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乌尔斯滕外交大臣驳斥苏联倒打一耙的无理声明
瑞典决不容忍对领海的任何侵犯
北欧等国官员和舆论指出潜艇事件表明苏联决不会尊重一些国家的中立地位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1月11日电 瑞典外交大臣奥拉·乌尔斯滕今晚在电视台驳斥了苏联政府就苏联潜艇侵犯瑞典领海事件发表的无理声明。
由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泽姆斯科夫10日在莫斯科交给瑞典驻苏联大使的这项声明硬说苏联潜艇是“由于导航仪表失灵”而“无意地进入了瑞典领海”,这“丝毫不涉及瑞典的安全利益”。声明反而攻击瑞典政府就此事件向苏联政府提出的抗议是“歪曲事实”。
乌尔斯滕坚决拒绝苏联反诬瑞典“歪曲事实”的指责。他说,瑞典军方已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发现所谓由于导航错误而进入瑞典领海是不可能的。“我们已阐述了所有的事实”。
乌尔斯滕强调说,瑞典已经表明,它不会容忍对它的领海的任何侵犯。他还说,“我们同苏联的关系由于莫斯科采取的措施已遭受到严重的压力。苏联对此要负完全的责任。”
乌尔斯滕还指出,苏联声明中“只字不提我们关于潜艇上载有核武器的最严重的抗议,这是值得注意的”。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1月9日电 奥斯陆消息:挪威军政府官员最近纷纷就苏联潜艇侵犯瑞典领海发表谈话,表示挪威必须加强对海域的警戒。
挪威外交大臣斯特雷对挪威电视台说,一艘载有核武器的潜艇居然用这种办法驶进其它国家海岸附近的海域,这是绝对不能原谅的和惊人的。他说,必须认真考虑加强对挪威海域的警戒的问题。
挪威国防大臣肖斯塔说,在这一事件之后,苏联关于建立无核区的保证将不会更受到欢迎。他说,现在必须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挪威领海多次被发现的外国潜艇是否也载有核武器。
挪威国防司令哈姆莱将军在挪威电视台说,这种潜艇经常出没在波罗的海。过去在挪威松内湾发现的外国潜艇也被认为是这种潜艇。他说,“威士忌”级潜艇不仅配备常规武器,而且准备打核战争,这是惊人的。这使得形势更加严重,为此需要重新估计苏联的海军战略思想。
据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瑞典和西欧一些报纸连日来发表评论,谴责苏联潜艇对瑞典领海的侵犯。
《瑞典日报》发表评论说,出现苏联潜艇事件后,“苏联一下子失去了所有信誉……潜艇事件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转折点。”“苏联已暴露了它的嘴脸,它(对任何人)都不友好。”
《瑞典日报》在另一篇评论中指出,苏联不断鼓吹使波罗的海成为“和平海”,这不过是宣传而已。“苏联的行为使我们不得不问:苏联是否真的尊重瑞典的中立?”
瑞典《晚报》的评论说:“考虑到苏联对西欧和平运动的支持,苏联这次对瑞典领海的侵犯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英国《卫报》认为,苏联潜艇搁浅事件将削弱了人们“对苏联关于在战时或和平时期建立北欧无核区的建议的热情。”
芬兰的《新芬兰报》指出,“当场抓获使苏联狼狈不堪。”潜艇事件“必然使波罗的海的气氛恶化”。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1月11日电 哥本哈根消息:丹麦政府和舆论最近谴责苏联潜艇侵犯瑞典领海,要求加强沿海防务。
丹麦首相约恩森在评论苏联潜艇事件时说,“这一事件削弱了苏联在欧洲限制核武器谈判中的信誉,同时也打破了认为波罗的海是‘和平之海’的说法。”
丹麦外交大臣奥勒森说,潜艇事件表明,在同苏联进行北欧无核区的谈判时,必须把科拉半岛和波罗的海地区包括进去。
丹麦保守党主席什卢特说,“苏联不尊重任何国家的中立地位……苏联自己的行为使人们对它的诚意产生了怀疑”。
11月5日晚,丹麦首都300人在苏联驻丹麦大使馆前举行了示威,抗议苏联潜艇侵犯瑞典领海。
据新华社巴西利亚11月11日电 巴西《圣保罗州报》11日就苏联潜艇最近侵犯瑞典领海一事发表社论说,苏联“是既不尊重国际法,更不尊重一些国家的中立地位的”。
社论说,“至少,北欧人已看出了苏联的真面目:苏联今天正同样扮演着希特勒德国在三十年代扮演的侵略的角色”。


