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昌平县供销社九兰鸡场同市畜牧研究所密切合作
产蛋鸡“强制换羽”试验成功
采用这项当代养鸡业的技术,育一次雏可产两年蛋,延长产蛋期,提高产蛋率。
本报讯 据《北京日报》报道:国内养鸡场饲养的产蛋鸡,大多是育雏半年、产蛋一年就淘汰,然后重新育雏,进行下一个生产周期。但是,北京市昌平县供销社九兰鸡场育一次雏却可以产两年蛋,从而节省了育雏期间的大量饲料消耗和购买雏鸡、抚育等费用,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使这个场去年扭亏为盈。这个成绩的取得,是九兰鸡场同北京市畜牧研究所共同合作,试验给产蛋鸡“强制换羽”的结果。这项科技成果为发展养鸡业展现出更好的前景。
给产蛋鸡实行“强制换羽”,是当代养鸡业发达的一些国家所采用的一项技术。所谓“强制换羽”,就是当鸡的产蛋率下降到50%以下时,把鸡群密闭在不露光线的鸡舍里,绝食10多天促使换羽,再逐渐恢复正常的饲养,能延长产蛋期,提高产蛋率。“强制换羽”技术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鸡的死亡率多少和提高产蛋率幅度的大小。这项技术怎样具体应用到我们国内的养鸡业上来,使它适合我们养鸡业的现有条件?怎样降低死亡率,提高产蛋率,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一无技术引进、二无必要的科技资料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验。
北京市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同九兰鸡场紧密合作,从1979年10月以后,一年多来对来杭鸡进行了四次小型试验、两次重复试验、两次中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强制换羽”可以使产蛋一年的母鸡得到统一焕发青春的作用;产蛋期可以延长一年;鸡从绝食到开产只经过30天左右的时间,以后产蛋率逐渐提高到60%以上,70%以上,有的试验达到80%;能够集中产蛋和休产,便于集体淘汰和更新;在挑选出不适宜参加“强制换羽”的鸡以后,死亡率不超过5%。这个鸡场一栋装7,000只鸡的高床鸡舍,“强制换羽”一次可节省育雏饲料10万斤,节省购置费、饲料费2万多元。去年这个鸡场的2万只鸡实行“强制换羽”后,由过去每年亏损变为盈余很多,进一步扩大了再生产。从今年9月份以前的生产状况看,预计今年的情况比去年还要好。


第2版()
专栏:

联合经营 联产计酬 加快林业发展
杨珏 刘杰
林木具有生长周期长、收益慢和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加快发展林业,除积极组织国家、集体和社员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以外,近年来,各地在创造了多种联合经营林业的形式。其共同点是:权属不变,自愿联合,签订合同,联产计酬。这种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使林业经营成果和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林子造得多,管护得也好。这种办法,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比较容易解决造林所需用的资金、土地、劳力和技术等问题,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期内绿化较大面积荒山荒地,尽早收到效益;同时由于林地集中连片,也便于管护,是加快发展林业的一种好形式。
国家和集体联合
国营林业单位和附近社队签订合同,由社队组织劳力,承担林场一定的林业生产任务。划分责任地段,按照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由林场付给合理的报酬。这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国家和集体都受益;并可在社队群众中养成“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良好风尚。
辽宁省建平县,过去荒山面积大,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虽然迫切要求绿化荒山,改变穷困面貌,但又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育苗造林。从1963年开始,实行国营林场和社队合作造林,到现在,国家共投资300万元,绿化了47.7万亩荒山,平均每亩成本仅为国营造林成本的42%。
新疆玛纳斯南山林场与当地牧区社队签订营林合同,把发展林业生产与当地牧民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促进了林业发展。从今年4月份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全场已更新造林575亩,幼林抚育800亩,清林1,000亩,清理出木材800多立方米。
吉林省上营森林经营局,在三中全会后,和公社签订合同,组织农村社队劳力参加林场生产活动,林场按完成的工作量和作业质量付给报酬;他们还把靠近村屯的疏林地承包给社队管护,这样,社队群众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了群众爱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
集体和集体联合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吉县,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按山脉和流域面积集中全面治理,才能更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并有利于保护林木。他们从有关社队抽出10%左右的劳力组成专业队,划段分片,限期完成本队范围内的荒山荒坡沟壑造林任务,采用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和超奖减罚,分配在队,间作收益归己的办法。这项造林工作,先由林业技术员做好规划,并指导就地育苗和栽植树木,造林后检查验收。专业队常年整地,春、夏、秋三季突击造林,进度快,质量也高。窑曲公社有一片27,000多亩的荒山沟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公社从附近三个大队吸收45人,组成专业队联合造林。实行包栽、包活、包管护的林业生产责任制。一年来,已造林和整地12,000多亩,育苗110多亩,还搞营养袋育油松苗170多万株。自1978年以来,由于大力推行联合造林,全县共造林30万亩,比过去27年造林总和还多13万亩。
集体和社员联合
在集体不便造林的地区或者零星分散的地块,由生产队包给社员造林、护林,效果很好。山西省武乡县石窑会大队有5,000多亩宜林荒山,过去用“大呼隆”的办法造林成活率很低。去年,大队和社员联合,把30亩刺槐育苗和200亩荒山整地造林任务,和社员户高庭朝搞联营,实行定额记工和超额奖励、减产受罚的办法,调动了高庭朝全家的积极性,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育苗任务,整地造林还超额完成100亩。今年在全县推广了这个经验,由专业组、专业户承包造林面积达6万多亩,超过全县造林任务的一倍。
江苏省丰县还出现了集体和社员合资造林的形式,集体出土地,出一半树苗,社员出劳力,也出一半树苗,由生产队规定地段、树种,社员包栽、包管,一包到底,修枝落叶归社员,地权不变,林权共有,收益按比例分成,大头给社员。今春全县集资近10万元,解决了造林的资金、劳力、土地、苗木等问题,加快了绿化的进度。
社员和社员联合
目前,许多社员户都划分了自留山和责任山,如何把林子造好管好,有一个劳力互助、技术互教、种苗互通的问题。因此,各地出现了不少社员与社员、户与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如广东省和平县上陵大队黄日财等5户社员,在分得的自留山和承包生产队的责任山上联合办起了“南寿山合作林场”,今年已种杉50亩,油桐50亩,抚育集体林100亩;还办起了土纸厂、养鸡场等,林场收入按工计酬。这个县还有由有经验的社员组成林业专业队,同各户订立造林抚育合同,造林质量高,管护得也好。
联合经营林业,虽然适应林业的特点,并已在实践中显示出某些优越性,但有些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具体到某一地方如何组织联合,还需要从实际出发,本着有利于造林、育林、护林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不可强求一律。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欢迎他们重返“农门”
白水
10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莫把“黄牛”当“马”骑》一文,讲到不少地方农业技术人材用非所学。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注意。据统计,我国有29万多农业科技人员,其中有47%的人先后改了行。据了解,改行的农技人员中,绝大多数还不是使用不当,而是自己跳出“农门”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这和过去农技人员的处境是分不开的。农村中有些地方曾流传过这样一首形容他们的顺口溜:“上班打赤脚,下雨披薄膜,开会跑龙套,看戏坐角落。”工作条件艰苦,生活收入菲薄,政治待遇低下,又怎能保证农技人员顺利工作呢?众多的农技人员任劳任怨,坚持工作,是可尊敬的;对于那些跳出“农门”的农技人员,也是不能苛责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有些人认为农技工作可有可无的状况,跳“农门”的现象就很难避免。
现在情况好了,不少农村兴起了“科学热”,农民迫切需要农技人员,农技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怎样使跳出“农门”的农技人员重返“农门”呢?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改善农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四川乐山市委认真做好评定职称和晋升的工作,把要求入党又具备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并注意解决农技人员的住房和夫妻两地分居等问题。这样,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农技人员的心坎上,人们就主动要求重返“农门”了。
农技工作有了好条件,农技人员“吃香”了,改了行的农技人员乐于归队,还会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从事农科工作。


