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里根战略核武器计划引起的争论
张德真
美国参众两院近来连续举行会议,就里根总统不久前提出的关于加强美国战略核武器的计划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使美国国内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里根提出的这项为期6年、耗资达1,803亿美元的战略计划主要包括:在现有的、经过加固的“大力神”或“民兵”式导弹发射井中尽快部署100枚MX导弹,同时继续研究其他的长期部署方案;恢复卡特停止生产的B—1战略轰炸机,加快研制可躲避雷达的“偷袭”式轰炸机;以每年1艘的速度建造“三叉戟”导弹潜艇,同时建造更大和命中率更高的D—5海基弹道导弹;改进通讯指挥系统,提高雷达和卫星监视系统的性能与生存力,加强战略防御,等等。
这个庞大的一揽子计划是里根政府为扭转美苏军事力量不平衡、“表明美国决心保持核均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据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估计,苏联的SS—18、SS—19洲际导弹有能力在第一次核打击中一举摧毁美国全部或大部陆基导弹,从而使美国核防务中出现了一个所谓“易受攻击之窗”。如何关闭这个薄弱之“窗”,加强美国由陆基导弹、海基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并使之迅速现代化,成了美国防务中的当务之急。同时,里根政府宣布,美苏之间新的一轮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可能于明春举行。主张以“实力”作为“谈判”“基石”的里根政府自然会把这个一揽子战略计划看作是加强美国在谈判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杠杆。
可是,里根的计划宣布之后,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不在于美国是否应当发展战略武器,对此人们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而在于采取什么步骤来发展。争吵得最激烈的是以下两个问题:
一、关于如何部署MX导弹的问题。MX导弹是一种多弹头的、机动的巨型洲际导弹。无论从威力或命中率来说,都比现有的“民兵”或“大力神”导弹先进得多。但是,把这种导弹部署在什么地方,却众说纷纭,提出的方案有近百种之多。后来,前总统卡特倾向于一种所谓“多掩体配置”方案。即将200枚MX导弹部署在西部犹他州和内华达州的4,600个掩体内来回穿梭移动,使苏联无法知道这些导弹的确切位置,以此来保护它们免遭摧毁。但是这个办法也存在着耗资大、破坏生态环境和安全没有保障等明显缺点,并且遭到当地居民反对。由于意见分歧,卡特的计划只好搁浅。里根执政后,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权衡,决定取消卡特这一方案,改为暂时在现有的但经过加固的陆基导弹发射井中部署MX导弹,同时继续寻求其他更理想的部署方法。对于里根这个新的建议,美国政界、军界人士中不少人持否定态度。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为首的一些军事领导人坚持卡特的“多掩体”计划,反对把MX导弹部署在固定的发射井中。参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约翰·托尔甚至尖锐地指出,这项新计划“只能会进一步打开里根总统试图关上的那扇所谓‘易受攻击之窗’”。
还有一部分人主张,既然MX导弹放在陆上不安全,最保险的办法是把它们部署在巨型飞机上或沿海的小型潜艇上。这种实际上主张放弃陆基导弹的意见遭到了国务卿黑格等人的反对。有的人甚至担心,如果美国不在本土部署MX导弹,就会为西欧某些人反对在本国部署巡航导弹和潘兴Ⅱ式导弹提供借口,这对北约的防务是不利的。这样,关于MX导弹如何部署,至今仍然是一个悬案。
二、关于要不要生产B—1轰炸机的问题。B—1轰炸机是一种装载能力强、性能好的战略轰炸机,原准备作为美国新一代的运载工具进行成批生产。后来卡特政府决定停止生产B—1轰炸机。这除了受当时所谓美苏“缓和”气氛的影响之外,主要是考虑到这种轰炸机既费钱,又不够先进。因此,卡特政府坚持在八十年代先依靠现有的B—52轰炸机,到九十年代再部署更先进的“偷袭”式飞机。里根政府则认为,日益陈旧的B—52轰炸机满足不了八十年代美国防务的需要,而先进的“偷袭”式飞机又迟迟不能上马,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如采取两步走的办法,即除继续大力研制“偷袭”式飞机并力争在九十年代部署这种飞机之外,在现阶段,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措施”,先部署100架B—1轰炸机,并在B—1轰炸机和经过改进的B—52轰炸机上部署大约3,000枚巡航导弹。对于这一决策,不少人表示强烈反对。参议院民主党领袖伯德把B—1轰炸机比作“老古董”。他说:“我们继续搞B—1轰炸机,就等于花钱捣弄旧汽车”。
11月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国防拨款授权的折衷方案,决定暂时不建造B—1轰炸机和配制MX导弹。看来,这场辩论还要持续进行下去。


