁迅逝世时,由于斯诺尚在访问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归途中,韦尔斯便以本名海伦·斯诺(H .Snow)写了一篇题为《中国的伏尔泰》的悼文,发表于燕京大学周刊丛书之一《纪念中国文化巨人——鲁迅》上,后来又以斯诺之名转载于天津《大公报》。鉴此,斯诺确信她一定很愿意参加纪念委员会,所以在接到信的两、三天后,立即代她接受了邀请,同时表达了自己要为纪念委员会作出贡献的愿望。
然而,就在这封信发出的第二天,发生了日本进攻北平的芦沟桥事变。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致使斯诺夫妇未能参加七月十七日在上海华安大厦举行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成立大会。但这封信留下了纪念委员会中这对外籍委员怀念鲁迅的诚意,并成为现存的鲁迅和斯诺夫妇友谊的珍贵文物之一。


第8版()
专栏:诗画配

  煞风景的风景
石河诗 江帆画
红日抹黑脸——某工业区所见
白天乎黑天?
晴天乎阴天?
天也闹不清,
千万别望天——
黑“龙”天上舞,
黑“云”头上翻,
黑“雨”哗啦啦,
红日抹黑脸。
谁家晒“蘑菇”,路上一大片?行人冒“雨”过,一人一把伞……鱼儿晒太阳湖上多奇观,奇观又一桩:碧波化黑波,黑波泛白光——大鱼和小鱼,一齐停了“桨”,不动亦不食,肚皮齐朝上,怪哉忒怪哉,鱼儿晒太阳!……问鱼鱼不答,青蛙来告状:工厂排污水,渔场遭了殃!鲤鱼眼儿黑,鲫鱼肚儿胀……愿代湖中鱼,烧上一炷香,救救鱼儿吧,求求某工厂!
(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爱的传说
  王周生
朋友,你听过这样一个动人心魄的传说吗?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英俊的王子,他很爱他的母亲——一个美丽善良的王后。当然,母亲也非常爱她的儿子。他们爱得那样深,以至王子无时无刻不想待在母亲身边,而母亲也一步都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儿子。
有一天,母亲带儿子到森林里去玩,碰到一个美丽的姑娘。姑娘有一头金黄的披肩长发,有一双蓝得象大海似的眼睛,还有一张圆圆的樱桃小嘴。姑娘拿她碧波似的眼睛看了一眼英俊的王子,王子立刻疯狂地爱上了她。从此,他们每天在森林里约会。一种新的火热的爱充满了王子的心。
有一天,王子如约来到森林,看到姑娘愁眉不展,美丽的脸上蒙了一层阴云。王子焦急地问:“你怎么了,我亲爱的姑娘?是不是病了?”
姑娘垂下眼睛,长长的睫毛盖住了深蓝的大海,她轻轻地摇了摇头。
王子又问:“那么,你有什么烦恼?你需要什么吗?”
姑娘抬起美丽的眼睛,露出祈求的神色。
“你是否要我送你一大群雪白的绵羊?”王子急切地问。
姑娘摇了摇头。
“那么,你是否要我送你一座美丽的宫殿?”
姑娘还是摇了摇头。
“你到底需要什么呢?”王子发愁了,“要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你,只要能驱赶你脸上的阴云,只要你能露出彩霞般的笑脸,你无论需要什么,我都能给你?”
姑娘把双手扭曲在胸前,深蓝的眼睛露出强烈的渴望:
“我想要你母亲的一颗心!”
王子愣住了,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在这一瞬间,姑娘发现了王子的犹豫,她闭上眼睛,眼里滚出两颗珍珠般晶莹闪亮的眼泪,愁云更深地罩住了姑娘美丽的脸盘。
王子难过极了,他爱她,他太爱她了。于是他跳了起来,向王宫里跑去。
他跑进母亲的卧室。母亲熟睡了,脸上挂着思念儿子的愁容。王子什么也不顾,他用宝剑挑开了母亲温暖的胸膛,取出了不断搏动的热呼呼的心脏,飞也似的向森林跑去。
他跑进浓密的森林,天完全黑了。慌忙中,他被伸出地面的树枝狠狠绊了一交。他倒在地上,那颗心不知摔到什么地方去了。黑暗中,他顾不得疼痛在地上拚命摸索着,摸索着,终于找到了那颗母亲的心。他紧紧地捧在手里,正准备继续向林中的姑娘奔去,不料,那颗母亲的心说话了:
“我的儿子,你摔痛了吗?”……
多么令人心碎的传说。我不想对它妄加评论,传说就是传说。这,是爱的传说!
作为孩子的我和作为母亲的我只想说出心中最强烈的感受——
爱你的母亲吧,孩子呀,不论你的母亲富裕还是贫穷,不论她健壮还是多病,你要永远的爱,因为只有她最爱你。
那些为了美丽的姑娘而出卖一切以至母亲的心的逆子,他们决不会幸福,因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腐烂!