第2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种好自留地,为城乡提供更多商品
青县吴辛庄大队在二百多亩自留地、一百四十亩包干经济田上发展商品生产,平均每亩收入1,000多元,人均收入可达五百多元
本报讯 据《河北日报》报道:河北省青县吴辛庄大队社员经营的200多亩自留地和140亩包干经济田,全部实行几种几收发展商品生产,每亩平均收入可达1,000多元。只此一项,人均收入可达500多元。
吴辛庄大队社员的自留地,过去一直以种粮食为主,收入较低。为了加快社员致富步伐,大队将自留地由人均8厘扩大到二分半,并鼓励社员发展经济作物。很多户在自留地上春播大蒜套玉米,夏种旱烟秋栽菜。这样一般每亩可收500挂蒜、150斤蒜苔、300斤烟、800个嫩玉米槌、1.8万斤白菜,扣除200元成本,近两年纯收入每亩均在千元以上。今年不少户又增加了土豆或树苗间作,茬茬都比往年长得好。
为了把零星分散的社员自留地种好,吴辛庄大队先后在社员自留地里打浅机井18眼,保证了社员浇地用水。同时大队还提供优种、化肥,负责运输和技术指导,解决了某些社员的实际困难。大队还和社员共同筹资办起冬菜厂,对自留地里生产的白菜、大蒜统一收购、加工,再销售给外贸,每年可增收入6万多元。自留地生产的烟叶、嫩玉米槌等也大部分由大队统一往外联系和运销。这样社员们就不再为出售商品赶集跑市场而犯愁了。把社员自留地搞成商品生产基地,使全大队社员很快富裕起来,加快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今年社员集资5万多元,办起冬菜、冰棍和砖瓦厂等副业,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
《河北日报》为这篇报道发表《编后》说,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社员自留地的经济收益一般都不高。如果象青县吴辛庄那样,搞粮食和经济作物间作套种,发展商品生产,收入就可以增长二、三倍。如果各地都象这个大队干部那样抓好社员自留地,帮助改变生产条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加工、销售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发挥出自留地这个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的作用,农村的经济面貌将会变得更加喜人。


第2版()
专栏:

温江地区加快发展社队食品工业
给农民带来很大经济实惠 带动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
本报讯 记者王祖光、毛致存报道:四川省温江地区放宽政策,促进社队食品工业迅速发展。全地区现有社队食品加工厂两千多个,1980年总产值1.3亿元,约占当年社队企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今年头7个月,食品加工总产值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4%。目前,食品加工已成为社队工业中有发展前途的重点项目。
温江地区依靠原有的社队企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就地加工业,采取了如下几项政策措施:一、发展社队粮、油加工业,将县城以下的粮食部门的粮油加工厂下放给社队经营。二、确定属于二类物资的水果、茶叶、辣椒等63种农副产品派购任务的基数,规定购留比例,超产自留部分由社队自行加工。三、给社队企业经营多种食品的购销权,准许公社企业的各级供销经理部建立商业网点,可以自产自销,也可为国营企业代购代销外地食品。由于放宽了政策,全地区社队食品工业发展加快。1980年社办厂共生产食用植物油46,000多吨,占全区总产量的94%,还加工粮食9,800万斤。去年社队加工糕点600万斤左右,酿造饮料酒近两万吨,还恢复了青城茅梨酒、什邡板鸭等一些传统食品的生产。
社队食品工业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经济实惠。仅加工油料一项,去年全区增加收入约1,200万元,扣除工资和管理费开支,其中的550万元返还到农民手中。去年社办厂代加工精茶3,472担,每担精茶比粗茶多收入125元,全区茶农共增加收入40余万元。这些加工利润让给农民,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带动了社队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发展。广汉县加工冻兔出口后,全县养肉兔增加到40万只左右。


第2版()
专栏:

晋城县从当地原料、技术条件和市场需要出发
发展食品加工和酿造业一举数得
本报讯 记者王文亮、通讯员马顺生报道:山西省晋城县坚持从当地原料、技术条件和市场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和酿造业,成效显著,一举数得。当地群众把它叫做扎根企业,认为大有发展前途。
目前,晋城县已拥有各类食品加工和酿造企业275个,另外还有593个社队企业兼营食品加工,加工范围有粮油制品,水果制品等十多个方面,产品有160多种。1980年全县食品加工和酿造业的总产值近740万元,为集体增加盈利22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完成产值77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一些历史形成的农村商业集镇逐步恢复了各种传统产品,已成为农村食品供应的主要基地。
晋城县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和酿造业,在三个方面已收到显著成效:一、较快地增加了社员和集体的收入。最近两年,晋城县一些原料缺乏、销路不畅的社队企业减少了119个,但由于食品加工和酿造业的发展,1980年社队企业总产值比1979年增长28%,创造的利润也很大,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可达60元,占到当年集体分配收入的60%。二、方便了群众,繁荣了市场,满足了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三、为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村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仅城关公社在食品加工和酿造业,就安排五十岁以上辅助劳力225名,城镇待业青年和闲散劳力283名。


