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事实和谎言
  本报评论员
入侵瑞典领海军事禁区的载有核武器的苏联潜艇,已由瑞典海军押送出境。苏联无视国际法准则,恣意侵犯别国领海的严重事件,清楚地暴露了苏联霸权主义者居心叵测的丑恶嘴脸,引起了瑞典和欧洲各国人民和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抗议。现在这一事件虽然已告一段落,但是它所揭示的问题却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在苏联潜艇侵犯瑞典领海的同时,11月2日,塔斯社发表了勃列日涅夫答西德《明镜》周刊记者问的全文。这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大肆标榜苏联“诚心诚意地”在欧洲防止核浩劫和“创造持久和平”的意愿,充塞着和平、裁军、合作、信任、缓和等等美妙动听的词句,几乎集最近以来苏联高唱和平赞歌之大成,把自己装扮成心地善良的和平天使。勃列日涅夫在这篇答《明镜》周刊记者问中说:“贵刊的名称是“明镜”。希望这面镜子将反映出真实的图景”,并且声明:“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原则性的话语要由相应的实际行动来证实。”
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一边是苏联潜艇侵入邻国的事实;一边是苏联领导人的动听的言词。如果人们把事实与言词两相对照,就不难看出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真实意图,这显然有助于人们打开眼界。
勃列日涅夫在答记者问中竭力要欧洲人民相信,苏联的军事存在对欧洲是无害的,“苏联不威胁任何人,也不打算进攻任何人”。相反,据他说,倒是西欧的“军事基地包围着”苏联。
事实如何呢?瑞典是一个中立国家,它不参加任何军事联盟,它只拥有极为有限的军事力量,根本没有对苏联构成任何威胁。尽管如此,苏联潜艇却毫无顾忌地直闯进瑞典领海。苏联这种行动如果不叫做对瑞典的威胁,又该叫什么呢?事实上,苏联对北欧邻国进行军事间谍活动决非只此一次,只是这次被瑞典政府人赃俱获,抵赖不掉而已。如果苏联政府真的不准备进攻和威胁别人,真的要尊重邻国的主权,那末,搞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又是为了什么!
波罗的海一向被苏联视为内海,苏联多次在波罗的海耀武扬威,最近又调集军舰在波罗的海上举行空前规模的军事演习,这不是赤裸裸的实力威胁,又是什么?今天苏联在欧洲囤集数量比西方大得多的坦克、大炮,部署了250多枚威胁着西欧的SS—20中程导弹,在西欧侧翼——中东和地中海、红海沿岸部署军事力量。而西欧至今没有可以与SS—20相匹敌的中程导弹,更不可能在苏联背后或者侧翼拥有军事基地。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谁在威胁谁,谁在包围谁,不是一清二楚的吗?
勃列日涅夫信誓旦旦地向欧洲各国表示:只要它们拒绝生产和拥有核武器,也不在自己领土上设置核武器,苏联将“提供保证”,不对这些国家使用核武器。这个克里姆林宫领导人还以建立“北欧无核区”为例,说什么“这个无核区的参加国会感到更安全些”。
事实又是如何呢?作为中立国,瑞典的国土上既不生产、也没设置任何核武器。这应该合乎勃列日涅夫所说的无核国的条件了吧。但是,苏联载有核武器的潜艇照样偷偷钻进它的领海,进行不可告人的活动。试问,莫斯科这样做,这些国家还有什么安全可言?苏联曾一再表示尊重同北欧邻国的“睦邻关系”,不会对它们进行核威胁,但是现在事实证明,一旦霸权主义认为需要,诺言可以背弃,协议可以抛掉,这怎么能使人相信它还有什么维护和平的“真心诚意”呢?
十分清楚,恰恰是苏联自己的行动,戳穿了勃列日涅夫的谎言。正如西德《波恩评论报》所说的:勃列日涅夫的问答游戏又一次证明了莫斯科的策略,即吹起和平的曲调,一边流着鳄鱼的眼泪,一边在这曲调上加上威胁的调门,还希望能一点一点蚕食掉西方的地盘。苏联“入侵阿富汗,持续地威胁波兰,试图对第三世界施加影响,以及潜艇在瑞典海岸搁浅——这些事件说的不是另一种语言吗?”
当然,在欧洲也有一些人,他们害怕战争,希望和平,天真地从苏联的和平曲调中寻求安慰。在苏联的巨大的军事压力下,他们主张中小国家单方面裁军,以推动大国裁军。他们认为只要在西欧撤除核武器,就会软化超级大国,从而消除核战争威胁。他们幻想欧洲置身于两个军事集团之外,走中立主义的道路,以保持欧洲的稳定和和平。然而苏联潜艇入侵瑞典,应该使这些人从好梦中惊醒了。事实证明,对于瑞典这样一个中立国家,苏联霸权主义尚且不肯手下留情,对于其他西欧国家,就更不用说了。过去几年,西方国家曾经企图以自我克制来软化苏联,结果苏联的扩军乘机以更迅猛势头跃进,使力量对比大大有利于苏联而不利于西方。现在,如果用欧洲中立、单方面裁军等等来求得苏联的善意,那就正中了苏联的不战而取欧洲的诡计。发生在中立国瑞典的苏联潜艇事件说明,苏联所要求的并不是中立,而是要欧洲屈服于苏联的霸权,受它的控制,成为它同美国争霸的工具。
勃列日涅夫的谎言和苏联潜艇入侵瑞典的事实告诉人们,莫斯科的花言巧语是轻信不得的,对莫斯科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这对还在谋求欧洲和平与安全的西欧人民显然是会有教益的。


