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希望就在这里
解波
北京东城区的灯市口,是条清静的街道。全国妇联的办公楼就坐落在这里。近几个月来,大楼四层有间办公室,常常有一串串笑语声溢出门外。这里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欢乐呢?
事情也许可以回溯到一年前的今天。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覃琨、连德枝两同志就北京儿童剧场颓圮待建一事在《人民日报》上发出呼吁,要求有关部门拨出一两个剧场解决孩子们的看戏问题。两位演员的一篇短文,却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二十天后,北京和上海的十多位儿童文学家先后在报上大声疾呼给孩子们一个看戏的地方。又过了月余,茅盾等五位老一辈文学家也发出同样的呐喊:“想想孩子们吧!”
谁也没有想到,穿越千山万水,从福建闽侯县农村迅速传来了一个回音。农村教师林棋国深知儿童教育对人才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给叶圣陶同志寄来一块钱,表示要月月照寄,希望聚沙成塔,帮助国家降低少年儿童读物的价格。这份心意,比水晶还纯净、比黄金还贵重啊!面对沉甸甸的一张汇款单,可难坏了叶老和其他几位同志,退回去吧,辜负了林老师的一片心意;收下吧,可又怎么处理?
党是和人民心连心的。正当叶圣陶等同志犯愁作难的时候,党中央书记处于今年2月发出“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儿童和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号召,并且把关心儿童成长的重要任务交给全国妇联来承担。陈云同志在百忙中仔细看了茅盾、夏衍等同志的文章,提出中央机关的礼堂要专门拿出时间来为儿童服务等具体建议。4月11日,中央书记处宣布中南海怀仁堂为孩子们免费开放五天。五一节前,邓颖超、宋任穷等同志先后同少先队员们一起观看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岳云》。
榜样是最有力的号召。5月9日,全国儿童和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了,下属的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和儿童生活用品委员会也同时组成。所有为孩子们服务的事业: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保健,和纺织、食品、玩具等等都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人们都在思索,怎样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一点贡献?
老红军战士刘英同志早在青年时代,就奋身救国,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十年动乱中,当她和爱人张闻天同志蒙垢受辱、备遭折磨的时候,他们梦牵魂萦的依然是党的事业、祖国的未来;日夜焦虑的仍旧是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刻,还能为党和后代贡献些什么?他们商定:把历年来省吃俭用的积蓄交给党、交给祖国,并且互相嘱托:“你先死我交,我先死你交。”张闻天同志没能看到1976年的那个金秋,就与世长辞了。刘英同志按照他的遗愿,把4万元人民币交了党费。今年,在花团锦簇的6月里,刘英同志又毫不迟疑地把最后的4万元捐献给儿童文化教育事业。
中央警卫部队的三名战士席印章、邓文细、朱元水同志也想到了儿童。在宋庆龄名誉主席弥留之际,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热血。5月30日下午,宋庆龄办公室的同志亲自来部队慰问,给他们每人送来200元的营养费。“我们是警卫战士,为宋庆龄名誉主席献点血是应尽的义务、光荣的责任,哪能要钱?”600元钱推来推去,怎么办呢?中队教导员席印章想:宋庆龄名誉主席年高体衰,还亲自观看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赴京首场演出。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还时常关心烈士遗孤的成长。首长做出了榜样,我们就应该踩着首长的脚印上。后天是“六一”儿童节,把600元钱作为给少年儿童的礼物吧。席印章把心思一说,两位战友高兴得拍手叫好。
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年龄不等、境况各异,爱好也不相同,然而,他们都“心有灵犀一点通”,希望集中社会的财力,为少年儿童办点好事。这不是什么慷慨解囊,更不是什么慈善事业,而是炎黄子孙对民族中兴的热望,对祖国明天的期待。
就这样,1981年7月28日,由康克清同志任会长的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应运而生了,会址暂时设在全国妇联的四楼。成立的消息一经正式公布,就象炎夏酷暑中洒下阵阵雨花,使人们的心那样的欢快、跳荡!妇联大楼顷刻成了巨大的磁石。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来访的人们络绎不绝。那一封封祝贺信、捐款单,源源不断地涌进了这幢大楼。
在这一笔笔捐款中,有的是机关团体的资助,有的是新战士的第一次津贴,有的是老工人的退休金,有的是学生勤工俭学的收入,有的是工人高产优质的奖励……安徽淮北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把珍藏半年的压岁钱寄来了;解放军总参谋部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虽然重病卧床,也把多年积蓄的一万元寄来了。一长串的名单中,跳出了一些我们熟悉的名字。例如王铁成,这位在话剧和电影《报童》里成功地扮演周恩来同志的演员,听到儿童和少年基金会成立的消息,真是喜上眉梢。他那十一岁的独子,患有先天性的病症,作为父亲,多么盼望这样的儿童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他所工作的儿童艺术剧院,正苦于寻找给儿童演出的剧场,作为演员,又多么渴望孩子们的需要能由社会各方面全力解决。虽然他的家境并不宽裕,但是无论如何也要表表自己的心意。正好,外出拍电影的津贴发下来了,他把500元钱送到了基金会。
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基金会的款项就突破了100万元。对全国三亿八千万少年儿童来说,这个数目也许还是太小了。但是,请你注意一下那许多信件的落款:一个工人、一个青年、一个战士、一个干部、一个教师……还将会有无穷无尽的“一”。“一”是个最小的数,却又是个无限大的开端。伟大的万里长城是由一块块砖筑起来的;十亿中国人民是由一个个中华儿女组织起来的。这百万元的捐款也正是由闽侯县的一位教师首先捐起来的。亲爱的同志,你难道不觉得吗?在建设四化的征途上,一颗颗火热跳动的红心都被振兴中华、关怀后代的伟大目标和崇高理想吸引到一起来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不正在这里吗?