第6版()
专栏:

海湾六国首脑会议闭幕
要求把沙特建议提交阿拉伯首脑会议讨论
阿拉伯坚定阵线将召开紧急外长会议讨论沙特建议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历时两天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首脑会议11日在利雅得结束的时候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要求沙特阿拉伯把法赫德王储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八点建议提交给即将在摩洛哥召开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列入它的议事日程。
公报说,海湾六国首脑讨论了中东局势,重申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为建立一个由巴解组织领导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进行的斗争。同时强调,以色列必须撤出所有阿拉伯被占的领土,拆除移民点。六国首脑决心努力使阿拉伯国家采取统一的立场。
公报说,六国首脑拒绝大国对本地区事务的干涉。会议研究了海湾六国的军事合作问题,要求国防大臣们确定一些首要措施来确保本地区的独立和主权。
首脑会议批准了财政大臣们拟定的六国经济协定。
另据阿拉伯叙利亚通讯社11日报道说,阿拉伯坚定阵线将在“最近几天里”召开紧急的外长级会议,就列入本月25日在摩洛哥非斯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议程的一系列问题交换意见。报道说,坚定阵线将在这些问题上采取一致的立场。据认为,沙特阿拉伯提出的中东和平八点建议,将是坚定阵线紧急外长会议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第6版()
专栏:短评

团结合作促进中东和平
由海湾地区六个国家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从11月10日到11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了第二次首脑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将沙特阿拉伯提出的实现中东和平的八点建议,提交本月25日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审议,并就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和海湾地区安全制定了共同战略。这次会议不仅有利于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加强海湾国家的团结合作和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这次首脑会议是在中东地区的局势发生微妙变化的形势下召开的。沙特阿拉伯的八点建议在国际上得到日益广泛的支持,而以色列当局则顽固地加以反对,并用派遣飞机入侵沙特阿拉伯等国领空、扬言入侵黎巴嫩、拒绝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等挑衅手段,对阿拉伯国家施加压力,并迫使美国在对待沙特建议上态度动摇不定。在这种情况下,海湾六国坚决支持沙特建议,并决定将沙特建议作为六国共同的建议提交阿拉伯首脑会议,为阿拉伯国家团结对敌作出了范例,这无疑将增加沙特建议的重要性,对中东问题的公正合理解决将产生重大影响。
会议还批准了一项重要的经济协定,包括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协调贸易政策、制定联合投资政策等。这表明六国经济合作委员会在走向建立海湾经济共同体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海湾六国石油资源丰富,财力雄厚,它们加强合作,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对维护海湾国家的政治独立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通过共同努力保卫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反对超级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是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宗旨。这次六国首脑会议所取得的成就,再次证明,团结合作是阿拉伯国家对付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以色列扩张主义的无价之宝。


第6版()
专栏:

潜艇骗回国 翻脸不认账
苏联反诬瑞典政府歪曲事实
竟拒绝瑞典要苏联不再重复类似事件的要求
新华社莫斯科11月11日电 苏联政府今天发表声明,悍然拒绝瑞典政府就苏联潜艇侵犯瑞典领海事件向苏联提出的抗议,并且对瑞典政府进行了无理的攻击。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泽姆斯科夫今天把苏联政府的声明交给了瑞典驻苏联大使。声明辩解说,苏联潜艇是“由于导航仪表失灵”而“无意地进入了瑞典领海”。苏联这次是“作为例外”才允许瑞典当局到潜艇上进行检查和“会见艇长”的。
声明竟然说,苏联潜艇进入瑞典领海“丝毫不涉及瑞典的安全利益”。声明攻击瑞典政府就此事件向苏联政府提出的抗议是“歪曲事实”,指责瑞典政府关于导航仪表失灵不是苏联潜艇进入瑞典领海的真正原因的判断是“荒谬的结论”。
声明蛮横拒绝瑞典政府要苏联不再重复这种粗暴的侵犯事件的要求。
苏联的这个声明是在瑞典释放了苏联潜艇之后才发表的,而且莫斯科报刊迄今没有公布瑞典就这一事件向苏联提出的抗议。
塔斯社同一天就潜艇事件发表一篇气势汹汹的评论,把西方舆论界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和评论指责为“反苏宣传”。


第6版()
专栏:

我人大代表团同日中友好六团体座谈
代表团拜会日本各政党领导人
新华社东京11月12日电 以彭冲副委员长为团长的中国人大代表团,今天下午在东京新大谷饭店同六个日中友好团体的负责人欢聚,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热诚地交换了意见。
出席座谈会的有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日中友好协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日中经济协会和日中协会的负责人。
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自民党众议员古井喜实代表六个团体对中国人大代表团访日表示热烈欢迎。他祝愿中国人民建设国家的事业取得全面的成功。
彭冲着重介绍了日本朋友所关心的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并请到会的日本朋友转告其他日本朋友,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在开发资源、能源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同外国的合作需要进一步发展,在改造中国现有的中小企业方面更是大有作为。
晚上,日中协会会长茅诚司举行酒会,欢迎以彭冲为团长的中国人大代表团。日本政界、经济界和文化界一些著名人士出席了酒会。
彭冲应日本朋友的要求,在酒会上题词:
深情两千载,
相隔一衣带。
代表团团员、82高龄的楚图南也当场挥笔:
中日文明一脉远,
人民友谊万年长。
新华社东京11月12日电 中国人大代表团昨天和今天分别拜会了日本社会党、公明党、新自由俱乐部、社会民主联合、民社党和自民党的领导人,就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彭冲副委员长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感谢日本各位老朋友为两国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且希望更多的新朋友参加到中日友好的行列中来。
社会党委员长飞鸟田一雄对于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成功召开,中国人民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表示敬意;对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谈话表示赞赏。
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表示,希望中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公明党要为日中两国的友好进一步发展而继续努力。
社会民主联合负责人楢崎弥之助和新自由俱乐部负责人中马弘毅表示,希望加深迄今已经建立的友谊。
民社党委员长佐佐木良作说,要让新的一代去同中国交往,使两国友好关系今后进一步发展。
自民党干事长樱内义雄说,自民党要把松村谦三、藤山爱一郎等前辈所开创的日中友好关系继承下来,并且发展下去。展望未来,日中友好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发展。


第6版()
专栏:

波兰各地纪念国家恢复独立六十三周年
新华社华沙1 1月11日电 波兰各地各界代表11 月11日分别举行集会等活动,隆重纪念波兰国家恢复独立六十三周年。
波兰在历史上曾遭到普鲁士、奥地利和沙皇俄国的三次瓜分,于1918年恢复独立。
在华沙,波兰国务委员会主席、人民统一阵线主席亨·雅布翁斯基以及波兰自由民主战士联盟、行业工会、自治工会、青年、妇女和童子军组织的代表,今天向无名烈士墓献了花圈。波兰教会在圣·约翰教堂为波兰国家独立而捐躯的军人和社会活动家作弥撒,然后举行了游行。游行者在无名烈士墓献鲜花后举行集会。“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成员、玛佐夫舍分会副主席塞·雅沃尔斯基在集会上发表讲话,呼吁波兰各界人士在“争取波兰完全独立的口号下团结起来”,要求“波兰问题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由波兰人共同来解决”。
在华沙大学举行了纪念大会,校长在会上讲了话。
另据波通社报道,波兰其他地区今天也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在波兹南市举行了市民爱国示威。市和省的领导人也参加了这一活动。在格但斯克,市和省的领导机关代表“团结”工会和行业工会代表举行了爱国纪念会,群众举行了游行。