第6版()
专栏:述评

  一退一进之间
新华社记者 钟冬
在美国对沙特阿拉伯提出的解决中东问题的八点建议犹疑不决的时候,苏联放出了它可能支持这一建议的试探气球。苏联的这着棋再次反映了美苏在中东地区的激烈争夺,令人注目。
从美国国务卿黑格10月初同沙特王储法赫德在西班牙会晤开始,双方在若干场合讨论了沙特的建议,并不断传出美国对这一建议“感兴趣”的信息。这个情况似乎表明在美国出现了寻求或支持更现实的解决中东问题新途径的迹象。但是,美国当权人士一贯是容忍并接受以色列“巧妙地干涉美国的政治”的。当贝京集团在特拉维夫对美国发出警告,威胁说美国支持沙特建议会危及美以战略合作协议的时候,美国又转而说沙特建议“不足以成为和平方案”,接受它“还有些困难”,于是它又缩了回去。
美国人的犹豫看来给苏联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十几天以前,勃列日涅夫在一次讲话中还影射攻击了沙特建议,并再次兜售苏联的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方案。但现在,苏联看到美国的态度遭到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和非难时,苏联领导人突然改变了自己原来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通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说苏联认为,沙特建议是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基础。
难道苏联真的对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产生了兴趣,从而改变初衷,支持起沙特建议来了吗?其实苏美一直在中东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争夺霸权。近三年来,苏联对于被排除在中东和平进程之外不肯善罢甘休,一有机会就图谋重返。10月底阿拉法特访问苏联的时候,勃列日涅夫讲到他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方案时,特别提出了要苏联参加。这就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实质。现在,苏联转而“支持”沙特建议,意图十分明显:抓住美国的中东政策陷于美以联盟而不能自拔的弱点,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影响,从而在阿拉伯世界赢得一分,目的还是要重新插手中东和谈进程。
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表示,希望苏联支持沙特建议,参加解决中东问题。这种情况反映了它们对美国的关于阿以争端的政策的不满。奇怪的是,美国虽然强调在中东抵制苏联的渗透和扩张,但在实际上,却又为苏联的渗透和扩张创造条件。
埃及总统萨达特逝世后,美国和苏联在中东政治舞台上开始了新一轮的激烈较量。美国加强了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合作,但是美国至今似乎还没有看到,只要它不从根本上改变亲以色列的政策,它就阻止不了苏联在中东的渗透扩张。


第6版()
专栏:

  苏联改变对沙特方案的敌视态度居心叵测
本报讯 最近,苏联对沙特阿拉伯的中东问题八点方案的敌视态度突然转变,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注视。
早在沙特方案刚刚提出的时候,苏联《消息报》8月23日发表一篇评论,攻击沙特方案是“新阴谋的罗网”。这篇评论虽然承认“沙特阿拉伯的建议有几点是反以色列的”,但却不顾是否符合逻辑,作出结论说,“这一切归根到底归结为呼吁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这篇评论还别有用心地说什么以色列准备扩大侵略是“为了主要用武力来配合这个(沙特阿拉伯)倡议”。不仅如此,这篇评论甚至赤裸裸地全面地攻击说:“在沙特阿拉伯的立场中可以看到敌视阿拉伯世界的意向,竭力为美国在近东的政策帮腔”。
直到10月27日,勃列日涅夫还在一次讲话中,含沙射影地攻击沙特建议是“满足帝国主义的胃口”。他使用惯用的霸权主义语言,把所有不符合苏联推销的中东问题“一揽子解决”的和平倡议,通通攻击为“有利于侵略者和觊觎阿拉伯世界统治的外国野心家”,是什么走“迂回道路”,“同侵略者搞交易”。
但是,同一个勃列日涅夫,前几天,在接待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的时候,一面继续竭力鼓吹所谓苏共26大提出的“关于有各有关方面参加的近东问题国际会议的建议”,另一面却悄悄地通知阿拉法特说,莫斯科认为沙特阿拉伯王储法赫德的计划是近东和平解决方法的基础。据沙特《阿拉伯半岛报》11月6日援引“在贝鲁特的巴勒斯坦权威人士的话”说,克里姆林宫认为,法赫德计划是“迄今提出的最好建议”。
最近事态发展表明,沙特方案得到许多阿拉伯国家和西欧一些国家广泛欢迎和支持,但美国虽然力图在中东推行“战略一致”,却又不肯根本改变偏袒以色列、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政策,因而未能支持沙特方案,甚至有所后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时刻渴望重返中东政治舞台的苏联以为美国退了,它就可以进,对沙特方案突然来个180度转弯,企图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6版()
专栏:

英国外交大臣卡林顿访沙特阿拉伯后说
  沙特方案表明愿在和平进程结束后承认以色列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刚刚访问过沙特阿拉伯的英国外交大臣卡林顿8日在伦敦发表电视谈话说,如果能说服以色列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会谈,那么“过去一直使谈判不能进行的障碍就消除了”。他说,英国认为,中东问题的“任何解决办法和任何谈判,都必须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加。”
卡林顿表示,如果有助于实现中东和平,他准备会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
卡林顿说,沙特阿拉伯关于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是一个与阿拉伯国家以前公开宣布的想法有很大不同的新方案。“这表明,它们愿意在和平进程结束后,承认以色列国。”


第6版()
专栏:

  阿曼、也门和土耳其支持沙特建议
  指出建议是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积极步骤
据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据9日出版的黎巴嫩《今日阿拉伯报道》周刊报道,阿曼苏丹国元首卡布斯对这家周刊的记者发表谈话说,他主张同埃及全面合作。他指出,阿曼是海湾国家中唯一同开罗有外交关系的国家。
卡布斯说,他完全支持沙特阿拉伯提出的解决中东问题的八点建议,他认为这个建议是使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得到公正、全面解决的方案。
据新华社萨那11月8日电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认为,沙特阿拉伯王储法赫德提出的实现中东和平的八点建议是“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一个积极步骤”。
这是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萨利赫结束对沙特阿拉伯的两天访问时,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中说的。
公报说,双方强调必须维护阿拉伯的团结,集中力量对付阿拉伯民族面临的危险。
新华社安卡拉11月9日电 据这里的报纸今天报道,土耳其政府已经决定支持沙特阿拉伯王储法赫德提出的实现中东和平的8点建议。
报纸转引土耳其外交部高级官员的话说,土耳其一贯支持一切有助于在中东建立平衡的和公正的和平的积极步骤。
这些官员们还批评了以色列拒绝接受沙特建议的态度。


第6版()
专栏:

  穆巴拉克说埃及首要任务是解决经济问题
据新华社开罗11月8日电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今天在人民议会和协商委员会联席会上发表政策讲话时宣布,他的首要任务是使埃及的经济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经济问题将置于一切问题的首位。
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穆巴拉克号召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公开讨论,例如,合理消费的办法;根本解决住房问题;对商品的合理补贴;根除奢侈和铺张浪费;解决熟练和受过训练的劳动力缺乏问题;改善进口和加强经济生活中的公共部分等。
他要求反对党同政府一道对群众中的这些问题提出一项全面解决办法。
穆巴拉克说,埃及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存或亡的问题。血腥的恐怖主义已经闯入埃及生活。治安人员已克尽职守。他确信,国内方面是完全稳固的。
在谈到对外政策时,他说,埃及的目的是维护中东的和平与安全。他说,埃及始终为全面和公正的和平而不是部分的和有限的和平而战斗,以求以色列同阿拉伯民族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和解。
他说,埃及坚持不结盟和积极中立的政策。他说:“埃及既不倾向东方也不倾向西方。”埃及同大国的关系,取决于它们对埃及的主权和自由意志的态度。


