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闪光的碑
王进
据《湖南日报》报道:衡东县德圳公社红桥大队看山员陈贤之子陈牛仂,私自进封山林砍柴。当他认识错误后,把松枝送还林场,作了自我批评。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父亲认识到自己教育不够也有责任。牛仂说,干脆立块碑,让乡里以他的错误为戒。于是,德圳公社旁,便立起一块水泥碑,上面写着:“看山员陈贤之子陈牛仂,私自上山砍柴,违反封山育林规定,大家以我为戒。陈牛仂”此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这使我想起“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的古话,想起“知耻近乎勇”、“过则勿惮改”、“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陈贤父子这种刻石勒碑,记错悔过的精神,谁人能够不为所动呢?
这使我想起刘少奇同志的一件往事。1961年5月,他回到故乡视察,亲眼看到“大跃进”的浮夸风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灾难。公社一位负责同志见到他自感羞愧难当。少奇同志说:这个错误不能只怪你。“各级都有责任,中央和我也有责任。我回来是向乡亲们承认错误的。这个教训太深刻了。以后刻一个碑立在这里,或是写个大单子,用镜框镶起来,子子孙孙传下去,要大家记住,再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
刘少奇同志的这个心愿,在二十年后的今天,终于得以实现了。党的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仅记下了我们当时所犯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碑,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所以人们说:“有口皆碑”,“人心自有丰碑在”。《决议》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一个文件,但她在历史进程上,在人民的心目中,永远是一座闪闪发光、巍然矗立的丰碑!
从陈贤父子的“悔过碑”,进而想到刘少奇同志要立的错误教训碑,又及党的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它使人们想到一些什么呢?它使人们想到列宁的告诫:“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而“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一次又一次地改正这些错误,这样,我们就会登上山顶。”(《政论家的短评》)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我们就会轻装前进。


第8版()
专栏:

九女山
刘芳
一到故乡,我就被村前那条涓涓流淌的金水河迷住了。在我的记忆里,金水河是浑浊的,如今怎么变得如此清澈?
金水河发源于老岭山,过去乡亲们都说老岭山上有仙女,这金水河就是她们洒下的圣水。每逢神龙节日,总要杀猪宰羊,向老岭山顶礼膜拜,祈祷仙女们把吉祥降临人间。后来,随着时光荏苒,河水变浑,人们再也不求神拜佛了。可现在,这里的群众又传说老岭山上出现仙女,河水又变清了,实在引人神往。出于一种寻幽探胜的好奇心,我决定到老岭山走一趟,想实地考察一下这河水变清的真正原因。
我一身轻装打扮,背着水壶和干粮,沿着金水河开始逆水而上,大约走到第三天头上,我因为口渴,情不自禁地趴下身,就着山间一条溪沿开始喝起来……
“少喝点,别撑破肚皮!”我被这声音吓了一跳,回眸一望,见一位青年妇女正站在我的身边。她细眉细眼,长着两片薄薄的嘴唇儿,头上罩了一块粉红色的头巾,背上斜挎着一杆火炮枪,手里拿着一把锋快的镰刀,从头到脚,完全是一副山区妇女的打扮。
她向前走近了两步,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说:“同志,你是制片厂的吧?前几天还有人在俺们这九女山拍电影呢。”
“九女山?这一带过去不叫老岭吗,咋叫九女山了呢?”我说明了来意后,惊奇地问。
她笑了笑:“说起来话长了——”于是,我们沿着一条蜿蜒的山路,一边走,她一边谈了起来:“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里,这些荒山野岭也遭到了浩劫。老岭山上的树全砍光了,心疼得俺们直跺脚。山毁了,金水河一泛滥,就要淹没千里原田,咋办呢?俺们九个姑娘一狠心,扛着行李就上山了。并且发誓一辈子不结婚,不下山,坚决把老岭绿化好。”
说到这儿,她扬起脸诡秘地望了我一眼:“说一辈子不结婚是瞎话,谁不想有一个家庭呢?况且,也搁不住父母亲人的劝说。俺们就撒出一个帖儿,谁要和姑娘谈恋爱,就得上山来。”
“你说怪不?听了这消息,小伙子们象一窝蜂似的都跑来了。这帮‘愣头青’可听话了,叫干啥都中。有的小伙子进山谈恋爱,还背着口粮,说谈成了就不下山了。就这样,俺们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成立一个新的生产队。因为这九座荒山都是姑娘们绿化的,大家就起名叫九女山。”
呵,我恍然大悟了,原来家乡的河水之所以变清,是这里的姑娘们在荒山野岭上栽满了树;如今所以有人又说什么仙女显了灵,原来是这些小妞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大自然,人们把她们当作人间的真正神仙!
说话间,我们已翻上了九女山顶。
我举目环眺,青山座座,象一个个婀娜的少女亭亭玉立,那一丛丛细细的柳丝,多象她们蓬松的长发;那一坡坡浓烈而又鲜艳的杜鹃花,分明是她们绯红的面颊;那一座座蓄着一泓碧水的高山水库,不就是她们聪慧的眼睛么……呵!这哪里是山哟!分明是姑娘们艰苦创业的座座丰碑!我望着九女山,好象看到了家乡明净的小河,看到了我们可爱祖国的光辉未来……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蝙蝠为何碰壁
朱洸
在一家工艺品服务部柜台前,一位美国外宾要买风筝,售货员递上一个“蜈蚣”图案的,客人喜笑颜开;又送上一个京剧花脸张飞图案的,客人更是赞不绝口;售货员又热心地拿出一个蝙蝠图案的,这位客人却怒形于色,拂袖而去。
“蝙蝠”为何碰壁,就因为“犯忌触讳”了。
各国都有特定的风俗习惯。因之,才有“入国问禁,入境问俗”的说法。
蝙蝠图案在中国,皇宫深院的雕梁画栋之中常可见到,封建帝王取其谐音,寓于吉祥福寿的意思。但在美国,却是凶神恶煞的象征。售货员服务虽热心,但由于不了解顾客的乡俗,结果反而招怨,把到手的买卖做砸了。
类似情况,在接待国际友人中也曾出现过。听说外国一旅行团在北京,头场文娱活动,安排的是京剧《十三妹》,这一旅行团成员大多是基督徒,对十三这个数字十分忌讳,结果纷纷拒绝出席,弄得很不愉快。
唱戏要看听众,射箭要看靶子,接待国际友人,自然也应当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这并不是曲意逢迎,而是东道主的应有之义。