第8版()
专栏:

登山之路
——给年轻的朋友
赵丽宏一峰在何处?巅在何处?抬头远眺——但见云缠雾锁,但见山影扑朔,仿佛是溟溟一片,看不见光明前途……只有脚下的路,虽然陡峭曲折,却是坚实执着,顽强地升入云雾……二巉岩,蒺藜,绝壁,深壑……伸展得艰难呵,这登山之路——时而象云海里垂下的丝带,时而象乱石中窜出的藤束……我走!我走!我用双脚重重叩击这山路,让有力的足音,震荡沉睡的空谷。我走!我走!我用汗水,轻轻洗刷这山路,让后来的旅人,知道这里有人经过。我走!我走!云飘到了我脚下,雾在我身畔散落……三是的,是累,腰酸脚软,汗似挂不断的珠;是的,是苦,风侵雨袭,有蛇蝎挡路;也有山穷道绝的迷惘,也有旋而又旋的疑惑……然而只要探索不断,就有成功的希望,就有无穷的欢乐,即便是路边的一泓清泉,一朵野花,一声鸟鸣,一阵蛙鼓,也会带给我心灵的抚慰,求索的鼓舞……
四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到处有通向峰巅的途径,到处有登临绝顶的道路!峰在何处?巅在何处?脚下有坚韧的毅力,定能越过千沟万壑;心中有凌云的羽翼,定能到达理想的高度!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严明法制,教惩并用
张宗厚
最近政法部门积极行动,依法从重从快地打击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人民拍手称快。
对坏人绳之以法,是加强安定团结的重要措施。古人曾说:“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治病贵早,加强社会治安也同样贵在打击及时。《左传》中记载,春秋时,郑国的子大叔执政,“不忍猛而宽”,结果盗贼蜂起。后接受教训,天下才有所太平,使得一向主张施仁政的孔子也称许为“善哉”。而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把对严重危害国家的人宽刑“仁厚”比作“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不缺则折”。
当然,历史上的统治者的“治安策”,为了维护少数人的统治。但维护社会安定,在客观上是为人民所需要的。在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的专政机关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更应该理直气壮对严重的犯罪分子施以“斤斧”。这是政法机关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事。需要造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声势。有些人以为打击犯罪分子与己无关,或则见危不救或则知情不举,明哲保身,甚或有意无意庇护犯罪者,实在是错误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发生的一些案件中,仍以青少年的犯罪率为高。这就不能不考虑一个问题:抓从重从快打击犯罪的同时,也要认真进行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只重视抓“尖子”,对后进学生关心不够。又比如有些家长,包括一些国家干部,过分溺爱纵容自己的子女,结果,把他们导向了犯罪的道路。事实上,各种社会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都有作用。除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外,图书出版部门、电影、电视、广播等,都应该成为法制教育的自觉的助手。


