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他们在做振奋人心的工作
——记南通地委纠正干部违法盖私房的歪风
突变确是来得突然。江苏如东县粮食局长居某从来也没想到过他有一天会不当局长,而且连科长、股长也不是了。事情又发生在他即将退休之前,就为了他造了一幢房子!他本以为检讨一番,事情就完了,没想到,却得到如此的结局。
这是今年年初以来江苏省各级党委狠抓党风党纪的结果。已经有一批地、市、县委,对于群众最不满意的干部利用职权盖私房、把农村户口改为城镇户口和安排亲属就业方面的不正之风进行了严肃的斗争,取得初步效果。
危险的院墙
年初,几封来信向南通地委揭发:如东县城郊一个小小的生产队——掘郊公社二十大队七队,原来只有耕地43.6亩,被干部建房占去20.5亩,加上几年来国家和集体征用土地,共占去耕地42.9亩,原有耕地只剩下7分3。若不是社员们开垦和平整了一些土地,98口人就连排队站立也很拥挤了。
地委纪委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到如东县调查,情况属实,要求县委制止。从去年4月起,县委就干部建房问题发了五个文件,建房风非但没有刹住,每发一次文件,就出现一次建房高潮。党员领导干部——主任、部长、局长带头违抗中央和省、地、县的决定,一群股长跟上来。地委纪委的同志着了急,只好向地委和省委纪委发出“紧急报告”。那是6月16日。
6月底,地委书记王益众同志率领副书记等一行9人,亲赴如东县现场。年逾花甲的王益众,到许多新房主家里观察。家家是高墙大院,青砖小瓦,且都比一般住房高出2尺上下。他越看越气,越看越觉得问题严重。
“这些人,大部分收入不高,一个月工资不过几十元,哪里来的这么多钱?”王益众同志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正是要害所在。象粮食局一个职务不高的干部——加工股副股长孙某,竟建起楼房一幢,平房三间,另有厨房、厕所、猪圈。哪里来的钱呢?谜底并不难猜:不要他出多少钱。这个孙某,权力不大,却善于运用,先后以各种手段向十几个单位搞来国家和集体的物资30几种,价值4,000余元,还无偿地动用了公家的运输工具和劳力。社员们概括干部建房的特点是:“占地多,花钱少,质量高,房子大,围墙高。”
透过房子问题,地委领导人看到一个更加令人愤慨和忧虑的现象:党的纪律对于某些人已经起不到约束和警戒的作用,他们明知故犯,阳奉阴违。县计委副主任袁某,在县委三次发文、三位副书记制止和一位计委主任劝阻之下,仍然不顾一切,破土动工,十天工夫建起一座三楼三底、使用面积达150多平方米的小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某更是气概非凡,连夜突击,以“闪电战”的速度四天之内建成一幢住房,创出本县建筑工业史的“新纪录”。
是什么力量诱使这些人的建房欲望达到不顾一切、不可理喻的程度呢?
我们亲自体验了一下那种诱人的境界。一周围墙,把一家人同市井尘嚣隔开。一口水井,一、两分菜地,一两口肥猪和十几只老母鸡,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高檐幽室、古色门窗和高高的院墙相辉映,给人以宁静、安适之感。在经营这座宅院的同时,还要把住在农村或外地的妻子儿女、老人甚至孙男孙女迁入城镇,以实现三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的宿愿。不同的精神境界决定一个人不同的理想。在这些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心目中,自己应该为之奋斗的千秋大业,就是个可以传诸子孙后代的一个自满自足的小小庭院。
值得想一想
过去,对这类问题的处理,通常是“批评教育,免于处分”,而不正之风却更加炽烈了。于是地委纪委的同志们便对案情作了进一步研究。
没有房基,建不成房,而房基是要公社党委书记批准的。掘郊公社党委书记季某,明明知道社员们反对把仅有的少量良田划给非社员造房,他甚至可以听到愤愤的抗议和诅咒,但他依然毫不介意地一次又一次作出违反农民意志的决定。为什么呢?因为他是
“无差额选举中当选”为党委书记的,他确信社员和一般党员无权对他的官运施加任何影响。最近,这个公社二十大队的党员们示威性地以14票对3票罢免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如果社员和党员群众也能对党委书记作信任投票,季某就得考虑他们的意志了。
据说那个季某早期工作是不错的,后来变了。县粮食局局长居某,一个四十年党龄的老干部,“文革”前工作也是不错的,近年来革命意志却衰退了。然而,这个变坏和衰退的过程难道是不可遏止的吗?近年来,如东县有几个大事故出在粮食局,其中一次竟使76万斤食油变质。而身为主要领导人的居某却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心安理得地照拿15级工资。倘若对于包括局长在内的所有干部都有一个经常考核的制度,功过是非分明,大概居局长就不会成天想着如何把大学毕业、分配外地的儿子弄回身边,时常乘着公家汽车在上班时间内四处搜寻和索取奇花异木来点缀他的新庭院了。
这次未受处分的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是原县委办公室主任陈某。这是一个特殊人物。惟有他,变卖旧房和营建新房是取得县委主要领导人同意的。他不仅自己造了房,还把女婿全家转为粮食定销户口,并建了四间新房。他妻子也从远郊迁入新居,还成了工人。他手中并不掌握经济实权,然而房子和围墙却造得最高也最好。他需要宅基,就有水泥厂赠予;需要木材,也有人提供。稀缺物资桐油,生产资料公司慷慨供应23斤。小件建材,全由水泥厂党支书包了下来。他何以会如此得心应手呢?事发,他又受到优遇,原来准备让他检讨一下算了,他的自我检讨,偏偏又不象样子,但这时仍有人说检讨“深刻”,要任命他作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这一切,都可以从一件事中得到解释:当年提拔此人为县委办公室主任时,县委10名常委两次开会,只有前县委第一书记一人同意,而他的主任竟当成了。
有人说,陈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的二把手”。既然如此,那些关注自己官职的升降浮沉甚于一切的人,又怎能不曲意巴结这位陈主任呢?这就是全部奥妙所在。
应有的结局
地委书记一行在如东县调查十天后,王益众同志在全县机关科局长会议上十分严肃、十分激动地指出:那些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败坏党风党纪的干部,“是不顾党的生死存亡”。必须严肃处理,除处分外,“经济上一定要退赔。不能让这些人占一点便宜,决不能让他们‘检讨一阵子,舒服一辈子’!”
这次讲话、通报和对有关干部的处分,在全县上下引起很大震动。除经济上如数退赔外,这些人大部分分别受到党纪处分、行政上撤职、留用察看,有的还降了级。全县人心为之一振。人们纷纷议论说:“可见共产党整顿党风党纪不是说说算、给人听的了。”“过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一回是雷雨交加,真刀真枪了!”
不仅仅是一个如东县。现在,在徐州、无锡、连云港、南通等市,在淮阴、徐州等地区,纠正不正之风的斗争都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从江苏省委起,在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上,党风党纪问题都已经提到重要位置。
本报记者 刘宾雁