第8版()
专栏:

枫叶(外二首)
董恒波秋天高举起一面面鲜艳的红旗。旗帜下生活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果树你把果实交到了人们手中,就连树叶也全部送给了秋风。难道,你什么都没有留吗?不,你已在心上留下了一圈结结实实的年轮。
大雁飞呵,向南!“一”是条长长的丝线,线上拴着一个活泼可爱的秋天。呵,你们又把“人”字,写在高高的白云间,让秋天在人们的心里永远是那样辽阔、蔚蓝!


第8版()
专栏:

农民文化宫
殷学成
迎着5月的春风,我们驱车前往沙洲县妙桥公社欧桥大队,参观农民新村。据地委和县委介绍,三中全会以后,这里集体经济大大巩固、发展,去年分配平均每人475元,成为江南地区有名的富队,今年又盖起了社员新村。
汽车犹似一艘快艇驶去,在村边的桥头停了下来。
当我抬头望去,还没有来得及一览新村的全景,右前方离我几丈远的地方,一座崭新的雄伟建筑物吸引了我的视线,“欧桥农民文化宫”几个笔力雄健的大字,耀眼地镶嵌在雪白的高墙上。这文化宫有三层楼高,宽敞的门庭,巨大的水泥柱和亮晶晶的水磨石地板,甚为漂亮。过去,我只知道有工人文化宫,至于农民也有文化宫,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接待我们的大队支部书记张永来,兴冲冲地向我们介绍,这文化宫是大队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从公共积累中拿出一笔钱盖的。上海、无锡、常熟等地一些大小剧团已接踵来到这里演出。从春节到现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已演戏60天,电影还不算在内。文化宫的大礼堂一共是1,206个座位,全大队共有1,825人,也就是说,全大队男女老少全来看戏,只要演一场半就能每人看上一遍。我问曾在电影《二泉映月》中饰琴妹的锡剧演员袁梦娅:“看戏的人多吗?”她说:“场场满座,前边还加了许多小板凳,秩序也好。能为他们演出我很高兴。”可见甚受欢迎。过后我才知道,沙洲县25个公社和集镇都有业余文艺宣传队,60%的大队都修起了类似欧桥这样可称高楼大厦的俱乐部,已开放的农村影剧院就有26个,去年全县平均每人每月观看四次电影或其他文艺演出。城市里的职工中有多少人达到了这样的标准呢?!
从文化宫出来,说话间便上了桥。过了桥便是农民新村。从桥头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二层楼房整齐地坐落在大片麦田的环抱之中,蓝天“碧海”衬托着的白墙红瓦,显得格外高雅明丽。在那壮观的农民文化宫后边不远处正在砌墙架梁,支书向我们介绍说,那是施工中的大队书场。以后除了看电影、看戏,其他各种文娱活动,特别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学习等都可以在未来的书场中进行。
下了桥,大家向社员们的新居走去。然而,我却三步两回头,望了又望那文化宫和修建中的书场,想得很多。三十二年前,在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曾经说过:“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欧桥大队的变化,不正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真理吗?


第8版()
专栏:鳞羽文化

汉代石虎
杨立本 写文 王精业 摄影
青海湖东岸海晏县文化馆院子里,雄踞一只花岗石雕成的老虎。它是公元9年王莽称帝时雕刻置于西海郡城的,已有一千九百七十多年历史。
石虎卧伏于石座之上,身长140厘米,高50厘米,宽60厘米,形象浑厚古朴,头、颈、背、臀部略呈平状,长尾垂压于腹部与左后腿之间,再上翘搭于左背。使人感到,它正凝神窥伺前方,准备跃起搏噬,体现了一种动前之静。
这座石虎是青海现存最早的石雕之一,是研究汉代石雕风格的实物。它也是我们伟大祖国——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成的见证。虎座前沿刻有九个篆体字:“西海郡始建国工河南”。“始建国”是王莽称帝后的第一个年号。据史书记载,西汉末年,王莽秉政,力谋开拓疆土。当时已设有东海郡、南海郡、北海郡。为体现“四海一家”的思想,王莽于公元4年派人携大量财物到西海(青海湖)地区安抚羌族,居住在西海周围的卑禾羌献地称臣,汉王朝便在青海湖畔筑城建立西海郡。
(附图片)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
中国作家协会委托《人民文学》编辑部编的《一九八○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最近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编选了《西线轶事》《乡场上》《月食》《三千万》《笨人王老大》等三十篇获奖的优秀作品。每篇作品前面均印有作者近影和生平简介。
(华)


第8版()
专栏:

生活充满阳光——紫竹院公园小景 张星 摄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