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加强宣传教育 保护土地资源
山东省认真清理建设用地
本报讯 记者毛致存报道:山东省人民政府对1966年以来国家和集体因建设征用的土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56万多亩非法占用的土地作了处理,其中有16万亩退给生产队耕种,40万亩补办了征地手续,付给生产队补偿费用。
由于建设用地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山东省每人平均占有耕地已由建国初期的2.9亩,减少到1.49亩。为了节约土地,制止基本建设中乱征滥占耕地的现象,山东省人民政府在1979年春作出决定,对1966年以来国家和集体的建设占地,进行全面清理。清理中,省人民政府注重宣传教育工作。比如潍坊地区算了这样一笔帐:在1956年至1977年的二十一年时间里,全区土地减少了370多万亩,相当于四个临朐县的耕地面积。减少的这些土地,又多是平原和城镇附近的丰产田。按1977年全区粮食平均亩产600斤计算,每年少收粮食22亿斤以上,等于潍坊市现有人口17年的口粮。仅全区长期征而不用的4万多亩土地,每年就要少生产粮食2,000多万斤。同时,省人民政府还注意总结推广那些“惜土如金”的建设单位的经验。如济宁地区一些单位采取填湾改河,拆平房改楼房,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合理规划布局等办法,节约土地8,500余亩。
对于清理出来的非法占地,省人民政府明确规定了处理办法:凡不征就用地者,必须写出检查,按照批准权限,办理报批手续,多余的土地要退出来;在批准以前,施工的立即停工,竣工的不得使用。对多征少用或征而不用的,要将多余和不用的全部退还生产队耕种,或划拨给其他急需的单位。对私自转让或买卖的,一律退交生产队耕种,若确实需要,应办理征地手续。各地主管部门对申请用地,要逐个进行现场勘察、核实,坚持集体审批制度。建设单位在征地之前,要做到基建计划、资金、材料全部落实,并精心选点,合理设计,节约用地。


第2版()
专栏:短评

爱护土地 节约土地
山东省认真清理国家和集体建设用地,同时做出了有关节约用地的规定,这件事抓得好。
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随着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耕地少人口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坚决保护土地资源,是关系到四化建设和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长时期来,由于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影响,基本建设战线长、摊子大,加之没有一个科学的土地管理办法,不少建设单位占地审批制度不严,缺少规划,不征就用、少征多用、多征宽用、征而不用的情况严重存在。农民建设住房,也有占地过多的问题。这种乱占、滥用、浪费土地的情况,不管是过去长期遗留下来的,还是新近发生的,都应按党的政策和国家法令加以解决。
管好、用好土地,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一切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学校,不准随意占用公社和农场的耕地、草牧场和林地。”今年4月,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制止侵占耕地建房和节约用地的通知。各级政府机关应该象山东省那样,对国家、集体的建设用地进行清理,建立和健全土地占用管理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乱占、滥用、浪费耕地的现象继续发生。同时要教育干部和群众,严格执行党和政府的有关规定,爱护土地,珍惜每一寸耕地。


第2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高台县万丰大队利用山坡荒地修建居民点
建房千余间不占一分耕地
本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甘肃省高台县罗城公社万丰大队加强对社员建房的领导,利用山坡荒地修建居民点。全大队社员建房1,000多间,约19,000平方米,不占1分耕地。
这个大队有四个生产队,127户,人均耕地面积1亩7分6厘。近几年来,由于农村政策的落实,社员收入增加,打桩子,盖新房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节约用地,大队利用山坡荒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全大队社员都已搬进了新居。建起新房,腾出150亩旧宅基地,经过平整,50亩已经耕耘。两年来,这50亩土地共生产玉米3万斤,小麦25,000斤;其余100亩旧宅基地明年可以开始春播。
《甘肃日报》为这篇消息写的编者按说,建新房就一定要占用耕地吗?万丰大队的实践,作了否定的回答。这里的关键还是个领导问题。农民是珍惜耕地的。一些地方滥占耕地之风刹不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放弃了领导,或者领导自己就没有作出好样子。我们希望那些利用职权滥占耕地为自己盖房子的领导干部,都能学习农民珍惜耕地的好传统,有错就改,并积极领导,统一规划,既能满足农民盖新房的愿望,又能节省耕地,有利于农业生产。


