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美苏核谈判前夕
方敏
美苏关于欧洲中程核武器的谈判,订于11月30日在日内瓦举行,这是美国里根政府上台后同苏联进行的首次裁减军备谈判。根据各方面的预测,这一谈判将是艰难的,两个超级大国在谈判桌上必将有一番激烈的争斗。
今年9月美苏达成举行谈判的协议以来,双方在核武器问题上的争吵也随着时间的临近日趋白热化。不久前,两国领导人先后提出各自的裁军建议,使分歧更加表面化了。11月2日,勃列日涅夫在答西德《明镜》周刊中提出,如果美国撤销在西欧部署新型导弹的计划,苏联将准备减少其导弹总数,并且愿意就双方大大减少导弹数目达成一个协议。半个月后,里根在11月18日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声称如果苏联拆除其SS—20,SS—4和SS—5导弹,美国就准备取消部署潘兴—Ⅱ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计划,这个建议也就是西方所说的“零点方案”。美苏的这两个建议完全是针锋相对的,集中反映了双方在欧洲中程核武器问题上所持的不同立场。
欧洲地区双方中程核力量对比状况如何,这是两家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苏联一直鼓吹“均势论”,强调双方在中欧地区的核力量大致均等,“处于大体上的均势”,因此,如果北约实现核力量现代化——即由美国在西欧部署新导弹,那就会破坏“均势”,苏联不能答应。美国则强调,由于苏联近年来先行部署了几百枚SS—20导弹,西方已处于劣势,美国在西欧部署新导弹是为了抵消苏联的优势。
为了证明各自的论点双方搬出了各种数字。勃列日涅夫在谈话中列举北约中程核武器运载工具有9 86件,苏联只有975件,好象北约还比苏联略多一点。为了使“均势”的论点动听,苏联声称如果加上英国和法国的核武器和美国在前沿和海上的核力量,北约的核力量就超过苏联好多倍。因此,北约方面应该大量裁减核武器。至于苏联近几年部署的SS—20导弹,按莫斯科的一些要人说,那不是新导弹,只不过是以“更完善的导弹替换服役期满的SS—4和 SS—5导弹”而已,并不影响均势。
苏联的这些说法,美国当然不能同意,北约的其他国家也不能接受。为此,美国官方近来也多次公布有关苏联军事力量的材料,加以反驳。
首先是对SS—20导弹,美国和西欧国家一致认为,这是一种崭新的陆基中程导弹,它的射程远,精确度高,机动性强,而且是携带三个弹头的分导式导弹。美国指出,就已经部署的陆基中程导弹而言,苏联有600多个导弹,1,100个弹头,而美国一个也没有,“这种不均衡是对稳定破坏性最大、最具威胁性的因素”。西德总理施密特曾当面对苏联领导人一再表示,SS—20这种导弹不同寻常地改善了苏联的军事能力,破坏了均衡,西德有理由深感不安。
其次西方不同意苏联把英法核力量和美国海上核武器计算在内的做法,也不同意苏联列举的数字。美国说,就苏美两家的中程核力量而言,美国只有560个系统,而苏联同类系统多达3,725个,苏联是6∶1领先。北约人士指出,苏联援引的数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目的是用来支持“均势”的论点,如果把作战能力相类似的系统都拿出来比较,苏联也远远领先于北约。
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欧洲核力量对比状况的争论,并不是简单的数字之争,而是涉及到双方各自的基本立场和意图。对苏联来说,它是想通过“均势”这样的论据,来保住它已经部署的SS—20导弹,打掉北约部署新导弹的计划,从而确保它事实上已经形成的在欧洲地区的核优势。
苏联为了实现它的这个意图,还搞了不少动作。它一直注视着美国和西欧的动向,一有空子就钻,提出过好几个裁军建议,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和平攻势。在前一阶段,它集中攻击美国政府不愿意进行谈判,加剧西欧对美国的疑虑,并用双方都暂停部署新导弹那种冻结现状的建议来涣散北约实现核力量现代化的决心。在后一阶段,特别是在双方商定举行谈判之后,苏联又集中力量攻击美国迷恋实力、缺乏谈判诚意,并且利用西欧反对部署美国核导弹的示威以及里根关于战术核战争的讲话的机会,鼓动反美情绪。它把美国的核政策描绘成对欧洲的“最严重的威胁”,并把美国当权者说成是要把“热核灾难的整个风险推到西欧身上”的罪人。同时又摆出一付只要美国不搞新导弹,苏联就愿意减少导弹的姿态,来促使西欧对美国施加压力,以便在谈判中造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美国面对这种形势,也不示弱。它一方面加强同西欧国家的磋商,另一方面也加快调整自己的步调,力争主动。最近美国把西欧所主张的“零点方案”接受过来,变为自己的方案,并用这个方案来统一北约的立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采取的一个主动步骤。从目前西方的反应来看,美国的这一步颇得西欧的赞赏,这使苏联的和平攻势遭受了一次重创。
现在摆在日内瓦谈判桌前的有两个方案,一个是苏联的以维护欧洲核力量现状为基调的裁军方案,另一个是美国的“零点方案”。美苏在核谈判之前进行的这场前哨战,反映了两国在核裁军问题上勾心斗角的激烈程度。路透社在评论这次谈判时说,在第一个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缔结将近十年后,美苏谈判代表即将举行的“可能是最困难、最旷日持久的裁减军备会谈”。