第7版()
专栏:塞舌尔通讯

西印度洋上的珍珠——塞舌尔
本报记者 李红
从达累斯萨拉姆向东1,500多公里,到达西印度洋中心地区,可看到一组郁郁葱葱的岛屿出现在碧波荡漾的海洋中,这就是塞舌尔共和国。
塞舌尔是由92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这些岛屿散布在1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中,象撒在西印度洋中的一把珍珠。陆地面积总共444平方公里,其中以马埃岛为最大,90%的居民住在该岛。
塞舌尔以风景优美而著称。湛蓝色的港湾,镶上一道曲折耀眼的银白色细沙。峻峭的青灰色花岗岩山峰,遮掩在云雾中。茂密的树木、椰林丛内,偶尔露出白墙红顶的旅馆和住宅。景色十分迷人。
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靠近海边。主要的独立大街东头十字路口,竖立着一座模拟三只海鸥的大型纪念雕塑。它象征着今天塞舌尔人的祖先是二百多年前从欧洲、非洲和亚洲飞越海洋,到这些荒无人烟的岛上安家落户的。
在塞舌尔的群岛上,旅游者熙熙攘攘。旅游业已成为塞舌尔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1971年以前,到塞舌尔的游客每年不到500人。
1971年马埃岛国际机场启用后,游客大增。1979年塞舌尔接待游客已达约8万人。据运输旅游部长塞尔维纳先生说,旅游业收入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4%。
旅游业迅速发展是同塞舌尔人民的努力分不开的。为了办好旅游业,他们开设各种类型的旅馆,有大的现代设施的旅馆,也有中小型的客人之家和夫妻旅店。政府设立免费旅游学校,训练旅游服务人才。旅游公司在旅游点设立游艇、旅游汽车,方便游客。不久前,塞舌尔政府在全国举办“旅游周”,教育本国人民正确对待游客和旅游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够了解塞舌尔的旅游地区能够提供些什么服务项目。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手工艺业、商业、服务运输业,扩大了就业人员。在维多利亚的商店里和街头摆着各种用海底椰子、贝壳雕刻的工艺品,显示出塞舌尔人民的技艺和才能。
旅游局长劳塞克先生满怀信心地说:“塞舌尔有自己的特色,海水、阳光、沙滩、原始的自然景色的美,是一个世外桃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塞舌尔政府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在没有发展旅游业之前,塞舌尔主要靠出口椰干、肉桂皮、香草等,换回所需要的粮食、日用杂货和工业品。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塞舌尔政府作出巨大努力。它增加农业投资,1979年的投资额比1977年增加4倍。政府购买闲置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动员农民利用一切可耕地发展生产,鼓励并着手开发外岛。塞舌尔政府计划明年要在猪肉、鸡肉、蛋、蔬菜等方面达到自给。此外,塞舌尔政府以现代化捕鱼船代替木帆船,发展捕鱼业。农业部长昂热说:“我们要以自力更生精神,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供自己消费和旅游者需要,这样还可节省大量外汇。”
塞舌尔地处战略要冲,历来为列强争夺之地。十八世纪时,法国首先占领过塞舌尔,十九世纪,英法反复争夺,最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经过长期斗争,塞舌尔人民于1976年获得独立。但今天谋求世界霸权的那个超级大国正觊觎这块地方,它的军舰不断“光临访问”。在记者逗留塞舌尔期间,苏联军舰就停泊维多利亚港口。但时代毕竟不同了。塞舌尔人民强烈要求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要求建立印度洋和平区。人民的意志最终是会胜利的!(附图片)
塞舌尔共和国首都维多利亚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是旅游胜地。


第7版()
专栏:

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
——记芬兰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演出
本报记者 李家德 管彦忠
绣有金线的紫红色帷幕拉开,一群身着色彩鲜艳、具有芬兰民族特色服装的男女青年,手拉着手,以轻快的舞步出现在观众的眼前。这就是芬兰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为北京观众演出的第一个节目《歌唱游戏与舞蹈集成曲》。它描绘青年们在一块儿嬉戏的情景,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来自芬兰中部的高斯蒂宁镇。这是一个只有4,000居民的小镇,它是芬兰民间音乐的基地,有着四百年的音乐传统。高斯蒂宁地区几乎家家有乐器,人人会弹唱。这里的人对音乐舞蹈的爱好可以说世代相传,因此有时会出现三代同堂演出的动人情景。这一次来华演出的一支由4人组成的“婚礼乐队”里就有两兄弟。哥哥基莫·安蒂拉,从事按摩职业;弟弟岱乌伏·安蒂拉,是工厂工人。据团长维斯·麦坦莱介绍,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的成员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医务工作者、教师、学生以及银行职员,都是业余爱好者。平时的训练,或在国内外的演出,都是利用休假日进行。全团有110人,但出外演出时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参加。这次来我国访问演出的只有22人。所以一个人要担任好几个节目,甚至唱歌的、弹奏乐器的,也得参加舞蹈。从这可以看出,他们能歌善舞,真是名不虚传。
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不仅成员来自民间,它演出的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以及弹奏的乐曲,都取材于民间。有的舞蹈节目选自芬兰不同地区,并反映了这些地区的风俗习惯,如芬兰古老的婚礼舞《霍伊亚卡》。新郎新娘都身着黑色礼服,来祝贺的客人多穿白色衣裙,有的全身罩着一件黑袍。这对北京的观众来说真是耳目一新,又一次领略了异国风情。
麦坦莱团长说,高斯蒂宁地区的业余音乐爱好者所演奏的曲子除传统的外,多是即兴谱成。他们先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所见的情景,用乐器演奏给大家听,然后录音,最后才谱成曲子,如圆舞曲,欢快的波尔卡等都是这样产生的。婚礼舞曲是世代相传,而又不断有所创新。
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的女歌唱家西尔卡·哈维斯托演唱的几首民歌既有民间风味,又充满了芬兰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如她唱的歌中有一首名叫《谁来烧沙乌纳》。“沙乌纳”原意为蒸气浴。芬兰全国人口400多万,“沙乌纳”浴室就有200多万个。她唱的另一支曲子《夏夜如此美好》,描绘了芬兰盛夏美丽的白夜。从她演唱时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对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热爱!
芬兰人民非常重视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他们拥有珍贵的《卡莱瓦拉》诗歌集,其中收集了许多有关古代民间生活的古诗歌,而且有不少古老的乐器,其中康岱莱琴和双排键手风琴最为芬兰人民所喜爱。麦坦莱团长说,在高斯蒂宁地区几乎家家都有一把康岱莱琴。这种琴已有二千年历史。这次由年轻的音乐教师哈努·沙哈弹奏的3支古老的民乐曲,用的就是五弦康岱莱琴。
芬兰高斯蒂宁民间歌舞团这次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丰富多采的节目,这些节目充满了生活气息,使人倍感亲切。麦坦莱团长在致开幕词时说,他们团从遥远的芬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良好的问候,我们谨借此机会祝贺他们演出成功,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第7版()
专栏:

阿老 速写


第7版()
专栏:

拯救比萨斜塔
为了防止世界著名历史建筑物之一的比萨斜塔倒塌,意大利政府决定拨款150亿里拉(合1,200万美元)作为该塔的整修加固费用。意大利参议院已于11月初通过了这项为期四年的项目拨款。
比萨斜塔是附属于比萨大教堂的钟塔,1174年动工,直到1350年才完工。塔高54米,共有8层。它是圆柱形建筑,除了最高和最低一层的外形不同以外,其余6层都是相同的。由于塔基松软,无法支承庞大的大理石重量,因此塔建成后就开始倾斜。近年来,比萨斜塔的倾斜速度正在加快,每年倾斜1.25毫米左右,目前已倾斜5.1米。据意大利《团结报》报道,去年意大利南部发生地震时,斜塔曾摇晃22分钟之久。现在有人预言,不到二十一世纪,斜塔就会倒塌。
许多意大利人都在为比萨斜塔的命运担心。斜塔保护委员会采取了一些措施,对该塔进行严密监视。他们用电影摄影机测定斜塔的倾斜情况,在塔的最上层安装了两个特制的温度计,以测量斜塔的内部温度。
保护委员会主席托尼奥洛教授曾多次敦促有关部门向议会提出保护斜塔的新法案。目前准备在塔下50米的地下水层安装一台电泵,以保持水的压力。水压小时,倾斜加快,水压大时,倾斜就减慢。也有人建议,使塔身直立起来。但托尼奥洛教授拒绝采纳此意见。他说,比萨斜塔之所以闻名就在于它是斜的。
元济(附图片)
比萨斜塔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海水淡化新法
目前,如何淡化海水使之变为人们的饮用水,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看来已有可能。据报道,不久前,英国瓦尔威克市大学研制生产出了一种有极细微孔的玻璃膜片。这种玻璃膜片象滤筛一样,专门为海水淡化用的。玻璃膜片上的细微孔的直径不超过五十万分之一毫米。
使用这种有微细孔玻璃膜片过滤海水时,它能让水分子自由地通过膜片上的微孔,却不让盐分子通过,能使90%的盐分子滞留在膜片上。
借助于一平方米面积的这种玻璃膜片来过滤海水,一昼夜就能够得到3.5立方米的饮用水。(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泰国捕获白体眼镜蛇
泰国曼谷考林动物园最近捕获一条罕见的白体巨型眼镜蛇。这条蛇身长一米半,体型粗处如人臂,呈银白色,且光滑发亮,配上一双红石榴色的眼睛,十分美丽。
10月23日傍晚,曼谷那空猜耶西街一区879号住宅的主人柯潘·素卡蒂女士突然看到一条大蛇在厨房后的草地上爬行,她便慌忙打电话报告了附近的警察所。荷枪实弹的警察准备把蛇打死,但发现这条蛇与众不同,遂通知考林动物园。动物园的捕蛇专家闻讯后携带绳索赶到现场,经过大约20分钟紧张搏斗,终于将这条大眼镜蛇捕获,带往动物园展出。
在泰国捉到这样大的红眼白体眼镜蛇,尚属首次。(本栏除署名外均为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与人嬉戏的海豚
据塔斯社报道,今年入秋以来,在苏联外高加索著名疗养地——黑海沿岸的巴统,有一头海豚每天都要游到海滨浴场来,同游客嬉戏。
这头海豚每天上午9点就游到海滨浴场来。它摇动尾鳍向人们致意,接着就在水中翻筋头,以后又进行各种各样表演。它还同游泳的人们在水中一起翻滚打闹,戏谑地冲撞游泳者,让游泳者骑在它的背上。有的人抓住它的鳍,它就会以鱼雷艇般的速度带着他们沿海岸疾驰。
“野”海豚同人类自由自在交往,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尼泊尔发现飞碟
据报道,9月25日在尼泊尔北部天空发现飞碟。
目击此飞行物的一名澳大利亚和两名英国登山运动员说,当他们从不同路线攀登世界第六高峰马卡卢峰时看到了一个雪茄烟形状的飞行物体。从9月25日上午8时到下午3时,这个无声的飞行物一直盘旋在山岭上空。最后它以更快的速度向北飞行消失了。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哥伦比亚一残废人乘轮椅长途旅行
哥伦比亚残废人萨穆埃尔·卡瓦哈尔坐轮椅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出发,长途跋涉7,270公里,到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卡瓦哈尔是一名小学教师,今年三十一岁。两年前,他的下肢因在一次地震中被瓦砾砸伤而瘫痪。今年5月4日,他乘轮椅从哥伦比亚出发,穿过厄瓜多尔和秘鲁,于9月10日到达智利最北部的阿里卡城。卡瓦哈尔出发时体重为90公斤,到达圣地亚哥时体重减轻30公斤,并显得精疲力竭。
据报道,卡瓦哈尔作这次旅行是为了纪念国际残废人年。他对记者说:“我进行这次旅行的主要动机是向全世界表明,一位残废人可以做出同健康人一样的或者更大的努力。”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丹麦赫尔宁农业交易会上展出一辆四轮自行车。车上可坐四个人,一人掌握方向盘,四人可同时踩。(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