第6版()
专栏:

  我政协代表团会见华盛顿美籍华人
柴泽民为代表团举行招待会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8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代表团7日下午在华盛顿中国大使馆会见华盛顿地区美籍华人各界人士。
中国政协代表团在活跃的气氛中同他们进行了座谈。许多美籍华人表示拥护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方针政策的谈话。
中国政协代表团副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平杰三在座谈会上向美籍华人介绍了国内的情况。他希望美籍华人和爱国侨胞为进一步发展中美友好关系,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尽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吴茂荪也在座谈会上讲了话。
中国政协代表团的成员分别同美籍华人进行了座谈,并听取了他们关于中国统一和四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6日电中国驻美国大使柴泽民今晚在这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代表团首次访美举行招待会。
招待会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阿瑟·罗森、国会议员莱斯·奥科伊恩以及美国政府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共200人出席了招待会。


第6版()
专栏:

  委内瑞拉总统会见我教育代表团
新华社加拉加斯11月7日电 委内瑞拉总统路易斯·埃雷拉今天接见了由教育部副部长周林率领的中国教育代表团。
埃雷拉总统最近访问了中国和印度,昨天才回到加拉加斯。他在接见中国教育代表团时表示,他对这次对中国的访问非常满意。他说,两国签署的文化合作协定和科技合作协定将进一步促进委—中两国间的友好交流工作。
埃雷拉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发展教育对委内瑞拉的未来,对拉美和世界的未来都是十分重要的。他强调说,中国以电视为教学工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教育代表团是10月29日抵达委内瑞拉进行友好访问的。


第6版()
专栏:

  黑格与温伯格对北约使用核弹问题意见分歧
本报讯 黑格与白宫班子之间的争吵刚刚平息,美国政府内部一场新的风波又起。据报道,黑格同国防部长温伯格在北约组织如何使用核武器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事情据说是从黑格讲话开始的。黑格11月4日对参院的一个委员会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个“应急计划”,就是当苏联入侵西欧时,北约为制止侵略可以发射一枚核武器以示“警告”。第二天,温伯格在参院的另一个委员会上却否认了黑格的这个说法。他说“目前没有任何计划具有与此多少有点相似的内容,而且也不应如此”。接着,美国国内外舆论哗然。
据说那是在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两个月的时候,美国国防部长克利福德和北约计划小组曾讨论过在西欧遭到入侵时使用核武器示威的“建议”。现已事隔13年之久,据认为,这个“建议”在欧洲官员中至今还受到欢迎,北约军事首脑不久前还说,使用核武器以显示决心的方法“依然有效”,因为这样做,有可能使苏联入侵部队“却步”,从而避免“浩劫”。西方外交官指出,黑格的话“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从来就承认,北约的战略包括一些基本上起示威作用的行动”。
美国国务院5日的声明重申,北约组织的灵活反应战略目的在于“制止华沙条约国对武力——不论是常规力量还是核力量——的任何使用”;而黑格国务卿“只不过是阐明这个早已确立的论点而已”。
同一天,美国又发表了一项据说是五角大楼草拟的白宫、国务院和国防部的联合声明表示,黑格国务卿说,北约考虑示威性地使用(核武器)的选择,这是对的;而温伯格部长说,这一选择从未具体化为一个军事计划,这也是对的。因此,“两人说的都对”。声明还强调,关于北约“应急计划”问题“不应孤立来看,重要的是研究与北约的核威胁有关的更广泛的问题”。诸如,“苏联一面高谈和平与裁军,一面以令人不安的速度形成对盟国的威胁”,“美国在战略上对欧洲负有义务”。


第6版()
专栏:

  缅社会主义纲领党总书记吴当基逝世
据新华社仰光11月8日电 缅甸国务委员会委员、执政的社会主义纲领党总书记吴当基今天因心脏病突然发作逝世,原纲领党副总书记吴埃哥已继任总书记职务。
吴当基终年五十八岁。他生前长期担任纲领党副总书记,今年8月在该党“四大”上当选为总书记。