第8版()
专栏:

台湾诗人丘逢甲
任光椿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是1896年5月5日,即清光绪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周年时,台湾诗人丘逢甲写的一首寄恨诗,题为《春愁》。
丘逢甲,字仙根,号仓海,台湾人,出身望族,光绪十五年进士,是近代台湾最著名的爱国诗人。1894年,在中日战争,即甲午之战中,中国遭到惨败。第二年,清廷派李鸿章亲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将我国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丘逢甲十分愤慨,驰电清廷,提出抗议,并说:“清廷虽弃我,我岂可复自弃耶!”乃宣布台湾自主,自任大将军,率领台湾人民起义抗日,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给了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受到了台湾人民的欢迎与支持。后来因缺乏外援,孤军作战,与日军力量悬殊太大,终遭失败。起义失败后,丘逢甲被迫内渡,寄居岭南,始与康梁同谋变法,后又支持孙中山、同盟会的斗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到南京参加组织政府,是民国成立后第一名台湾籍的参议员。看到祖国光复,他无比欢欣,惜病魔缠身,当年便去世了,死年才四十九岁。丘逢甲诗词创作极丰,据云有一万余首,今存者仅一千余首,选集有《岭云海日楼诗抄》、《仓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等。
丘逢甲因爱国情深,故园沦落,沉郁之情,一寄于诗,故所作多慷慨悲凉之气,诗风雄强激宕,开脱奔放,曾被梁启超称为“诗界革命巨子”。
来大陆后,大约在1906年前后,他曾写过一首题为《梦中》的记梦诗:
绣旗犹飐落花风,
不信楼台是梦中。
十二阑干摇海绿,
八千子弟化春红。
奔驰日月无停轨,
组织河山未就功。
车下懒龙呼不起,
钧天罢奏太匆匆!
“八千子弟化春红”,表现了他对同他一道在台湾高举义旗,为抗击侵略者,保卫家园而战死的战士们的深切的哀悼和怀念;同时,“钧天罢奏太匆匆”,也流露了在腐朽专制的清王朝统治下,他对祖国宝岛台湾前途感到渺茫的无限惆怅。
“车下懒龙呼不起”,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整个清王朝、包括台湾在内的那些颟顸无能的大小官吏和官兵们的满怀忧怨。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又发出了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号召时,使我们更加怀念这位为统一祖国而奔走呼号的爱国志士。


第8版()
专栏:

看不清楚〔白族民间传说〕
有一天,艾玉给张财主劈柴。他手脚麻利,又舍得出力,到太阳落山,院子里的一大垛柴劈了一大半,但张财主还没喊艾玉歇息。艾玉一边劈柴,一边寻思着办法,打算治治这个贪心的财主。他心里想着,劈柴的劲头越来越大。张财主心里暗自高兴:又可以省半天工钱了。
到天黑,艾玉把所有的柴都劈光了,见旁边有个新猪食槽,那是用整块的松木刳的。艾玉对准猪食槽,使足力气,一斧、两斧……张财主闻声边跑边叫道:“哎,哎,那——那是猪食槽!”等张财主赶到,猪食槽已劈成两半。他气急败坏地嚷道:“你瞎啦?那是我前两天才买的,值你三天工钱!”艾玉漫不经心地说:“噢,老爷,天太黑了,看不清楚。”张财主只好自认晦气。
〔杨明甲搜集整理〕


第8版()
专栏:

深山水电站〔中国画〕 姜宝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