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巨大的鼓舞力量
白求恩同志怀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献身于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他伟大崇高的形象,永远是鼓舞和鞭策我们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巨大力量。在他离开我们42周年之际,重温他的一些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话语,对我们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编者
“我们来中国,不仅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们。……我决心和中国同志并肩战斗,直到抗战最后胜利。我们努力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不分民族,也没有国界的。”
1937年7月1日在晋察冀边区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在这里(指中国解放区)我找到了最富于人性的同志们。他们遭遇过残酷,可是懂得什么是仁慈;他们尝受过苦痛,可是知道怎么笑;他们受过无穷的苦难,可是依旧保持着他们的耐性、乐观精神和静谧的智慧。我已经爱上他们了;我知道他们也爱我。”
1938年9月13日的日记
“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实在说,他们比父兄还亲——他是你的同志。在一切的事情当中,要把他放在最前头。倘若你不把他看得重于自己,那么你就不配在卫生部工作,其实,也简直就不配在八路军里工作。”
“我要对八路军和游击队的伤员的勇敢以及他们从无怨言的精神表示敬佩。对于这些人,我们只有用我们最大的体贴、爱护和技术,才能报答他们为了我们而受到的痛苦和牺牲。因为他们打仗,不仅是为了挽救今日的中国,而且是为了实现明天的伟大、自由、没有阶级的、民主的中国,那个新中国,他们和我们不一定能活着看到了。不管他们和我们是否能活着看到那个和平和繁荣的无产者的共和国,主要的是,他们和我们都在用自己今天的行动,帮助它诞生,使那新共和国成为可能的了。但是,它之能否诞生,取决于我们今天和明天的行动。它不是必然的,它自己是不会产生出来的。它必须用我们大家的鲜血和工作去创造——我们这些对于未来、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自己创造的伟大命运具有信心的人们。唯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必然的。”
1938年9月15日在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开幕典礼上的讲话
“在前线我是年纪最大的战士。我为这一点感到骄傲。可是我仍然是战士啊,不能特殊。……这儿的生活相当苦,而且有时非常艰难,但是我过得很快乐。”
在晋察冀军区工作时的谈话
“我多么不愿离开你们,多么想继续和你们一起工作啊!……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1939年11月12 日凌晨临终前对身边的中国同志说的话


第7版()
专栏:

白求恩(木刻) 李福来


第7版()
专栏:

访日短歌四题
林林
日本诗经《万叶集》中,短歌占最大数量,据称达四千几百首之多。它是以日语五、七、五、七、七,计31个音写成。为不忘中日诗文学的因缘,以其音数写出,每行押韵。这种汉式短歌和汉式俳句一样,是一种尝试。
凭吊大伴家持
边塞孤寂情,
留得哀愁千载声,
斜阳泣黄莺①。
富贵总是似浮云,
何如佳作入诗经。
大伴家持(718?—785)是日本诗经《万叶集》后期主要歌人,作品甚多,又说他是该集主要编辑人之一。今春到能登半岛访问大伴当边防长官的遗迹。因感其从父亲大伴旅人(665—731,也是《万叶集》诗人)时起,就与藤原家族进行政争,后来终于失败,作此短歌凭吊他。
注①是他有名的《依兴歌》的句子。该歌试译如下:“云霞满春野,斜阳泣黄莺。无端愁思起,难遣此时情。”
梅开太宰府
梅开太宰府①,
远传春信天香吐,
清寒挺铁骨。
古时梅宴诗情足②,
今人醉歌意何如③?
注①太宰府在今福冈市,古设于筑前的官厅,管理九州、壹岐、对马,兼管当地国防、外交事务。
注②太宰府长官大伴旅人曾举行宴会,诸家咏梅,共短歌32 首(见《万叶集》)。
注③郭沫若《女神》有《梅花树下醉歌》——游日本太宰府的诗作。
游十里浜①
信步白沙滩,
欲向群鸥问个安,
对我何冷淡?
举翅高飞去不还,
只为情深爱海天。
注①十里浜在石川县境。
不觉
不觉到归期,
春城无处不花飞,
看花人已醉。
君问何物忘带回?
却答人归心未归。
1 981年5月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漫谈