第6版()
专栏:

  伊朗政局出现新动向
  当权者内部矛盾突出
据新华社德黑兰11月8日电 记者帅鹏报道,当德黑兰街头的枪声和炸弹声沉寂下去的时候,伊朗当权者之间的矛盾似乎在突出起来。
伊斯兰共和党总书记哈梅内伊上月初当选总统后,提出韦拉亚蒂任总理,10月22日被伊斯兰共和党控制下的议会所否决。新总统提出的第二个总理人选、外交部长穆萨维,虽然得到了议会的批准,但是在总共202个议员参加的表决中,有87个议员反对或拒绝表态,正如德黑兰《消息报》所说,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
议员们在投票之后,似乎意犹未尽。在新的总理把基本上是上届内阁原班人马的内阁名单提交议会批准前夕,有190个议员特意联名写信给卸任总理卡尼,对他在职两个月的工作表示赞赏。
当权者之间的矛盾所围绕着的问题,人们可以从议长拉夫桑贾尼的一次讲话中得到一个线索。据波斯通讯社报道,他不久以前在议会上说:“一次财富的根本重新分配和拉平社会阶级的行动,就要在伊朗进行了。”他这里指的是议会将要制订一项“土地改革”法案。这项法案将大大触动拥有大片土地的毛拉们的利益。目前“土地改革”法案还在议会小组委员会一级研究之中。它是否会成为一个有名有实的“土地改革”,或者在今后提交议会辩论,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里的消息灵通人士非常重视波斯通讯社11月2日发布的一条消息,在议会批准穆萨维内阁的前一天,德黑兰毛拉协会宣布它推举刚卸任的前总理卡尼为协会总书记。同时还选出了21个知名的伊斯兰学者参与协会的领导工作。人们认为,这是在伊朗形成一个与当前的伊斯兰共和党平行的政党的前兆。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国际残废人年教育大会在西举行
第一届国际残废人年教育大会二日至七日在西班牙马拉加省的托雷莫利诺斯举行。大会是西班牙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助下组织的。以中国教育部负责人杨伯箴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要求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残废人问题予以重视和关心,以便使残废人能完全参加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并和正常人打成一片。
联大选出国际法院新法官
联合国大会十一月五日选出国际法院的五个新法官。他们将从明年二月六日起就任。这五名新法官是法国的居伊·拉德雷·德拉夏里埃,英国的罗伯特·詹宁斯,塞内加尔的克巴·姆巴耶,印度的纳金德拉·辛格和阿根廷的何塞·马丽亚·鲁达。国际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组成。法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五名。
荷兰政府危机结束
参加荷兰联合政府的三个政党四日晚上就预算问题达成一项新的和解协议,满足了基督教民主联盟限制预算赤字的愿望,同时,为社会党的就业计划提供财政资助。首相范阿赫特已把这一协议报告女王,并撤销了十月十六日向女王提出的辞呈。至此,荷兰政府危机宣告结束。
加中央和地方达成修宪协议
特鲁多总理五日宣布,加拿大联邦政府已与各省就修改宪法问题达成协议,从而基本上结束了持续五十四年的宪法争议。协议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同意立即从英国议会收回宪法,即把一百一十四年前英国议会通过的“不列颠北美法案”收回,并修改成为加拿大自己的宪法,消除这一殖民地的遗迹;二、确定一项修改宪法的规则;三、在宪法中加进一个按照多数省的意见修改了的权力宪章。
毛里塔尼亚主席特使访突尼斯
毛里塔尼亚救国军事委员会主席海德拉的部长级顾问、特使乌尔德·布内贾拉,五日在突尼斯向布尔吉巴总统递交了海德拉主席的一封信。据透露,这封信谈到了最近西撒哈拉的盖尔塔泽穆尔战事。布尔吉巴曾于十月二十八日派外交国务秘书马哈茂德·梅斯蒂里向海德拉主席转交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表示突尼斯愿意调解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之间的关系。
南也门总统访问匈牙利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兼总理阿里·纳赛尔在对匈牙利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访问之后,于五日离开布达佩斯。访问期间,纳赛尔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主席团主席洛松齐签署了两国之间的“和平和友好条约”以及领事、情报和部分取消签证的协定。纳赛尔还将访问东欧其他国家。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扫兴的节日检阅      陈封雄


返回顶部