第2版()
专栏:来信

棉农给农机部门捎个信
我们到河北省南宫、巨鹿、威县、临西等县,不少棉农为购20型锯齿轧花机而犯愁。他们恳求给农机部门捎个信,为他们多生产些20型锯齿轧花机,多提供一些轧花机的刀片。
过去,这里的棉农加工皮棉,多是用皮滚轧花机,轧出的皮棉破籽多,杂质多,效率又低,常把好籽棉加工成次皮棉。有的把一级棉轧成二级,甚至有的轧成了三级。轧次一级皮棉,每百斤损失8、9元。清和县去年仅此一项,棉农损失就达十几万元。
买不上锯齿轧花机的棉农发愁,买上机器的也作难。工厂卖机不卖锯齿片,一旦锯齿刀片坏了,整个机子就甭想用了。有个大队的轧花机刀片钝了,买不上新的换,结果把一级棉加工成三级棉,给集体造成了很大损失。
现在棉农植棉的积极性很高,植棉面积越来越大,棉花总产大幅度增加,棉农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石礼广


第2版()
专栏:来信

“铁牛”进了我的家
8月下旬,我收到父亲的一封信,信中开头就说:“振儿,现在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前几天,我们家到福州买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从今开始,我们再也不要用牛耕地,用肩膀挑东西了……”看完信,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前全生产队都买不起一台拖拉机,现在怎么连我们4口人的小家庭也能买拖拉机呢?9月中旬,我回家探亲,才完全相信这件事。
我家在福建省闽清县白樟公社樟山大队。“大呼隆”那些年,每年口粮总是300斤左右,分值四、五角钱,是全县挂了号的“穷队”,生产队本来早就想买台手扶拖拉机,因为队里太穷,一直拿不出钱,我家虽有两个整劳力,还是年年受穷,没粮吃,没钱花,哥哥28岁了还未相上个对象。去年我家包了4亩2分稻田,由爸爸一个人耕种,一年就收稻谷7,600多斤,我家净得稻谷5,500多斤。今年早稻又净收谷4,700多斤。哥哥出门搞副业,母亲养猪、喂鸡鸭,总共收入4,000多元。粮多了,钱多了,家里缝纫机、自行车等都已添置起来,哥哥的对象也相上了,他和父亲商量,用积蓄下的3,400多元买回了一台红旗牌手扶拖拉机。
解放军某部战士
陈少振


第2版()
专栏:来信

家家钉起木船
水乡农民装粮运肥、割草打鱼、采藕摘菱、赶集买东西、出门串亲戚,都离不开船。因为它载运量较大、行驶迅速,苏北水乡的农民叫它“水上大卡车”。江苏阜宁县马荡水产公社新荡大队第八生产队的社员,今年家家有了条件自己钉船。
在前些年,由于这个队生产搞“大呼隆”,社员家庭收入没来路,没钱修船钉船,到一九七五年,全队仅九条破船。近两年,落实了生产责任制,农副业都获得好收成,社员有了钱,大家都争先恐后地钉新船。现在,这个生产队三十二户社员,家家都有一条两吨左右油光发亮的新木船了。 郑兆金


第2版()
专栏:建议

注意安全使用沼气
四川省温江地区农村由于使用、管理沼气不当,今年1至8月死亡21人,伤12人,烧毁房屋108间。
发生沼气事故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气阀忘关,满屋充气,点火成灾;有的是在出肥清渣时,盲目下池,中毒(二氧化碳和磷化三氢)窒息;有的是导管漏气,火种靠近,池子回火,引起爆炸;有的料口敞开,长期无盖,误掉池内。据记者了解,四川其他地区也有类似事故发生。虽然发生事故的户数、伤亡人数很少,但事关社员生命。四川是全国办沼气最早、建池数量最多的一个省,现有沼气池250多万个,农村建池还在与日俱增,安全使用沼气涉及千家万户,决不可掉以轻心。
沼气可以煮饭、点灯,还可以用来发电、开车。然而沼气也同电一样,若能掌握它的“脾气”,又驾驭有方,它就乖乖地为人们服务,充当人们的“驯服工具”;管理使用不当,势必遭到它的无情惩罚。
怎样做到安全使用沼气,避免事故发生呢?各级领导部门,尤其是沼气主管部门,应该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宣传,让大人小孩都懂得有关沼气的科学知识,克服沼气使用中的盲目性,让沼气安全、方便地为农家服务。  本报记者 贺灿永


第2版()
专栏:

富民政策暖民心
河南省临颍县固厢公社小屈大队社员温国岭夫妇,除完成集体的生产任务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养长毛兔260多只,仅此项副业,今年前九个月就收入1,7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樊鸣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