未来世界的“第八大洲”
刘振江
静静的夜晚,皎洁的明月洒下银辉,引起人们多少遐想。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有趣的传说和故事,都反映了古代人们飞向月球的美好想望。今天,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美好愿望,正在逐步地变成现实。
人类向月球的进军,是从1959年1月2日发射第一支月球火箭开始的。经过十年努力,1969年7月20日,人类破天荒地第一次登上了月球。从1959年到1978年,整整20年时间,已有14 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探索了月球,其中12 人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迹。
人们对月球的探索和考察证明,月球并不象古人想象的那样美好。那里没有空气,没有水,也没有生命,而是一个死寂的世界。但是,这并不是说月球对人类是无用的。根据对月球岩石和土壤的分析,月球岩石的成份和地球岩石的成份大致相同,铝、铁、钛、硅、钙等非常丰富。月球表面就有55种宝贵的矿藏。凡是地球上有的矿物,月球上几乎都有。不仅如此,还有6种矿物是地球上所没有的。而且,丰富的矿藏大都在月球表面,开采起来也较方便。
很有意思的是,由于月球上的重力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这就为人类提供了在月球上开设防止重力影响的加工工业的绝好条件。正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人类还可以极其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来冶炼非常纯净的金属和硅,也可为医学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据估计,人类要是利用月球上的丰富矿藏来冶炼各种金属、制造建筑材料和提取氧气,这些东西足够人类用上1,000年。科学家们还认为,未来人类要是建造太空城市,其建筑材料的95%可以取自月球。而且,随着未来月球建设的进展,有朝一日它将会成为人类进入宇宙的一个“码头”。因为,在月球上采矿、冶炼和加工所得的各种材料,从月球上直接运去建设太空城市,要比从地球上运出省事得多。计算表明,如在月球上修一条几公里长的轨道,上面行驶悬浮列车,加速至每秒2.4公里,那么,它就可以脱离月球;只要加以操纵,即可飞向太空,从而就能把人们需要的矿产从月球运往太空或送回地球。
话又说回来,为了开采月球上的矿藏,人们首先又得在月球上建立密封的城市,或在离月球表面几十米深处建造“月下城市”。在密封城市或“月下城市”里,可以兴建工厂,开办农场、疗养院,进行类似于地球上的各种活动。到那时,太空城市和月球城市的人口将会与日俱增。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奥尔尼曾有一种估计:由于科技的发展,到21世纪以后,生活在空间的人可能要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更多。那时,月球将会变成一个繁荣的世界,成为适合人们生活的世界“第八大洲”。当然,这还只是一种科学设想。即使有朝一日真能建成这种太空城市,使月球真正成为世界“第八大洲”,地球终究还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基地。何况要把这种美好的科学设想变成现实,也绝不是轻而易举的,还得经历一段漫长、艰巨的路程。


第7版()
专栏:

斯芬克司的忧伤
——漫话抢救世界珍贵文物
张惠国
轰然一声,埃及古代史上的一代天骄——斯芬克司左后腿的100多块石头崩塌下来了。这是10月18日发生的事情。不仅在埃及,而且远在许多国家的人们不禁为之一怔。人们担心,如此下去,也许有朝一日,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人,再也看不到狮身人面像的威武容颜,而只能面对一片废墟,默然凭吊了。
斯芬克司终于发生崩塌,不是没有先兆的。多少年月,它就遭到“病痛”的严重折磨。关心它的人们早已大声疾呼:抢救斯芬克司!因为它痼疾缠身,简直危在旦夕了。
斯芬克司原为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物。公元前2611年,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国王)哈夫拉为了使他的形象永垂青史,下令在开罗近郊吉萨金字塔旁建造一座狮身人面像,狮子巨大的头部就是按照哈夫拉的面貌雕刻成的,也命名为斯芬克司。这座巨大的石像,长约57米、高20米,造型奇特,风韵神秘,使每个参观者赞叹不已。正因如此,它被列为世界著名古迹之一。古往今来,斯芬克司一直以它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众多的学者和游人。
但是,这座巨像的面目如今已惨不忍睹:颈部大量脱皮,狮爪的皮肤大块剥落,狮身两侧斑斑驳驳,两米长的鼻子早已不知脱落何方。确实,斯芬克司的“病”由来久矣。四千六百年来,它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在兵燹之年,它曾遭古代埃及苏丹卫队马穆鲁克骑兵的炮击和阿拉伯酋长的恣意毁伤。1796年8月,拿破仑远征埃及,它又被入侵者肆意摧残。几千年来,它不断受到风霜侵蚀和烈日烤炙,还多次被荒沙掩埋。尽管它幸存下来了,但如今严重的环境污染,更使它病上添病,气息奄奄。据调查,自从阿斯旺水坝建成后,含盐的地下水泛上地表,严重侵蚀了巨像的肌体;再有,城市中排出的大量烟尘污染了大气,也严重地危及它的生存。今天的游人看到,斯芬克司带着满身伤痕,默默地蜷卧于吉萨沙漠上,神情沮丧,双目凝滞,似乎在期待,又仿佛在哀号:快抢救我!
斯芬克司“病危”,埃及朝野固然重视,各国公众舆论也很关注。经过世界第一流的专家细心“会诊”,确诊它患有严重的腐蚀病,若再不全力抢救,将有丧身之虞。埃及议会要求政府广邀各国著名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埃及政府已拨专款,作为“医疗”费用。但是,斯芬克司已“病入膏肓”,且年深月久,治疗并非易事。从何着手?专家们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应把斯芬克司周身涂满粘胶,以防表皮继续剥落;有人则主张用个巨大的玻璃罩把巨像罩在其中。可是,人们注意到,先前修缮时抹上的灰浆经风化雨蚀之后已变成盐碱,反而侵蚀着石像。六年前涂上的塑胶也开始剥落。看来,要找出一个“妙手回春”的方案,还得煞费苦心哩!
问题的严重性何止于斯芬克司。从它的不幸遭遇,人们不禁联想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珍贵的文物古迹,多少年月,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不也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吗?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一切有识之士和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广大公众,不禁忐忑不安。因为文物古迹受环境污染损害的报告,正源源不断地披露于世;抢救它们的呼声,已响遍五大洲。
在举世闻名的欧洲水城威尼斯,它的许多古代建筑和艺术珍品正经受着严重的侵蚀和破坏。那里兴建的许多化工厂,不断散发出大量有害的气体和化学物质,使众多的文物古迹遭受污染,腐蚀日甚,黯然失色。威尼斯城主要建筑物的拱门和廊柱石料,正在一层层剥落;著名的圣马可教堂正面一组青铜雕马,遍体锈蚀;十八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们的巨幅名画,日益失去光彩。
印度古代宏伟建筑泰姬陵,素以洁白无瑕著称于世。这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陵墓,在阳光下曾放射着耀眼的光彩,在月夜里显得分外皎洁,如同披着轻纱的少女静坐池边,吸引多少游人顾盼流连。可是,如今她竟象患了黄疸性肝炎的病人,浑身萎黄。这是被周围空气污染、腐蚀而造成的恶果。
近年来,希腊雅典巴台农神庙的“病情”同样令人忧虑。这座祭祀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的圣坛,内有精美绝伦的浮雕像。如今,雅典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工业和汽车排出的大量含氯、硫的废气,与空气中的水分合成“酸雨”,正严重地腐蚀着这座古希腊文明的宝库。
此外,历史悠久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越来越令人担忧的倾斜,柬埔寨吴哥窟台基的倒塌,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塑像的崩毁……世界著名文物古迹日益遭到严重毁损的情况,不胜枚举。
这是对人类宝贵遗产极其令人不安的威胁。它告诉我们,防止环境污染、保护世界珍贵文物,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何况,环境的污染,不仅有损于珍贵文物,破坏生态的平衡,而且正在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保护环境,减少以至消除污染,理应成为世界性的迫切课题。这也正是人们从斯芬克司“患病”和后腿崩塌中应当获得的启示。