第2版()
专栏:来信

严格控制基建占地
建国三十多年来,陕西省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108.4万亩,相当全省现有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我国驰名的粮食产区关中平原,减少耕地536.7万亩。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从陕西的情况看,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建占地,二是还林改牧退耕,三是自然灾害和其他原因弃耕。还林改牧退耕,合理利用土地,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弃耕地还可转为现耕地;唯独基建占地,一占永远不还。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数字,建国以来,全省基建占地近600万亩,平均每年约18.3万亩。近两年来,由于国家基本建设战线缩短,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三个方面占用耕地的情况开始起了变化。以1980年为例,国家和社队集体基建占地的比例,已分别下降到23%和37%,而社员庄基占地的比例,则上升到40%。因而,应当把控制的重点,放到社队集体特别是社员扩大庄基地方面来。
诚然,耕地面积减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合理的,今后根据需要还得再占用一些。但是不能不看到,耕地不断减少,对粮食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尽管陕西省的粮食平均亩产现在比建国初期增长两倍左右,但这个省的粮食自给情况反而不如过去,长期以来吃调拨粮,给国家增加了负担。某些地方尤其是城市郊区,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有的已经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据有关部门对西安市近郊37个生产队调查,人均耕地尚不足三分半,个别生产队人均耕地仅有2分,使得这部分农民以农业维持生活都成了问题。可见,基建占地非严加控制不可。
本报记者 景险峰


第2版()
专栏:

爱国家爱集体 支援城市人民
藏北广大牧民踊跃向国家交售畜产品
本报讯 记者谢邦民、刘印生报道:西藏自治区藏北草原广大牧民夺得今年牧业丰收以后,发扬爱国家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思想,喜气洋洋地把多余的畜产品卖给国家,支援祖国的四化建设。
在牧业的收获季节,记者来到西藏最大的牧业基地那曲地区,看到各地收购站的院落里羊毛、皮张、牛羊绒等畜产品堆积如山,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畜产品的卡车正源源不断地开往草原重镇黑河。身着藏装、骑着骏马的牧民,正把一群群膘肥体壮的牛羊赶往各国营收购站。
据那曲地区收购部门调查统计,到11月中旬,已收购酥油60万斤,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倍。羊毛、皮张、牛羊肉等畜产品,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去年,国家对西藏农牧区取消了任何形式的征购和摊派任务。一年多来,藏北牧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班戈县社员说,我们有吃有喝了,还要为国家分忧。进入收获时节,各社队和社员个人纷纷向国家出售多余的畜产品。到11月中旬,全县已向国家出售酥油63,000多斤,比去年增加一倍半;出售肉43万多斤,比去年增加了8倍多。察桑区嘎尔措公社党支部书记白玛,今年到拉萨开会看到城镇里有的工人、干部因没有酥油打酥油茶,只好喝清茶,引起了他的深思:我们牧民不向国家出售畜产品,国家也就没有东西供应城镇。他回到公社向群众讲明这一道理后,大家都表示,我们牧民家里畜产品多了,还要想到国家,还要支援城镇的人民。今年这个公社留足自食自用的畜产品以后,主动向国家出售2,600多斤酥油、58头牦牛、2,000多只羊。
今年这个地区群众向国家出售畜产品还有一个特点,一批遭受雪灾严重的社队,向国家出售畜产品反而更加积极主动。他们体会到,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国家的支援,也就没有抗灾保畜的胜利。申扎县巴扎区去年基本上没有向国家卖畜产品。今年遇到了多年来少见的雪灾,他们战胜雪灾获得牧业好收成以后,群众积极地向国家出售羊毛24万多斤,牛羊绒1万多斤,酥油7,000多斤。过去人烟稀少的文布,今年有几个区都遭受严重雪灾,但是,这个地方已向国家出售酥油5万多斤,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出售羊毛84万多斤。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热心发展畜牧业的“牛倌”
——记环县畜牧局长贾继义
三年前还是牛羊退化、畜疫猖獗的甘肃省环县,如今牛羊满山坡。全县的羊已发展到60多万只,大家畜发展到9万多头,一跃成了全省畜牧业的“冒尖户”。提起这一变化,当地群众都称赞上任三年的县畜牧局局长贾继义。
贾继义一上任,就带着两个兽医,背着行李,到农村和牧场调查。一段时间内,他风尘仆仆奔波在环县至陕西关中的千里公路上,先后为全县买回“秦川牛”1,300多头。每次途中,他都自己照料,当“牛倌”。一次,老贾带着几个同志买回一卡车“秦川牛”,一路颠簸、冻饿,晚上赶到车马店时,人畜都疲惫不堪了。大家劝贾继义到招待所休息。贾继义却把同志们打发到招待所,自己留在店里喂牛。有个认识他的人到店里办事,一见他正卷着袖子拌料,吃惊地说:“贾局长,你咋在这里?”店主人一听愕然了,说:“我见他在牛屎牛尿里忙个不停,还当他是个牛倌呢!”
贾继义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平常硬“啃”一些畜牧兽医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再加上工作深入,亲身实践多,所以,他这个“牛官”越来越懂行。现在,他看一下牛的犄角和马的头面,就能估计出它们的年龄;观察观察它们走过的蹄印,就能看出它们的四肢有没有毛病,对于在环县有传统饲养习惯的滩羊,他懂得更多。去年秋天,他到县滩羊选育场检查工作时,这个场刚死了一只羊。他联想到一路上见到的羊只零星死亡的情况,马上警觉到可能是一种传染病。他连一口水都没顾上喝,就卷起袖子,帮着兽医解剖、化验死羊,结果证实是传染病“羊快疫”,急需注射药物“羊三联”。在这紧急关头,他当机立断,立即派人到300多里以外的西峰镇买回了“羊三联”。接着,他又带领兽医,赶紧治疗,使1万多只病羊逃脱了死亡。由于他懂行,又重视疫病防治工作,环县过去一些流行性的牲畜急性传染病,近年都没有流行了。
贾继义上任后,看到许多畜牧专业人才常被抽去搞“包队”等行政工作,非常焦急,他多次对县领导同志说:“抽专业人员搞中心工作是不合适的。今后如果还要抽,就抽我,抽行政人员。”他的意见很快被采纳,县里的畜牧兽医人员从此可以安心搞本职工作了。钱传禔是1964年毕业的学兽医的大学生,前些年也常抽了去“包队”;他怎么也包不好,很苦恼。贾继义知道他的苦衷后,就主动做他的思想工作,同时在客观上给他创造安心当兽医的条件。钱传禔没有辜负这位老同志的希望,他埋头工作,去年被评为全县畜牧系统的“优秀干部”。
本报记者 屈维英