第3版()
专栏:

坚持原则 加强团结 健全党内民主生活
内蒙古林业厅党组带头端正党风
本报讯 记者于德报道: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党组坚持用《准则》指导行动,从自身做起,端正党风,受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表扬。
内蒙古林业厅党组是在1979年3月建立的。党组成立以后,首先加强了集体领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都由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党组还十分注意发挥顾问的作用,虚心倾听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党组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工作中发生了缺点错误,他们从不互相指责、埋怨,而是勇于主动承担责任。
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党组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同时敢于坚持原则,积极作思想工作,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办事公道。今年,林业厅建造了两幢宿舍楼,党组决定,这次分房先解决无房户、危险户和拥挤户的困难,并适当照顾老处长、老工程师和有大儿大女的家庭。分房前,先将全厅干部、职工的职务、年龄和家庭人口情况以及现有住房情况造册公布,交全体干部职工进行讨论,并由群众选出分房评议小组根据群众的意见提出分配方案,然后由党组审查,再交群众讨论通过。基本上作到了公平合理。分房前,党组书记哈伦同志专门向党员作了动员,要求党员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革命精神,不要提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能让的要让,能等的要等。经过动员,有12名党员主动提出让给其他困难户。
林业厅党组在干部工作中也坚持了正派公道的作风,坚持“任人唯贤”。近两年来,他们通过考核培养,共提拔副厅长3名,提拔、调任处级干部23名,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现在,在内蒙古林业厅,领导班子团结,广大干部精神振作,各项任务都完成得比较顺利。


第3版()
专栏:

广开学习门路 提高工作效率
空军党委鼓励机关干部钻研业务
本报讯 记者王立生报道:今年以来,空军机关有150多人参加了学术研究活动;80%以上的干部参加了一至两个专业的系统学习;举办科学技术讲座时,党委领导同志都带头去听课。这是他们抓紧培养人才,广开学路,出现的新气象。
为了建设一个精明强干、有科学素养、有权威的领导机关,空军党委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号召机关干部做学习的模范,采取多种措施为人才的成长搭桥铺路。他们举办了文化补习班,没有系统学过中学数理的干部都要定期达到高中程度;组织200多名干部考入和参加电视大学、夜大学、刊授大学、函授大学学习。今年以来,开办了50多期各种内容的短训班,参加学习的达1,300多人次。有的部门还把早期毕业的大学生组织起来自学,解决知识“老化”问题;并要求每人结合本职工作,限期写出一篇论文或专题报告。
广大机关干部提高了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组织指挥能力。那些过去疲于应付事务、挡门市,拿不出主见的参谋、干事,如今也有了建树,有创造性,工作有了主动权和发言权。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涣散、软弱的状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军训部门重点培养的6名业务骨干深入部队,解决了50多个飞行训练中的技术难题,成了这方面的权威。
11月中旬召开的空军党委全会,专门检查和研究了人才培养问题,进一步作出了规划,要求机关干部成为部队钻研现代化的表率。