第7版()
专栏:

街头画家 劳崇聘(文并画)
灯红酒绿,歌台舞榭,是西方生活方式令人眩目的一个方面。可是,无论是在西欧或北美,当你漫步经过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或是在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近旁、在狭窄的小巷或宽阔的广场上经过时,往往可以看到墙上或地面挂着、摆着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这是西方一些画家谋生的场所。好象擦鞋童面前摆着擦鞋箱那样,有些画家面前摆着一把椅子,供顾客来画像时坐用。这些街头画家,每天面对大批游客。可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看画者多,购画者少,生意是惨淡的。
一位四十开外的画家曾告诉我,他从美术学院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直靠在街头卖画为生。可是,街头画家收入微薄,且极不固定。卖画,是难以维持一家生计的。于是有的还得东奔西走,兼干别的工作或打打零工。美丽的画幅,掩盖不了生活的凄凉;深锁的愁眉,空对繁华的街景。象这样的街头画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难见到。正是他们那种漂泊不宁的生活,放纵不羁的模样,无可奈何的神情,使人从中看到了繁华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层群众的真实情景。


第7版()
专栏:异国风情

委内瑞拉的“摔牛”
“摔牛”是委内瑞拉一种别开生面的民间娱乐。它和西班牙的“斗牛”不一样。西班牙的斗牛士通常身穿五彩缤纷的华丽服装,头戴特制的帽子,手执逗牛的红布和用来刺牛的长剑,最后把牛刺死,因此门票很昂贵。委内瑞拉的“摔牛士”们没有特殊穿戴,只是骑在马上与公牛周旋,设法拉住牛的尾巴,尽力把牛摔倒在地,就是胜利。观看“摔牛”,不收分文。
流行在委内瑞拉的“摔牛”,原来是草原牧民创造出来的娱乐活动,后来逐渐发展到城市。每逢节假日,各市镇往往举行群众性娱乐活动,而“摔牛”则是欢乐的高潮。
“摔牛”通常是在一条长达二三百米的跑道上进行,有时利用一条宽敞街道,四周围着木栅,成千的观众层层围在木栅外面,兴致勃勃地观看。“摔牛”开始时,场内放有三五头强壮的公牛。“摔牛士”们骑在马上奔逐,待机接近公牛,俯身抓住牛尾巴,凭“摔牛士”的力气和马的冲力,把牛摔倒。可是,“摔牛士”要想抓住牛尾巴,并非易事。有的牛蛮劲特大,横冲直撞,反而会把“摔牛士”从马背上拖下来。这就算不光彩的失败。
委内瑞拉人特别喜欢“摔牛”活动。一般十五岁的少年就可以参加“摔牛”,而年过半百仍在“摔牛”场上称雄的壮士也大有人在。
“摔牛”活动往往还要邀请些美丽的少女到场参加,坐在一个平台的前排上。当“摔牛士”把牛摔倒,伴马绕场一周后,来到姑娘们的面前时,姑娘就会把一小串玫瑰花佩带在他的肩头上。
谈金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