第8版()
专栏:科学漫笔

  脆弱的维生素
张运华 张国城
人们的许多疾病大都和缺乏某些维生素有关。所谓“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要素。维生素的支系很多,有维生素A、B、C、D、E等等,不下几十种,可谓家族庞大。
维生素非常“娇气”。如维生素B2,象蝙蝠一样怕光,如果把它置于阳光底下,半小时就可以损失掉一半。刚擦破皮的萝卜内,维生素C残留量达98%左右,4个小时以后,就降到50%。在刚加工过的桔汁里,每毫升饱含维生素C3.02毫克,如果库存半年,它就消失殆尽。如用滚开的热水沏茶,会破坏70%的维生素C。我们常称它为脆弱的维生素。
维生素经受不住“磕碰”,蔬菜在切碎后的清洗过程中,维生素C有一半溶于水中溜走了。精白米和精白面由于加工精制,维生素B1 几乎全部损失。大米经过反复淘洗,可使硫胺素损失17.2%,烟酸损失21%。农家喜食的捞饭,硫胺素和烟酸可损失将近一半;烙饼经过灼烤,有三分之一的硫胺素被破坏;面条煮熟以后,约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溶解在面汤里,所以才有“原汤化原食”之说。
为了尽量保护维生素,食品的加工、运输、贮存、烹饪都要讲点科学。为了不使人们摄食的维生素发生危机,各种“强化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冯牧散文新集
  ——《滇云揽胜记》
百花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冯牧的《滇云揽胜记》。
作者所写之景色,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许多壮观瑰丽美景,人们很难见到。作者写的《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描写了大理县蝴蝶泉的蝴蝶群集,有千百万个,数里之长,有大如轮,小于钱者,缤纷五彩,锦色烂然,真是奇特景色。读后,使我们扩大了视野、开阔了胸襟,对我们祖国更加热爱。
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小开本散文集,装帧设计小巧玲珑,便于携带,别具一格,有其特色。 江涛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从《同文尚书》出版谈起
《同文尚书》是清代山东栖霞人牟庭耗费数十年精力写成的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书稿,百余年来一直未刊印过,山东的齐鲁书社据王献唐先生的藏抄本,分上、中、下三册,影印出版。
牟庭的这部书推翻了尚书学上的许多成案,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打破了由汉至清的“家法”局限,而自成一家之言,向为学术界所关注。书前有王献唐先生1957年为此书写的序文,对本书及作者作了全面评介,认为作者是历代尚学中空前猛厉、异军突起的一家,其成果是为后世留下了这部可供利用的好书。本书的出版,对研究古代史及古典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得见此书后,除了赞扬王献唐先生保存古籍的精神,又说:“齐鲁书社肯出此书,亦至堪敬佩。出版界有此好典型,影响所及,当能转变风尚,普及与专研并重,不惟注意于销数利润之多寡。于是专业佳著,均得行世矣。”《同文尚书》的读者是有限度的,但是齐鲁书社这种为文化建设尽力的精神却值得提倡和发扬。
文昌


第8版()
专栏:

  早晨
  冀汸你用光速从天边的裂缝中——流来你用风速从大海的涛声中——飘来一只脚跨进了黎明一只脚还留在黑夜过去和未来,在这瞬间悄悄办理交接我睁开昨夜闭上的眼睛看见一种奇妙的跳舞——
黑夜用它的背脊
紧紧抵住
黎明的胸脯……我一惊而起,高兴啊跳跃着飞似的追赶你我追到灌木丛以为自己来得最早但你比我更早——
草尖上的露珠熟透了
已经在晨风中摇落……我追到轻纱笼罩的江岸以为自己来得最早但你比我更早——
巨轮已经唱出
启碇前的最后一声鸣笛……我追到空洞的郊外以为自己来得最早但你比我更早——
钢轨在急促地振动
火车正以成串的声音奔向远方……即使落在后面吧我仍不相信真的迟了因为我从不属于昨天我只追求早晨光一样的流,风一样的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