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粮食部门经营食品加工道路宽广
——黑龙江省鹤岗市粮食部门扭亏增盈的调查
黑龙江省鹤岗市粮食部门,近年来逐步打破单一经营粮油的老框框,积极开展粮油食品加工等多种经营,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扭转了多年来在经营上亏损的局面。去年,他们除去购销倒挂的政策性补贴因素外,净盈利57万元。今年1—7月又盈利70万元,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没有亏损的粮食部门。前不久,我们到鹤岗市进行实地考察,同粮食系统的职工进行了广泛的交谈,深感鹤岗市的粮食工作确实搞活了,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推广。
鹤岗是一个拥有52万人口的煤炭工业城市。全市粮食部门有职工3,000多人,粮管所、仓库、加工厂等独立核算单位18个,下属粮店58个,议价粮店8个。十年动乱期间,这里粮油亏损严重。1976年,亏损达1,252万元,比1966年增长了11倍。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鹤岗粮食部门的职工感到粮油亏损这么大,心里十分不安。他们经过认真分析,觉得粮油企业由于经营过于单一,管理不善,也造成了不小的亏损。只要广大职工行动起来,纠正那种认为发展粮油食品加工是“不务正业”,“打乱了社会分工”和粮食部门“亏损合理”、“不必盈利”的错误观点,改变那种认为“粮油市场已经饱和,没有什么搞头了”的消极思想,粮食部门发展多种经营,扭亏增盈是大有可为的。
为了闯出一条新路,鹤岗市粮食部门的同志解放思想,放开手脚,认真抓了三个环节的工作。首先,他们注意在粮油工业企业通过挖潜、革新、改造,开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果。他们除了搞好成品粮油加工外,注意了副产品的综合利用。1980年,将加工玉米时提出的玉米胚榨油91万斤,增加利润74万元,用豆饼制作大豆蛋白、用油脚提炼磷脂等产品,组织出口,一年盈利290万元。他们还通过改革工艺,提高了出品率。1980年,仅由于提高了小麦、玉米、大豆的出品率,缩小原粮和成品粮差价,就节约支出162万元。1976年鹤岗市粮油工业亏损8万元,1980年扭亏为盈,共盈利480万元,成为全市粮食系统增收的重要来源。
第二,发展食品生产,增加粮店盈利。过去,全市58个粮店只卖生粮油,不卖熟食品,他们采用因陋就简和“滚雪球”的办法,由市粮食局垫付很少的钱和材料,添置一些简单设备,在粮店旁盖起了一些简易的偏厦子、板棚子,先后有54个粮店办起了前店后厂,搞了7个小型挂面厂、12个煤矿井口食品服务部,加工和经营油条、麻花、粘豆包、烧饼、煎饼、挂面、豆腐脑等10多个品种,供应市场。年节旺季还增加糕点、元宵、粽子等供应,许多食品除在店内卖外,还在闹市摆摊设点,并出动120部流动货车,走街串巷,上门下厂。1980年粮食部门经营食品用粮1,409万斤。另外,粮食部门办的8个议价粮店,还从省内外购进一些花生仁、大米、芝麻、绿豆、江米等,调剂居民对不同品种的需要。现在,鹤岗市的粮店已成了既卖生,又卖熟,既卖平价,又卖议价的综合粮油食品店,群众普遍较为满意。1980年,鹤岗粮食部门食品利润107万元,议价利润64万元,扣除供应系统全年工资、费用、差价支出等169万元以后,净盈利2万元,也改变了粮店赔钱的状态。
第三,挖掘节约潜力,减少仓储亏损。粮库是粮食部门花钱最多、节约潜力最大的重点环节。1976年仓储费用1,013万元。近年来,他们扩大仓容量,搞好仓储机械化,降低保管费用。万斤经营费用从1976年的88.63元降到1980年的50.88元;万斤保管费由1976年的39.07元降到1980年的11.59元。
鹤岗市粮食部门所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他们认为粮食部门在增收节支,扭亏增盈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决心发扬成绩,继续前进,争取做出更大贡献。
粮食部、黑龙江省粮食局联合调查组


第3版()
专栏:

各地城乡市场进入旺季
商品购销大幅度增长
据新华社北京电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0月份各地城乡市场进入旺季,商品购销都有大幅度增长。
农副产品的收购总额达92亿元,比上月增长31%,比去年同月增长13%。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其中粮食增加28亿斤,食用植物油增加12.5亿斤,棉花增加516万担,烤烟增加924万担,黄红麻增加60万担。
工业品收购,因轻工业生产增长快,10月份收购总额达142.4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1.4%。
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83.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0.5%。其中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随着各地轻纺工业发展,上市的花色品种增多,冬令商品货源准备较为充裕,耐用消费品销售量与去年同月比,缝纫机增长43.4%,自行车增长23.4%,电视机增长34.3%,一些长期供应不足的洗衣粉、灯泡、电度表、元钉、铁丝等,在全国都敞开供应。


第3版()
专栏:短评

粮食战线的新课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粮食部门扭亏增盈的经验,值得各地粮食部门的同志认真研究和探讨。
鹤岗市的实践说明,粮食部门一定要改变单一经营的状况,把经营粮油和发展食品工业结合起来,走收购——加工——销售的道路。只有改善经营管理,努力增加粮油食品加工生产,满足市场需要,才能逐步增加企业收入,减少国家财政补贴。这是在当前形势下,粮食部门的一个新课题,也是粮食工作的方向。
鹤岗的实践还证明,那种认为粮食部门经营食品是“不务正业”、“打乱了社会分工”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那种认为“粮油市场已经饱和,没有什么搞头了”和“亏损合理,不必盈利”的观点,显然也是不对的。
粮食部门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粮油食品加工,是大有可为的。不仅粮油食品加工部门增收节支的潜力很大,而且粮油供应系统和仓储部门也可以扭亏增盈。只要大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办法,搞多种经营,目前有些粮食部门亏损的情况就不难改变。
我们希望各地粮食部门的同志,从当地实际出发,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出发,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习外地的经验,创造更多的办法,把粮食工作搞活,开创粮食行业的新局面。


第3版()
专栏:

南通地区食品部门采取切实措施
积极做好旺季生猪收购工作
本报讯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南通地区食品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做好今年第四季度生猪收购工作。
随着社员的家庭副业迅速发展,今年南通全区生猪存栏数基本稳定,出栏率普遍提高,第四季度上市的壮猪约在140万头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3万多头;根据存栏生猪的分档情况,又大多集中于11、12两个月上市。全区这个季度的收购、调拨任务,要占全年的二分之一左右。
地、县食品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上述情况,千方百计加强基层站、点的收购力量,同时普遍采取了预约发证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农民交售生猪。海安、如皋、如东、南通等县,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尽可能把这个时期需要出售的生猪错开上市,这样既解决了生猪收购过分集中的矛盾,减轻了旺季收购的压力,又使元旦、春节期间有更多的鲜肉供应市场。
为了方便社员交售,全区各基层收购站除延长营业时间,保证社员随到随卖外,海安、如皋等县还组织力量,带秤、带船下乡,定时、定点流动收购;对少数有实际困难的社员则上门收购。各县还相继举办司秤员训练班,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正确执行生猪收购价格政策。
地、县食品部门还注意抓好旺季的屠宰加工、贮存和调运。全区食品部门现有的6个冷库一一经过全面检查,并尽量腾出库位,以贮存更多的鲜肉,保证元旦、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


第3版()
专栏:

鼓干劲,赶先进,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
天津电焊条厂产品质量达到先进水平
本报讯 记者石德连报道:在工业调整中,天津电焊条厂鼓干劲,赶先进,创水平,产品质量从国内先进水平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打入了国际市场,出口占全厂总产量的45%以上,出现了从“吃不饱”变“吃不了”的可喜局面。
这个厂生产的电焊条,过去主要供应基本建设、造船、机械等行业,随着工业调整,生产任务曾经一度“吃不饱”。由于他们重视产品质量,开辟国际市场,生产很快有了转机。1980年有三个品种荣获国家的银质奖,人均上缴利润多达1.8万多元。他们在成绩面前不自满,继续鼓干劲,找差距,赶先进。
现在,国内外向这个厂订货的越来越多。他们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决心抓紧今年最后几十天,克服困难,生产更多更好的电焊条。


第3版()
专栏:

兰州石化机械厂实行群众性的质量管理
促进全厂生产不断发展,成品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本报讯 记者王天铎、《甘肃日报》记者张述圣报道: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在原有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促进全厂生产不断发展,成品抽查合格率达到100%。记者在这个厂采访时看到,每个工段、每道工序、每个零部件的生产,都严守工艺规范,并且有一套打印、盖章、填卡、存档的制度;每个班组都及时地、严格地利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目前全厂已有质量管理小组46个,遍及各个分厂和每个工段。上至总厂厂长,下至分厂厂长、工段长和科技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标准。这样,质量管理活动就由过去少数人的“事后把关”,变成了现在多数人的“事先预防”。
这个厂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中,还抓了技术培训工作。目前,从总厂正副厂长到各分厂厂长、工段长以及各处、室主要负责干部,基本完成了全面质量管理教育。


第3版()
专栏:市场随笔

为修补服务称好
迪千
近几年来,修席、补碗、补锅这类服务业在城市里已几乎绝迹。一天,我走过无锡市大新日杂陶器商店,看见一条“为民修理宜兴陶瓷轻便煤炉”的告示,欣慰之情油然而生,见路人也都点头称好。
小修小补是小生意。一只碗、一口锅、一条席、一个炉子,原来价值就不高,修修补补获利甚微,但群众还是盼望多一些这种修旧利废的热心商店、热心工场和热心为人民服务的能工巧匠。


第3版()
专栏:

河南省临颍县百货公司积极组织工业品下乡。
蔡玉琦摄


第3版()
专栏:

从提高质量上争销路
烟台木钟厂增加产品花色品种
本报讯 记者吕建中报道:生产“北极星”牌机械摆钟的烟台木钟厂,贯彻“以质量求生存,以花色品种求发展,时时处处为用户着想”的经营方针,效果很好。该产品1979年获国家银质奖章,畅销全国城乡和40多个国家,享有较高的声誉。
烟台木钟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家钟表企业,至今已有66年的历史。1980年产量达到72万只。这个厂注意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多方听取用户意见,努力增加花色品种。
全国现已有木钟生产点50多个,年产量500万只以上,还在发展中,而且大家都在从提高质量上争销路。烟台木钟厂生产的“北极星”牌木钟,目前虽然仍供不应求,但市场上已出现木钟滞销积压现象,这就给烟台木钟厂提出一个尖锐而迫切的问题,要保持本厂的“好景常在”,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花色品种。他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总结检查,抓住关键,找出差距,成立由党委书记和厂长负责的攻关领导机构,分工包干六个技术攻关组,逐项解决,见到了效果。


第3版()
专栏:

日喀则“座市”日益繁荣兴旺
当地干部群众说: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看到这种繁荣景象了。
西藏第二大城日喀则的“座市”,日益繁荣兴旺。
“座市”是日喀则历史悠久的一种集市贸易形式。它设在日喀则旧城区的中心。它的特点是,手工业者在摊上一边制作产品一边出售,顾客可以当场向他们定做某些产品。前来摆摊设点的还有农牧民。当地国营商店、集体工业、商业单位,也在“座市”摆摊售货。
在今天的日喀则“座市”上,从民族特需用品到农牧副产品,从吃的到穿的、用的,各种商品不下两千种。顾客每天达三四千人次,成交额不断增长,目前已相当于日喀则国营商店营业额的百分之四十。当地干部群众说,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看到这种繁荣景象了。
“座市”的繁荣,活跃了当地市场,方便了人民生活。一些民族特需用品,国营商店有时供不应求,而在“座市”都可以随时买到。
“座市”的繁荣,促进了当地民族手工业和饮食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城镇待业人员提供了一条就业门路。仅据市上的三百多户商贩计算,直接新增就业人员就近三百人。
新华社记者 张高鹏 刘仙鹏
(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批评与答复

北京二商局重视读者意见
改进蔬菜供应工作
7月17日本报以《勿以事“小”而不为》为题,发表了一篇读者来信,呼吁解决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菜店卖菜困难的问题。
北京市二商局对读者提出的意见十分重视,会同市、区菜蔬公司有关同志深入朝阳区金台路菜店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广大职工的意见,并与区财贸办公室商定:沿菜店两侧搭建菜棚400平米,所需资金、材料由市菜蔬公司解决;菜棚占地由区财贸办公室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此外,他们还对全市蔬菜网点进行了调查,决定加快步伐,改善蔬菜部门的工作条件。