第7版()
专栏:

“袋鼠—81”演习和澳大利亚的防务政策
新华社记者 于杭
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澳大利亚同美国、新西兰军队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沿海举行了一次代号为“袋鼠—81”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是多年来澳新美条约国在澳大利亚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
这次演习的序幕早在几个月之前已经开始。演习的假设情况是这样的:在距澳大利亚东北海岸2,000多公里的珊瑚海的洋面上,有一个“强大的岛国”,在北半球某“超级大国”的支持下,积极进行武装入侵澳大利亚的准备,而澳大利亚部队在盟国海空军的协助下,成功地打退了这次“入侵”。
据澳大利亚国防部宣布,这次演习的目的是全面考验备战工作的情况,从最高指挥系统,到部队的作战能力、通讯联络、后勤支援以及与盟军的配合等。除这次大规模多兵种协同作战演习外,澳大利亚今年还举行了80次其他规模不同的各种军事演习,其中包括同英国、新西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起进行的五国联防演习。据官方公布的材料,自1980年以来,澳军事演习的次数大大增加,演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即防止“来自北方的入侵”。
情况表明,近两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在防务政策上已发生明显的变化,比以往大大加强了。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远在太平洋的最南端。过去战火很少燃及到本土,长期以来自认为是世界上的“幸运儿”。但七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发展,使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其他国家受到很大震动。七十年代中期,随着美国军事力量在亚洲地区的收缩,苏联乘虚而入。
在这种形势下,澳大利亚的安全以及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务政策便成为近两年来政界、军界及舆论界的争论中心。从目前的争论看,基本上有以下三种估计和主张,一,部分人认为,虽然目前国际形势紧张,但并不存在一场直接入侵的可能。苏联占领阿富汗是出于“自卫”的目的,它不会再向南推进。因此,澳大利亚政策的重点不应是增加军备而应该是促进地区“和平”。持这种主张的人也反对向美国提供海空军基地来对抗苏联扩张,认为这将使澳大利亚更不安全。二,也有人认为,澳大利亚遭受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威胁是“地区性”的,即可能来自邻近国家,因此防务重点应该是澳大利亚本土以及它的北部“近邻”。三,另有不少人则认为,当前澳大利亚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苏联扩张,苏“南下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印度洋和南太平洋。而面临两洋的澳大利亚,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成为苏联扩张的重要目标之一。澳大利亚必须从战略需要出发,加紧防务建设,不仅要有保卫本土和加强地区安全的能力,而且要有远洋作战的能力,以便在必要时同盟国配合保卫海上通道。
两年来,弗雷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澳大利亚的防务。它决定从1980年起,每年使国防预算实际增加7%,使国防预算到八十年代中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它还决定以更先进的武器来装备军队,以增强其战斗力。澳国防部长基伦最近宣布将以24亿多澳元购买75架美国最新式FA—18战斗机以代替六十年代购买的法国“幻影”式飞机的计划就是一例。另外,它正计划购买新的航空母舰和驱逐舰来代替陈旧的舰只,同时也正在积极加强海、空军的反潜作战能力。
“袋鼠—81”演习是弗雷泽政府近年来防务政策的产物,它说明澳大利亚比过去更认真地对待它所面临的威胁。但是,澳大利亚国土辽阔,人力、财力有限,在防务问题上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弱点。另外,孤立主义和和平主义思潮在相当一部分人中仍有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它在今后执行加强防务政策时还会遇到不少困难和矛盾。


第7版()
专栏:

在另一个战场上(连载)
李潞
英国记者安东尼·布朗花了13年功夫,收集了大量史料,写了《兵不厌诈》一书。这本书论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主要是英国)和轴心国之间使用密码、谍报等各种秘密手段,配合前线作战的真实情况,受到许多国家军事、外交界的好评,现摘译其中几段。
一、文洛事件
1939年11月,英国曾急于设法与德国总参谋部内企图推翻纳粹政权的绰号“黑色乐队”的秘密集团取得联系,想策动德国国防军进行反对希特勒的军事政变,不战而恢复和平。
但是,希特勒和德国秘密警察头子希姆莱也极力想弄清楚德国军队内部反对希特勒的秘密集团的人员和活动情况的底细。
1939年10月30日,英国情报局派贝斯特少校和史蒂文斯上尉到荷兰的一座小城阿纳姆,等待“德国总参谋部密使”的到来。为了小心从事,贝斯特请荷兰情报局先在边境把德国密使拘留盘询。当时查清了密使的证件和身份相符,是德国运输部队上尉舍梅尔和上尉军医豪斯曼。
核对无误后,贝斯特和史蒂文斯同这两名密使来到阿姆斯特丹的英国情报局机关“大陆贸易公司”举行会谈。他们没有想到这两人是希姆莱经希特勒同意派来的德国保安处人员。
会谈顺利达成了协议:只要从政治上推翻希特勒及其助手,德国就立即同西方实现和平,条件是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拥有的殖民地等。贝斯特将谈话经过报告了伦敦英国情报局局长孟席斯,并说德国人建议他们上级的一位将军到伦敦举行“最高层”谈判。贝斯特经孟席斯同意后,在第二天把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和一本密码交给舍梅尔,要他使用ON—4呼号,与英国情报局无线电台联系,并把他们送回德国边境。
11月4日,ON—4呼号发出信息说,将军可于9日飞往伦敦,贝斯特与舍梅尔约定11月9日在荷德边界文洛镇上的巴克斯咖啡馆会晤这位将军,并安排他们从哥本哈根飞往伦敦。
但舍梅尔在11月8日午夜接到希姆莱的新命令,说是8日傍晚慕尼黑啤酒店一枚炸弹爆炸,有人企图谋杀希特勒未遂,炸死了几名老纳粹党员。这些都是英国情报局的阴谋,他要舍梅尔9日到边界会见时把两个英国特务抓回德国。
11月9日,下午2时,舍梅尔和一位“将军”果然如约到达咖啡馆。下午2点零8分,贝斯特、史蒂文斯、荷兰情报军官克芬普中尉乘蓝色别克汽车缓缓地驶向咖啡馆前。就在这时,事先埋伏好的三轮奔驰牌小轿车突然冲过荷德边界,一面朝天开枪驱散荷兰边防士兵,一面挡住别克车的去路。1位党卫军军官和4个德国兵跳出车来,一眨眼的功夫就打死了准备开枪的荷兰特务,把两个英国人和司机塞进车内开回德国境内。这一次英国情报局损失了驻在西欧的两名重要情报人员,但在这以后,英德之间的秘密战也进行得更加激烈了。
(待续)(附图片)
希特勒德国秘密警察头子希姆莱


第7版()
专栏:

发展旅游事业 促进各国人民友谊
最近,中国国际旅行社昆明分社、澳大利亚马哥勃罗旅行社和澳大利亚国际航空公司在昆明联合举行了1981年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交流经验,取得了成果。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菲律宾、新加坡、意大利、西德、法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尼泊尔、新西兰、印度和港澳等国家与地区的120多名代表。云南省省长刘明辉在向大会致词中指出,旅游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事业,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各国人民互相交往的一种好形式。
从几天来大会发言可以看出,世界旅游事业发展很快,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收入来源,1980年全世界的旅游收入达到920亿美元,其中欧洲占640亿美元。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邱克·Y·吉说,美国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达600多万人,1980年收入外汇101亿美元,比1979年增加21%。菲律宾旅游业收入为该国外汇收入的第三大来源。新加坡1980年外汇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旅游。奥地利旅游收入占外汇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
代表们在会上和会下都畅谈了各国旅游业成功的经验。一些国家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是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如政府投资,减少税收,放宽签证,简化入境手续,尽力改善交通、住房、饮食、文娱活动,以适应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新加坡和菲律宾代表说,他们本国旅游业之所以发展迅速,是政府精心规划和采取具体措施的结果。
服务质量的好坏,也是旅游业能不能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少国家都很重视对旅游工作人员的业务训练。如美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都办有专门的旅游学校,培训高级职员,为各大饭店、酒店提供经理、管理人员等,也有培训客房管理、接待游客、食物准备等一般服务人员的学校。新加坡代表说,服务人员的热情、彬彬有礼极为重要。新加坡各大旅馆每月都对服务人员的礼貌进行审评,并给优秀者奖励。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发展旅游业成功的因素很多,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客观因素会直接影响客源。然而,主动让人们了解自己的国家,加强宣传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新加坡阿维国际旅行社亚太地区推销部副主任罗森·托维认为,印制一些介绍游览地点、名胜古迹、手工艺品、动植物资源以至中餐馆等内容的精美导游手册,和摄制供旅游用的专题纪录片等,都是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代表们还指出,独具一格的旅游胜地总是使人流连忘返,象意大利的古城罗马、埃及的金字塔、奥地利的宫殿、美国的大峡谷、中国的长城……会永远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现在时兴的度假旅游、商业旅游、考古旅游、体育旅游、疗养旅游等趣味旅游也越来越吸引人。
此外,举办展览会,召开各种国际会议也为发展旅游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国际旅游打开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它象一座无形的桥梁架设在国家和地区之间,使人们间的距离缩短了。
正象澳洲旅游事业委员会麦克唐纳总经理说的,旅游业不仅是创造外汇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也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人们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可以说,这次在昆明举行的国际旅游会议,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本报记者 李家德 魏玉琴