第3版()
专栏:

失去亲人以后
解放军某部代理排长赵洪艳,入伍六年中,家里6位亲人相继病逝。在他接连遭受不幸的时候,部队和地方上的党组织一次又一次地给了他温暖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六年前,小赵父亲和二哥因病去世的消息刚传来,部队领导立即给他家寄去了救济款,并批准他回去帮助处理丧事,指导员张国斌还将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到他家。以后,小赵的大哥又不幸病逝了,家里失去了最后一个男劳力。小赵回到家乡——江苏省淮安县南闸公社太平大队料理丧事。这时,大队党支部书记安慰他说:“别耽心,有组织在,就会有办法!”接着,党支部帮助小赵的妻子和大嫂、二嫂一共16口人合成一个新家。
小赵回部队后,妻子生孩子后,一时没有奶水,大队妇联主任赵素英送来了自己家里的猪肉、鸡蛋和红糖。前来探望的乡亲们,也纷纷送糖送蛋。去年8月的一天,一场大雨打得小赵家三间草房直往下淌水。这时,大队支书曹云亮特地来看望她们,并经支部研究决定,由大队和生产队出钱出粮出劳力,给小赵家盖了新房。小赵新家庭里的9个孩子,已到了上学的年龄,可妯娌三人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不打算供他们上学。大队干部知道这个情况后,决定全部免费让孩子们去读书。去年年底,大队给了赵家一万个优待工分,吃粮水平不低于一般社员,同时还发了救济款。
今年5月的一天,小赵接到妻子从家里写来的一封信,信里说:“生产队长钱国宝和社员赵元纪、赵年颜等,招呼了村里十来个小伙子,利用一午一晚的功夫,就把咱家的自留地翻过了,又从4里远的湖里用木船运回草渣,沤制肥料送到了地里,直到帮助咱家插上了秧……”
家乡传来的佳音,温暖着小赵的心房。入伍六年来,他年年被部队树为学雷锋先进典型,最近,又被评为“优秀党员”、“施工技术能手”等光荣称号,并荣立了三等功。
孙波 胡洪威


第3版()
专栏:

北京崇文区举行浪子回头报告会
本报讯 记者贾昭全报道:最近,北京市崇文区举行“浪子回头前途光明报告会”,教育、挽救失足青年。
这次报告会是中共崇文区委组织的。区委、区人民政府、区人大常委、区政协和各单位党团组织负责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以及失足青年等一千多人参加了报告会。会上,沙子口浴池青年工人李桂江、荣华日用品厂青年工人苏文泉,介绍了他们在党团组织的帮助教育下,从失足青年成为先进生产者、共青团员、车间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的经过。区委领导同志还向大家一一介绍了在主席台就座的另外八名“回头浪子”,他们有的是先进生产者,有的是新长征突击手,其中六人加入了共青团,一人加入了共产党,并成为模范党员。区委对这十名青年的新生表示祝贺,并向他们赠送了小说《青春之歌》、《暴风雨的女儿》等纪念品。


第3版()
专栏:

天津国棉二厂关心失足青工
本报讯 记者孟晓云报道:天津市国棉二厂党委视失足青年为兄弟姐妹,耐心诚恳做违法犯罪青年工人的转化工作。
这个厂有职工上万名,25岁以下的青年工人占职工总数的50%。两年来新入厂的3,000多名青年工人中,进厂前后因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受到公安、司法机关处理的有100多名。党委把对违法犯罪青年的挽救、感化、教育工作提到议事日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定期看望劳教人员,鼓励他们弃旧图新;各车间、班组成立对失足青年的帮教小组,耐心细致地做好转化工作;从生活上关心爱护,使失足青年感到组织的温暖。
在工厂党团组织的关心教育下,有不少失足青工加入了团组织,有些还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者和青年标兵。
一些失足青年们说,过去见到保卫部门的人心里就紧张,认为他们是“抓人”、“整人”、“治人”,现在见了他们心里热乎乎的,充满感激之情,因为他们待我们如同兄弟姐妹,真是“救人”、“教人”、“育人”的亲人!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为建设边疆团结工作
拉萨市汽车运输公司党委藏汉族委员互相关心,互相支持
本报讯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汽车运输公司藏汉族党委委员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体贴,为建设边疆,团结工作。
这个公司党委是今年1月份成立的,共有成员9人:藏族干部5人、汉族干部4人。他们互相尊重,取长补短,遇事平等商量,各抒己见。每季度,党委坚持召开一次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今年5月,上级分配下来了一批购买自行车票证。有个汉族委员从中私拿了一张。工人们对此有意见,这位汉族委员立即将这张票证退了出来,并在党委生活会上作了自我批评。藏汉族其他委员对他进行了批评。党委中有三位藏族委员文化水平较低,汉族委员就经常关心、鼓励和帮助他们学文化。
这个公司党委的藏汉族委员,根据各人所长,虽有明确分工,但分工不分家,工作上互相支持。有一次,一位藏族驾驶员打架伤了人。公司党委讨论如何处理时,藏族党委副书记曲尼同志说:“我们语言通,性格脾气熟悉”,主动要求前去处理。在处理这件事中,她工作遇到了困难,汉族党委书记就协助她,使这一问题处理得合理、及时,干部群众都满意。
这个公司党委的藏汉族委员还能做到互相体贴、互相谅解。藏族委员陈亚吉同志身体不太好,汉族委员见到他,都劝他去治疗,注意休息。藏族党委委员、公司副经理贡布同志,今年7月患急病,汉族委员立即送他住院治疗,并帮助他家解决实际困难。在今年国庆节假日通夜值班中,汉族党委书记马胜来同志自报值第一班。可藏族党委副书记、公司经理白玛同志看到老马身患多种疾病,自己抢着值班。第二天夜里,值班的党委委员突然身体不舒服,老马就劝他休息,自己前去顶替值夜班。
团结就是力量。这个公司党委带领全体职工齐心奋战,季季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并在第三季度甩掉了多年来生产成本超政策性亏损的帽子,节余9万多元。
皮礼夏 熊瑞隆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不徇私情的达吾提吾甫尔
在全国公安战线先进集体——新疆库车县公安局老城派出所,有一位被群众称为“糖弹打不倒的人”。他就是年轻的共产党员、户籍民警达吾提吾甫尔。
达吾提吾甫尔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敢于坚持原则,抵制不正之风。
今年2月的一个集日,达吾提吾甫尔同派出所副指导员乔中礼巡逻执勤,走到林基路大桥附近,突然,有个人非常热情地同他握手,并随手塞给他一叠拾元券,说:“兄弟!你家人口多,工资低,把它收下吧!”达吾提吾甫尔立即解释说:“根据有关规定,你弟弟全家申报户口是领导研究批准的,应该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拒绝了他。还有一位与达吾提吾甫尔很熟的木工来找他,说:“我最近给本单位做了一批立柜,如果你能帮着把我们单位那几户人落户的问题解决了,我们送你一个立柜。”此人还透露这是某个领导人的意见。达吾提吾甫尔当即表示:“不收钱的东西,再好我也不要。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都要按照《准则》办事,不应该慷国家之慨做人情。”一番话,说得这个木工羞愧满面,心悦诚服。有时,一些人还背着达吾提吾甫尔把水果、清油、布料等礼品送到他家中。达吾提吾甫尔发现后,都一一退还。他做户籍工作已经两年多了,一贯严格执行户口管理政策,经手办理近万人迁入、迁出等户口,从未错办、漏办过。寇宝善


第3版()
专栏:

武汉印刷厂党委关心群众生活
青工招待所越办越好
本报讯 近几年来,武汉印刷厂招收了一批新工人,他们分居在武汉三镇,许多人上下班的路程远,尤其深夜下班回家的青年交通不便。年初,这个问题提到职工代表大会上,厂党委立即同行政、财务部门作了计划,决定解决青年职工“回家难”的问题。
4月1日,一座经过维修、面貌一新的夜班职工招待所正式为职工服务。招待所设有128个床位,有专职人员管理,有新购置的被褥床单,青年们一下班就有一个整洁、舒适、清静的环境休息。半年多来,招待所越办越好,不但为夜班青年提供住处,而且下早班的青年也可以在那里休息,不用再去挤“高峰车”了,大大的提高了铺位的利用率。招待所从有利于生产出发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统一按电铃上班,夜班青年可以安心休息,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生产中去。


第3版()
专栏:

上海金山县吕巷公社努力办好敬老院,对无依无靠的社员实行五保(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让他们安度晚年。
 新华社记者 柳中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