第3版()
专栏:采访札记

推销产品岂能搞歪门邪道
记者最近了解到,哈尔滨市有一些工厂产品销路不好,它们不是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适销对路的花色品种上下功夫,而是采用不正当的办法去推销产品。
例如,有个工厂生产的肥皂质次价高,销不出去。厂领导就规定:谁推销一箱肥皂给奖金一元。这样一来,不少职工各显神通,纷纷找亲戚、朋友、熟人、各种各样的“关系户”,凭面子、人情来兜售肥皂。今年1至8月份,有人为此得奖200多元。
还有一个工厂,生产的工业用刷子滞销。为了吸引用户单位的采购员来采买,卖一把刷子,实收一元六角,发票上写一元七角,那一角钱作为“回扣”落入采购员的腰包。
这种靠钱来推销产品的做法,一害国家,二害用户,三害工厂,四害职工,十分要不得。从表面上看,滞销的产品“畅销”了,但在“畅销”的背后,是国家的财产受损失,职工的思想受腐蚀,工厂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人的技术水平提不高。
在搞活经济、开展竞争的新形势下,一些工厂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产品销路不好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应当把这看作是推动这些工厂工作的动力,促使它们努力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企业要打开产品的销路,根本的出路在这里。应该把劲儿使在开展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上,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使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那种用钱开路,靠搞歪门邪道来刺激和扩大产品销售的做法,不符合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只图一时得利,最终免不了产品砸锅,丧失信誉,企业也就很难有立足之地了。
新华社记者 张持坚


第3版()
专栏:

我国地下水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已探明储量每年约8,000亿吨,目前利用率只占6.9%。地下水如果利用合理,开采量与补给量保持平衡,就能取之不尽。反之,就会导致水位下降,出水量减少,甚至水源枯竭
我国地质部门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取得丰硕成果。到目前为止,除青藏高原及部分高山、沙漠外,全国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已全部完成,探明的地下水储量每年约8,000亿吨(不包括台湾省),其中北方约3,000亿吨,南方约5,000亿吨,为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北方有许多大平原,如华北平原、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关中平原、银川平原,以及山西的五大盆地,是主要粮棉产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但是,雨量稀少,全年降雨量平均不到800毫米,地表水只占我国地表水总量的10%,而地下水比较丰富。据17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目前地下水开采量约每年400亿吨,灌溉面积达1.7亿亩,尚有5亿多亩耕地具备井灌条件。河北平原过去受旱灾威胁,粮食产量很低。六十年代以来,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打井40多万眼,开采量每年100亿吨,灌田3,000多万亩,占全部水浇地面积的60%。
地下水开发利用,除对促进农业增产、抗旱保收取得显著效益外,对城市建设也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许多重要城市、工业基地,都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如北京、沈阳、西安等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每天100万吨以上。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将迅速增加。初步预测,今后20年内,地下水开采量将增加2至3倍。
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广、储量丰富,但利用率比较低。现在全国的用水量每年约3,000亿吨,其中地下水开采量550亿吨,约占全国用水量的18%,占地下水总量的6.9%。地下水利用程度比较高的华北平原,已查明的地下中、浅层淡水每年475亿吨,开采量每年256亿吨,尚有200多亿吨没有利用。松辽平原地下水远远超过华北平原,而开发利用程度却大大低于前者。新疆查明的地下水每年264亿吨,开采量每年只十几亿吨。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天山南麓、北麓和南方的地下水资源也有极大的潜力。
但是,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它的流量是有限制的。如果利用合理,开采量与补给量保持平衡,就能取之不尽。反之,就会导致水位下降,出水量减少,甚至水源枯竭。近年来,有些城市出现的供水紧张现象,就是由于连年干旱、补给减少和过量开采造成的。如北京市的地下水资源每年约30亿方,开采量高达26亿方,占全市地下水总量的86%,接近饱和。部分地区由于开采过于集中,盲目增加井数,布井过密,得不到充分的补给。因此要加强统一管理,注意开源节流,合理开发利用,这种紧张现象将会逐步缓和。作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布局来说,也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全面规划。
李威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