第2版()
专栏:

慈溪县用电子计算机预测稻瘟病
本报讯 通讯员陈庭华、应丙寅报道:浙江慈溪县病虫观测站,今年用电子计算机预测晚稻稻瘟病获得成功,为水稻病害长期预报开辟了新途径。用电子计算机预测稻瘟病,在国内还是首次。慈溪县病虫观测站这次试验是在省稻瘟病协作组和省电子计算机研究所的帮助下进行的。
用电子计算机预测作物病害,主要是根据历年来作物的发病情况和气象资料进行的。在今年8月15日慈溪县用电子计算机对晚稻稻瘟病作了长期预测;9月12日又作了中期预测。两次预测都表明慈溪今年晚稻稻瘟病将是“重发年”。果然,从9月底开始,稻瘟病“重发年”的症状逐一显示。由于根据预测进行了及时预报,生产单位及时做了防治准备工作,稻瘟病得到控制,估计少损失近2,000万斤粮食。


第2版()
专栏:

沈阳市农机研究所研制户用小型机械
本报讯 记者刘欣报道:沈阳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为适应农民发展家庭副业的需要,研制户用小水泵、“三用机”(浇水、切菜、粉碎饲料)和鸡用饮水器等小型机械,受到农民欢迎。例如,他们同沈阳市大南电器厂合作研制的“三用机”,如要喂鸡,可根据成鸡或幼鸡,调节菜块大小;如要喂猪,可把菜打成浆糊状;如要浇水,将切菜机拿下,换上水泵头即可。一台机每小时可切菜、打浆三、四百斤,耗电只0.5度,而且拆卸容易,价格低廉。目前已进入批量生产。
最近,这个所决定把研制户用小型机械作为今后科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2版()
专栏:

克服“抗灾保畜年年搞,说来道去老一套”的麻痹思想
玛多县抓紧畜牧过冬准备工作
本报讯 据《青海日报》报道:青海省玛多县加强具体领导,消除轻灾麻痹思想,协助社队落实冬季牧业生产和抗灾保畜的各项措施,保证牲畜安全过冬。
入秋以来,玛多县就对今冬明春的畜牧业生产和抗灾保畜工作专门作了安排。接着,又派出一百多名干部,深入全县各生产队,检查冬季畜牧业生产和抗灾保畜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针对干部群众中流露出的“抗灾保畜年年搞,说来道去老一套”的轻灾麻痹思想,采取相应措施,把备冬工作抓早、抓好、抓扎实。黄河等公社党委组织干部及时深入生产队,抓紧搞好本年度畜牧业的各项收尾工作,集中精力狠抓抗灾保畜的准备工作。
各社队对草场普遍作了安排,尽量推迟进冬窝子的时间,保证母畜、幼畜有较好草场。黄河公社目前仍在秋季草场放牧,准备来年1月再转移到冬季草场。
为了减轻冬季草场的压力,各社队把难以越冬的老弱牲畜进行淘汰,组群育肥后交售给国家。许多生产队已把草场固定到户,便于有计划地使用管理。各生产队注意加强管理,使牲畜在夏秋草场继续增膘育肥。有的生产队还打贮青干草,储备了抗灾物资。县社兽医干部已深入基层,协助各生产队开展畜疫防治工作,保证在入冬前把全县所有牲畜防治一遍。县人民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同志,在黑海公社检查备冬情况时,发现有些牧民家过冬生活还没有安排好,就和生产队干部商量,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困难。


第2版()
专栏:来信

北京鲜蘑亟待打开销路
我们丰台区地处北京近郊,近几年不少菜农在种好蔬菜的同时,又发展了蘑菇生产。今年秋季全区共人工栽培蘑菇2,000平方米,均获丰收。特别是适合我区阳畦栽培的平蘑,每亩收三茬,产量达1万斤。
但是,目前北京郊区农民生产的鲜蘑却打不开销路。今年夏季,芦沟桥公社郭庄子大队、大井七队种植400平方米平蘑,头批产鲜蘑5,000多斤,从9月21日到10月中旬,每天可采二、三百斤。他们先找了与本公社挂钩的蔬菜调拨站,那里没有收购任务。又找到蔬菜公司,回答说,得自己想办法去。10月27日又找到市二商局,仍无结果。没法,只好到市场上出售。从蘑菇产地运到城里,往返有五、六十里,有时还卖不完,造成腐烂。卖一次鲜蘑要花费许多时间,有的农民说,种蘑菇从种到收,从没影响参加队里劳动,可是到市场卖一次,却要歇一次工。
我们迫切希望北京能有一个菇类生产的主管部门,管生产、定价格,早日公布产供销计划。
北京市丰台区 刘秉华


第2版()
专栏:

农民当上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
首创瓶栽银耳的农民姚淑先,培育优良菌种的农民翁西应,已分别担任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副所长。
姚淑先是大桥公社沂洋大队的社员,他试验成功的瓶栽银耳,每立方米木材可产干银耳一百二十斤至一百六十斤,产量比原来段木栽培法提高十五至二十倍。翁西应是城关公社前坂大队青年社员,他除了培育出优良菌种外,还用棉花梗、桑枝作为培养基,培育出了银耳。他们到研究所工作后,又在进行新的科学试验。


第2版()
专栏:

韦香省自费到上海学习栽蘑菇
广西青年农民韦香省一九七八年从柳州农校毕业,被家乡柳江县三都公社白见大队选为农科员。去年冬天,他和一个社员同大队签订蘑菇专业承包合同,在一百二十平方米的土棚里培育蘑菇,收入八千零八十元,他得超产奖五百二十元。为了进一步掌握有关蘑菇生产的专业知识,今年五月,他在得到上海食用菌研究所的同意后,自费乘车前往上海,在这个研究所认真学习了蘑菇生产中堆料、搭架、复土等技术,回来又义务传授给本地社员。


第2版()
专栏:

民兵尉春平植树造林成绩突出
山东省莒县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青年民兵尉春平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今年二十六岁。一九七七年,大队让他负责造林。他挑选十二名青年民兵作助手,精心营造了四百多亩杨树林,进行了三十五个杨树品种的区域栽培试验。他仔细探索杨树的生长规律,总结出一套经验。目前,他们培植的杨树已经成材,平均每亩木材蓄积量达二点一立方米,比一般林场高出二、三倍。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去年遭到特大洪水灾害的湖北省洪湖县沙口公社,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修复了被洪水冲毁的房屋,同时在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的情况下,修建了一批新房。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第2版()
专栏:

植树造林 以林促牧
新疆疏勒县羊达曼公社积极植树造林,发展近田养畜,治理盐碱风沙,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他们建起2万多亩养畜的双层草场,可放牧1万多只羊。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