第6版()
专栏:

日本出版孙中山先生传记
本报讯 早稻田大学教授安藤彦太郎编写的关于孙中山先生传略的《革命尚未成功》一书,最近已由日本国土社出版。
该书分12章,从孙中山诞生前的中国谈起,直到新中国成立。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和思想,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作者说,孙中山在开创近代史方面是有巨大贡献的。他梦寐以求的革命,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实现了。


第6版()
专栏:

波兰三党联合行动委员会举行会议
支持波党筹建人民协商阵线的建议
新华社华沙11月11日电 波兰统一工人党、统一农民党、民主党联合行动委员会今天在华沙举行会议,表示支持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关于成立筹备小组来筹建人民协商委员会的建议。
据波通社报道,有三党领导人参加的这次会议讨论了人民协商阵线在波兰的作用和地位,认为协商主张“是克服危机和实现社会主义革新的基本条件和有效途径”。会议确认,“人民协商阵线应该建立在伙伴式地尊重加入这一阵线的各个组织和公民的自治性和特点的基础上”。
会议听取了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最近同各种社会力量就建立人民协商阵线问题进行会谈的情况,并赞同会谈的结果。会议决定号召三党的各级组织支持协商的思想。


第6版()
专栏:

美国航天飞机第二次发射成功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2日电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2日当地时间上午10时10分(北京时间23时10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上天。
这是“哥伦比亚”号的第二次试飞。试飞机组人员是乔·恩格尔和理查德·特鲁利。他们俩是第一次进行宇宙航行,但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试飞员。
航天飞机第二次试飞原定于9月30日开始。但由于要安装喷水装置以减轻固体火箭助推器点火后产生的冲击波压力,部分防热瓦因腐蚀性燃料泄漏受损而需要更换,以及辅助动力装置的润滑系统和资料传送系统出现故障等原因,三次推迟起飞日期。
“哥伦比亚”号第二次试飞预计进行5天4小时,绕地球运行83圈,由宇航员驾驶返回大气层,11月1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一个干涸的湖面着陆。
“哥伦比亚”号第一次试飞是在今年4月12日到14日进行的。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第二次试飞以后预计还将进行两次试飞。


第6版()
专栏:

苏联对北欧国家的军事威胁
吴迎春
苏联一艘载有核武器的潜艇侵犯瑞典领水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苏联政府11日发表声明竭力进行辩解,把这一事件说成是什么“导航仪表失灵”,“误入”等等,并且蛮横地声称这一事件“丝毫不涉及瑞典的安全利益”,公然拒绝瑞典政府要求苏联不再重复这种粗暴侵犯事件的合理要求。这充分暴露了苏联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
其实,苏联潜艇事件不过是苏联对北欧国家进行军事扩张的又一次表演。多年来,苏联一直在北欧地区加紧军事部署,扩建军事基地,修建战略通道和运河,集结兵力和新式武器装备,大大地威胁着这一地区的安全。苏联在北欧地区的扩军备战活动同它在欧洲南翼、中东、波斯湾地区的军事扩张和渗透遥相呼应,企图从南北夹击欧洲,实现其称霸欧洲的野心。
苏联在北欧地区周围部署了庞大的兵力和导弹。在科拉半岛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海陆空军基地。苏联最大的海军舰队——北方舰队就驻扎在科拉半岛的摩尔曼斯克。据报道,这支舰队拥有170多艘潜艇,占苏联发射洲际导弹潜艇总数的三分之二,此外还有32,000吨的“基辅”号航空母舰和新式的大型核动力巡洋舰以及数百艘水面作战舰只,并且还以每年平均两、三艘的速度增加新式舰艇。在摩尔曼斯克的周围还部署了“逆火式”轰炸机和能击中北欧各国和整个欧洲的SS—20导弹。在波罗的海,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部署的各类舰艇已增至560多艘,其中包括6艘能发射核导弹的G级潜艇,14个陆军师和1个空降师,共约15万人,同时,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还有700多架攻击型飞机。不久前,瑞典的防务专家披露,已发现苏联驻扎在波罗的海的其它一些舰只上也部署了核武器,使苏联称之为“和平之海”上笼罩着核威胁的阴影。
苏联在北欧地区占有巨大的军事优势,它的舰队在北欧海域横冲直闯,巴伦支海和挪威海几乎成为苏联的“内海”,波罗的海差不多成为“俄国湖”。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指出,一旦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些庞大的军事力量将派上用场,北方舰队将同从波罗的海驶出的舰队汇合在一起,“象一把巨大的钳子从两面控制挪威的港口。通过格陵兰、冰岛、法罗群岛和设得兰群岛之间的三条广阔的水道来控制东大西洋,从而阻截美国试图从海上向欧洲增援部队和物资”。
苏联凭借着日益膨胀的军事力量,不断侵犯北欧国家的领土、领空和主权。据统计,1979年苏联飞机进入冰岛空防区域达150架次,1980年增加到160架次。苏联的军用飞机训练飞行在波罗的海地区不断西进,逼近丹麦的首都。北欧国家还常常发现“不明国籍”的潜艇在它们的水域内活动。仅瑞典一国,去年以来就发生了17起这样的事件。苏联集团以北欧国家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次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6月以来先后达6次。苏联最近的一次海、陆、空军演习,出动兵员10万,舰艇140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联在北欧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
苏联还派遣大批的间谍在北欧国家收集军事情报,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尤为严重的是,苏联采取种种阴谋手段,妄图蚕食、鲸吞北欧国家的领土和领海。在同挪威关于巴伦支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上,苏联坚持蛮横立场,企图多占挪威15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在和瑞典划分大陆架的谈判中,苏联同样蛮横地要把大陆架划到瑞典的领土哥特兰岛的岸边。苏联还在挪威北部“争议海域”进行发射火箭试验。它还通过殖民扩张行径,妄图吞并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但是长期以来,苏联把自己打扮成维护欧洲和平的旗手。一再宣称,苏联关心北欧的“和平”和“稳定”,强调苏联“过去和现在一向主张加强整个北欧的和平基础”,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和“睦邻关系”。前不久它还再次表示,由苏联这个核大国“保证”北欧无核国家的安全等等。但是苏联在北欧地区的所作所为,包括苏联潜艇最近侵入中立的瑞典一事,却在北欧和世界人民面前戳穿了自己的伪善面目。


第6版()
专栏:

联大接纳安提瓜和巴布达为成员国
新华社联合国11月11日电 联合国大会今天接纳安提瓜和巴布达为它的第157个成员国。
这个决定宣布后,安提瓜和巴布达代表团立刻在联合国大厅就坐,并受到了其他成员国的热烈祝贺。
加勒比地区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是今年11月1日独立的。


第6版()
专栏:

美国航天飞机第二次试航的主要任务
李瑞晨
美国花费九年时间、近百亿美元研制的航天飞机,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已进入了空间试航阶段。4月12日至14日,它由约翰·杨和罗伯特·克里平驾驶完成了第一次试航,现在又由空军上校恩格尔和海军上校特鲁利驾驶开始了第二次试航。预计明年还将进行第三、第四次试航,然后正式投入使用。
航天飞机试航的总的目的虽然都是鉴定其设计性能,但每次试航又各具不同的特点和试验内容。第一次试航的主要目的是试验它能不能经受实际飞行条件的考验——只要能从地面起飞、进入轨道、安全返回地球就算达到了目的。因此,为它安排的试验项目较少。第二次试航除了要完成第一次试航的任务外,在发射、飞行与空间操作方面都增加了很多新的试验内容,这对以后航天飞机的实用航行将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检验发射台的改进方案
航天飞机起飞时是以垂直姿态竖立在活动发射平台上,而活动平台坐落在固定的发射基座上。为了排除火箭发动机点火期间的燃气,在活动发射平台上设有排焰道,在固定基座下面有导流锥。但在第一次试航中,由于导流系统未能有效地排除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的燃气,使轨道器周围产生了比预定值大三倍的冲击波压力,导致其升降舵移位、姿控发动机燃料箱的支杆曲屈和座舱内的振动负荷过大。如果以后再出现这类问题,就可能危及轨道器的结构和有效载荷的安全。为此,美航天局花费200万美元研究出一套改进发射台的方案,即点火期间,从发射台上以每分钟约10万加仑的流量向火焰喷水,同时在活动发射平台的排焰道内设置一些水槽,用来吸收和消散固体助推器产生的排气压力。这个方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要在第二次试航中检验。
二、鉴定轨道器本身的设计参数
以往的载人飞船在进行实际载人航天之前都要作一系列的无人飞行试验,以鉴定飞船的结构系统是否合理、可靠。然而对于航天飞机来说,鉴定结构参数的任务是通过试航来进行的。在首次试航中,轨道器的主要试验计划包括两项,一是测量气动参数,二是通过飞机对轨道器再入期间的表面温度进行红外照相,以掌握其实际气动加热的情况,便于改进防热系统。而在第二次试航中除继续上述两项试验外,还增加了以下四项新的试验:(1)监视货舱内的污染与试验遥控机械手;(2)测量防热砖的间隙对再入加热的影响;(3)测量防热砖表面的催化效果;(4)测量各种环境参数。
三、考核轨道器空间观测的能力
航天飞机是一种新型多用途的航天器,它不仅能发射与回收各类卫星,还能从事空间装配、科学实验与观测等任务。为了考查其空间观测能力,航天飞机在二次试航中首次携带了一套遥感装置,将对地球的陆地、海洋与大气的有关现象实施观测。其中主要观测项目有:(1)用旁视摄象雷达拍摄地质构造图象,然后同陆地卫星摄取的正视图象比较,由此得出是否存在石油与其它矿藏的线索;(2)用多光谱红外辐射仪探测岩石结构同其反光特性的关系,寻找最适于从空间进行遥感勘查的光谱区;(3)试验从空间鉴别地球上的水、植物、雪、光地与云层等地物特征的方法;(4)测量海水的颜色,了解海藻分布与海水污染状况;(5)探测地球周围大气遭受一氧化碳污染的情况;(6)宇航员亲自操纵一种特制的摄影机拍摄由一般飞机观测不到的高空雷电现象,提供准确的气象资料。四、试验返航期间机动飞行的能力同一般航天器相比,航天飞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带有机翼。在从轨道上返回地面期间,它能借助于气动升力的作用,滑行上万公里的距离,然后在跑道上水平降落。与此同时,在滑行中,它还能向两侧方向作2,000公里的机动飞行,以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为试验这种机动飞行能力,宇航员将通过一系列的手动控制,让轨道器进行滚动、偏航与俯仰运动,以获得更多的关于操纵性与稳定性的资料。在轨道器最后的进场与着陆阶段,为取得在有侧向风情况下安全着陆的经验,宇航员还要在着陆场的两条跑道中临时选择一条降落。为此,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着陆场已装设了一种激光雷达,它将在航天飞机降落前的几分钟内向空中发射红外激光束,测量风向风速数据,提供宇航员使用。


第6版()
专栏:

11日晚,中国人大代表团团长彭冲出席日本众参两院举行的招待会。传真照片(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