第7版()
专栏:国际医药卫生

发烧能使抗菌素更加有效
据报道,美国医生最近发现,病人发烧服用抗菌素时,他的高体温能使抗菌素更有效地杀死细菌。
发烧通常是病人遭受感染和伤害程度的标志,也是人体的防卫手段之一。美国达拉斯一个医生在研究中发现,病人体温上升可以使抗菌素对细菌的外层膜更具有渗透性,渗透的速度加快。也就是说,高烧能软化细胞结构,因而提高了抗菌素的杀伤能力。
因此,他认为,医生对发烧的病人应节制使用阿斯匹林之类的降温药物。但是,当病人高烧到摄氏40多度时,这种高温对病人和细菌都同样是有害的了。(新华社)


第7版()
专栏:国际医药卫生

能愈合伤口的粘胶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一名外科医生从人体血浆里提制出一种液胶,能修补人体组织,使开裂的部分重新长在一起。
这种“血纤维朊封口剂”是由二种成分组合而成。一种是封闭剂,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和其他能在血液中找到的蛋白质制成;另一种是硬化剂,由凝血酵素——一种凝结酶——和氯化钙构成。先将这二种成分加热到和体温一样高,混合后用注射器打点式地滴在伤口上。最后粘胶就被周围组织吸收。
据报道,这种粘胶尤其适用于烫伤病人的皮肤移植手术和减少修补血管所必需的缝合的次数。它使愈合的表面光滑平整,没有那种因针线缝合所留下的疤痕,而且加快了愈合的时间。它还具有立刻止血的功能。在人体重要器官的急救手术中,“血纤维朊封口剂”能作为一种应急药物。(屠)


第7版()
专栏:国际医药卫生

用重力原理净化血液治疗疾病
苏联血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试验运用重力原理净化血液,治疗白血球增生症、血友病、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性气喘等疾病,取得良好效果。血液净化后,人体造血功能增强,新生的病变细胞很容易用普通的化学药物加以灭杀。
(新华社)


第7版()
专栏:国际医药卫生

特殊“门诊部”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一家现代化的医院里有一个特殊的门诊部,在这里接待患者的不是医生,而是一只活的大乌龟。乌龟被拴在水池子旁边的一棵树下。来这里就诊的都是头痛患者。他们只要在乌龟背上坐上5分钟到半小时,头痛即可消失,据说对于偏头痛尤其有效。乌龟“大夫”的业务十分繁忙,就诊者应接不暇。这是当地民间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颇受群众欢迎。(东)


第7版()
专栏:国际医药卫生

日本发明安眠器
日本神经生理学家松发博士发明一种安眠器。这种安眠器是用电练制成的头箍,其中一个电极通到前额,另一个电极通到脑的后面,当这个装置接通四枚三伏特的电池时,一种低频率的电流便会使大脑控制睡眠的部分松弛,从而诱导失眠者入睡。(季)


第7版()
专栏:国际医药卫生

印度设耳库
印度卫生部不久前宣布:如果有人愿在死后不保留耳朵,应捐献给印度政府。
为此,印度议会通过一项议案,创立一座耳库为保存死者耳朵供医疗使用。议案规定:除非死者或近亲反对此一捐赠行为,医院与监狱的负责人,也有权切除十六小时内无人认领的尸体的耳朵。(伟民)


第7版()
专栏:国际医药卫生

墨西哥每年举行一次全国轮椅运动会。图为下肢瘫痪者坐在轮椅车上,用手操作车轮越过斜面台。 (新华社)


第7版()
专栏:

谈判就在这里开始吧
金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